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1页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2页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3页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4页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1一、法令出一——皇帝制二、君权与相权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五、行省的设置一、法令出一——皇帝制2二、君权和相权二、君权和相权3

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

材料二: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问:丞相的地位如何?

汉初丞相位尊权重,实际上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景帝不4汉代至宋代抑制相权的主要措施(1)汉代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形成“中朝”和“外朝”。(2)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二、君权和相权汉代至宋代抑制相权的主要措施(1)汉代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5(3)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长官称“同平章事”;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调整相权的目的:防范宰相擅权(皇权与相权矛盾加剧);

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3)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长官称“同平章事”;调整6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情况表:姓名离职原因任职时间窦婴免职1年又2月许昌免职3年又8月田蚡去世3年又9月薛泽免职7年又6月公孙弘去世2年又4月李蔡畏罪自杀3年严青翟畏罪自杀2年又10月赵周下狱死2年又7月石庆去世8年又3月公孙贺下狱死12年又2月刘屈氂下狱腰斩1年又2月田千秋(汉昭帝时去世)2年汉武帝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3人.其中除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之外,有4人被免职,2人畏罪自杀,3人被下狱处死.频繁更换丞相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情况表:姓名离职原因任职时间窦婴7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汉武帝设“中朝”(内朝)抗“外朝”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

中朝(内朝)外朝相权一分为二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汉武帝设“中朝”(内朝)抗“外朝”皇帝尚8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

执行机构中书省

制定决策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

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

执行机构中书省

制定决策门下省

9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政事堂)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宋朝二府三司制度盐户中书门下(政事堂)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宋朝二府10秦、汉初汉武帝隋唐宋元明在中央设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相权很大设中朝(内朝,决策机构)抗外朝(执行机构)相权一分为二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制(门下省设三省宰相共同议政场所——政事堂)二府三司制行政:中书门下(政事堂),宰相为同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军事: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财政:三司,长官为三司使相权进一步分割中书省,长官行相权废丞相制相权废除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秦、汉武帝隋唐宋元明在中央设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11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12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制度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孟德斯鸠在其13秦朝:中央:地方:西汉:中央:地方:御史大夫监御史御史大夫(州)刺史御史台明初至清末:唐:提点刑狱司都察院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宋:元:御史台(监察御史)秦朝:中央:地方:西汉:中央:地方:御史大夫监御史御史大夫(14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进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局限:1、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的),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2、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进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15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选官制度隋唐战国魏晋汉朝西周世卿世禄:血缘科举取士:才能九品中正:门第军功授爵:军功察举征辟:孝廉特点: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选官制度隋唐战国魏晋汉朝西周世卿世禄:血16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实行时间先秦时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依据(选才标准)世袭才能、品德到门第考试成绩(学识和才能)特点官位世袭,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的机会(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至魏晋南北朝发展为九品中正制。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中下层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实行时间先秦17材料3

《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令两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武(八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所增三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就获得更大的声誉。问:如何评价察举制?①它具有封闭性;②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不利于真正选拔人才。材料3

《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令两弟18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19如何评价科举制?利: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③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④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相对公开、公平、公正。弊:①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真正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②实质是为皇权服务。如何评价科举制?利: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有利于加20秦汉---元朝地方行政的设置概况五、行省的设置县州府路行省元县州路宋县州道唐县郡秦汉地方行政体制朝代秦—闽中郡唐—江南东道宋—福建路元—江浙行省秦汉---元朝地方行政的设置概况五、行省的设置县州府路行省元21元朝行中书省(行省、省)的创立1、设置①全国设10行省②中书省直辖“腹里”(冀、晋、鲁、蒙等部分地区)③宣政院辖区:藏和川、青部分地区④省下行政区:路、府、州、县2、行省受中央节制①民政——中书省②军政——枢密院③定期觐见制④监察制⑤省官互迁制元朝行中书省(行省、省)的创立1、设置①全国设10行省②中书223、行省设置的意义

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②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影响深远。3、行省设置的意义①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23从汉到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建包括哪些制度?其演变特点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