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自主学习任务单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下简称《青蒿素》)中,屠呦呦以平实严谨的语言展现了她和她的团队成功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将其应用于抗疟治疗的科研历程体现了科学家的求索品质和奉献精神让我们共同走进屠呦呦的科研生命,去体会探索的艰辛与乐趣。任务情境“校园文化长廊”准备展出以“群星闪耀,引我前行”为主题的系列展板,邀请各班同学立足本学期所学所感,推选引领性人物,并进行交流展示。我班同学在阅读《青蒿素》一文后深有感触,力推屠呦呦入选。请你参与展板设计,帮助同学们感受人物风采。任务01撰写人物介绍1.展板的第一部分需要对屠呦呦进行介绍,请撰写人物简介,帮助同学们迅速了解人物。2.在撰写人物介绍的过程中,同学们搜集并查阅了很多关于屠呦呦的资料,发现我们撰写的介绍,与屠呦呦本人在课文中的表述存在着细微差别。请与大家讨论产生差别的缘由,并思考在撰写时该采用何种表述才能更加客观严谨。学习成果1屠呦呦(1930—),中国药学家,多年致力于中药、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55年,屠呦呦从北京医学院毕业,进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并参加为期两年半的中医培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理论。1969年,屠呦呦被任命为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在设施简陋和信息闭塞的条件下屠呦呦率领团队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最终将目光锁定在青蒿上。面对提取难题,屠呦呦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带领项目组通过低温提取等方法,终于成功得到安全性高的青蒿提取物,并在反复试验中验证了青蒿素的疟疾抑制率。1972年初,在新药的临床试验中,屠呦呦以团队组长的担当精神,要求第一个试药,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随后,她亲赴海南疫区验证了治疗效果。屠呦呦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打开了新型抗疟药物的大门。青蒿素问世以来,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她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20年屠呦呦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榜。学习成果2@生1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1972年初,屠呦呦在提交的志愿试药报告上说:“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但在课文中,她却平淡地表述为:“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她是团队的核心研究院的专家但她将自己当作团队中的一员。从中我感受到了一位科学家隐藏在文字背后的谦虚谨慎与淡泊名利。@生2我们在介绍屠呦呦时,是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屠呦呦的科研经历及成就的。而屠呦呦在课文中,多采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来介绍研究、发现青蒿素的科学历程及取得的成就等。我们是对屠呦呦个人进行介绍,因此突出了她在团队中的“灵魂引领”作用,而课文中屠呦呦本人的表述更倾向于把自己归于团队中的一员。@生3课文的前半部分多“我因为这部分叙述的是屠呦呦个人的童年及求学经历。文章的后半部分多用“我们”,尤其是叙述青蒿素的成就与贡献时多用“我们”。当然,在记述攻克青蒿素制取阶段的难点时,作者也如实记录了“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我们对屠呦呦的介绍,在使用第三人称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在集体智慧中展现个人的形象。王老师点拨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视角转换中,你是否能从表述的区别中感受到实用类科普文本的文体特点及作者平淡审慎的语言风格?同时要注意“我”和“我们”在表述上的细微区别。课文中青蒿素的研发分为“发现青蒿素抗疟效果”和“将青蒿素提取为药物”两个阶段。在“发现”阶段,作者多用“我”,这是对事实的客观陈述,符合科普文准确严谨、实事求是的要求。在“创造”阶段,作者多用“我们”,这是对团队力量的依赖与肯定,也向我们冷静客观地指出,个体的智慧离不开团队的协作。任务02展示科研轨迹在展板的第二部分,同学们决定展现屠呦呦的科研过程,请围绕屠呦呦最引人注目的成就——青蒿素的研究,来设计思维导图,标注重要节点并进行简要的解说。学习成果@生1在屠呦呦的记述中,大多数重要事件的时间精确到年,但有三处异于其他,包含了特殊的意义。第一处是“1971年10月4日”,这是屠呦呦终生难忘的日子——青蒿中性提取物的获得,验证了提取方式的正确,表明研究者终于找到了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因此,在作者平静客观的叙述中连续出现了两个感叹号,其激动心情可见一斑。第二处是“1972年11月8日”,青蒿素晶体被找到,作者特别提出,可见其记忆尤深。还有一处特别点明了季节,因为秋季是疟疾的高发期,而1973年的秋天,青蒿素胶囊在海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被细致记录下的时间,饱含了屠呦呦在科研道路上的深情对她来说这些时刻甚至比任命表彰和获奖的时间更为重要。@生2当我观察时间轴上的时间节点时,我发现了一处出乎意料的地方。在我看来,发现与创造阶段应该是困难的,而推广阶段应该是容易的。然而屠呦呦团队从着手研究到找到青蒿素,只用了三年的时间。从青蒿素到青蒿素胶囊,只花了一年的时间。是什么促使青蒿素的研发如此之快呢?我想可能有疫情的刻不容缓国家的重视与支持、团队的凝聚力、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医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等原因。但从青蒿素的发现到其被世卫组织认可,过去了整整三十年。为何进展会如此之慢呢?可能与科研的过程需要、国际环境、中医的价值在国际社会的认可度等诸多因素有关。这提示我们除了关注科研本身,也需要关注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王老师点拨除了两位同学的发现之外还有一些地方也值得我们思考例如从1969年到1971年之间,屠呦呦团队收集、筛选方药,反复提取验证,从2000个方药到锁定《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句话,排查过程中的种种曲折和碰壁,被屠呦呦一笔带过,她突出强调了这一句:“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为我们呈现的是科学探索、突破瓶颈的思路,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提取方式的改变上。告诉我们除了严谨细致的试验,也需要反思回顾,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因此借助时间线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作者在文中对材料是有所剪裁与侧重的,其中包含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任务03交流感悟在展板的第三部分,请与同学们交流在屠呦呦身上看到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以指引自己继续前行。学习成果@生1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努力与恒心是必不可少的,但当研究陷入瓶颈时,创新的思维方式才是成败的关键,青蒿素提取的过程就验证了这一要点。因此,新时代青年要注重积淀、发散思维、打破常规,才能实现突破。@生2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屠呦呦推敲《肘后备急方》中的文字,区分“渍”“绞”“煎”“煮”的不同后才得以发现的。除了屠呦呦严谨的科学态度,我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传统中医药智慧的探索和汲取,竟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这告诉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抱有谦卑和敬意,守正不泥古,创新莫离宗。@生3面对诸多重量级荣誉,屠呦呦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与淡泊的品质,指出所获成果都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她始终将小我置于大我之下,将个人放在集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年初级程序员考试题库(全真导出版)
- 2021年变电运维管理规定及细则考试题库(带答案)
- 部队安全训练课件
- 2017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试》题(网友回忆版)
- 2018高职会计基本技能赛题
- 2020年9月英语四六级真题及参考答案
- 2024年湖州市中心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海口市琼山区残疾儿童康复中心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卡尔费休水分仪培训
- 临床护士输血流程
- 2025年八省联考新高考 语文试卷
- 建筑物拆除场地清理垃圾外运施工方案
- 内部调查与举报制度
- 《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 山东省东营市(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重大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DL∕ Z 860.2-200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2部分:术语
- 基金应知应会专项考试题库(证券类190题)附有答案
- 断亲协议书模板
- 技能成才强国有我课件模板
- 水利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六项机制”右江模式经验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