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规范
上海消防局曾杰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1页规范概览章节条强条章节条强条1、总则57、系统施工普通要求62、术语17进场检验53、防烟系统设置普通要求114风管安装6自然通风53部件安装5机械加压81风机安装54、排烟系统设置普通要求718、系统调试普通要求5自然排烟72单机调试7机械排烟146联动调试4补风系统729、系统验收普通要求415、系统设计计算防烟计算8工程验收8排烟计算1310、维护管理普通要求36、系统
控制防烟联动51维护管理9排烟联动71累计18120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2页汇报内容一、烟气形成与发展规律二、烟气处置目标与伎俩三、规范对防烟系统技术关键点四、规范对排烟系统技术关键点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3页1.1烟气形成与发展规律1.1烟气特征1.2烟气特点1.3烟羽流类型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4页1.1烟气形成与发展规律火与烟先是可燃固体开始燃烧,发生阴燃;当到达一定高温度并碰到适合通风条件时,阴燃便转变为明火燃烧;随即,可燃物燃烧速率快速增加,在火源上方形成向上流动、并不停卷吸周围空气烟羽流;当烟羽流受到房间顶棚阻挡后,便在顶棚下方向四面扩散开来,受到墙壁阻挡后,便开始转向下流。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5页1.1烟气特征(1)烟气体量特征
通常情况下,对于空间高度较高建筑场所,火灾呈稳定燃烧态势,烟气量产生大小主要取决于燃烧材料性质和燃烧状态,除非火灾已造成建筑轰燃既全室燃烧,烟气量与楼层面积或防火单元大小无直接关系。通常要求按楼层面积一定百分比来确定排烟口面积或每小时换气次数简单方法,理由并不充分。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6页1.1烟气特征(2)烟气温度特征
火灾发生时,相对于高度较低普通建筑物内几baidu高温热烟环境,大空间建筑内顶部最初烟气层温度大大降低。即使功率为几个兆瓦,火灾烟气温度也仅升高二、三十度。所以,在大空间建筑内发生火灾时,烟气危害主要来自于它毒性和遮光性。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7页1.2烟气特点(1)烟气分布特点
烟气在向上部升腾堆积过程中,不停卷吸周围空气,总质量流逐步增加,体积也不停增加,平均温度和浓度则逐步降低。当在大空间建筑物内产生火灾烟气会在空中因为降到一定温度(不超出环境温度15度)时,而失去它浮力,停留在半空中,烟气含有层化分布特点。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8页1.2烟气特点(2)烟气蔓延特点
试验过程中,烟气沿大空间建筑顶棚移动水平速度约1-2米/秒。在含有中庭大空间建筑内一旦发生火灾,因为中庭内没有分隔物,烟气在十几到几十秒内就升到20多米高顶部,并深入形成烟气层。在建筑高度不高建筑里,烟气层下降速度很快,在中型功率火强度条件下约10分钟就到了对人组成危害高度。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9页1.3烟羽流类型(1)轴对称型烟羽流
不与四面墙壁或障碍物接触,而且不受气流干扰烟羽流。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10页1.3烟羽流类型(2)阳台溢出型烟羽流
从着火房间门梁处溢出,并沿着着火房间外阳台或水平突出物流动,至阳台或水平突出物边缘向上溢出至相邻高大空间烟羽流。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11页1.3烟羽流类型(3)窗口型烟羽流
烟气从门、窗等墙壁开口处溢出烟羽流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12页汇报内容一、烟气形成与发展规律二、烟气处置目标与伎俩三、规范对防烟系统技术关键点四、规范对排烟系统技术关键点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13页2.1烟气处置目标与伎俩2.1烟气处置方式2.2防烟技术标准2.3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14页2.1烟气处置目标与伎俩三重目标及时排除有毒有害烟气,提供室内人员清楚疏散高度和时间;排烟排热,有利于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开展对火灾事故内攻处置;在火灾熄灭后,对残余烟气进行排除,恢复正常环境。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15页2.1烟气处置方式防烟方式
——采取机械加压送风或自然通风方式,预防烟气进入等疏散空间系统,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自然通风系统。
排烟方式
——采取机械排烟或自然排烟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系统,分为机械排烟系统或自然排烟系统。
设置部位:疏散楼梯间;前室、适用前室;避难层(间)设置部位:超出一定长度走道;超出一定面积房间;汽车库、中庭、舞台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16页2.2防烟技术标准预防烟气侵入能量风速——0.7~1.2m/s;风量——应按门开启时,要求风速值所需送风量和其它门漏风总量以及未开启常闭送风阀漏风总量之和计算。风压——满足走廊—前室—楼梯间压力呈递增分布。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17页2.3排烟技术标准(1)控制烟层确保人员疏散构建储烟仓——在防烟分区顶部形成用于火灾时蓄积热烟气局部空间维持清楚高度——排除烟气使烟层底部至室内地平面高度大于人员疏散所需高度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18页2.3排烟技术标准(2)清楚高度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19页2.3排烟技术标准(3)同一热释放速率场所,储烟仓底部高度越高,即人员疏散清楚高度越高,单位时间产生烟气量也就越大。高温烟气在热动力作用下不停卷吸周围温度较低空气,其质量就必定会扩大,烟气本身温度就会降低,也就是说烟气含有质量与温度成反比规律。同一热释放速率场所,储烟仓体积越大,提供人员疏散允许时间就越长。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20页2.3排烟技术标准(4)烟气控制设计标准防烟分区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依据功效布局清楚高度不宜太低也不宜太高
——适应建筑需要烟缕质量不要太重也不要太轻
——确保烟气浮力火灾模型不图太强也不图太弱
——符合实际荷载度
Q=at2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21页汇报内容一、烟气形成与发展规律二、烟气处置目标与伎俩三、规范对防烟系统技术关键点四、规范对排烟系统技术关键点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22页3.1
规范对防烟系统技术关键点3.1系统设置3.2自然通风设施3.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3.4机械加压送风计算3.5机械加压送风控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23页3.1系统设置(1)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前室、适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宜采取自然通风方式防烟系统;当无法采取自然通风方式时,应采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烟系统。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住宅建筑,当防烟楼梯间前室、适用前室符合以下要求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设施:敞开阳台或凹廊作为前室或适用前室;设有不一样朝向可开启外窗前室或适用前室,且前室两个不一样朝向可开启外窗面积分别大于2.0m2,适用前室分别大于3.0m2。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24页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住宅建筑,当前室或适用前室采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烟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取自然通风方式防烟系统;当前室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墙面上时,防烟楼
梯间楼梯间应采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烟
系统。
建筑高度大于50m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
筑高度大于100m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
楼梯间、前室、适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
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烟系统。3.1系统设置(2)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25页3.1系统设置(3)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前室可不设;楼梯间、适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剪刀楼梯两个楼梯间、前室、适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带裙房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前室、适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裙房高度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通风,裙房等高范围内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该高层建筑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适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26页3.1系统设置(4)地下、半地下建筑(室)楼梯间与地上部分楼梯间均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宜分别独立设置。当受建筑条件限制,与地上部分楼梯间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应分别计算地上、地下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且应采取有效办法满足地上、地下送风量要求。建筑地下部分不能采取自然通风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前室、适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首层设置大于1.2m2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疏散门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27页3.2自然通风设施(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外窗或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2,且在该楼梯间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大于1.0m2可开启外窗或开口。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2,适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采取自然通风方式避难层(间)应设有不一样朝向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2%,且每个朝向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2。可开启外窗应方便开启;设置在高处可开启外窗应设置距地面高度为1.3m~1.5m开启装置。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28页3.2自然通风设施(2)可开启外窗有效面积计算应符合以下要求:当开窗角大于70°时,其面积应按窗面积计算;当开窗角小于70°时,其面积应按窗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当采取侧拉窗时,其面积应按开启最大窗口面积计算;当采取百叶窗时,其面积应按窗有效开口面积计算;当采取平推窗设置在顶部时,其面积应按窗1/2周长与平推距离乘积计算,且不应大于窗面积;当平推窗设置在侧墙时,其面积应按窗1/4周长与平推距离乘积计算,且不应大于窗面积。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29页3.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1)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取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以下要求:建筑高度大于32m高层建筑,应采取楼梯间两点部位送风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1/2;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应按计算值或本规范第5.1.1条表中送风量增加20%;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影响人员疏散部位。采取机械加压送风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且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建筑高度大于100m高层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出100m。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30页3.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2)机械加压送风风机可采取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送风机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当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送风机进风口与排烟风机出风口应分开布置。竖向布置时,送风机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下方,其二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0m;水平布置时,二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0m。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该房间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2.0h隔墙和1.5h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除直灌式送风方式外,楼梯间宜每隔2~3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前室、适用前室应每层设一个常闭式加压送风口;送风口风速不宜大于7m/s;送风口不宜设置在被门挡住部位。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31页3.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3)送风井(管)道应采取不燃烧材料制作,且宜优先采取光滑井(管)道,不宜采取土建井道。当采取金属管道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取非金属材料管道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当采取土建井道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0m/s。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宜设置在管道井内,且不应与其它管道共用管道井。未设置在管道井内机械加压送风管,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h。管道井应采取耐火极限大于1.0h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取乙级防火门。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32页3.4机械加压送风计算(1)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33页3.4机械加压送风计算(2)封闭避难层(间)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计算。避难走道前室送风量应按直接开向前室疏散门总断面积乘以1.0m/s门洞断面风速计算。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至前室至楼梯间压力呈递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以下要求:前室、适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压差应为25Pa~30Pa;
烟楼梯间楼梯间、封闭楼梯间与走道之间压差应为40Pa~50Pa。当系统余压值超出最大允许压力差时应采取泄压办法。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34页3.5机械加压送风控制加压送风机开启应符合送风机现场手动开启;经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手动开启;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加压风机应能自动开启。当防火分区内火灾确认后,应能在15s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并应符合以下要求:应开启该防火分区楼梯间全部加压送风机;当防火分区不跨越楼层时,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前室及适用前室常闭加压送风口及其加压送风机;当防火分区跨越楼层时,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全部楼层前室及适用前室常闭加压送风口及其加压送风机。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35页防烟系统重点提醒采取自然通风楼梯间,还应在其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大于1.0m2可开启外窗或开口。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中,楼梯间应设常开送风口,前室应设常闭送风口,火灾确认后,普通只联动打开着火层前室风口。剪刀楼梯两个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前室送风量不易太大,不然将影响防火门开启,给疏散带来不利。只对前室采取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楼梯间,必须限制前室送风口位置,预防前室产生烟气与新风混合并进入楼梯间。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36页汇报内容一、烟气形成与发展规律二、烟气处置目标与伎俩三、规范对防烟系统技术关键点四、规范对排烟系统技术关键点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37页4规范对排烟系统技术关键点4.1系统设置4.2自然排烟设施4.3机械排烟设施4.4补风系统4.5排烟计算4.6排烟系统控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38页4.1系统设置(1)设置排烟系统场所或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并应符合以下要求:防烟分区面积不宜大于m2;采取隔墙等形成封闭分隔空间时,该空间应作为一个防烟分区;防烟分区长边不应大于60m;当室内高度超出6m,且含有自然对流条件时,长边不应大于75m;防烟分区应采取挡烟垂壁、结构梁及隔墙等划分;防烟分区内储烟仓高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10%,且不应小于500mm,同时应确保疏散所需清楚高度。设置排烟设施建筑内,敞开楼梯和自动扶梯穿越楼板开口部应
设置挡烟垂壁等设施。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39页4.1系统设置(2)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40页4.1系统设置(3)室内或走道任一点至防烟分区内最近排烟口或排烟窗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当室内高度超出6m,且含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可增加25%。建筑中庭应符合以下要求:无回廊中庭,周围场所应设置排烟系统,中庭每层周围应设置挡烟垂壁;有回廊中庭,当回廊周围场所任一单间面积大于等于100m2时,周围场所应设排烟系统,回廊可不设置排烟,但回廊与中庭之间应设置挡烟垂壁;有回廊中庭,当回廊周围场所各个单间面积均小于100m2时,周围场所可不设置排烟,回廊应设置排烟系统,且回廊与中庭
之间应设置挡烟垂壁。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41页4.1系统设置(4)多层建筑宜采取自然排烟系统。总建筑面积小于3000m2单层厂房、仓库自然排烟系统可采取在顶部设置可熔性采光带(窗)。可熔性采光带(窗)熔化温度应为80℃~110℃,且不产生熔滴。设置在防火墙两侧排烟窗、可熔性采光带(窗)、洞口,与防火墙距离,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关于防火墙两侧窗、洞口相关要求。同一个防烟分区应采取同一个排烟方式。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42页4.2自然排烟设施(1)排烟窗应设置在排烟区域顶部或外墙,并应符合以下要求:当设置在外墙上时,排烟窗应在储烟仓以内或室内净高度1/2以上,并应沿火灾烟气气流方向开启;宜分散均匀布置,每组排烟窗长度不宜大于3.0m;设置在防火墙两侧排烟窗之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自动排烟窗附近应同时设置便于操作手动开启装置,手动开启装置距地面高度宜1.3m~1.5m;走道设有机械排烟系统建筑物,当房间面积小于300m2时,除排烟窗设置高度及开启方向可不限外,其余仍按上述要求执行。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43页4.2自然排烟设施(2)排烟窗有效面积应计算确定,并符合以下要求:当开窗角大于70°时,其面积应按窗面积计算;当开窗角小于70°时,其面积应按窗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当采取侧拉窗时,其面积应按开启最大窗口面积计算;当采取百叶窗时,其面积应按窗有效开口面积计算;当采取平推窗设置在顶部时,其面积应按窗1/2周长与平推距离乘积计算,且不应大于窗面积;当平推窗设置在侧墙时,其面积应按窗1/4周长与平推距离乘积计算,且不应大于窗面积。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44页4.2自然排烟设施(3)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45页4.2自然排烟设施(4)采取自然排烟时,厂房、仓库排烟窗有效面积应符合以下要求:采取自动排烟窗时,厂房排烟面积不应小于排烟区域建筑面积2%,仓库排烟面积应增加1.0倍;采取手动排烟窗时,厂房排烟面积不应小于排烟区域建筑面积3%,仓库排烟面积应增加1.0倍。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排烟面积可减半。同时设置可开启外窗和可熔性固定采光带(窗)时,可熔性采光带(窗)按40%面积折算成自动排烟窗面积或按60%面积折算成手动排烟窗面积。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46页4.3机械排烟设施(1)机械排烟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独立设置。一台排烟风机竖向能够担负多个楼层排烟,担负楼层总高度不宜大于50m,当超出50m时,系统应设备用风机。建筑高度超出100m高层建筑,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出100m。排烟风机宜设置在排烟系统顶部,烟气出口宜朝上,并应高于加压送风机和补风机进风口。排烟风机可采取离心式或轴流排烟风机(满足280℃时连续工作30min要求),排烟风机入口处应设置280℃能自动关闭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顿运转。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47页4.3机械排烟设施(2)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并应符合本规范第3.3.4条第4款要求,且风机两侧应有600mm以上空间。当必须与其它风机适用机房时,应符合以下条件:机房内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机房内不得设有用于机械加压送风风机与管道;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上不宜设有软接管。当排烟风机及系统中设置有软接头时,该软接头应能在280℃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排烟系统垂直风管应设置在管井内,且与垂直风管连接水平风管交接处应设置280℃排烟防火阀。当一个排烟系统负担多个防烟分区时,排烟支管应设280℃排烟防火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48页4.3机械排烟设施(3)排烟井(管)道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当采取金属风道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取非金属材料管道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当采取土建风道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0m/s。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排烟管道应采取不燃烧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大于150mm距离。排烟管道井应采取耐火极限大于1.0h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取乙级防火门;排烟管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当水平穿越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或排烟管道在走道吊顶内时,其管道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h。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49页4.3机械排烟设施(3)排烟井(管)道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当采取金属风道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取非金属材料管道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当采取土建风道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0m/s。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排烟管道应采取不燃烧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大于150mm距离。排烟管道井应采取耐火极限大于1.0h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取乙级防火门;排烟管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当水平穿越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或排烟管道在走道吊顶内时,其管道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h。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50页4.3机械排烟设施(4)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51页4.3机械排烟设施(5)排烟阀或排烟口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排烟口应设在防烟分区所形成储烟仓内;走道内排烟口应设置在其净空高度1/2以上,当设置在侧墙时,其最近边缘与吊顶距离不应大于0.5m;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排烟区域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在现场设置手动开启装置;排烟口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每个排烟口排烟量不应大于最大允许排烟量,最大允许排烟量应按照计算确定。排烟口风速不宜大于10m/s。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52页4.3机械排烟设施(5)当排烟阀或排烟口设在吊顶内,经过吊顶上部空间进行排烟时,应符合以下要求:吊顶应采取不燃烧材料,且吊顶内不应有可燃物;封闭式吊顶吊平顶上设置烟气流入口颈部烟气速度不宜大于1.5m/s;非封闭吊顶吊顶开孔率不应小于吊顶净面积25%,且应均匀布置。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整系统宜分开设置。当适用时,应符合排烟系统要求。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53页4.4补风系统除建筑地上部分设有机械排烟走道或面积小于500m2房间外,排烟系统应设置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50%。补风系统可采取疏散外门、手动或自动可开启外窗等自然进风方式以及机械送风方式。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相邻防烟分区时,补风口位置不限;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防烟分区时,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沿以下;补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不应少于5m。机械补风口风速不宜大于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风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风速不宜大于3m/s。
补风管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当补风管道跨越防火分区时,管道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h。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54页4.5排烟计算(1)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0m2房间(防烟分区,挡烟垂壁,不到顶隔断结构都不算房间),其排烟量不应小于60m3/(h·m2),或设置有效面积大于该房间建筑面积1%排烟窗;建筑面积大于500m2小于等于2,000m2办公室,其排烟量不应小于60,000m3/h或设置有效面积大于该房间建筑面积1%排烟窗。
建筑面积大于500m2小于等于1,000m2商场和其它公共建筑室内场所,其排烟量不应小于60,000m3/h或设置有效面积大于该室内场所建筑面积1%排烟窗。当建筑面积大于1,000m2,其排烟量不应小于表5.2.2-1中数值,或设置自然排烟窗,其面积应依据表5.2.2-1及排烟风速1.2m/s计算。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55页4.5排烟计算(2)当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3/h,或在走道两端(侧)均设置面积大于2m2排烟窗且两侧排烟窗距离不应小于走道长度2/3。当公共建筑室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机械排烟量可按60m3/(h·m2)计算或设置有效面积大于走道、回廊建筑面积1%排烟窗。汽车库排烟量不应小于30,000m3/h且不应小于表5.2.2-2中数值,或设置有效面积大于该汽车库建筑面积1%排烟窗。当排烟风机担负多个防烟分区时,其风量应按最大一个防烟分区排烟量、风管(风道)漏风量及其它未开启排烟阀或排烟口漏风量之和计算。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56页4.5排烟计算(3)当公共建筑中庭周围场所设有机械排烟时,中庭排烟量可按周围场所中最大排烟量2倍数值计算,且不应小于107,000m3/h(或25m2有效开窗面积);当公共建筑中庭周围仅需在回廊设置排烟或周围场所均设置自然排烟时,中庭排烟量计算确定。当烟羽流质量流量大于150kg/s,或储烟仓烟层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差小于15℃时,应经过降低排烟口位置等办法重新调整排烟设计。走道最小清楚高度不应小于其净高1∕2,其它区域最小清楚高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57页4.5排烟计算(4)火灾热释放速率应按以下公式计算:火灾类别经典可燃材料火灾增加系数(kW/s2)慢速火……0.0029中速火棉质/聚酯垫子0.012快速火装满邮件袋、木制货架托盘、泡沫塑料0.047超快速火池火、快速燃烧装饰家俱、轻质窗帘0.187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58页4.5排烟计算(5)建筑类别热释放速率Q(MW)办公室、客房无喷淋6.0有喷淋1.5商场无喷淋10.0有喷淋3.0其它公共场所无喷淋8.0有喷淋2.5中庭无喷淋4.0有喷淋1.0汽车库无喷淋3.0有喷淋1.5厂房无喷淋8.0有喷淋2.5仓库无喷淋20.0有喷淋4.0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第59页4.5排烟计算(6)轴对称型烟羽流质量流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烟气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应按以下公式计算:排烟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范本
- 2022我的梦想演讲稿合集15篇
- 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自我批评与相互批评意见
- 机电年度工作总结
- 《堂吉诃德》读书笔记
- 金融工具的核算
- 某市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楼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建筑安全员年终工作总结
- 2025版中考生物复习课件第7单元 第22课时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 销售合同范本合规性检查
- 辅导员年终汇报
- “轴对称图形”跨学科教学设计
- 【MOOC】综合英语-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钻井与完井工程-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版《口腔医学美学》课件
- 学宪法讲宪法教学课件
- 专题04 《经典常谈》(期中热点)2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深圳专用)(原卷版)
- 艾灸师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3年民航东北空管局人员招聘笔试真题
- 教研组长述职报告演讲
- 《接触网施工》课件 5.1.2 避雷器安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