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古诗词诵读《江城子》课件(共30张PPT)+教案课题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诵读《江城子》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纪念亡妻王弗的一首词作。在结发妻子去世十年的某天,再次梦到亡妻,有感于十年间的无限思念与现实中十年的跌宕生活,悲痛难忍,作了本词。词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了凄婉哀伤的调子。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江城子》悼亡诗的相关内容。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江城子》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苏轼对妻子诚笃的感情和身世沧桑之感。
教学重点鉴赏《江城子》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江城子》悼亡诗的特点,感受苏轼对妻子诚笃的感情和身世沧桑之感。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面对现代城市快餐式的爱情,我们更渴望一份恒久绵长的不老情,更想拥有一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执着相依。一千年前的王弗是幸运的,她不仅拥有一个男人对她的千般依恋,还拥有这个男人亲手为她种下的三万株松树。斯人已逝,但这份千年不老的爱情依旧温暖着现代都市里的饮食男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感受这份深情。
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及写作背景
1.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北宋文学家。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曾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地的知州,官至礼部尚书。又曾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北还后的第二年病死于常州。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2.文学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他与北宋的黄庭坚合称“苏黄”,与南宋的陆游合称“苏陆”;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深远,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其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观看视频,了解苏轼的人生路线)
3.悼亡诗
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的悼亡诗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代表诗人有潘岳、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4.创作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貌美,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便去世了。这对东坡打击巨大,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词题中“乙卯”年是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知州,年已四十。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任务二:整体感知,诵读诗歌并理解诗意
1.解读题目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记梦:梦见爱妻王氏,写下悼亡词。
2.诵读体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聆听歌曲《江城子》,体悟情感)
3.理解诗意
你我一生一死,隔绝已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却难以忘怀。你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向你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你也该认不出我了,因为四处奔波,我早已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梦境中又回到了家乡,只见你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默默相望,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无言的泪水落下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的长着小松树的坟山,是你年复一年地思念我而痛欲断肠的地方。
4.概括内容
本词题为“记梦”,请你围绕“梦”概括本词的内容。
梦前(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鬓如霜。
梦中(相逢)——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梦醒(悲凉)——料得年年肠断处,……短松冈。
任务三:深入探究,赏析手法与情感
赏析诗歌:梦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此句中的“两茫茫”如何理解?
①“茫茫”二字为全诗奠定了凄婉哀伤的基调。“两茫茫”,既指词人的感受,也指九泉之下妻子的感受。生者和死者是相同的情思和哀绪。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②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是虚空悬想,却更见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为何“不思量”,却“自难忘”?是否矛盾呢?
①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而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②“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直接倾诉了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此句中的“凄凉”有哪些含义?
①相思之情的凄凉。满腔的哀怨和思念无处倾诉,亡妻之恨,相思之痛,孤寂之苦只能遥寄于千里之外的孤坟。
②政治失意之凄凉。苏轼当时官运不佳,屡被贬放,此时被贬密州,流离坎坷的文豪满肚子的委屈需要发泄和倾诉,可他没地方诉说,也没人敢听他诉说,更没有可以诉说的人。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对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补充: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遥隔千里。没有自己相伴身边,可以想见她一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共同点出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无处话凄凉”一句,也可说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满怀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凄凉”,不只是思念亡妻,同时政治仕途不顺,生活困苦,都是凄凉之因。表达了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
赏析诗歌:梦前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这场漩涡,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左迁,流徙,历尽沧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赏析诗歌:梦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几句表达了什么感情?使用了什么手法?
虚写,在梦境中见到妻子同往常一样在窗前梳妆打扮。十年的时间,那些幸福生活中的场景词人始终忘不掉,
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十年时间,积攒了多少的思念想要倾诉,然而思绪如麻,又当从何处说起呢?于是,竟无语凝噎。满腹的相思都化作了热泪千行。
知识补充:虚实结合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三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曾经历过或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③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未发生的,它表现的情感将一直延伸到未来。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结合”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赏析“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中“忽”字的妙处。
①“忽”写出了梦中还乡的快捷,亦写出了与亡妻相见之容易。平时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盼望不可得,现在倏忽之间就变成了事实,太快,便依稀透露出不过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梦境。
②与上阙“十年”“千里”漫长的时间及阔远的空间相照应,入梦是轻快的,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重——似喜实悲。
赏析诗歌:梦醒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本句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情感?请简要分析。
①对写。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因为思念自己而悲伤。语言平易质朴,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得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②以景结情。在明月的夜晚,长着矮松树的山冈上,有日夜思念的妻子。用明月、短松冈来传达、暗示对亡妻的思念,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知识补充
对写法,即从对面写来,指诗人在构思时反宾为主,从对方落笔,设身处地描绘对方的情景,使感情表达得更为深沉的一种艺术手法。
“以景结情”是诗歌的一种构思立意技巧,指用景物来传达、暗示的感情、寄托。往往是在诗歌的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总结主旨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
题目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基调。
2/2(共30张PPT)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面对现代城市快餐式的爱情,我们更渴望一份恒久绵长的不老情,更想拥有一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执着相依。一千年前的王弗是幸运的,她不仅拥有一个男人对她的千般依恋,还拥有这个男人亲手为她种下的三万株松树。斯人已逝,但这份千年不老的爱情依旧温暖着现代都市里的饮食男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感受这份深情。
课堂导入
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把握《江城子》悼亡诗的相关内容。
鉴赏《江城子》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
感受苏轼对妻子诚笃的感情和身世沧桑之感。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了解及写作背景
“一”
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北宋文学家。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曾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地的知州,官至礼部尚书。又曾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北还后的第二年病死于常州。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文
诗
词
书
画
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他与北宋的黄庭坚合称“苏黄”,与南宋的陆游合称“苏陆”;
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深远,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其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文学成就
人生路线
文学成就
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的悼亡诗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
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代表诗人有
潘岳、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悼亡诗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悼亡诗》—
创作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貌美,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便去世了。这对东坡打击巨大,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词题中“乙卯”年是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知州,年已四十。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整体感知
诵读诗歌并理解诗意
“二”
解读题目
江城子:
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记梦:
梦见爱妻王氏,写下悼亡词。
诵读体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歌曲
理解诗意
你我一生一死,隔绝已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却难以忘怀。你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向你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你也该认不出我了,因为四处奔波,我早已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梦境中又回到了家乡,只见你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默默相望,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无言的泪水落下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的长着小松树的坟山,是你年复一年地思念我而痛欲断肠的地方。
理解诗意
本词题为“记梦”,请你围绕“梦”概括本词的内容。
—十年生死两茫茫,……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短松冈。
记梦
梦前(怀念)
梦中(相逢)
梦醒(悲凉)
深入探究
赏析手法与情感
“三”
此句中的“两茫茫”如何理解?
①“茫茫”二字为全诗奠定了凄婉哀伤的基调。“两茫茫”,既指词人的感受,也指九泉之下妻子的感受。生者和死者是相同的情思和哀绪。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②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是虚空悬想,却更见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赏析诗歌
梦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为何“不思量”,却“自难忘”?是否矛盾呢?
①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而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②“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直接倾诉了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
赏析诗歌
梦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此句中的“凄凉”有哪些含义?
①相思之情的凄凉。满腔的哀怨和思念无处倾诉,亡妻之恨,相思之痛,孤寂之苦只能遥寄于千里之外的孤坟。
②政治失意之凄凉。苏轼当时官运不佳,屡被贬放,此时被贬密州,流离坎坷的文豪满肚子的委屈需要发泄和倾诉,可他没地方诉说,也没人敢听他诉说,更没有可以诉说的人。
赏析诗歌
梦前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这场漩涡,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左迁,流徙,历尽沧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赏析诗歌
梦前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赏析诗歌
梦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几句表达了什么感情?使用了什么手法?
虚写,在梦境中见到妻子同往常一样在窗前梳妆打扮。十年的时间,那些幸福生活中的场景词人始终忘不掉,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十年时间,积攒了多少的思念想要倾诉,然而思绪如麻,又当从何处说起呢?于是,竟无语凝噎。满腹的相思都化作了热泪千行。
知识补充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三类:
虚实结合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知识补充
虚实结合
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曾经历过或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知识补充
虚实结合
③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未发生的,它表现的情感将一直延伸到未来。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知识补充
虚实结合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结合”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 投资分红合同格式
- 2025年人教版中考模拟生物学试题 二(无答案)
- 辽宁省大连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1【含答案】
- 成人普通感冒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 临床大面积脑梗护理常规
- 8《我们受特殊保护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 在社会中成长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幼儿音乐游戏《坐板凳》
- 讲师兼职劳动合同
- 金螳螂企业管理课件
- 2×25MW水电站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参考课件1 公开课课件
- 企业年金培训版教学课件
- 离合器-汽车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
- 健康信息学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梳理+对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打包7套)
- 幼儿绘本故事:如果不洗澡
-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 汽轮机上缸吊出及翻缸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填写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