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ri脑成像中角回的定位
随着ct和mri技术的发展,对大脑内微病变的正确定位要求不断增加。随着ct、mri、三维定位手术、x刀、一门刀和脑功能的断层成像得到了广泛应用,断层解剖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以往对大脑沟、回的断层解剖学的研究多是探索其整体形态,难以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为此,一些学者分别利用脑断层标本、CT、MRI及fMRI(功能核磁共振)和PET(正电子发射扫描)等方法对大脑的沟、回进行了断面上的定位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大脑的沟、回个体差异比较大,所以单纯的影像学或影像学与功能相结合的方法可信度差,而大多数的研究学者又多是采用某一断面的单一方向的研究较多,故缺乏立体定位的特点。本研究采用了标本与影像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上对角回进行了立体式的研究,为角回微细病变的精细定位提供科学的形态学依据。1材料和方法1.1德国药代动力学研究取经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人颅脑标本1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例,无肉眼可见大体病变,并经过MRI的筛选,排除了神经系统的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疾病)。将上述标本随机分为3组(A、B、C3组),用德国产西门子open.vina型0.2T全身核磁共振进行标本的扫描,其中A组是OM线为基线的横断切面的扫描;B组是以正中矢状切面为基线进行扫描;而C组则为通过双侧外耳门连线并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作为基线进行扫描。从而获得层厚为1cm的颅脑连续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MR图像。1.2带锯观察和模型建立将A、B、C3组的每组5例标本置于室外-40℃气温中7天后,用带锯将冰包埋好的标本切割成连续的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标本,锯耗1mm,层厚10mm,清洁后观察大脑角回的变化规律并实物拍照。2结果2.1角回的出现,角回和缘上回的消失由上至下方向:①经中央旁小叶横断面由外侧从前向后可见:中央前、后回、中央沟、缘上回和角回;内侧可见中央旁小叶、楔前叶、扣带沟、枕叶和顶枕沟(图1)。②经半卵圆中心横断面:为典型的半卵圆形中心层面。中央旁小叶消失,扣带沟浅而短;角回在平面的后下部;后方与枕叶隔顶枕沟相对;扣带回出现,楔叶变大,中央前、后沟变短;角回的前方为缘上回,显现分叉状结构,包绕着外侧沟;顶上小叶消失。③经胼胝体干横断面:内侧有侧脑室呈“][”字型,其中部为胼胝体的体部;外侧为大脑外侧裂呈水平直线型,顶枕沟的位置前移,舌回出现,楔前叶消失;距状沟出现,而且还分为前、后部同时出现在断面上;角回和缘上回变窄,枕叶和视辐射都清晰可见。④在经胼胝体压部横断面:内侧部可见侧脑室的前后角同时出现在断面上,侧脑室呈“][”型出现;而内囊呈“><”出现;并可见丘脑、尾状核和壳核等结构。外侧部可见角回和缘上回变小,中央沟变小,中央后回仍然存在,而外侧沟变得宽大;角回的后部可见楔叶和舌回;距状沟加深。⑤经室间孔横断面:中央后回、角回和缘上回同时消失;大脑外侧沟变成“人”字型。外侧出现了颞叶的沟回,胼胝体压部消失,是角回和缘上回消失的标志;颞叶和“人”字形的外侧沟的出现是顶叶所有结构消失的标志(图2)。2.2底、窦汇的界线由后向前方向:①经侧脑室后角的冠状断层:可见到侧脑室的后角,自上而下可见到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和角回,角回仍出现在断面上,呈楔形位于颞中回的上方;小脑可见齿状核和蚓垂(图3)。②经窦汇的冠状断面:在下部可见小脑半球和横窦以及窦汇;上部可见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而二者的分界线就是顶内沟,顶下小叶主要是指角回,是角回首次出现的标志;角回呈椭圆形位于外侧的中下部,在角回的下部有颞叶的中、下回;内侧可见楔叶和楔前叶,其二者的分界线是顶枕沟。③经距状隐回的冠状断层:在上部可见中央后回、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上、下小叶之间可见顶内沟;中部可见角回和辐射冠;内侧可见楔前叶和顶枕沟。在角回的下方可见颞叶的中、下回。小脑幕上可见视辐射,在幕下可见小脑和直窦,在小脑的两侧还有横窦(图4)。④经顶叶和枕叶的冠状断面:可见明显的纵行的顶内沟,而角回还没有出现;顶下小叶和颞中、下回;距状沟和中部的楔叶,其中楔前叶位于上部,小脑和横窦位于下部。⑤经胼胝体压部的冠状断面:胼胝体压部、侧脑室三角区出现和缘上回出现而角回消失。2.3中央前走行性在壁由外向内方向:①经侧脑室下角矢状断面:顶内沟出现,顶上小叶依然可见;可以同时看到缘上回和角回,角回比较宽大,位于顶枕沟之上;中央前、后回依然可见,岛叶特别明显,显示在断面的中部;大脑外侧沟明显。②经茎突矢状断面:大脑外侧沟明显,呈横行或斜向后上方走行;顶上小叶出现,而缘上回和角回都清晰可见,角回的下部为顶下小叶的一个部分,其后为枕叶;颞叶的上、中、下回同时出现在断面上。③经下颌骨髁突矢状断面:此层面为矢状断面的最外层面,外侧沟明显,无顶上小叶;缘上回和角回清晰,颞叶的上、中、下回明显呈反阶梯状排列;小脑刚刚出现。④经壳核矢状断面:壳核出现,中央后回和顶枕沟依然可见;顶上小叶明显;侧脑室变小,侧脑室三角区开始出现,角回已经消失。1中央前回;2中央前沟;3中央沟;4中央后回;5中央后沟;6缘上回;7角回;8顶内沟;9顶上小叶;10中央旁小叶;11楔前叶;12扣带沟;13顶枕沟;14枕叶;15楔叶;16侧脑室;17胼胝体;18距状沟;19大脑外侧沟;20颞叶;21顶下小叶;22茎突;23顶内沟3角回的描述及相关文献记载角回是人类视觉性语言中枢,又称阅读中枢,因其靠近视觉中枢,故此中枢受损时,视觉虽然没有障碍,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临床上称之为失读症。属于Wernicke(感觉性失语)的一个部分(此部分包括颞上回和颞中回的后部、角回和缘上回)。角回位于顶下小叶的后下部分,其前方毗邻缘上回,后方临近顶枕沟和枕叶,内侧隔顶下小叶的内侧部及顶内沟与顶上小叶相对,包绕颞上沟的顶端。本研究是从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三维立体地对角回进行研究,各个方向的层面均选用典型层面进行描述,分析讨论如下。其断面结构的识别,结合解剖所见,以及相关的图谱、文献,各层面的名称以该层面最清楚显示的结构来命名。在横断面上,刘丰春以髓突来辨认角回。刘树伟等对冠状面上的缘上回进行了研究,但对角回未作系统的描述。李振平等对矢状面的大脑的沟、回进行了研究,对角回的描述也是未作具体的描述。本实验通过对角回三维立体结构的观察发现,在经侧脑室后角的冠状平面上,缘上回消失,顶内沟和侧脑室后角的出现,是角回和楔前叶出现的重要标志。在经中央后回消失后的下一个顶叶和枕叶的冠状断面上,顶内沟呈明显的纵行,而又进一步加深的断面是角回和顶上小叶同时消失的层面。在经中央旁小叶的横断面上,扣带回和顶枕沟的出现,而同时伴有扣带沟缘支的消失,是角回和缘上回出现的标志。在经室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粘土砖瓦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考核试卷
- 疫苗接种在促进全球儿童健康发展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安全员培训课件
- 养老中心老年心理护理指南
- 幼儿园情绪管理课程故事:我的情绪我做主
- 九年级心理健康课件
- 2025年小学学生食堂工人聘用合同
- 高中校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数据中台设计建设方案
- 2025家庭装修合同样本xy
- 川剧 身段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 【公开课】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课件)-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 2025年保密知识试题库附参考答案(精练)
- 2024年12月7日浙江省机关单位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A卷)
- 2024年公司政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例(3篇)
- 石油石化硫化氢培训
-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查房
- CQI-9 第四版 热处理系统审核表中文完整版-
- 小红书食用农产品承诺书示例
- 水果店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CQI-23模塑系统评估审核表-中英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