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吉林省松原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吉林省松原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吉林省松原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吉林省松原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注重此世、安住当下,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品格,蕴含在儒、道、佛的经典文本当中。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忽略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儒家注重此世,关注现实人生。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关注今生,活在当下,敬鬼神而远之,不做杞人忧天之思,不热衷于谈论怪力乱神之事,这才是对生命的敬重。《礼记·大学》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所谓的“安”,指的就是此心安住当下。儒家强调通过减少外缘,让自己的心慢慢变得专注,在这个专注的过程当中,内在的智慧将不断显现。反之,则“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道家也强调接受与安住当下。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安住当下,这是一种随顺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深刻的智慧。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活着的方式只有一种,那便是与当下接轨,而唯一能够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此时此刻。在《道德经》八十章中,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所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指的是,老百姓安于现状,活在当下,他们以其所食为甘甜,以其所穿为美丽,以其风俗为快乐,以其居住为安恬,这实际上是“有道”之人安住当下的状态。在道家那里,“无为”“不争”,就是顺应自然,安住当下,不滞留于过去,不执着于未来,而是始终对当下保持觉知,不争不贪,更重要的是,不与当下抗争。佛教更是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佛教中所说的“正念”,即是保持觉知、安住当下,也就是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虑中摆脱出来,有意识地、全神贯注地觉察当下的一切,它是佛陀的根本教义“八正道”之一。在佛教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完美不存在于将来,而是在此时此地,因此,只有放下过去,放下未来,时时保持全然的觉知,深入观察生命每一个微细的活动,安住在身心的各种现象当中而不执着于它,方能真正明了佛陀的教导。切勿“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主要是指“心”(“意识”)处在此时此地。王阳明多次告诫弟子思虑过多徒劳无益,他说:“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对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和还没到来的事,思虑它们有何益处呢?那样只会距离自己的良知本心愈来愈远。故而,要通过“致良知”的功夫,破除“心中贼”,恢复“此心光明”,就是让心安住当下。应当指出的是,安住当下,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及时行乐,浑噩度日,而是保持警觉,活在当下,更加有意识地去生活。也就是说,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走出意识昏沉,远离心不在焉。对于过往,不作无谓的计较,也不作耽溺的留恋;对于未来,不作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作杞人忧天的担忧,而是将此心专注于此时此刻,在每一个行动当中保持觉察,即时应对生命中的每分每秒。(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谢青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指出要关注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B.儒家重此世,道家重觉知,佛家重接受,虽然用意不尽一致,但都注重“当下。”C.儒家强调通过减少外缘,让自己的心慢慢静下来,在专注中,内在的智慧将会不断显现。D.佛教强调行住坐卧皆修行,不百种索求,千般计较,也是告诫人们学会安住当下。2.下面有关文章的论证,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从儒、道、佛经典文本中挖掘出“注重当下”的精神品格。B.文章引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论证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安住当下。C.文章将孔子的观点与现实中“杞人忧天”者做对比,强调儒家“注重此世”的人生哲学。D.文章尾段补充阐释了“安住当下”的精神内涵,告诫我们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不能堕入新的蒙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逍遥游”所描述的状态,就是内心突破重重藩篱障碍,全然地安住当下,从而达到精神上真正的自由。B.采菊东篱的陶潜、幽居汴京的李煜、筑庐东坡的苏轼都有着率真、素朴、清洁的灵魂,他们无疑是古代中国文化当下精神的代表。C.佛教强调深入观察生命每一个微细的活动,所以比儒家、道家的当下观更精微更有意义。D.把过去和未来彻底隔断,只须牢牢把握现在,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当下”精神。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宇宙并不是黑色的黑并不是一种颜色,只是说明缺少可探测光线而已。相反,颜色则是可见光的产物,由宇宙中的恒星和星系所创造。天体物理学家曾开展过一项研究,对几万个星系发出的光线进行了测量,然后将这些光线合并到了同一个光谱中,从而得出了整个宇宙的平均颜色。宇宙光谱恒星和星系会释放出电磁辐射波,根据波长可以分为若干组。从最短的波长到最长的波长,这些组分别为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电磁波谱中只占一小部分,而人的肉眼也只能看见这一部分的光线。我们所感知到的各种色彩其实是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其中红色和橙色波长较长,蓝色和紫色则波长较短。恒星或星系的可见光谱可用于衡量其释放出的光线亮度和波长,后者反过来又可用于确定该恒星或星系的平均颜色。2002年,澳大利亚的2度视场星系红移巡天项目记录了可观测宇宙内超过20万个星系的可见光谱。天体物理学家将这些星系的光谱全部合并在一起,从而创建出了一个能够准确代表整个宇宙的可见光谱,称之为“宇宙光谱”。宇宙光谱代表了宇宙中不同波长的光线释放出的能量总和,而这个宇宙光谱反过来又帮助他们确定了宇宙的平均颜色。颜色转化随后,天体物理学家使用了一套颜色匹配程序,将宇宙光谱转化成了一种人类肉眼可见的单色。人眼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可以接收不同范围内的可见光波长。这就意味着,我们有时无法将特定颜色归入任何一个范围中,因此对颜色的判断会存在“盲点”。我们看见的颜色还要取决于我们观察物体时用来作为“白光”的参照物是什么。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光线明亮的室内和室外,颜色也可能显得略有不同。不过,国际照明委员会于1931年创立了“CIE色彩空间”,将每种颜色以一名标准人类观察者所见的波长组合来定义。该团队的计算机模型使用的正是这套色彩体系。据判断,宇宙的平均颜色应当是一种和白色很接近的米色调。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意外,毕竟将可见光的所有波长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就是白光,而宇宙光谱几乎覆盖了可见光波段的所有波长。这种新颜色最终被命名为“宇宙拿铁”,“拿铁”在意大利语中是“牛奶”的意思。消除红移宇宙光谱的关键意义在于,它代表了“原始设定”版的宇宙光线,即光线在宇宙中传播时的模样,而不是传到地球上之后、在我们眼中的模样。和所有波一样,光波也会受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在远距离传播时会被拉长。光波被拉长后,波长便会增加,颜色也会随之向光谱的红端偏移,即天文学家所说的“红移”。这就意味着,我们见到的光线已经不是最初由天体发射出的光线了。因此,如果你能站在制高点俯瞰整个宇宙,所有星系、恒星和星云释放出的光芒全部汇集于你的双目之中,“宇宙拿铁”就是你所见到的颜色了。(摘编自光子《宇宙是什么颜色?不是黑色是“宇宙拿铁”》)材料二:“宇宙绿松石①”宇宙早期颜色提出奇怪问题的总是一些天文学家。2001年,澳大利亚天文学家格拉兹布鲁克等人提出一个课题,意图看看距离银河系不远的恒星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后来这个问题逐渐演变为,如若把宇宙中的星光都放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要知晓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我们只需要把各个星系中的星光颜色平均一下就可以得出。然而恒星令人恐怖的数量成了这次研究的亮点,为了获取更加准确的结果,人们对20万个星系做了统计,而每个星系中有多达千亿颗恒星。经过长时间的计算,得出的结果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宇宙居然是一种微微偏绿的色彩。即使我们寻遍天空,也很难找到绿色的星星。为何宇宙的色彩会变成绿松石色?人们不久便发现这种颜色来源于计算上的失误。然而后来人们发现,宇宙年轻时候的颜色要比现在蓝得多,或许用“宇宙绿松石”的色彩描述更为合适。因为在早期宇宙中,在星系里占主导地位的星体是那些年轻的大质量恒星,它们温度更高,发出的星光更蓝。“宇宙拿铁”现在的宇宙颜色经过改正,新的结果出来了——宇宙的颜色变得异常难以描述,那是一种乳白,又稍稍偏向淡粉乃至浅黄,或者浅褐的颜色。人们一下子不知该怎么命名这种颜色,于是对此进行了一次征名比赛,人们提出了各种有意思的名字,包括“天空象牙白”“大爆炸浅黄或者淡粉”等,但都没有得到认可。后来一位天文学家在星巴克喝咖啡时,发现宇宙的颜色和咖啡店中售卖的卡布奇诺咖啡及拿铁咖啡很像,于是提出“宇宙卡布奇诺”和“宇宙拿铁”两个名字。最终人们就把宇宙的这种色彩定名为“宇宙拿铁”色。如果想看到这种颜色,只要在计算机上输入它的十六进制代码OxFFF8E6就可以了。(摘编自李鉴《宇宙是什么颜色》)【注】①绿松石:是一种玉石,其蓝绿色调区别于其他常见玉石。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缺少可探测光线,很多人或许认为宇宙是黑色的,但实际上黑并不是一种颜色,宇宙有自己的平均颜色。B.恒星和星系会释放出若干组波长不同的电磁辐射波,而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电磁波谱中只占一小部分。C.由于光波被拉长,波长增加,颜色随之向光谱的红端偏移,所以就会发生“红移”,使光线颜色发生变化。D.只需把宇宙中的星光颜色平均一下,就能知道宇宙的颜色,这从理论上看不难,但实际操作并不容易。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在观察物体时用来作为“白光”的参照物也会影响我们所看见的物体颜色。B.认为宇宙色彩微微偏绿来源于计算上的失误,可见科学结论有时也需要被修正。C.由宇宙年轻时的颜色要比现在蓝得多可知,宇宙年老后的颜色必定与现在不同。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对宇宙颜色的命名,不过二者叙述的详略并不相同。6.下列对材料中相关概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均颜色”指将几万个星系发出的光线合并到同一光谱得出的整个宇宙的平均颜色。B.“宇宙光谱”指合并部分星系的全部光谱所形成的能准确代表整个宇宙的可见光谱。C.“宇宙拿铁”指的是与拿铁咖啡颜色类似的接近白色的、米色调的宇宙平均颜色。D.“原始设定”指光线在宇宙中传播和刚到达地球时所呈现出的刚开始发射的模样。7.两篇科普文章都运用了小标题,请简要概括小标题的作用。

8.请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谈谈科普文在表达上具有的特点。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苏奴的飞行扎西才让材料一:苏奴要从甘南到云南去,一周之前就从网上订了机票。本来他想坐火车去,这位守旧的诗人觉得在铁轨上行走,每时每刻都在地上,心里踏实,但他那上高中的儿子说:“阿爸,你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速度啦!现在,坐现成的飞机,嗖的一声,就到了想去的地方,又快又安全,谁还坐那乌龟一样慢腾腾的家伙呢?”苏奴想说:“你小子懂个屁,我正想在漫长的旅途中消化掉心中的块垒呢。”想归想,他却没说出口,也没反对儿子的建议,还是订了机票。苏奴去云南的原因,是嫁到那边的妹妹突然得了重病,也许担心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就想见家人一面。临死之人远隔千山万水打来的电话,仿佛就是亲情的召唤,使得苏奴对妹妹多年的怨恨之情竟在瞬间就消散了。挂了电话后,他有点儿恍惚,很不相信:连高中也没读完就跟着来自云南的虫草贩子私奔的女孩——他的高鼻深目性格倔强的妹妹,真的将要离开这个世界吗?从甘南前往兰州的途中,在大巴上,他始终沉浸在一种浓浓的悲伤中。从吃惊,到不相信,到接受那声音孱弱的妹妹命不久矣的现实,他整整用了三天时间。当他从大巴上下来,走进宽大的中川机场,按照儿子教他的办法笨手笨脚地从取票机上拿到那张薄薄的机票时,那消散了的悲伤又从心底泛了上来。他为妹妹的命运悲伤,也为自己,为机场里的其他人而悲伤。他认为,机场里这些密密麻麻的人当中的一部分,肯定也是像他这样,要去遥远的地方看望即将离开世界的人。这想法越来越坚定,以至于当他排队过安检口时,始终觉得身前身后的旅客都走在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路程中。过了安检口,也许就是那个自己不可掌控的完全陌生的世界了!等到他在候机厅里变得越来越焦虑时,开始登机了。在他眼里,检票员就像引领他走向“中阴之路”的使者,当他进入完全封闭的机枪,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来,在胆战心惊中系好安全带,把身体紧紧地捆在位置上以后,他的悲伤竟莫名其妙地减弱了。飞机驶上了跑道。天空不晴朗,甚至可以说有点儿阴沉,这使得苏奴的心情有点儿悒郁。他的位置靠窗,当飞机在跑道上越来越快地滑行,继而飞速爬升时,他感觉到心脏缩成一团,胸闷气短。这是他第一次坐飞机,按说应该有种莫名的兴奋,可妹妹的病情严重地影响了诗人的情绪,他感受不到一丝喜悦之情。到平流层以后,他终于恢复到在地面时的那种还算比较舒适的状态。窗外的景致,仿佛积雪皑皑广阔无垠的南极,雪地上有规律地铺满雪撬滑行过的痕迹。整个雪原空无一人,看起来是那么空旷,让他感受到了无边的寂寞。幸亏机舱里还有三百多名和他一样沉默的乘客,这种由寂寞生发的大众都有的孤独感,才没有那么强烈。不过,这寂寞感和孤独感,在不知不觉中,竟然稀释了他的悒郁,让他的心情有所好转。等飞机终于抵达云南上空,雪原渐变成“棉花堆”后,“棉花堆”之间的空隙里,断断续续露出了或多或少的蓝天,也露出隐约可见的地面上的景色:山像红铜,林木和绿地是斑驳的铜锈,房舍像极了顽劣的孩子随意搭建的积木,堆砌在沟沟坎坎里,虽被随意丢弃在草丛中,却与自然融为一体,又和谐,又好看。这时,他心中的诗性苏醒了。他陡然发现,视野中的大自然,真的是伟大的雕刻家,每时每刻都在打磨着自身,创造出了这么壮美的景色。在这样广阔盛大的美景里,人类的存在,虽然显得特别渺小,但对人类自身而言,又是那么重要。而人类的生老病死,在大自然面前,虽说轻如云朵,甚至比眼界中那银线一样的长河里的浪花还要碎小,似乎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依旧是不可忽视的。这样想着,那种对每一种生命的热爱,就像心湖里的风波那样被鼓荡起来了。突然之间,一道闪电照亮了他,他心里升起对人间万物的悲悯情怀。他有了一个决定:“妹妹哪,等我见到你,我一定想办法让你振作精神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苏奴被自己的决定给弄激动了,他摸出一支笔,在手心里写下一首小诗:我眼前的世界啊,你是如此壮美,假若心中有爱,谁愿意舍得放弃?注:本文为“苏奴系列小说”之一。材料二:“苏奴”是个人名,在藏语里,是“富贵”的意思。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其名字,自然也有作家对该人物命运的设定。“苏奴”这一人名,因藏语方言的差异,有时翻译为“索南”。这人出现在我的小说里,就承担了我对人物的期待:虽是普通人,起点有可能是既贫又贱的,但也有着既富且贵的人生追求。为了实现命名者的祝愿和个人的追求,他得努力,得经历很多事,得有取舍,得看穿乱象。如此,他或许能成为集多种品质于一身的“人”的典范,从而实现作家依靠写作来探索复杂人性的目标。虽然仅仅是生活的切片,但能依稀看到苏奴真实“活着”的影子。说起“活着”,我忽然就想起余华长篇小说《活着》中的男主人公“福贵”,这名字与“苏奴”的藏语含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一种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但能否实现梦想,还得花一生去验证。(节选自扎西才让《苏奴创作谈》)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苏奴觉得坐火车去云南才踏实,反映出苏奴的守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B.在飞机场苏奴觉得旅客都走在通往另一世界的路程中,说明苏奴的精神变得恍惚。C.苏奴这一人物形象承担了作者的期待,已成为集多种品质于一身的“人”的典范。D.“苏奴”的含义和《活着》中“福贵”的名字,都体现着作者对美好人生的追求。10.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运用比喻描摹景象,云朵似“棉花堆”,山像红铜,房舍像极积木,形象生动。B.小说运用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开始思考人类共同命运并且顿悟的诗人形象。C.小说选取苏奴的一个生活切片,以小见大,让读者看到苏奴在此生中真实“活着”状态。D.小说以一首意蕴深刻的小诗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韵味悠长。11.飞机滑行起飞,苏奴的思绪随着他在机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12.作者在构思小说时,有意将苏奴的身份设定为“诗人”,这一设计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东都,离宫别馆,相望道次,乃至并州、涿郡,无不悉然。驰道皆广数百步种树以饰其傍人力不堪相聚为贱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己有以此观之广宫室好行幸竟有何益?此皆朕耳所闻、目所见,深以自诫。故不敢轻用人力,惟令百姓安静,不有怨叛而已。”贞观十一年,太宗幸洛阳宫,泛舟于积翠池,顾谓侍臣曰:“此宫、观、台、沼并炀帝所为,驱役生人,穷此雕丽,复不能守此一都,以万人为虑,好行幸不息,人所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隋氏倾覆者,岂惟其君无道?亦由股肱无良。如宇文述、虞世基之徒,居高官,食厚禄,受人委任,惟行谄佞,蔽塞聪明,欲令其国无危,不可得也。”贞观十三年,太宗谓魏征等曰:“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据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朕每思之,若欲君臣长久,国无危败,君有违失,臣须极言。朕闻卿等规谏,纵不能当时即从,再三思审,必择善而用之。”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宫苑官司多被责罚。侍中魏征进言曰:“陛下今幸洛州,为是旧征行处,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何以副百姓所望?”太宗大惊曰:“非公,朕不闻此言。自今已后,庶几无如此事。”(选自《贞观政要·行幸第三十七》,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驰道皆广/数百步种树以饰/其傍人力不堪/相聚为贼/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己有/以此观之/广宫室/好行幸/竟有何益B.驰道皆广/数百步种树/以饰其傍/人力不堪/相聚为贼/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己有/以此观之/广宫室/好行幸/竟有何益C.驰道皆广数百步/种树以饰其傍/人力不堪/相聚为贼/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己有/以此观之广宫室/好行幸竟有何益D.驰道皆广数百步/种树以饰其傍/人力不堪/相聚为贼/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己有/以此观之/广宫室/好行幸/竟有何益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肆行幸”与“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肆”字含义不同。B.东都,唐朝陪都洛阳,因其在长安的东面,故有此称。洛阳在有的朝代也被称为西京。C.“君有违失”与“世与我而相违”(《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违”字含义相同。D.“城郭之民未蒙德惠”与“寻蒙国恩”(《陈情表》)两句中的“蒙”字含义相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总结隋朝覆亡原因,认为与隋炀帝喜好巡游、大兴土木有关,他引以为戒,表示自己不能轻用民力,要让百姓安心休养。B.唐太宗巡游积翠池又一次谈及隋朝旧事,认为虞世基等人享受着高官厚禄,私下却受人委托,做谄佞之事,隋朝覆亡与他们有关。C.唐太宗并不认为隋朝大臣一无是处,他举出董纯、崔象这些能够直言进谏的大臣,希望魏征等人能够在自己出现过失时极力劝谏。D.唐太宗责罚洛阳宫苑官吏时,魏征直言进谏,批评他的责罚缘于对奢靡生活的追求。唐太宗感到吃惊并接受意见,表示今后不会这样。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隋氏倾覆者,岂惟其君无道?亦由股肱无良。

(2)既乖行幸本心,何以副百姓所望?

17.作为帝王的唐太宗,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请简要概括。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①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②,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注】①一:副词,可作“竟然”或“忽而”解。②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社会大动乱致使两人长期音信阻隔;“一”对比“十年”,表明对重逢的意外。B.颔联正面描写重逢。运用了细节描写,连用四个动词,层次清晰地写出两人由不识到相认的神情变化。C.颈联上句化用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世事的巨大变化;下句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人神,以至于忘了天色。D.尾联以景结情,虚实结合,描写两人聚散匆匆,表弟明日走在巴陵道上途经重重秋山,去路遥遥的情景。1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汉族传统的婚礼章程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氓》中与“纳吉”相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杜鹃悲凄的鸣叫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3)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七、简答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登上微博综艺榜晚会栏目类第一,该节目不仅令亿万观众(1),更重要的是把中国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在台上给“舞”活了。它运用5G、AR技术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