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成书于九世纪中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集画史、画论、画家小传于一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张彦远收集整理晚唐之前的画论史传,别出机杼,分章别类,考察绘画相关的诸多问题,为中国绘画史写作立下规范。《历代名画记》共有十卷,前三卷为品学专论文章,后七卷皆为画家小传,记载许多画家的生平及其评价。张彦远的画学成就及原因可以作如下的概括:“(张彦远)高祖以下入则为相,出则历典名郡,搜藏历代书画极富,因战乱丧失殆尽。至彦远时,虽所余无几,但因其精于鉴赏,烂熟历代文献典故,故能成此规模空前、亦史亦论的画学专著。”正因为张彦远的家学渊源和个人学养,促成了这部史论俱佳的画学专著。到目前为止,《历代名画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整理校注和绘画思想研究上,大都未涉及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历代名画记》的文学价值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历代名画记》卷四至卷十的画家小传中,许多画家兼及诗人的身份。尽管唐之前画家小传多采自前人所著画传史书,但唐代画家小传多出张彦远自己之手,对唐代具备绘画才能的诗人生平考订多有裨益,有些文本和逸事甚至仅存于《历代名画记》中。且由于张彦远出自“三相张家”,门第崇高,见闻既广,又熟诗文,众多文学史料赖其保存。故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画家小传有助于唐代绘画诗人生平的考订,载录的诗文有助于文学史料的保存,更可以通过画家小传的记载考察唐代绘画、文人和唐代社会的互动关系。第二,《历代名画记》中的《论画六法》和《论顾陆张吴用笔》多有论及张彦远的绘画思想。张彦远在谢赫“六法”的基础上,提炼出自身重“骨气”的绘画理论。这既是对六朝画论的总结,又与唐代文论中重视骨气的风气相通,二者体现着共同的审美品格。张彦远又提出“意存笔先”和“画尽愈在”这两个命题,注重绘画的“意”的阐述,这与中晚唐诗歌的意境理论有相通之处。可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绘画理论不仅在画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还与唐代当时的文学理论密切相关,二者的关系十分值得挖掘。第三,《历代名画记》的《论画山水树石》专章记录了山水画的发展情况,在画家小传中载录了众多山水画家的史料,呈现出山水画形成和发展初期的详尽资料。山水诗与山水画同时产生于晋宋之际,二者在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会通之处,又有着显著的差异,故通过《历代名画记》可以考察山水诗画的关系。《历代名画记》收录的唐代山水画家的史料更是有助于重新考察苏轼提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个概念。毕竟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针对王维山水诗和山水画二者关系而来,欲考察这个概念亦必须回到唐代的山水诗画这个环境中。《历代名画记》保存的山水画的史料为重新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提供了坚实的论证材料。(摘编自蒋金珅《〈历代名画记〉文学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书于九世纪中期的《历代名画记》,集画史、画论、画家小传于一体,内容丰富,具有典范式的意义。B.张彦远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和个人学养,他的先祖收藏书画颇丰,而他自己博学多识,谙熟文献典故。C.张彦远注重“骨气”的绘画理论,完全继承了谢赫“六法”思想,又与唐代文论重视骨气的风气相通。D.《论画山水树石》以及画家小传中载录的山水画家的史料,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画形成和发展初期的资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点明《历代名画记》一书在绘画学专著史上的重要价值,概述了张彦远的画学成就及原因。B.文章引用了“意存笔先”和“画尽愈在”,意在证明唐代绘画重视“意”,与诗歌的意境理论相通。C.文章末段重点论证了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可以帮助后世学者研究山水诗与山水画之间的内在联系。D.文章以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在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代名画记》的后七卷皆为画家小传,记载了许多画家的生平及其评价,说明张彦远与这些画家交往密切。B.通过《历代名画记》的画家小传,我们可以考订唐代诗人的生平经历,了解唐代绘画、文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C.依据《历代名画记》记载的唐代山水画史料,作者否定了苏轼提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著名观点。D.《历代名画记》影响深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绘画思想,还可以帮助我们去探究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当代社会国际竞争更看重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只有文化软实力才是永生不灭、长久留存的,才能为国家硬实力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饮食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精华,几千年的孕育最能够代表人民群众在与自然搏斗、追求美好生活中的伟大智慧。在饮食文化中,我国人民重视饮食结构的均衡、餐具的精美、烹饪技术的巧妙、火候掌握的精妙、刀工的纯熟。饮食文化中透露出的是人们不懈追求极致的态度、做事一丝不苟的特质以及追求身心享受的一种文化特征,在文化竞争和传播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现阶段,研究和了解传统饮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文化。因此,对饮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创新就显得极为迫切。饮食文化传承需利用多种渠道来进行传播,增强饮食文化的影响力。其一,当前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出现了诸多的短视频信息传播平台,其内容形式新颖,传播手段便捷,在各阶段人群中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各地区可以利用当前流行的短视频平台,通过制作饮食文化系列作品展现当地的饮食文化精华。其二,当前旅游产业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很多地区都开展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双丰收。各地区可以借助这种发展趋势将饮食文化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搭建饮食文化展览馆、开发饮食文化衍生产品、开办饮食文化节,增添饮食制作体验项目,借助旅游产业人流量大的特点促进饮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杨丽筠、黄学军《中国饮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传承研究》)材料二: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各民族就以华夏族为中心开展了饮食文化的交流,华夏族的谷物,常常被供给北方游牧民族,燕国的鱼盐枣粟,素为东北少数民族所向往。到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内地与西域之间的饮食文化交流。西域的苜蓿、葡萄、石榴、胡葱、胡蒜、胡萝卜等特产,以及西域的葡萄酒,先后传入内地,大大丰富了内地民族的饮食生活。此外,内地民族精美的肴馔又为这些地区的人民所喜食,其烹饪技艺被他们引进,各民族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共同创造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同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经济交往日趋密切。《宋会要》记载,公元1070年,大食国(今伊朗)“遣使来贡,赐器服,饮食”。这种互相往来的例子,在史书中是很多的,至今在希腊——地中海文化圈内,中式饮食还占有一席之地。从世界范围来看,受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日本,早在公元4世纪,就有一些中国人经过朝鲜移居日本,其中有不少厨师和制作食具的工匠。至唐代,鉴真大师又把中国的烹饪文化带到日本。同时,大批日本僧侣也来到中国,随着他们的归国,唐代宫廷与民间美味也传至日本,对日本宫廷与民间的饮食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日本学者森克己在《日宋文化交流诸问题》中指出:“中国和日本之间,从原始时代起,就在进行文化交流。先进的大陆文化不断地流入我国,日本把这些大陆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汲取、日本化。”2013年,日本“和食”被批准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日本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遗时,对“和食”做了如下推荐:“和食”的食材新鲜多样;装盘贴合自然风物,体现了日本的四季分明、地理多样性以及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营养均衡,有着令人齿颊留香的回味;与正月、插秧等传统节庆密切相关;和食文化代表日本独有的价值观、生活样式和社会传统。“和食”的菜品以特殊的方式被赋予了文化的寓意,从而使“和食”得以继承和发展。其实早在2011年,中餐就以中国传统烹饪技艺进行第一次申遗,由于未符合申遗标准,未获成功。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表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对技术层面的要求,更多的是注重制作和食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要求申报主体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一个区域的人文情感。中国饮食文化必须要重视申遗,使某种食物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因素通过申遗推广,在国际范围内具备一定的影响力,这样的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方式远比孔子学院有效得多。以饮食为切入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应该非常有效,中西文化交流从饮食开始是最有生机和活力的,因为日常生活老百姓都关心、都喜欢。而且中国饮食资源多,能够为世界所接受,所以在饮食文化交流方面多做一些工作,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外,经济全球化不但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信息、文化交流,也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高效的手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重视文化交流的当今社会,中国饮食文化一定会在世界各地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也必将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姚伟钧《中国饮食文化传播与“走出去”的路径》)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迫切研究和传承创新饮食文化,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又是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B.先秦时期,饮食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华夏族;从汉代开始,内地和西域间的饮食文化交流日渐频繁。C.从公元4世纪至唐代,中日饮食文化交流频繁,互学互鉴,促进了中日两国饮食制度及烹饪方法的改善。D.如果没有“一带一路”建设和经济全球化,当代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的传播力度将会大大削弱。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是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加快在群众中的普及,促进其大众化。B.从《宋会要》的记载可知,中国的饮食文化曾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到古伊朗。C.阐述本民族的饮食特色,强调美食的文化属性,这应当是日本“和食”申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D.如果中国文化可以更好地“走出去”,那么中国饮食文化会在世界各地得到进一步发展。6.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一提及的中华饮食文化特征的一项是(
)A.“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篇》)B.“饪熟之节,必亲调之。”(《魏书·列传第七十四·孝感》)C.“采撷无阙日,烹饪有秘方。”(《食荠十韵》)D.“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黄帝内经·素问》)7.2023年4月,国际数字化媒体发展研讨会在福州开幕。海内外媒体及专家学者会聚福州,共同探讨数字中国建设。为增强福州饮食文化的影响力,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写两个推广方案,在数字峰会期间传播福州美食。
8.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综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试分析其申遗成功的原因。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蒲柳人家(节选)刘绍棠长河落日圆。何满子(一丈青的孙子)跟周檎,在郑整儿和荷妞那里吃过晚饭,踏着夕阳西下的霞光,沿运河边纤夫踏出的小路回村去。夏日的傍晚,运河上的风景像一幅瑰丽的油画。残阳如血,晚霞似火,给田野、村庄、树林、河流、青纱帐镀上了柔和的金色。荷锄而归的农民,打着鞭花的牧童,归来返去的行人,奔走于途,匆匆赶路。村中炊烟袅袅,河上飘荡着薄雾似的水汽。鸟入林,鸡上窝,牛羊进圈,骡马四棚,蝈蝈在豆丛干和南花上叫起来。月上柳梢头了。何满子的胳臂上还将着个小饭篮,那是替荷妞给老木匠郑端午送饭;老木匠郑端午那块瓜田,正在他们回村的半路途中。这块瓜田,从河岸上一直种到河坡下,原本只有一亩;另外那三分,是老木匠郑端午带着郑整儿和荷妞,一冬一春挑土垫出来的。老木匠郑端午不但是一位能工巧匠,而且是一名高手瓜把式:他的瓜个儿大,皮儿薄,结得多,色、香、味都是上品,很是名贵。然而,他的瓜从不丢失。老木匠郑端午从十二岁学手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木匠这一行的规矩最讲究。他这大半辈子,手艺上从没走过尺寸,规矩上从没差过板眼。他是北运河两岸的活鲁班,但是从不目中无人,从不恶语伤人,更从不与同行结怨、损人利己;因此,他在这一方是个出名的老好人。他的瓜田本来不必看守,就是手脚最不干净的人物,也不忍心偷他一个瓜,摘他一片叶;他住在瓜棚里,是为了驱赶黑夜进犯瓜田的刺猬和狼叭狗子。白天,他一个人孤独寂闷,常常到渡口上找摆渡船的柳罐斗,或是到钉掌铺找吉老秤,一坐就是半天一晌;等回到瓜田,到瓜垄里转一遭,哪一棵秧少了一个瓜,拔一拨瓜叶,扒一扒浮土;就会找到或是扒出三两个铜板。何满子跟着周檎来到老木匠郑端午的瓜田地边,突然站住了脚,说:“檎叔,你替我把饭篮送过去吧。”“为什么?”周檎感到奇怪。“我不敢过去。”何满子说,“一到瓜田,干爷就得让我吃瓜,不吃得肚儿滚圆不让我走。”那你就放开肚量吃吧!”周檎笑道,“瓜吃多了撑不着人,走两趟小水就泄空了。”何满子摇头说:“干爷种瓜,是为了挣出一年的嚼谷,我怎么能糟害他老人家呢?”“好个懂事的孩子!”周檎很感动,提着篮子走向瓜棚。瓜棚里没有人,他向四下喊道:“郑大舅,端午大舅!”瓜田一角的沙冈上,有个女人答话:“把饭篮挂在瓜棚横梁上吧!你舅舅吩咐,叫你赶快到他船上去,他们老哥几个在那儿聚会。”这是一副微微沙哑而又甜润悦耳的嗓子。周檎知道,她是舅舅柳罐斗的情人云遮月,一位每年入夏到运河滩走村串庄唱京东大鼓的女艺人。“满子,你自个儿敢回家吗?”周檎向瓜田地边扬手问道。“我陪云姑奶奶坐一会儿,你走吧!”何满子跑过来,“要是我睡着了,你把我背回家去,我跟你睡。”周檎答应一声走了,何满子就跑上瓜田一角的沙冈,在云遮月的身边仰巴跤躺下来。(有删改)文本二:品读《蒲柳人家》穆雨彤京杭大运河,这是一个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工程,当时也是和长城齐名的。北起涿郡(今北京通州),南到余杭(今杭州塘栖)。有诗云:“天地悠悠,运河泱泱。雪浪千里,云樯八方。浩荡无匹,奔流最长。”如今随时代转动却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蒲柳人家》作品的主题正如恩格斯写给明娜·考茨基的信中所写:“应当是不要特别地说出,而要让它自己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来。”刘绍棠曾写道:“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的20世纪风貌,为21世纪的北运河儿女留下一幅20世纪家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我想,他做到了——在“刘绍棠现象”余热不减的今天,越走近他,便越能感受到古人所言“蒲柳之姿,松柏之质”的真义。(有删改)9.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一幅夏日运河黄昏图,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情感浓郁。B.“这是一副微微沙哑而又甜润悦耳的嗓子”,这表明云遮月是一位音色别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家。C.小说并没有刻意表现,而是把普通百姓的生活巧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且人物形象丰满,使人印象深刻。D.《蒲柳人家》虽是小说,却用散文化的笔法,把京东北运河沿岸农村的独特地域风貌、民俗风情描绘了出来。10.关于文本一中郑端午这一人物的集中记叙介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端午有精湛的匠艺,又擅长耕种,聪明能干,精益求精,传承了传统匠人的精神。B.郑端午的瓜从不丢失,和他与人为善的品格有关,也表现了运河岸边的民风、民情。C.小说没有对郑端午的真实面貌作详细介绍,主要通过有限视角展示他的性格特征。D.小说寥寥数笔,如论家常,却将郑端午这一人物形象生动刻画出来,令人印象深刻。11.何满子这一人物在文本一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12.文本二中说《蒲柳人家》的主题是“自己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来”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文本一: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秦灭韩,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遂去。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常习诵读之。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将柰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沛公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文本二: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老人以为其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①,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苏轼《留侯论》,有删改)注:①《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四年,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13.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B.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C.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D.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低一等。爵位作为一种封号,代表了身份等级与权利的差别。B.“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与“度,然后知长短”(《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度”含义不同。C.《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D.子房,张良的字。男子十八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15.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张良的祖父、父亲担任过五代韩王之相,所以即便其弟弟死了也不厚葬,他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B.圯上老人可能是秦代的隐士,其甩鞋,又让张良捡鞋,替他穿鞋,后又与张良相会,其真正用意是要授给张良兵书。C.材料二开头一段是立论,指出匹夫之勇不算勇,只有能忍,才是大勇;而其所以能忍,又是因为抱负甚大,志向甚远的缘故。D.苏轼认为高祖取胜项羽失败的原因是: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百战百胜,但是轻易消耗了他的兵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的锋芒等到对方疲敝。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
(2)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
17.苏轼的《留侯论》并不全面评论张良的生平和功业,而只论述他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原因——“能忍”的过人之节。文本一与文本二中哪些事件体现了张良“能忍”的过人之节?请简要概括。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18.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诗歌,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体现了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B.“兔从狗窦入”到“井上生旅葵”四句,从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全诗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19.诗歌常常会借用意象表达情感。“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几句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先是用温和自谦的话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
七、简答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为何要去南极?其实,南极广袤的冰原下生机盎然,①,这里鱼类约200种,磷虾总藏量常年维持在50亿吨,每年可渔获5000万吨鱼虾且不会影响生态平衡。南极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南极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相当丰富,还拥有巨大的风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前儿童健康照护 》电子教案-4-3 腹痛的识别与照护-教学设计
- 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无答案
- 2023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含解析
-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题 含解析
-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进展
- 2025-2030中国特种植物油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直肠癌特征及治疗方案
- 2025年中国平面高速传动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肺癌脑转移治疗原则
- 硬通道治疗脑出血
- 2025年人教版五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 GB/T 196-2025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 2025年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功能性饲料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工地分红合同协议
- 变配电工多选试题及答案
- 零售业智能转型:DeepSeek驱动的消费行为分析与推选系统
- 招商引资知识培训课件
- 智能化开发工具研究-全面剖析
- 220kV、11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方案
- 2025-2030中国菊粉提取物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