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松滋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深度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松滋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深度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松滋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深度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松滋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深度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松滋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深度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当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但我们也可以认为,《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还可加上他的知己林黛玉)的生命体验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思想观点,体现着作者的人生态度。此外,来往于仙界和尘世的一僧一道与出入于贾府的刘姥姥,作为另两个代表作者审视人生的视点,从不同的侧面,与宝黛的视点和合在一起,构成作者曹雪芹的一个多元的矛盾思想体。我们读《红楼梦》,常常感到有几个不同的开头:从第一回一僧一道开始,交代那块石头的背景,展开它的传奇经历;从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开始,主要人物宝玉、黛玉等一一登场,以丰满生动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从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开始,网状结构的贾府衰亡史似乎才从一个芥豆之微的小小人家开始编织。而前五回都是在交代小说旨意、创作缘起和人物关系及他们的结局等,似乎只是小说的纲领。何以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这当然和《红楼梦》的独特结构有着密切关系,但也和本文提出的作者观照人生的三个视点紧密相连。正因为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分别代表了作者审视人生的三个观照点,因此和他们有关的最先描写,便成为从不同层面观照人生的小说的开始。这里不妨借用《红楼梦》第一回提及的概念,来对这三种不同的视点作一简单的概括。佛教有所谓“色空”观,但小说写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从而把“情”作为联结“色”与“空”的中介。这样在《红楼梦》里,实际就存在着色、情、空三个概念。而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这三个视点正和小说中的这三个观念相对应: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宝黛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在情节的具体展开中,这三种视点并没有为其中的“空”观所一统,而是交相映射,这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呈现出异常丰富复杂以致相互矛盾的情形,也是《红楼梦》之所以会产生见仁见智的根本原因。……对于世界、对于人生,刘姥姥始终着眼于“色”,立足于一种物质的功利观。如果对于贾宝玉来说,大自然是作为美、作为情感的表现而展现在他面前,那么,刘姥姥则是以一种实用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万物的,就像她自己说的:“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做街坊,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而贾宝玉是从“情”的角度来观照人生、把握世界的。对贾宝玉这“情”的观念,红学界曾有许多论者加以阐述。这里,我们想结合前人的研究,从空空道人“因色生情,传情入色”这一角度,来对贾宝玉的“情”的观念作出分析。所谓“因色生情”,是指客体对主体所产生的一种情的感染、感发作用,而“传情入色”则是指主体将自己的情感灌注于客体之中,使之分享主体的情感体验。概而言之,“因色生情,传情入色”,是借助于情,将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色”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亲情关系,一种共情体验。虽然,这里的人,我们是举贾宝玉为代表,但在很多时候,贾宝玉的情的观念是涵盖、包含着林黛玉的思想意识,有时,则是与她的思想意识互为补充的。在脂批透露给我们的“情榜”中,贾宝玉是“情不情”,林黛玉是“情情”,他俩相合,正把世上所有的无情之物和有情之物都囊括无遗。当然,从一方面看,贾宝玉的“情不情”更为广博,理当将黛玉的“情情”包括在内;但从另一方面看,宝玉的爱博,难免会有所分心,所以,他的情感有时竟不如黛玉那样专一。比较而言,贾宝玉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广度,一种爱的泛溢;而林黛玉则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深度,她的情有独钟。(选自詹丹《曹雪芹审度人生的三个视点》,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人生经历中所获得的生命体验,直接或间接地代表了作者的思想观点。B.一僧一道与刘姥姥,代表作者审视人生的视点,审视着“红楼”世界,这些构成了矛盾思想体。C.共情体验是指借助于情,客体的“色”对主体的人所产生的一种情的感染、感发作用的情感体验。D.空空道人在佛教“因空见色,由色生情”的基础上,把“情”作为联结“色”与“空”的中介。2.下列各项,不符合材料中作者对“色、空、情”的阐述的一项是(

)A.(宝钗介绍冷香丸的制作)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第7回)B.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第40回)C.(宝玉)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第58回)D.(宝玉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第77回)3.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宝玉从“人化的自然”眼光出发,给自然万物以人的地位,对待自然万物一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B.焦大醉骂以及贾琏小厮兴儿评王熙凤,这些人物的议论并不贯穿全书,并没有构成作者审视人生的视点。C.贾宝玉的“情不情”更为广博和深邃,将黛玉的“情情”囊括无遗,贾宝玉更体现出一种人类情感的广度。D.小说表现的三种视点没有被“空”观所一统,而是交相映射,因此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呈现出丰富性与复杂性。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北京丰台站作为全国重点规划建设的10个客运枢纽之一,于2018年8月15日开始进行工程改造,2022年6月20日正式开通运行,目前是全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客站。北京丰台站的站房建筑面积约40万平米,而较早建成的北京西站,站房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丰台站采用高速、普速客运双层车场设计,双层车场的设计可以更加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用更少的土地资源提供更多的铁路车辆到发服务能力。这种设计理念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化”的要求非常契合,可以实现空间共享、服务协同、立体或同台换乘,打造全天候、一体化换乘环境。正是由于这种一体化分层的设计,各种基础设施的布局更加紧凑、合理,旅客在车站内部不论是乘坐火车还是换乘城市交通工具,均能实现由平面换乘转变为立体换乘,可以大大缩短换乘距离、提高出行效率。丰台站的这种布局理念在未来也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北京丰台站的接驳交通也是独具特色的。北京丰台站地上二层高架(hòuchē)大厅东侧设有高架落客平台;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和出租车调度站。受建设工期等因素影响,丰台站规划建设的南北综合交通枢纽、西高架落客平台、东地下停车场、轨道交通16号线等交通接驳设施仍在加紧建设中,未能与车站同步投入使用。在安排接驳交通时,一方面需要考虑交通出行的需求,包括丰台站建成运营后,铁路客流规模以及铁路旅客的出行特征;另一方面也要(tǒngchóu)考虑丰台站周边为接驳交通提供的空间资源。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难点需要突破:尽管在丰台站规划之初已经对铁路客流规模进行了科学预测,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丰台站开通时的客流规模仍难以准确研判,接驳交通设施规模需要以铁路客流规模为依据,因此为了应对客流的不确定性,接驳交通需要充分留足富余量,也需要根据开通后的实际客流情况进行不断地优化调整。北京丰台站建设面临周边道路交通条件不佳、接驳设施可利用空间不足等问题,受制于各种因素,涉及接驳交通设施相关的建设工程,如南北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东地下停车场匝道建设工程等尚在进行中,无法与丰台站同期投入使用。因此,丰台站开通初期只能利用周边有限的空间资源,采用临时交通接驳方案,以满足到发旅客的出行需求。(取材于林旭、白同舟、刘雪杰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北京丰台站接驳交通方案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三点尤为突出:一是秉持“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理念。在对丰台站各种接驳交通方式进行定位和布局时,设计者遵循了“三个优先”的基本原则,在车站开通初期最大程度支持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二是一体化换乘,缩短换乘距离。丰台站在设计之初就按照分层布局、一体化设计的理念,把铁路功能与城市交通功能进行同步设计,确保铁路与接驳交通的换乘距离最优。这一特点待丰台站配套南北交通枢纽建成后,将体现得更加直观,铁路旅客不用出站就能方便地换乘各种交通工具。三是分流组织,减少交织。这里的分流包括车辆之间的分流,也包括人车分流。配套道路与进出匝道的设计,确保到达和离开车站区域的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社会车辆各行其道,减少交叉。通过设置专门的换乘通道并加装遮雨遮阳棚,为行人提供清晰独立的步行路线,优化换乘体验。正在建设中的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内部也将实现人车分流。北京丰台站建成投运对北京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影响也是多重的。从对外交通方面看,丰台站将成为北京市对外交通的一个新的重要窗口,承接京广高铁、京广线、京九线等方向铁路运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西站等既有铁路客运枢纽的压力,使火车站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合理。从城市交通方面看,铁路枢纽客运量较大,尤其是在暑期、春运等特殊时期,铁路枢纽周边城市运行压力较大。北京丰台站建成后,不仅有利于铁路枢纽功能优化调整,对铁路枢纽周边城市交通的压力也会起到缓解作用。从周边区域交通看,北京丰台站配套规划了10余条、近20公里的城市道路,目前大部分道路已完工,丰台站周边城市道路网络通达性得到了很大改观,道路通行条件也明显改善,为丰台站周边居民带来了便利。(取材于林旭、白同舟、刘雪杰的相关文章)4.材料一中下列字词注音、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契(qiè)合

换乘(chéng)

侯车

统酬B.契(qiè)合

换乘(chèng)

侯车

统筹C.契(qì)合

换乘(chéng)

候车

统筹D.契(qì)合

换乘(chèng)

候车

统酬5.根据材料一,有关北京丰台站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丰台站于2022年正式开通运行,是全国最重要的铁路客运枢纽。B.北京丰台站双层车场的设计理念契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C.北京丰台站的布局理念为全国火车站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D.北京丰台站规划建设的东高架落客平台,暂未与车站同步投入使用。6.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于北京丰台站接驳交通方案设计需考虑因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丰台站接驳交通方案设计较为复杂,系统梳理,共需要考虑三方面因素。B.在对北京丰台站接驳交通方式进行定位和布局时,秉持“三个优先”的理念。C.北京丰台站内的换乘旅客,不用出站就能轻松换乘多种交通工具,方便快捷。D.北京丰台站的相关配套交通设计,希望实现车辆之间的分流,以及人车分流。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丰台站的建筑面积较小,但为更多的铁路车辆提供了到发服务能力。B.北京丰台站一体化的分层设计,为旅客缩短了换乘距离、提高了出行效率。C.北京丰台站开通初期,支持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后期将以行人优先。D.北京丰台站的分层布局,已直观体现出铁路与接驳交通换乘距离的最优化。8.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北京丰台站接驳交通设计的难点,及其建成后对北京市综合交通体系产生的影响。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幽冥钟汪曾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很早很早以前(大概从宋朝开始)就有人提出过怀疑,认为夜半不是撞钟的时候。我从小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夜半不是撞钟的时候呢?我的家乡就是夜半撞钟的。而且只有夜半撞。半夜,子时,十二点。别的时候,白天,还听不到撞钟。“暮鼓晨钟”。我们那里没有晨钟,只有夜半钟。这种钟,叫做“幽冥钟”。撞钟的是承天寺。关于承天寺,有一个传说。传说张士诚是在这里登基的。张士诚是泰州人。泰州是我们的邻县。史称他是盐贩出身。盐贩,即贩私盐的。中国的盐,秦汉以来,就是官卖。卖盐的店,称“官盐店”。官盐税重,价昂。于是有人贩卖私盐。卖私盐是犯法的事。这种人都是亡命之徒,要钱不要命。遇到缉私的官兵,便要动武。这种人在官方的文书里被称为“盐匪”。在苏北里下河一带,一提起“私盐贩子”或“贩私盐的”,大家便知道这是什么角色。张士诚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元至正十三年,他从泰州起事,打到我的家乡高邮。次年,称“诚王”,国号“周”。我的家乡还出过一位皇帝(他不是我们县的人,他称王确是在我们县),这实在应该算是我们县历史上的第一号大人物。我们县的有名人物最古的是秦王子婴。现在还有一条河,叫子婴河。以后隔了很多年,出了一个秦少游。再以后,出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但是真正叱咤风云的英雄,应该是张士诚。可是我前几年回乡,翻看县志,关于张士诚,竟无一字记载,真是怪事!但是民间有一些关于张士诚的传说。张士诚在承天寺登基,找人来写承天寺的匾。来了很多读书人。他们提起笔来,刚刚写了两笔,就叫张士诚拉出去杀了。接连杀了好几个。旁边的人问他:“为什么杀他们?”张士诚说:“你看看他们写的是什么?‘了’,是个了字!老子才当皇帝就‘了’了,妈妈的!”后来来了个读书人。他先写了一个:“王”字,再写了左边的“〉”,右边的“〈”,再写上边的“乛”,然后一竖到底,张士诚一看大喜,连说:“这就对了——先称王,左有文臣,右有武将,戴上平天冠,皇基永固,一贯到底!——赏!”我小时读的小学就在承天寺的旁边,每天都要经过承天寺,曾经细看过承天寺山门的石刻的匾额,发现上面的“承”字仍是一般笔顺,合乎八法的“承”字,没有先称王、左文右武、戴了皇冠、一贯到底的痕迹。我也怀疑张士诚是不是在承天寺登的基,因为承天寺一点也看不出曾经是一座皇宫的格局。承天寺在城北西边,挨近运河。城北的大寺共有三座。一座善因寺,庙产甚多,最为鲜明华丽。天王寺气象远不如善因寺,但房屋还整齐,——因此常常驻兵。独有承天寺,却相当残破了。一进山门,哼哈二将和四大天王的颜色都暗淡了。大雄宝殿的房顶上长了好些枯草和瓦松。大殿里很昏暗,神龛佛案都无光泽,触鼻是陈年的香灰和尘土的气息。一点声音都没有,整座寺好像是空的。偶尔有一两个和尚走动,衣履敝旧,神色凄凉。——不像善因寺的和尚,一个一个,都是红光满面的。大殿西侧,有一座罗汉堂。罗汉也多年没有装金了。长眉罗汉的眉毛只剩了一只,那一只不知哪一年脱落了,他就只好捻着一只单独的眉毛坐在那里。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罗汉堂东南角有一口钟,相当高大。钟用铁链吊在很粗壮的木架上。旁边是从房梁挂下来的撞钟的木杵。钟前是一尊地藏菩萨的一尺多高的金身佛像。地藏菩萨戴着毗卢帽,跏趺而坐,低眉闭目,神色慈祥。地藏菩萨前面点着一盏小油灯,灯光幽微。在佛教的菩萨里,老百姓最有好感的是两位。一位是观世音菩萨,因为他(她)救苦救难。另一位便是地藏菩萨。他是释迦灭后至弥勒出现之间的救度天上以至地狱一切众生的菩萨。他像大地一样,含藏无量善根种子。他是地之神,是一位好心的菩萨。为什么在钟前供着一尊地藏菩萨呢?因为这钟在半夜里撞,叫“幽冥钟”,是专门为难产血崩而死的妇人而撞的。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以为血崩而死的女鬼是居处在最黑最黑的地狱里的,——大概以为这样的死是不洁的,罪过最深。钟声,会给她们光明。而地藏菩萨是地之神,好心的菩萨,他对死于血崩的女鬼也会格外慈悲的,所以钟前供地藏菩萨,极其自然。撞钟的是一个老和尚。相貌清癯,高长瘦削。他已经几十年不出山门了。他就住在罗汉堂里。大钟东侧靠墙,有一张矮矮的禅榻,上面有一床薄薄的蓝布棉被,这就是他的住处。白天,他随堂粥饭,洒扫庭除。半夜,起来,剔亮地藏菩萨前的油灯,就开始撞钟。钟声是柔和的、悠远的。“东——嗡……嗡……嗡……”钟声的振幅是圆的。“东——嗡……嗡……嗡……”,一圈一圈地扩散开。就像投石于水,水的圆纹一圈一圈地扩散。“东——嗡……嗡……嗡……”钟声撞出一个圆环,一个淡金色的光圈。地狱里受难的女鬼看见光了。她们的脸上现出了欢喜。“嗡……嗡……嗡……”金色的光环暗了,暗了,暗了……又一声,“东——嗡……嗡……嗡……”又一个金色的光环。光环扩散着,一圈,又一圈……夜半,子时,幽冥钟的钟声飞出承天寺。“东——嗡……嗡……嗡……”幽冥钟的钟声扩散到了千家万户。正在酣睡的孩子醒来了,他听到了钟声。孩子向母亲的身边依偎得更紧了。承天寺的钟,幽冥钟。女性的钟,母亲的钟……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四日中午,飘雪。文本二:《幽冥钟》几乎连人物也没有,只有一点感情。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9.下列对文本一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幽冥钟”为题,首段紧扣标题写夜半撞钟,营造出阴森可怖的氛围,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B.关于张士诚,虽然县志中无一字记载,但从书写匾额而滥杀无辜的传说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暴虐与凶残。C.文章末尾对钟声的描写细腻而有质感,“金色的光环扩散着”赋予钟声圣洁的光芒,象征着对苦难的抚慰。D.文章的结尾“承天寺的钟,幽冥钟。女性的钟,母亲的钟……”,表意含而不露,委婉隽永,余味无穷。10.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承天寺时,文中特意写到了子婴、秦少游、王念孙、王引之等人,这对张士诚有烘托作用。B.“夏天,一地浓阴。冬天,满阶黄叶”形成了对偶,句式整饬,音韵和谐,使语言富有古典美感。C.先写传说中张士诚的残暴,再写我对传说的否定及对他在承天寺登基的怀疑,这是欲扬先抑手法。D.本文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如写撞钟的老和尚,用白描手法写其肖像与动作,寥寥数语,栩栩如生。11.文本一花费了很多笔墨写张士诚的传说,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2.文本二中,作者自言《幽冥钟》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了一次冲决,这一“冲决”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赵军食绝四十六日。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资治通鉴•周纪五》)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

拔:攻克B.赵括乘胜追造秦壁

造:攻破C.悉更约束

更:改变D.母置之,吾已决矣!

置:放下不管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B.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C.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D.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听说赵括已经当了将领,便对秦军的主帅做了调整,以应对变化了的形势,并将这一调整作为国家的重要机密,命令军中任何人不得泄露。B.赵括被任命为将领后,把赵王赏赐给他的金帛运回家中收藏,并忙于购置田宅,与他父亲当年接受任命后一心奉公、不问家事的表现截然不同。C.赵国的蔺相如、赵奢以及赵括的母亲都向赵王提出过赵括不适合担任赵国的将领的意见,但赵王固执己见,坚持任用赵括为将领。D.武安君认为赵国的士卒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这些人会成为后患,所以秦军只将赵国降兵中少数人放回赵国,其余的全部活埋。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2)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17.文中赵国大败,损失数十万大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小桥旅夜吴敬梓客路今宵始,茅檐梦不成。蟾光云外落,萤火水边明。早岁艰危集,穷途涕泪横。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正面点题,一个“始”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无限伤痛,正因为内心伤痛,即将离乡漂泊的诗人思绪万千,辗转难眠。B.颔联写景虚实结合,落月、萤火、夜色构成一幅凄清的画面,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悲苦的情怀。C.颈联言事抒悲,追想过去,涕泪纵横;目及当下,黯然神伤。“集”字写出艰危之多,“横”字写出伤痛之深。D.这首诗寓有深沉的忧伤哀痛,吐露了落拓者的悲苦辛酸。全诗语言简练质朴,笔力凝重,风格苍凉悲慨。19.诗歌结尾说“无事不伤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伤情”的原因。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但古人对此也有非议,如苏洵就在《六国论》里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一诗中,写诗人杜甫在岳阳楼上远眺,想到兵荒马乱的时局,不禁潸然泪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七、简答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苏东坡的风格是属于那全任自然一发不能自已的一类。在朝廷上最厌恶清议之时,他这种风格是必然会给自己招致麻烦的。当时王安石还未失势,韩琦和欧阳修已死,富弼和范镇退隐林下,司马光潜心治学,张方平纵情饮酒,东坡之弟子由则______,闭口不言时事。只有苏东坡不够圆滑。这时在看见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应不应当不顾后果,坦率显示自己的感慨,是一个问题。也许苏东坡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他一边写令人______可惊可喜的田园诗,同时也写乡间并不那么美丽的诗。他若不是疯狂不顾利害,便是______不能自制。他知道他的诗很快就会传到京师,但是他却毫不在乎。苏东坡写的这些诗,若认真看看某些行是否足以证明他蔑视当政者的威信,倒也有趣。单独看,那些句子只是偶一置评;但合起来看,则是些动人的抗暴诗。后来,(

)。但是这些诗却如蚊叮虫咬,令人觉得刺痛、烦扰、不安;这种刺激若是过多,也会扰人通宵,难以入睡。再加上苏东坡的一位好友王诜驸马把这些诗刊印出来,可就更使人烦恼。在诗是表情达意最通俗的文学形式的时代,两行巧妙的诗,比长篇大论的表章更有力量。而苏东坡当时是家喻户晓的,他的诗在文人雅集时是要歌诵的。于是朝廷对苏东坡的呼声就不能再______了。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