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考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江苏省靖江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考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江苏省靖江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考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江苏省靖江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考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江苏省靖江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考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意,简单地说就是诗的意境。情与理融合为“意”,形与神凝结为“境”,情理与形神相互渗透、依存、制约,结出了诗意之果。诗意是文学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一种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存在。因此,诗意具有潜在性、模糊性和延伸性的特点。那么,小说的诗意又是什么?小说的意境与诗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因体裁属性不同,不能等同于诗的意境,它是优秀叙事文学散发出的袅袅余音与淡淡幽香。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是诗歌之学,是指一切文艺作品,可见诗意对于所有文学艺术作品都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诗意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涵盖了其他文艺作品。对于小说而言,诗意是好小说的标配。解读小说的诗意,我认为有两把钥匙,可以打开曲径通幽之门。第一把钥匙,是汉朝董仲舒所说的“诗无达诂”。意思是说,对《诗经》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诗经》的注疏,自毛亨之后甚众,但没有一部著作能够完全说服后世,历朝历代都有学者质疑不断,新解迭出,每一家都只是一家之言,而不能达成“全面共识”。之所以不能“达诂”,因读者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了审美鉴赏的差异性,于是就有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说的诗意,要想“达诂”也非易事。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揭幕人,他的小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诗意的代表之作。他笔下的很多句子没有饱和感,感觉后面尚未写完,却像铁锤一样敲打着读者的心,无不让人感到压抑、愤怒和惆怅。顺着小说的人物走向和故事脉络前行,在五光十色、意涵丰盈的文字之外,是小说张力的刚劲、诗意的席卷,不断开启着读者的心理和生理观感,在五味杂陈之中,悲悯、怨恨、疼痛,一齐涌上心头,让人有很多话想说,却又说不出来,最终变成了读书人的一声长叹。这便是诗意的震撼力。解读小说的诗意的第二把钥匙,是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海明威说:“冰山运动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这八分之一,是小说文本表现出的文字和形象。水下的八分之七就是情感和思想。换句话说,八分之一是外在的,一目了然;八分之七是内在的,深藏不露,有着极大的弹性空间,读者尽可以结合文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寻作品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核。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就是一部充满了诗意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作家哈里在死亡之前的一系列回忆。这些回忆都是片段性的,却连接着他的整个人生舞台。片段留下的缝隙成为解读小说的另一种通道,我们可以在遵循艺术逻辑和生活逻辑的视域下,结合艺术想象与生命情感,在文本之外开拓疆域,追问哈里的情感变迁、心理波动、命运起伏等方面的奥秘。一部可以多解的小说,绝不是教科书归纳的那样,是唯一的主题。像《老人与海》这类优秀小说,都会给读者留下很多“话柄”。因为这种小说具有汪洋恣肆的诗意潜质,“话柄”就是对诗意空间的想象、阐释和填充,是读者参与互动的激情对话。一般而论,叙事密不透风,主题鲜明而单一,结局圆满,四平八稳的小说,在诗意上是略逊一筹的。叙事时一味做加法,太过细腻会产生水分,无遮蔽,不留白,所有空间都被作者自己挤占了,堵住了行文的疏朗之气,也堵住了诗意的生长点。这样的小说或许是无可挑剔的,但同时也让读者无话可说,最终趋于平庸。(摘编自李春平《袅袅余音与淡淡幽香——关于小说的诗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意具有潜在性、模糊性和延伸性的特点,因而它又是一种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存在。B.因体裁属性的差异,小说的意境与诗的意境有所不同,小说的意境是优秀叙事文学的魅力所在。C.诗意涵盖了其他文艺作品,因此,诗意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其他一切文艺作品都具有诗意。D.“冰山原则”中的八分之七有着让读者尽情发挥想象去探寻作品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核的弹性空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阐述了诗的意境,并指出其与小说的意境不能等同,引出后文对小说诗意的解读。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以钥匙来比喻解读小说诗意的两种方法,具有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效果。C.文章以鲁迅小说的诗意为例,是为了论证他的小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诗意的代表之作。D.文章举《乞力马扎罗的雪》和《老人与海》是为了论证“冰山原则”是解读小说的诗意的有效途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的解释之所以不能“达诂”,是因为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带来审美鉴赏的差异,而不能对《诗经》形成“全面共识”。B.在解读小说诗意时,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意在突出水下八分之七的情感和思想比水面八分之一的文字和形象更重要。C.对于一部可以多解的小说,教科书对其主题的归纳可能是单一的,这对小说诗意空间的拓展是不利的。D.叙事紧密,主题鲜明单一,情节平稳,结局圆满的小说,通常情况下在诗意上都是不足的,最终会趋于平庸。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①这一两年,文学出圈和破圈被文学批评从业者作为议题频繁地提出来讨论。这些文学讨论建立在我们有一个假想的文学圈,我们也大致知道哪些人、哪些部分写作在圈内。这个文学圈,说穿了,不过是以传统文学期刊为中心的严肃文学——有时也替换为精英文学或者纯文学、雅文学的文学“朋友圈”。在很长时间里,这个文学朋友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学传统和谱系,有着自己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机制,它是自足的、自洽的,甚至是排他的。因此,一方面,今天文学的出圈或破圈已经被替换成大众传媒推动的“注意力经济”。大众传媒有意识地培育符合他们规格的作家,遴选一些有故事的作家成为招徕读者的卖点;另一方面,更多写作者想象的所谓出圈和破圈,出的、破的这个圈可能连文学朋友圈都算不上——就像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在用微信转发各种文学消息,我们共同制造着我们文学朋友圈的繁荣,但似乎忽视一点,朋友圈就是朋友圈,朋友圈里虽然不都是真正意义的“朋友”,但至少都是通过添加好友才成为一个朋友圈的。因此,朋友圈的文学繁荣至多只是一个文学的小时代。②毋庸讳言,五四新文学从一开始就在重建一个审美等级秩序,使得古典文学时代处在审美低位的小说得以翻盘到“上乘”。20世纪20年代,文学研究会宣言“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这意味着文学的新旧之别不仅仅在于白话和文言,新文学之新也是文学趣味意义上的有别于游戏和消遣的“严肃”。因此,新文学的排他性,在时间上选择了以新易旧;在共时性的空间上,则是避俗就雅,避游戏和消遣就严肃。新文学发端之初,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的想怎么说就怎么写,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的国民文学,而实践中形成的新文学圈无疑有所偏移,也收缩了很多。胡适和陈独秀,包括更早的梁启超,他们的文学理想落实在新民和启蒙,自然要诉诸通俗和平易的表达和传播。但观察五四新文学后来发展的路线图,即便我们说文学研究会形成的文学意义系统是“为人生”,但它的文学技术路径走的却是精英道路。及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文学大系》出版,我们现在坚守的文学圈大致已经圈定了。这就是一个相对于通俗和大众文学而圈出来的高雅、精英,也是纯且雅的文学圈。③到这时候,应该看到的一个延续至今的基本事实是,因为国民的文学教育和审美启蒙接驳、接续不上,从五四新文学之初,客观上已经将绝大部分的文学市场和读者拱手让给被其排除的通俗文学,进而也很难兑现文学新民和启蒙的实用价值。可以这样说,预先设定了精英身份和文学理想,也设定了精英和大众的关系方式,才有所谓的出圈和破圈一说。我们很少听说通俗文学会提出圈和破圈,所以,我们今天常常说的出圈的圈是特指的,而不是全部的文学。④缘此,姑且承认我们假想的严肃文学圈代表着国民审美的金字塔。如果没有圈内自身冒犯性和革命性的审美涤新,吃的还是五四新文学的祖宗饭,那么,出了这样一个文学圈,并不能输送创造性的思想和审美,那么,出圈不过是一个自我想象的幻觉而已。因此,出圈和破圈,首先要做的不是虚造文学繁荣的幻象,而是汲取、拿来和学习,是面向世界敞开自己,是去重建文学和公共生活的关系,是持续有力的审美拓殖。这样,真有所谓的“圈”,也是有机的、开放的和创新的“圈”。破圈而出,也不只是觊觎和争夺没有圈进来的市场、读者和话语权,而是基于文学未来的实践性的国民文学教育和大众审美启蒙。在发微新审美的同时,启发新读者。材料二①之所以要“破圈”,是因为圈层确实存在。这个“圈”,既是人际关系的圈子,也是媒介的圈子,更是舒适圈。在互联网传播范畴,传播媒介从“被时代”的纸媒时代转变到了“我时代”的融媒体时代,信息在传播和接受中其价值在不断被重构。传播土壤和传播路径较之纸媒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使碎片化、去中心化成为当前传播环境中的显著特征,个体围绕特定的兴趣爱好形成一个个封闭的圈层,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圈层的“信息茧房”效应,文学的普世价值被困在一个个透明的“信息泡沫”里,一不小心,就成了“信息飞沫”。②“破圈”难,“出圈”更难。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受众早就进入了娱乐至死的大众狂欢时代,如诗歌等文学的传播也容易被“泛娱乐化”思维所侵蚀。当我们盘点近两年诗歌“出圈”的热搜事件,一些“诗人”饱受争议,不断地消解着诗歌这门最古老的文学样式的深刻与文学价值,成为读图时代饭后谈资和娱乐消遣。对诗歌而言,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异化传播,在喧嚣过后,严重背离了读者和受众对诗歌固有的审美期待,在及时行乐的拟态环境中,诗人、诗歌和诗坛正被时代和受众所疏远和放逐。③我们呼唤“破圈”,是当我们谈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能在城市森林的冰冷之中感受到海子充满神启式的灵悟,而不仅仅是被地产商引用为广告词时所代表的消费暗示。未来的文学创作,只有技术革命与文学自省共舞,才能让流量与质量齐飞,只有更好地构建“破圈”“出圈”之路,才能更好地提升广度、宽度、美度,走向更加辽阔的传播空间。4.以下各项中,属于文学出圈的一项是()A.2006年,特立独行的“梨花体”诗歌引发了读者的广泛争议,甚至集体恶搞。B.2019年,易烊千玺在社交媒体贴出班宇小说集《冬泳》封面,引发大众关注。C.2020年,在薇娅的直播间,3万册麦家的《人生海海》在5秒内即宣告售罄。D.2020年,《中华文学选刊》更名并转为推介关注现实人生的最新的精品小说。5.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被出圈问题困扰的主要是以传统文学期刊为中心的文学圈。B.文学朋友圈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因此不可能也没必要出圈。C.五四期间形成的新文学圈是指向新民和启蒙的大众文学圈。D.文学要能出圈的关键就在于争夺到更多的文学市场和读者。6.材料一第①段中的“注意力经济”指的是什么?

7.请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文学出圈”认识上的不同。

8.结合以下材料,分析五四新文学运动无法在当时兑现文学新民和启蒙的实用价值的原因。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乡土中国·文字下乡》)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压岁钱郑振铎家里的几个小孩子,老早就盼望着大年夜的到来了。他们很早的就预算着新年数日间的计划。小妹最活泼,两颊如苹果般的红润,大哥一回家便不自禁的要去抱她,连连的亲她。她常拍着两手,咕嘟着可爱的嘴,撒娇似的说道:“姊姊,大年夜怎么还不来?”三妹一年一年的长大了,不觉已是一个婀娜动人的女郎了,便应道:“不要性急!今天是十六,还有两个礼拜就是大年夜了。”说到大年夜,那真是儿童们最快乐的一夜。他们见到许多激动而有趣的事与物,他们围着火堆,戴了花面具跳舞,他们有压岁钱,这些钱可以给他们自由花用。一切都是有味的,都是蕴蓄无穷的乐趣的。近二十时,家里开始忙乱起来了,杀鱼杀鸡鸭,有的用盐腌,有的浸在酱油中,都觉得是平常所未有过的。隔了几天,瓦檐前已挂起许多腊货来了。家里个个人都忙着,二妹三妹也去帮忙,只有小妹小弟和倍倍旁观,有时带着诧异的神情望着,有时不休的问着,问得大人们也都讨厌起来。地板窗户都揩洗过了,椅上也加了红缎垫子,桌前围了红缎围布,铜的锡的烛台都用瓦灰擦得干干净挣;这是张妈、李妈、来喜们的成绩,母亲也曾亲自动手过。大年夜一天天近了,孩子们一天天的益发高兴起来。二十九日,厨房里灯火点得亮亮的,厨子和李妈忙得没有一刻空闲,他们在蒸米粉做年糕。厨子拿了热气腾腾的大堆的糕团,在石臼中舂捶;孩子们见他执了大石捶,一下一下,很吃力的舂着,觉得他的气力真是不可思议的大。舂完了,三妹首先问他要一点糕团来,掐做好些有趣的东西,人呀,兔呀,猴子呀,她都会做。小妹,小弟学样,也去问厨子要糕团。“你们也要做什么?又不会做东西,”他故意的嗔责道。小弟哭丧着脸,如受了重大打击似的,一声不响的站着,小妹却生气了。“三姊有,我们为什么不能有?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做什么?告诉妈妈去,你敢不给我!”厨子带笑摘了两小块糕团给他们,一人一块,说道:“不要气,同你玩玩,不要气。”小弟还咕嘟着嘴不大高兴。大年夜终于到来了。早上,一切的筹备都已就绪了。大家略略的觉得安闲些。大哥还要到公司里去做半天工,因为要到下午才放假。店家要账的人,陆续的来了,母亲和嫂嫂一个个的付钱,把他们打发走。到了午后,母亲在房里包压岁钱,嫂嫂和二妹三妹在祖宗牌位前面摆设香炉烛台;厨子在劈柴。小妹、小弟和倍倍在房里围着大哥,抢着要他刚才买回家的种种花面具。晚上,先供祭了祖先,大家都恭恭敬敬的跪拜着,哥哥却只鞠了三下躬。倍倍拜时,几乎是伏在地上,大家哄堂的笑了。然后,母亲带着小弟到灶下取烧着的柴来,放在天井柴堆中。这个柴堆也烧了起来。黑暗的天井中,充满了火光,人影幢幢的往来。来喜把盐一把一把的掷在柴堆中,它便噼啪噼啪的爆响起来。小妹也学样,掷了不少盐进去。大厅上摆设了桌子,大大小小都围在桌上吃年饭。没有在家的人,也设有座位,杯前也放着一副杯箬。天井中柴堆还只是烧着,来喜在那里照料。饭后,母亲分压岁钱了,二妹三妹都是十块钱,小妹、小弟和倍倍则每人一块钱,都用红纸包了。小弟接了钱,见只有一块,立刻失望的不高兴起来。“姆妈答应给我五块钱,去定一年《儿童画报》,还买一部滑冰车。怎么只有一块钱?我不要!”说时,他把钱锵的一声抛在桌上。母亲道:“做什么?你,大年夜还要发脾气!你看,小妹、倍倍都安安静静没有说一句话。”小弟急得嘴边扁皱起来,快要哭了。“大年夜不许哭,哭就打!”母亲道。大哥连忙把小弟连劝带骗的哄到书房里来。“不要着急,等一等我给你钱。不哭,弟弟,你知道我小时有多少压岁钱?哪里象你们一样,有什么一块两块的!”“有一年,当我才八九岁时,我在大年夜的前几天,就预算好新年要用的钱和要买的东西了。我和大姊道:‘去年祖母给二百钱压岁钱,今年我大了一岁,一定可以给我五百钱。我要买花炮放,还要买糖人,还要和你及他们掷状元红,今年一定要赢你的。’我一切都计划得好好的,五百钱恰好够用。“到了大年夜了,我十分的快活,一心等候着祖母发压岁钱。饭后,祖母拿出一包包的红纸包,先递一包给大姊,又递一包给我。我一看,只有一百钱!那时,我真失望,好象跌入一个无底的暗洞中似的,觉得什么计划都打翻了;火炮糖人都买不成,状元红也不配掷了。“我哭声的问祖母道:‘今年压岁钱怎么只有一百钱,我不要!’“祖母一句话也没有,眉毛紧皱着,好象有满脸心事似的。“我见祖母不答应我,知道无望了,便高声的哭了起来。祖母道:‘你哭你哭!要讨打了!大姊只有五十钱呢!她不哭,你哭!你晓得今年没有钱吗?’说时,她脸色凄然,好象倒也要下泪了。婶母见我哭了,连忙把我哄到她房里,说道:‘乖乖的,不要哭,祖母今年实在没有钱,明年正月里一定会再给你的。’“祖母在她房里自言自语道:‘三儿钱还不寄来,只有两块钱了,今天又换了一块做压岁钱,怎么过日子!’她说时,声音有些哽咽了。那一个大年夜真是不快活的一个。后来,我见祖母开抽屉取钱发地保上门贺喜的,去望了一望,真的,她抽屉里只有一块钱,另外还有压岁钱分剩的几百钱,此外半个钱也没了。这个印象我到现在还极深刻的留着。唉!我真不应该使祖母伤心!”弟弟依在大哥怀里,默默的听着,在灯光底下,见大哥脸色很凄惨,眼角上微微的有几滴泪珠,书房里是死似的沉寂。外面,大厅上,小妹和倍倍喧闹嘻笑的声音时时的透达进来。【选自郑振铎小说集《家庭的故事》(1928年)】文本二小孩子(节选)郑振铎如果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终日不担心地在草地上游逛,有许多自由的天地,随便我们的意思行止。我们用网来捉蝴蝶,用泥沙来堆房子,也采摘了许多花,坐下来编打花圈。这是多少自由的生活呀!但现在的我是成人了,一层层的世网,已经牢牢的缚住我们的周身,不准我们自由行动了。9.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家中小孩子对大年夜充满期盼,这份期待源于对压岁钱的渴望,因为这些钱他们是可以自由花用的。B.小弟是个异常顽劣的孩子。大家都在忙年,他却问东问西,惹人烦;母亲只给了一块钱的压岁钱,他便大发脾气。C.小说描写家中为迎接大年夜,腌腊货、扫尘、蒸米粉做年糕、祭祖、吃年夜饭等一系列情景,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D.小说以压岁钱为中心,全篇洋溢着家庭的亲情与欢乐,又通过孩子希望的笑和失望的哭,反映出旧家庭悄然衰败的事实。1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亲自打扫房屋,和嫂嫂一起打发要账的人,这些情节看似闲笔,实则暗示出家庭状况,为后文压岁钱减少埋下伏笔。B.文本一中划线句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童时的大哥在希望落空、所有的计划都无法付诸实施之后失望、伤心的心理状态。C.作者立足家庭,以富于情感的笔触、丰富细腻的描写,意在表现当时社会虽然人民生活穷苦,但节日文化氛围依然浓郁。D.诗歌《小孩子》不拘格律,自由灵动,用“蝴蝶”“泥沙”“花朵”等意象,展现孩子的自由生活,与成人的困顿形成对比。11.小说叙述节奏舒缓,具有独特魅力,这是如何实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2.如何理解文本二中的“世网”?文本一中,哪些情节能表现作为成年人的大哥被“一层层的世网”缚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仁宗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上御奉天殿,朝群臣,命礼部、鸿胪寺不作乐。先是,礼部尚书吕震请于上,宜受贺作乐如朝仪,上不从。震固请之,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黄淮、金幼孜皆言陛下言是。震曰:“四方万国之人,远朝新主,皆欲一观天颜,圣上固孝诚至,亦宜勉徇下情。”上顾士奇等曰:“礼过矣。”对曰:“诚如圣谕,必欲俯徇舆情,亦不宜备礼。”上从之,明日,召士奇等谕曰:“为君以受直言为明,为臣以能直言为忠。自今朕行有未当,但直言之,毋以不从为虑。”各赐钞文币,颁诏天下,罢山场、园林、湖池、坑冶、听民采取,悉照洪武年间例办纳。大理寺少卿戈谦言事过激吕震等交奏其沽名上颇厌之杨士奇以主圣臣直从容为上言之且曰谦虽昧于大体盖亦感恩图报耳上遂待谦如初,命百官毋以谦为戒,已而召谦为副都御史。时有中官采木四川扰民者,召谦谕曰:“尔素清直,其为朕穷治之,勿怀疑畏”夏四月,有至自南京者,言徐淮、山东民多乏食,而有司催科方急,上命杨士奇草诏蠲恤,士奇言:“不可不令户部、工部与闻。”上曰:“姑徐之,救民如拯溺,不可须臾缓。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因命中官给笔札,士奇就西角门草诏。上览毕,即遣使赍行。顾士奇曰:“卿今可语部臣,朕悉免之矣。”左右或言宜有分别,庶不滥恩。上曰:“恤民宁过厚,为天下主,可与民较锱铢耶!”时近臣有进言太平之政者,杨士奇进曰:“流徙未归,疮痍未复,远近犹有艰食之民,须休养数年,庶几人得其所。”上嘉纳之,复谕蹇义等曰:“曩与卿‘绳愆纠谬’银章,惟士奇封入五疏,余皆无有,岂朝政果无阙,生民果皆安乎?”诸臣顿首谢。每边将陛辞,辄戒曰:“民力罢矣,毋贪功。脱扰塞下、驱之而已。”用法尚宽厚,然深恶赃吏,每戒法司曰:“国家恤民,必自去赃吏始。”在位仅十月,而百政具举云。(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少卿戈谦言事过激/吕震等交奏/其沽名上/颇厌之/杨士奇以主圣/臣直从容为上言之/且曰/谦虽昧/于大体盖亦感恩图报耳/B.大理寺少卿戈谦言/事过激/吕震等交奏其沽名/上颇厌之/杨士奇以主圣/臣直从容为上言之/且曰/谦虽昧于大体/盖亦感恩图报耳/C.大理寺少卿戈谦言事过激/吕震等交奏其沽名/上颇厌之/杨士奇以主圣臣直/从容为上言之/且曰/谦虽昧于大体/盖亦感恩图报耳/D.大理寺少卿戈谦言/事过激/吕震等交奏其沽名/上颇厌之/杨士奇以主圣臣直/从容为上言之/且曰/谦虽昧/于大体盖亦感恩图报耳/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御奉天殿,指皇帝驾临奉天殿。上,用于尊称皇帝;御,用于与皇帝有关的行为或物品,如称皇帝亲笔书写的字为“御笔”。B.俯徇舆情,意为顺从众人的心愿。俯,谦词,用于上对下的行为;徇,顺应,曲从;舆情,大众、社会的言论、看法、意向等。C.有司催科,指官府催交赋税。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一般官吏;科,因租税有科条法规,所以称征税为“科”。D.诸臣顿首谢,意为众臣磕头谢罪。顿首,下跪并以头触地,是古代常用的致敬礼;也用于书信中作致敬语。谢,谢罪,道歉。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年初一接受群臣朝拜时,明仁宗采纳杨士奇等人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取消奏乐;此前吕震坚持认为皇帝受贺时应该奏乐,仁宗拒绝了他。B.大理寺少卿戈谦说话过激,一度让明仁宗非常厌恶;后来仁宗接受杨士奇劝谏,待戈谦像原来一样,还任命他担任副都御史,并委以重任。C.有近臣进言称当今是太平之政,杨士奇反对这一说法,认为国家灾难未消,还有百姓生活艰难,需要数年的休养生息,才能人人安居乐业。D.明仁宗曾发给蹇义等人“绳愆纠谬”银章,意在让他们发现并指出朝政之失,但他们无所作为,仁宗对比多次上疏的杨士奇,批评了他们。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7.文中明朝皇帝的庙号为“仁宗”,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他“仁”的具体表现。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望江南细雨尽,莺啼过清风。野芳长亭接远道,半来含萼半来红,鸿鹄击长空。春尚在,聚散却匆匆。休落沾巾儿女泪,沽取浊酒待重逢,兴罢不言中。18.从体裁或题材上看,对于本词判别正确的一项是(

)A.小令B.中调C.羁旅D.闺怨19.该词中没有用到的手法是(

)A.用典B.意象C.比喻D.声色结合20.根据划线句赏析整首词表达的情感。

六、名篇名句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一诗中不止一次出现月亮这个意象,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并序》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