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提升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提升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提升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提升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提升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以文字的古今定文字的死活,是提倡白话者的偏见。散在字典中的文字,无论其为古为今,都是死的;嵌在有生命的谈话或诗文中的文字,无论其为古为今,都是活的。我们已经说过,文字只是一种符号,它与情感思想的关联全是习惯造成的。你惯用现在流行的文字运思,可用它做诗文;你惯用古代文字运思,就用它来做诗文,也自无不可。从前读书人朝朝暮暮都在古书里过活,古代文字对于他们并不比现代文字难,甚至于比现代文字还更便利,所以古代文字对于他们可以变成活语言。不过这只是就作者说。如就读者说,用古代文字做诗文,对于未受古代文字训练的群众自然是一种不方便。这里我们又回到传达与社会影响的问题了。诗既以传达为要务,就不能不顾到群众了解的便利。还有一层,即从作者的观点看,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特殊情思,现代语言是和这种生活方式和情思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承认古文仍可用时,我们主张做诗文仍以用流行语言为亲切。本来文字古今的分别也只是比较的而不是绝对的。我们现在用的文字大部分还是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所有的,并有许多字的用法,现代和二千年前也并没有多大分别。现在所有的字大半是古代已有的,不过古代已有的字有许多在现代已不流行。古代文字有的能流传到现在,有的不能,原因一半在需要的变迁,一半也在习惯的变迁。习惯原可养成,所以一部分古字复活是语言生展史中所常见的自然现象,欧洲有许多诗人常爱用复活的古字。现代中国一般人说话所用的字汇实在太贫乏,除制造新字以外,让一部分古字复活也未始不是一种救济的办法。现代人做诗文,不应该学周诰殷盘那样诘屈聱牙,为的是传达的便利。不过提倡白话者所标出的“做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日常的情思多粗浅芜乱,不尽可以入诗;入诗的情思都须经过一番洗炼,所以比日常的情思较为精妙有剪裁。语言是情思的结晶,诗的语言亦应与日常语言有别。无论在哪一国,“说的语言”和“写的语言”都有很大的分别。说话时信口开河,思想和语言都比较粗疏,写诗文时有斟酌的余暇,思想和语言也都比较缜密。散文已应比说话精炼,诗更应比散文精炼。这所谓“精炼”可在两方面见出,一在意境,一在语言。专就语言说,有两点可以注意:第一是文法,说话通常不必句句谨遵文法的纪律,做诗文时文法的讲究则比较谨严。其次是用字,说话所用的字在任何国都很有限,通常不过数千字,写诗文时则字典中的字大半可采用。没有人翻字典去说话,但是无论在哪一国,受过教育的人读诗文也不免都常翻字典,这简单的事实就可以证明“写的语言”比较“说的语言”丰富了。“写的语言”比“说的语言”也比较守旧,因为说的是流动的,写的就成为固定的。“写的语言”常有不放弃陈规的倾向,这是一种毛病,也是一种方便。它是一种毛病,因为它容易僵硬化,失去语言的活性;它也是一种便利,因为它在流动变化中抓住一个固定的基础。在历史上有人看重这种毛病,也有人看重这种方便。看重这种方便的人总想保持“写的语言”的特性,维持它和“说的语言”的距离。在诗的方面,把这种态度推到极端的人主张诗有特殊的“诗的文字”。这论调在欧洲假古典主义时代最占势力。另外一派人看重“写的语言”守旧的毛病,竭力拿“说的语言”来活化“写的语言”,使它们的距离尽量地缩短。这就是诗方面的“白话运动”。中国诗现在还在“白话运动”期。欧洲文学史上也起过数次的白话运动。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中世纪行吟诗人和但丁所提倡的,一个是浪漫运动期华滋华斯诸人所提倡的。但丁选定“土语”为诗,同时却主张丢去“土语”的土性,取各地“土语”放在一起“筛”过一遍,筛出最精纯的一部分来另造一种“精炼的土语”为做诗之用。我觉得这个主张值得借鉴。总之,诗应该用“活的语言”,但是“活的语言”不一定就是“说的语言”,“写的语言”也还是活的。就大体说,诗所用的应该是“写的语言”而不是“说的语言”,因为写诗时情思比较精炼。(摘编自朱光潜《诗论》)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惯促成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关联,惯用古代文字或流行的文字运思,都可以做诗文。B.诗歌与散文在意境和语言两方面都很精炼﹐然而就精炼程度而言,诗歌应胜过散文。C.“写的语言”和“说的语言”截然不同,前者讲究文法与用字,阅读时常需翻检字典。D.“写的语言”常倾向保持陈规,但能在流动变化中抓住固定的基础,也是一种便利。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作品以流行语言表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特殊情思,显得亲切,也因此广为流传。B.尽管需要和习惯不断变迁,古代的许多字至今仍然流行,展现了汉字旺盛的生命力。C.复活一部分字符合语言生展史的规律,可有效解决现代国人表达字汇贫乏的问题。D.日常情思经洗炼剪裁入诗,并以日常语言表达,就能达到“做诗如说话”的艺术境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所说的“活的”语言或文字的一项是(

)A.现代汉语词典增收的新词B.文章中引用的古诗文名句C.喜迎新春佳节张贴的对联D.街头巷尾的防疫宣传标语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作者认为但丁使用“土语”的方式值得借鉴。请根据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70年在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葬区出土一枚金质指环,上面镶嵌着半个八面体金刚石。金银指环在六朝贵族墓葬中并不少见,但镶嵌金刚石的指环目前仅此一例,它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钻石戒指。根据戒指的造型及一些资料来分析,这件金刚石金指环可能是西晋年间自西域流入中国的饰品。《本草纲目》引《十洲记》提到:“西海流砂有昆吾石,治之作剑如铁,光明如水精,割玉如泥,此亦金刚之大者。”从这些记述可以看出,古人对金刚石的硬度、透明度、颜色等物理性状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摘编自互联网)材料二:人类虽然在五千年前就从自然界获取了金刚石,但一直不知道它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直到1704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才证明了金刚石具有可燃性。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和英国科学家腾南脱用实验证明了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1799年,法国化学家摩尔沃把一颗金刚石转变为石墨。这激发了人们的逆向思维,能不能把石墨转化成金刚石呢?从此,制备人造金刚石就成为许多科学家的光荣与梦想。1893年2月6日,法国化学家莫瓦桑通过实验宣布“人造金刚石成功”,然而那颗“人造金刚石”实际上是他的助手偷偷放进去的“天然金刚石”。直到1955年,美国科学家霍尔等在1650℃和95000个大气压下,合成了金刚石,并在类似的条件下重复多次均获成功。产品经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检测,确证为金刚石,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合成人造金刚石宣告成功。(摘编自《莫瓦桑:点石成金之殇》)材料三: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高温高压法(HTHP)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HTHP合成原理是模拟天然金刚石的生长环境,将石墨粉放置在压机底部,将压机内部设置为恒定的条件[通常压力为5.4GPa(1GPa=1000000kPa),温度为1400℃],石墨粉熔化后得到高纯度碳源,输送至底部进行沉淀,得到人造金刚石。CVD合成原理是通过创造温度1000℃左右、压力27kPa以下的环境,将气体中的碳原子以结晶形式沉积在基材上交互生长成金刚石晶体,主要为片装金刚石膜。HTHP生产成本较低、培育速度较快、纯净度较低,多用于工业领域。CVD生产成本较高、培育速度较慢、纯净度高,适合合成大克拉钻石,多作为功能性材料用于光、电、声等领域。(摘编自《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方法对比分析》)6.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

B.

C.

D.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孤品“钻戒”,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钻石戒指,可能是西晋年间自西域流入中国的“舶来品”。B.拉瓦锡和腾南脱用实验证明了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这为后来制备人造金刚石提供了可靠的科学基础。C.莫瓦桑实验后公然宣称“人造金刚石成功”,但其实是他的助手作弊的结果,这无疑是近代科学史上的一桩“丑闻”。D.高温高压法(HTHP)与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综合比较,前者比后者优势更为明显,是更值得推广的一种制备方法。8.“人造金刚石”制备的历史过程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人生(节选)路遥高加林没骑自行车,因为听说南马河的大部分路都被冲坏了。他穿了一件公用雨衣,裤子挽在半腿把上,冒雨向南马河公社赶去。他一路上热血沸腾。他性格中有一种冒险精神——也可以说是英雄主义品格。这种精神在无聊的斗殴中显示是可悲的,但遇到这样的情况,却显得很可贵了。他在这种时候,精力充沛,精神集中,动作灵敏,思路清晰,一刹那间需要牺牲什么,他就会献出什么!他是黄昏前出发的,出城没走几里路,天就黑了。雨在头上浇盖着,天黑得伸出手看不见巴掌。他尽管路不熟,但仍然几乎是小跑着向南马河走。嗓门眼渴得像要烧着火,他就随便伏在路的水边坑里喝上几口。脚不知什么时候碰破了,连骨头都感到生疼。但所有这一切反而增加了他的愉快心情——这绝不是夸大的说法!真的,高加林此刻感到他真正像个新闻记者了。他尽管一天记者也没当,但深刻理解这个行业的光荣就在于它所要求的无畏的献身精神。他看过一些资料,知道在激烈的战场上,许多记者都是和突击队员一起冲锋——就在刚攻克的阵地上发出电讯稿。多美!高加林是县上第一个到达南马河公社的干部。县委副书记率领的救灾队伍比他迟到了整整五个钟头——已经临近天明了。加林到南马河时,公社干部谁也不认识他。他自己给他们介绍说,他是县上新任通讯干事,赶来采访报道救灾情况的。大家一看这个二十刚出头的青年人浑身糊成个泥圪塔,脚上还流着血,立刻深受感动,赶忙给他做饭吃。公社干部们也是刚从灾情最重的一个大队回来,吃完饭,准备又起身到另一些大队去。他们一个个也都是浑身透湿,脸被泥糊得只露两只眼睛。公社书记刘玉海浑身负了七处伤,都用纱布缠着,简直就像刚从打仗的火线上下来一般。他们硬让加林换身衣服,把脚包扎一下,然后由公社文书在家向他汇报情况,其余的人又都出发去做救灾工作了。加林坚决不依,硬要跟大家一块去。他只从提包里拿出塑料袋包的笔记本和钢笔,就强行跟着他们出发了。公社文书开玩笑说,他要先给县上的通讯干事写一篇报道,表扬他的这种工作精神。半路上,这支满身泥巴的队伍分成了几组,分别到几个大队去查看情况,组织救灾。高加林和文书小马跟随书记刘玉海到寺佛大队去。一路上,他们谁也看不见谁,摸索着跟着前进。河道里山洪的咆哮声震耳欲聋,雨仍然瓢泼似的倾泻着。公社文书一边跌跌爬爬,一边给他谈全公社已知的受灾情况和公社的救灾措施。高加林在心里记录着。书记刘玉海一声不吭,走在前边。到寺佛大队后,他们刚一落脚,村里就跑来许多人,一个个哭鼻流水,纷纷告诉刘玉海塌了多少窑,冲走了多少牲口,毁坏了多少庄稼……刘玉海胳膊腿都缠着纱布,脸黑苍苍的,大声问队干部:“人怎样?”大家回答:“人都在哩!”刘玉海没受伤的左胳膊一抡,吼雷一般喊道:“只要人在,什么也不怕!”高加林也被刘玉海这一声喊叫强烈地震动了。他侧过头,看见圪蹴在庄稼人中间的刘玉海,形象就像《红旗谱》里的朱老忠一样粗犷和有气魄。他看到刘玉海浑身都带着伤,还这样操心老百姓的事,心里非常感动。虽然第一次见面,但他就被刘玉海这个人强烈地吸引住了。他想起刚才老刘那声喊叫,灵感立刻来了。他把笔记本和钢笔从塑料袋里掏出来,写下了他的第一篇报道的题目——只要有人在,大灾也不怕。他就着公窑里微弱的灯火,专心写起了这篇报道。外面哗哗的大雨和河道里的山洪声喧嚣成了一片巨大的声响,但他都听不见。他激动得笔杆抖颤,在本子上飞快地写着。消息报道的门路架数他都懂得——他经常读报,各种文体早都熟悉于心了。写完稿子后,他就跟刘玉海到救灾现场,泥一把水一把地和众人一起干了起来。第二天早晨,他把他的报道托公社的邮递员送到了老景(县里的通讯干事,高加林的同事)的手里。晚上,他和刘玉海、文书一同回到公社,参加了一次紧急会议。会上,各队回来的干部分别汇报了情况。高加林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但他毫不拘束地向许多人提问,搜集具体的情况和一些英雄模范事迹。会后,除过值班人员外,刘玉海给大家安排了三个钟头的睡觉时间,然后半夜里又准备出发。高加林没有睡。他在煤油灯下又连续写了三篇短通讯和一篇综合报道。他写完后,出来站在公社门前,舒展了一下胳膊腿。(有删改)文本二: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凌辰四点钟,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把省委书记乔伯年惊醒,省防汛总指挥、副省长万国帮报告了南部那个城市被水淹没的消息。乔伯年让省军区司令员准备一架直升机紧急飞往南部那个处于危难的城市。田晓霞奔进候机大厅,直接对省上几个主要领导说:“我是省报记者。请允许我和你们一同前往灾区……”“飞机上没座位了!”省委副秘书长张生民不客气地说。“报道这次特大洪水是我们的职责。如果误了事,你怕负不了这责任!”田晓霞语气强硬地对副秘书长说。在场的领导没有人知道地是省城市委书记田福军的女儿,但她的记者风度使所有的领导都注意到了这个姑娘。“挤出一个位置,让她去!”乔伯年对张生民说。田晓霞在慌乱的人群中,在洪水的边沿上奔跑而行,胸膛和嗓子眼似乎有火在燃烧。她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她知道有许多事可干!半小时后这地方就变为一片汪洋,但除过一个疯子,这里所有的人都幸免遇难。公安局副局长对这位女记者佩服得五体投地,求地跟着一块做疏散群众的工作。田晓霞欣然答应,立刻成了副局长的“高级参谋”,指挥警察四处奔忙着救人。她利用空隙,在屋檐下写成了她的第一条消息,交给副局长,让他过一会打发人送到师专,设法让指挥部发回报社。田晓霞刚把用塑料袋装好的稿子交到副局长手里,突然发现不远处洪水中有一个小女孩抱着一根被水淹了一半的电线杆,在风雨水啸中发出微弱的哭声,眼看就要被洪水吞没了。她几乎什么也没想就跳进水中,身边只传来公安局副局长发出的一声惊叫。晓霞在学校时游泳不错,但那是在游泳池里。她在洪水中很快觉得她失去了控制自己的力量。不过,她在漂浮物中抓住一块木板,勉强推到那个小女孩手边。当她看见那女孩抓住木板的时候,一个浪峰便向她头上盖下来,她很快就在洪水中消失了。(有删改)9.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加林的这次采访让他感到自己真正像个新闻记者,他勇往直前,赶去报道救灾情况。B.高加林因在抗灾现场被干部群众的英雄事迹感动而精神上受到洗礼,才成功写出报道。C.省委书记乔伯年同意田晓霞同机去灾区报道洪水的要求,表明了其作为领导干部的开明。D.田晓霞不仅协助公安做疏散群众的工作,她还利用空隙在屋檐下写成了此次报道的第一条消息。10.下列对两则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社文书被高加林感动的情节,从侧面表现了高加林的工作热情和职业担当。B.“公安局副局长……求她跟着一块做疏散群众的工作”,衬托出田晓霞的形象。C.文本一和文本二分别详写了高加林和田晓霞两位人物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D.文本一在叙事上娓娓道来;文本二叙述节奏相对较快,凸显了紧张的救灾气氛。11.同样是写前往抗洪前线采访,文本一和文本二在塑造高加林和田晓霞的形象时所运用的手法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12.有评论认为,路遥的小说存在着苦难情结,但路遥不只是为了写人的苦难,更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成及字弘济,钱塘县人也。祖克评,嘉王府长史。父贞,国子博士。及性淳厚,为乡里所重。咸通中,戍戎间,捍山贼,逐齐寇,声名遂振。(彭城)汉宏作乱,与王(吴越王钱镠)同事攻讨。汉宏平,北关镇将彭城刘孟安谋乱,即席奋剑,将犯王。及举胡床制之,偏将刘盛造因执孟安就戮。以功奏,迁散骑常侍,复为靖江镇。光启中,润州薛朗叛,王命及讨之。时常州刺史丁从寔具牛酒以犒我师仍遗美女于诸将及取而斩之余悉不纳因克之。寻平润州,王奏及授兵部尚书,充常州防御使。润州阮结卒,命及代之,累迁检校司空,寻为苏州刺史。乾宁时,淮人围姑苏,常熟镇将陆郢、巡检郭用与其党赵邯,以城应寇。城陷,及以礼见敌首杨行密。行密阅及府库私室,皆药物图书而已,由是重之。至淮南辟为行军司马,及拒之曰:“及以百口托于钱公,不幸城陷于叛,以至于此,岂宜复以本道符竹,援富贵于邻境,不惟丞相不可,百口其谓我何?”乃引佩刀自刺,行密遽止之,因厚礼而归焉。累署镇海军节度副使,奏授司徒,至太傅。天复中,王巡衣锦军,命武勇都将士治沟洫,军中多怨言。及虑有变,亟请罢役,王不听。俄而乱作,及护王驾回至北郭,王微服将入城,及乃代乘王车,行与贼斗,王遂得入。王性严急,每有所检发,必亟加斩决,或及至,王虽盛怒,必为之解,其宠遇皆此类也。累奏授赞正安国功臣、保大彰义等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赠太师兼侍中。卒年六十七。(选自《吴越备史》卷二,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常州刺史丁从寔具牛酒/以犒我师/仍遗美女于诸将/及取而斩之/余悉不纳/因克之/B.时常州刺史丁从寔具牛酒以犒/我师仍遗美女于诸/将及取而斩之/余悉不纳/因克之/C.时常州刺史丁从寔具牛酒以犒我师/仍遗美女于诸将/及取而斩之/余悉不纳/因克之/D.时常州刺史丁从寔/具牛酒以犒我师/仍遗美女于诸/将及取而斩之/余悉不纳/因克之/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床,本文中是指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与“槌床便大怒”“床头屋漏无干处”的“床”功能相同。B.姑苏是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姑苏与此相同。C.符竹,是指郡守身份,最早出自《汉书·文帝纪》,文帝赐给郡守铜虎符﹑竹使符,作为身份权利的象征。D.赠意为追赠,即赐死者以官爵或称号,可为官吏本人,也可为其父祖追封官爵,文中是对成及本人的追封。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及的成长环境很好,生于官宦之家,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所以成及性情淳厚,被乡里敬重。B.成及曾多次救钱镠于危难之中,及时制止刘孟安的刺杀,在部将叛乱之时代替钱镠乘车入城。C.成及刚正直率,作战之时,能够坚决杜绝美酒佳肴和美人的诱惑,心无旁骛,取得战争的胜利。D.成及比较有远见,当钱镠命令部将治理田间水道时,将士多有怨言,他担心有叛乱,后果然出现。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润州阮结卒,命及代之,累迁检校司空,寻为苏州刺史。

②王微服将入城,及乃代乘王车,行与贼斗,王遂得入。

17.杨行密攻破姑苏之后,放成及回去的原因有哪些?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春夕崔涂①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释:①崔涂:唐代诗人,终身漂泊,久在湘、鄂等地为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18.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送春风归去,将“东风”拟人化,依依为其送别,奠定了哀婉的感情基调。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清冷、愁惨的气氛。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里的书一直没有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春夕特定情景,因景抒情,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19.本诗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与《汉乐府》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的用典出自《离骚》里的“_____,_____”两句。

(3)《卫风·氓》中“_____,_____”两句,用汹涌澎湃的淇水烘托出被弃返回娘家的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4)《蜀道难》化用西晋张载“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表达对国事的忧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

(5)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七、简答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复兴中学记者团在校刊上推出了一篇以“快时代的读书文化”为主题的访谈录。以下是学生记者对某出版社主编的采访实录。记者:①主编:我借用英国社会学家弗兰克·富里迪的观点来回答这个提问吧。他曾在著作《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中说,在这个深度阅读日渐消亡的时代,即便部分书籍沦为消遣娱乐的媒介或技能培训的工具,书籍在心智塑造、思想情感交流以及知识传播方面仍然具有永恒的价值,进而有助于在社会层面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文明的代际传递。记者:您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