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月考)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侧重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人类文明形态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表现为不同文明形态不断演进更替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产生,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旧的文明形态已经难以驾驭并容纳愈益发展的生产力和文明成果;二是新的文明形态已经发育起来,并达到一定成熟程度。旧的文明形态走向衰落,新的文明形态繁荣兴盛,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变迁。长期以来,凭借西方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强势,一些西方学者极力宣扬资本主义文明是普世的文明形态。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带来其无法克服的弊病,诸如经济危机频发、物质主义膨胀、贫富两极分化、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对外掠夺扩张等,这些弊病不仅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而且越来越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桎梏。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危机。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西方现代化模式没有也不可能给出科学回答,更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诉求,世界迫切需要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路,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光明前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规律、顺应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大势的前提下,对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的全新探索、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必将有效解决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开辟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前景。(摘编自吴晓明《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材料二:主持人:文明并非先天存在、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社会生产力推动下处于不断发展演进的状态中。从文明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代表了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郇庆治: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不同文明相互影响、交流互鉴的过程。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拓展和推进,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式现代化有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力量。从人与自然关系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体现人类永续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这就是说,我们不仅强调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之间的平衡,还强调增进当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之间的平衡。显然,这意味着一场系统而深刻的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变革。(摘编自何民捷等《更好认识和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旧的文明形态走向衰落,生产力和文明成果日益发展,就一定会催生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带来的其无法克服的弊病日益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桎梏。C.
在当今世界的现实状况下﹐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引领和推动。D.
文明受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而不断发展演进,而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发展趋势。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B.
不同的文明之间相互影响、交流互鉴,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文明多样性意义重大。C.
习近平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等,体现了我们携手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真诚。D.
中国式的现代化处理好了两个平衡:一是物质文化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的平衡,二是增进当代人福祉与保障子孙后代权益的平衡。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坚决防止两极分化,逐步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B.
当前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西方国家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C.
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的”,推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D.
马克思曾说,只有资本才创造出资产阶级社会,并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
请简要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答案】1.A
2.D
3.D
4.
①文章第一段总写人类文明形态发展规律。②接着批驳一些西方学者的错误文明观,阐述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弊病和局限。③然后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文明的特点内涵等。④最后展望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文明的巨大影响。
5.
①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为解决当今世界的挑战和危机提供借鉴方案。②中国式现代化有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力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A.“就一定会催生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错误,说法绝对。原文说
“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产生,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二是新的文明形态已经发育起来并达到一定成度”,第二个条件不可或缺。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D.“处理好了两个平衡”错误,曲解文意。原文相关表述是“我们不仅强调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之间的平衡,还强调增进当代人福和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之间的平衡”,“强调”不等于“处理好了”。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A.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所做出的努力。与材料一第四段吻合。B.体现了西方现代化所带来的问题。与材料一第二段吻合。C.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的特征。与材料一第四段吻合。D.马克思所说的话是正确认识资本文明的作用。与材料一无关。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梳理文本论证思路的能力。第一段,由“从人类文明形态的角度看,……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旧的文明形态走向衰落,新的文明形态繁荣兴盛,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变迁”可知,该段总述人类文明形态发展规律——不同文明形态不断演进更替。第二、三段,由“一些西方学者极力宣扬资本主义文明是普世的文明形态。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带来其无法克服的弊病”“这些弊病不仅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而且越来越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桎梏”“西方现代化模式没有也不可能给出科学回答,更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诉求”可知,这段重点批判一些西方学者的错误文明观,指出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弊病和局限。第四段,由“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出人口规模巨大、……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路,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光明前景”可知,该段重点论述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文明的特点内涵、价值,对当下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意义。第五段,由“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必将有效解决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开辟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前景”可知,最后总结全文,展望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文明的巨大影响。【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题干的关键点是“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因此答题时需要结合“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这一点进行分析概括。由“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危机”“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出人口规模巨大、……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路,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光明前景”可知,中国式现代化可以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和危机,为其提供借鉴方案,并且有利于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由“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拓展和推进,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有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力量”可知,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有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力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牙儿①老舍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多少次了。它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当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地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它唤醒了我的记忆,像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的,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那时候我也不过是七岁吧,一个穿着短红棉袄的小姑娘。戴着妈妈给我缝的一顶小帽儿,蓝布的,上面印着小小的花,我记得。我倚着那间小屋的门垛,看着月牙儿。屋里是药味,烟味,妈妈的眼泪,爸爸的病;我独自在台阶上看着月牙,没人招呼我,没人顾得给我做晚饭。我晓得屋里的惨凄,因为大家说爸爸的病……可是我更感觉自己的悲惨,我冷,饿,没人理我。我一直立到月牙儿落下去了。什么也没有了,我不能不哭。可是我的哭声被妈妈的压下去了;爸,不出声了,面上蒙了块白布。我要掀开白布,再看看爸,可是我不敢。屋里只是那么点点地方,都被爸占了去。妈妈穿上白衣,我的红袄上也罩了个没缝襟边的白袍,我记得,因为我不断地撕扯襟边上的白丝儿。大家都很忙,嚷嚷的声儿很高,哭得很恸,可是事情并不多,也似乎不值得嚷;爸爸被装入那么一个四块薄板的棺材里,到处都是缝子。然后,五六个人把他抬了走。妈和我在后边哭。我记得爸,记得爸的木匣。那个木匣结束了爸的一切:每逢我想起爸来,我就想到非打开那个木匣不能见着他。但是,那木匣是深深地埋在地里,我明知在城外哪个地方埋着它,可它又像落在地上的一个雨点,似乎永难找到。妈和我还穿着白袍,我又看见了月牙儿。那是个冷天,妈妈带我出城去看爸的坟。妈拿着很薄很薄的一摞儿纸。妈那天对我特别地好,我走不动,她便背我一程,到城门上,她还给我买了一些炒栗子。什么都是凉的,只有这些栗子是热的,我舍不得吃,用它们热我的手。走了多远,我记不清了,总该是很远很远吧。在爸出殡的那天,我似乎没觉得这么远,或者是因为那天人多;这次只是我们娘儿俩,妈不说话,我也懒得出声,什么都是静寂的;那些黄土路静寂得像是没有头儿。天是短的,我记得那个坟;小小的一堆儿土,远处有一些高土岗儿,太阳在黄土岗儿上头斜着。妈妈似乎顾不得我了,她把我放在一旁,抱着坟头儿哭。我坐在坟头的旁边,弄着手里那几个栗子。妈哭了一阵,把那点纸焚化了,一些纸灰在我眼前卷成一两个旋儿,而后懒懒地落在地上;风很小,可是很冷。妈妈又哭起来。我也想爸,可是我不想哭他;我倒是为妈妈哭得可怜而落了泪。我过去拉住妈妈的手:“妈不哭!不哭!”妈妈哭得更恸了。她把我搂在怀里。眼看太阳就要落下去,四外没有一个人,只有我们娘儿俩。妈似乎也有点怕了,含着泪,扯起我就走,走出老远,她回头看了看,我也转过身去:爸的坟已经辨不清了;土岗的这边都是坟头,一小堆一小堆,一直摆到土岗底下。妈妈叹了口气。我们紧走慢走,还没有走到城门,我看见了月牙儿。四外漆黑,没有声音,只有月牙儿放出一道儿冷光。我乏了,妈妈抱起我来。怎样进的城,我就不知道了,只记得迷迷糊糊的天上有个月牙儿。刚八岁,我已经学会了去当东西。这一天,我拿的是一面镜子。只有这件东西似乎是不必要的,虽然妈妈天天得用它。这是个春天,我们的棉衣都刚脱下来就入了当铺。我拿着这面镜子,我知道怎样小心,小心而且要走得快,当铺是老早就上门的、我怕当铺的那个大红门,那个大高长柜台。一看见那个门,我就心跳。可是我必须进去,似乎是爬进去,那个高门槛儿是那么高。我得用尽了力量,递上我的东西,还得喊:“当当!”得了钱和当票,我知道怎样小心地拿着,快快回家,晓得妈妈不放心。可是这一次,当铺不要这面镜子。把镜子搂在胸前,我拼命地往家跑。妈妈哭了,她找不到第二件东西。我在那间小屋住惯了,总以为东西不少;及至帮着妈妈一起找可当的衣物,我的小心里才明白过来,我们的东西很少,很少。妈妈不叫我去了。可是“妈妈,咱们吃什么呢?”妈妈哭着递给我她头上的银簪——只有这一件东西是银的。我知道,她拔下来过几回,都没肯交给我去当。这是妈妈出门子时,姥姥家给的一件首饰。现在,她把这么一件银器给了我,叫我把镜子放下。我尽了我的力量赶回当铺,那可怕的大门已经严严地关好了。我坐在那门墩上,握着那根银簪,不敢高声地哭,我看着天,啊,又是月牙儿照着我的眼泪!哭了好久,妈妈在黑影中来了,她拉住了我的手,多么热的手,我忘了一切的苦处,连饿也忘了,只要有妈妈这只热手拉着我就好。我抽抽搭搭地说:“妈!咱们回家睡觉吧。明儿早上再来!”妈一声没出。又走了一会儿:“妈!你看这个月牙,爸死的那天,它就是这么歪歪着。为什么她老这么斜着呢?”妈还是一声没出,她的手有点颤。(节选自《月牙儿》,有删改)【注】①小说讲述了在战乱的旧社会里,一个女孩从幼年、青年到中年的成长历程,她从不愿在苦难中低头,自尊、自爱、自强,到一点点被生活逼迫而走上堕落和自我毁灭的道路,最终被关押在监狱里时,悲凉地认为“自己只想活着;那么在这里也没什么不好”。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一句,看似平淡,实则暗示了“我”的视野里,月亮没有变亮变圆的时候。B.
“我”身后屋里的那些药味、烟味和眼泪,是这个家庭的真实境况,也是“我”当时只能察觉却还不能完全体会的残酷现实。C.
妈妈亲手给“我”缝制印花小帽、在“我”走不动时“背我”、看“我”乏了就“抱起”我,这些都表现出妈妈对“我”的爱。D.
“我”怕当铺的那个大门,是因为“我”当时太小,而当铺的门槛和柜台太高,“我”得爬进去,还得用尽力气才能把东西递上去。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将“多少次了”这个短句一前一后置于句子的首尾,用看似不经意的反复,强调次数之多。B.
小说第一段中的“碧云”“晚风”“欲睡的花”等意象充满诗意,却用“吹破”一词使其充满悲凉色彩。C.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当时小小的“我”的内心感受,符合人物身份。D.
作者惯常用的“京味儿”在文中并不十分突出,语言上也没有幽默讽刺,文中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8.
小说主要通过“我”——一个孩子的视角叙述故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9.
全篇景物描写始终瞄准一钩月牙,“我”的感情波澜、心态变化都深深融进了月牙儿这一“景”中。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主人公童年几次见到月牙儿时的情形和心理。【答案】6.D
7.C
8.
①小说以“我”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童年的三个生活片段,真实地展示了特定社会背景下一个穷人家的生活状况,给人以真切的感受,读来催人泪下。②小说从儿童视角写自己的心理活动,用儿童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去感知世界,小孩子的懵懂语气,却透出浓浓凉意。读来令人心碎。③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叙述其悲惨的童年生活,便于抒情,更好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将读者带入“我”的人生经历,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9.
①“我”第一次见到月牙,是在父亲凄惨死去的晚上;当时的“我”觉得月牙儿“带着寒气”“微弱”“酸苦”,“我”为自己的饥寒、无人理睬而自悲自怜,对父亲的去世懵懂无知。②“我”第二次看到月牙儿,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母女俩上坟回家的路上;这个月牙儿“放出一道儿冷光”,让“我”觉得有些冷酷无情。③“我”再一次看到月牙儿,是在典当完家里所有的东西,拿着母亲最值钱最珍贵的银簪却没当来钱的时候;月牙儿“照着我的眼泪”,“我”感到无助和悲伤。【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是因为‘我’当时太小,而当铺门槛和柜台太高,‘我’得爬进去,还得用尽力气才能把东西递上去”错误,“我”怕当铺的那个大门,主要是因为“我”每次来都是要典当家里为数不多的东西,还有可能被拒收。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那些黄土路静寂得像是没有头儿”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叙述视角的能力。①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增添了小说的真实感。小说以“我”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童年父亲去世、“我”和妈妈为父亲上坟、“我”去典当镜子和妈妈的的银簪三个生活片段,真实地展示了特定社会背景下一个穷人家的生活窘况,给人以真切的感受,读来催人泪下。“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的,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我也想爸,可是我不想哭他;我倒是为妈妈哭得可怜而落了泪”“我怕当铺的那个大红门,那个大高长柜台。一看见那个门,我就心跳”“我忘了一切的苦处,连饿也忘了,只要有妈妈这只热手拉着我就好”,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叙述其悲惨的童年生活,便于抒情,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将读者带入“我”的人生经历,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②小说中的“我”同时是“儿童”的身份,“那时候我也不过是七岁吧……我倚着那间小屋的门垛,看着月牙儿。屋里是药味,烟味,妈妈的眼泪,爸爸的病……我晓得屋里的惨凄,因为大家说爸爸的病……可是我更感觉自己的悲惨,我冷,饿,没人理我……我不能不哭。可是我的哭声被妈妈的压下去了;爸,不出声了,面上蒙了块白布。我要掀开白布,再看看爸,可是我不敢”“我也想爸,可是我不想哭他;我倒是为妈妈哭得可怜而落了泪。我过去拉住妈妈的手:‘妈不哭!不哭!’”“我怕当铺的那个大红门,那个大高长柜台。一看见那个门,我就心跳。可是我必须进去,似乎是爬进去,那个高门槛儿是那么高”“妈妈,咱们吃什么呢?”“妈!你看这个月牙,爸死的那天,它就是这么歪歪着。为什么她老这么斜着呢?”,小说从儿童视角写自己的心理活动,用儿童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去感知世界,小孩子的懵懂语气,却透出浓浓凉意。读来更加令人心碎。【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心理的能力。依据“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的,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我独自在台阶上看着月牙,没人招呼我,没人顾得给我做晚饭。我晓得屋里的惨凄,因为大家说爸爸的病……可是我更感觉自己的悲惨,我冷,饿,没人理我”“爸,不出声了,面上蒙了块白布。我要掀开白布,再看看爸,可是我不敢”可知,“我”第一次见到月牙,是在父亲凄惨死去的晚上,当时的“我”觉得月牙儿“带着寒气”“微弱”“酸苦”,“我”为自己的饥寒、无人理睬而自悲自怜,对父亲的去世懵懂无知。依据“妈和我还穿着白袍,我又看见了月牙儿。那是个冷天,妈妈带我出城去看爸的坟”“还没有走到城门,我看见了月牙儿。四外漆黑,没有声音,只有月牙儿放出一道儿冷光”可知,“我”第二次看到月牙儿,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母女俩上坟回家的路上;这个月牙儿“放出一道儿冷光”,丝毫没有温暖可言。依据“我尽了我的力量赶回当铺,那可怕的大门已经严严地关好了。我坐在那门墩上,握着那根银簪,不敢高声地哭,我看着天,啊,又是月牙儿照着我的眼泪!”,家里已经没有了粮食,唯一可以当的银簪也没有当成,此时的月牙儿“照着我的眼泪”,“我”感到无助和悲伤。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夫此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故夏后之璜,楚和之璧,虽有玉璞卞和之资,不琢不错,不离砾石。而况君子敦贞之质,察敏之才,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书》,赞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不有济乎?《诗》云:“题彼鹡鸰,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是以君子终日乾乾进德修业者非直为博己而已也盖乃思述祖考之令闻而以显父母也。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是故董仲舒终身不问家事,景君明经年不出户庭,得锐精其学而显昭其业者,家富也;富佚若彼,而能勤精若此者,材子也。倪宽卖力于都巷,匡衡自鬻于保徒者,身贫也;贫厄若彼,而能进学若此者,秀士也。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夫此四子者,耳目聪明,忠信廉勇,未必无俦也,而及其成名立绩,德音令闻不已,而有所以然,夫何故哉?徒以其能自托于先圣之典经,结心于夫子之遗训也。《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是故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节选自王符《潜夫论·赞学》)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以君子A终日乾乾进德B修业者C非直为博己D而已也E盖乃思述祖考之F令闻G而以H显父母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问,指学习和考察,与出自《礼记·中庸》的成语“学问思辨”的“学问”意思相同。B.
利,指锋利,与《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的“利”意思、用法相同。C.
《春秋》,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易》《乐》并称为“六经”。D.
徒,表示“只不过”,与《师说》中“郯子之徒”的“徒”意思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肯定了人的价值,认为人是天地间被重视的存在,继而一步步指出“学问”的重要性。B.
文章认为人需要学习就像宝玉需要打磨,君子只要学习《礼》《乐》《诗》《书》等经典,就会成功。C.
为了阐明“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的观点,作者列举了董仲舒、倪宽等事例。D.
文章最后引用《诗经》中的话,再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建功立业的最佳途径就是学习。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2)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14.
文中说“人不可以不就师矣”,韩愈《师说》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两文强调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时都提到的理由是什么?【答案】10.
CEG
11.B
12.B
13.
(1)《周易》中说:“君子凭借多识记前代圣贤的言论和事迹来培育自己的德行。”(2)现在求学的人数以万计,而坚持学习到底的人还没有几十个,这是什么原因呢?
14.
①人并非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②圣人尚且从师,何况凡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君子整天勤勤恳恳、积累德行、研修学业,并不只是为了使自己的学识能够渊博而已,而是想继承祖先的美好声望,并以此来显扬自己的父母。“……者……也”为固定的判断句式,CE后分别断句;“之”为助词“的”,“祖考之令闻”是偏正结构,做“思述”的宾语,G后断句。故在CEG三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及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句意:况且要等到问学求教之后。/做学问必须广泛的学习、反复地推敲、缜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B.“意思、用法相同”错误。“利”,使……锋利。/锋利。句意:必须先把器具打磨锋利。/蚯蚓没有锋利爪子和牙齿。C.正确。D.正确。“徒”,只不过。/同一类或同一派系的人。句意: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依托于先圣的经典。/郯子这类人。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君子只要学习《礼》《乐》《诗》《书》等经典,就会成功”错误,君子除了学习《礼》《乐》《诗》《书》等经典外,还需要“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以”,凭借;“志”,识记;“畜”,培育。(2)“学士”,求学的人;“究涂者”,坚持学习到底的人;“故”,原因。【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文说“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师说》中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可见二者都认为人并非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本文说“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夫此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师说》中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可见二者都认为圣人尚且从师,何况凡人。参考译文:天地之间人为贵,圣人所崇尚的是义,德义所成就的是智慧,明智所追求的是学问。虽然世上有极其聪明的圣哲,他们也不是生来就有智慧的;虽然有非常能干的人,他们亦非生而有才能的。文王、武王以姜尚为师,周公旦以庶秀为师,孔子以老聃为师。人不可以不跟从老师学习。上述这些人都是上等的圣哲,况且要等到问学求教之后,方能知识渊博,德行广大,更何况是普通的人呢?因而,工匠若要做好他的事情,就应当先磨利自己的工具;士人要宣扬他的道义,就应当先读他的书。《周易》上说:“君子应当通过多记住前人的言论和行事来培育自己的美德。”因此,人需要学习,就如同事物需要修治一样。夏朝帝王的玉磺,楚国和氏的玉璧,虽然有了宝玉的资质以及卞和的呈献,但如果不雕琢不磨光,就和小石头没有什么差别。更何况君子有敦厚坚贞的资质,有明察聪敏的才能,(如果再)由品德优良的朋友辅佐他,由贤明的老师教导他,用《礼》《乐》来修养他,用《诗经》《尚书》来引导他,用《周易》来帮助他,用《春秋》来启发他,哪有不成功的呢?《诗经》中说:“看那鹡鸰鸟,边飞边欢鸣。你我天天在奔波,月月都远行。早起晚睡不停息,不要辱没父母名。”所以,君子整天勤勤恳恳、积累德行、研修学业,并不只是为了使自己的学识能够渊博而已,而是想继承祖先的美好声望,并以此来显扬自己的父母。道义隐藏在书本中,要靠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学问因发奋努力而有所长进,因懈怠松弛而荒废。所以董仲舒终生不过问家事,景君明常年不出家门,使自己的学问日渐精深、学业愈加显著,是因为他们家境富裕;像他们那样富裕闲逸而又能如此勤奋努力,是品德才能过人之士。倪宽卖力作厨工,匡衡把自己卖给富人家做佣工,是因为他们家境贫困;像他们那样家境贫困而又能如此钻研学业,是品德才华优秀之人。现在求学的人数以万计,而坚持学习到底的人还没有几十个,这是什么原因呢?以上四人耳聪目明、忠义诚实、廉正勇敢,未必没有能与之比肩的人,然而他们树立名望,建立功业,美好的声誉没有穷尽,终于达到这样的境地,这是什么原因呢?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依托于先圣的经典,专心谨记孔夫子的遗训罢了。《诗经》中说:“面对高山内心仰慕,面对大路迈步前行。”“时时刻刻遵行学习之事,学问积累就会走向光明。”因此凡是想要显耀功勋业绩、传扬光辉事业的人,再没有比学习更好的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赤壁歌送别①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②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注】①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旅居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②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以“二龙争战”比喻两军相持的情形,“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的结局。B.
“烈火”句交代了“楼船扫地空”的原因,也表现出诗人对东吴辉煌战果的赞许。C.
这首诗前四句咏史,为后四句写送别提供了背景和环境,并形成了特有的气氛。D.
诗人最后表示把看到的景象一一写下来告诉友人,是为了让友人从中得到鼓舞。16.
这首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瑜,两者刻画周瑜形象时的描写角度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D
16.
同:①李诗和苏词都把周瑜形象放在赤壁之战的背景下加以塑造。②李诗和苏词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周瑜形象:李诗用赤壁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的景象烘托出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英雄形象;苏词用小乔初嫁来烘托周瑜的年轻有为、英姿飒爽。异:苏词从正面详细描写了周瑜的外貌、神态:“羽扇纶巾,谈笑间”描写出周瑜风度翩翩、从容淡定的儒将气质;李诗用一句“周瑜于此破曹公”直接简要突出周瑜的功绩。【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这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D.句意理解错误。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朋友的殷切期望,是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让自己能够从中得到鼓舞。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李诗有“赤壁楼船扫地空……周瑜于此破曹公”,苏词有“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都把周瑜形象放在赤壁之战的背景下加以塑造;李诗“烈火张天照云海”,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烧得通红,用赤壁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的景象烘托出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英雄形象;苏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用小乔初嫁来烘托周瑜的年轻有为、英姿飒爽。李诗和苏词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周瑜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周瑜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着。这是正面详细,描写了周瑜的外貌、神态,描写出周瑜风度翩翩、从容淡定的儒将气质;李诗用一句“周瑜于此破曹公”,那是周瑜在这里用火攻把曹操击败,直接简要突出周瑜的功绩。(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无限悲凉无法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述秦王朝对待宝玉金珠的态度,揭示了“成由勤俭败由奢”这颠扑不破的真理。(3)杨花是常见诗歌意象,古代骚人墨客常在诗词中借用这个意象来表达惜春伤感、离恨哀思等多种思想感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艰难苦恨繁霜鬓
②.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③.
鼎铛玉石
④.
金块珠砾
⑤.
杨花落尽子规啼
⑥.
闻道龙标过五溪(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鬓、潦、鼎、铛、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活着总要对得起这一天三顿饭,而我只会画画和写点东西。对我来说,写东西是比较快活的,快活的基础是好多朋友喜欢看我写的东西。至于画画,我的朋友也喜欢,但画画更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卖钱,卖了钱可以请朋友吃饭,可以玩,但画画没有写文章那么让我开心。我的每一张画都是带着遗憾完成的。画完一张画,发现问题了,告诉自己下张要注意,但到了下张画,又有其他遗憾,所以画画是一辈子在遗憾的过程。但我对文学是比较认真的。我写文章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检查,有时一小段话要改好几遍。我胆子小,因为这里的前辈很多,不能不小心。过去,我很害怕表叔沈从文先生,他看我的文章一定要改很多,改的甚至比我写的还多。他不像我,我是盐,他是棉花,如果历史是雨的话,他将越来越重,而我将越来越轻。我是经不起历史淋浴的,因为我太贪玩而又不太用功。我的生活很简单,我的手指头从来没有碰过电脑。有人问我电器方面懂得什么,我说手电筒——除了手电筒,别的我都是外行。唉,世界长大了,我也老了。18.
下列句子中的“那么”与文中加点的“那么”,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但这些人必没有到过镇江、扬州,那儿的干丝比南京细得多,又从来不那么甜。B.
这样做既然不行,那么你打算怎么办呢?C.
因此改变了计划,用文字代替色彩,来描写见闻。那么工作了一年,自己方发现,文字所能表现的,也有个限度。D.
我已经快六十了,买下那么两三所小房,吃房租,也够咱一天吃两顿白面的了。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修改成:“我对现代的电器设备一概不懂。”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8.A
19.
①原文语句运用转述问答的形式,②“手电筒”这个出乎读者意料的答案,形成一种喜剧感,体现出作者的幽默风趣,③也表达出作者对简单生活的追求。④改句仅为笼统的简单陈述,达不到原句的表达效果。【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那么”在文中是指示代词,用来指示程度。A.指示代词,用来指示程度。B.连词,表示顺着上文的意思,引出应有的结果。C.用来指示方式。D.放在数量词前,表示估计数目。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①原文“有人问我电器方面懂得什么,我说手电筒——除了手电筒,别的我都是外行”,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且并非直接引用原句,而是采用了转述问答的形式;②“有人问我电器方面懂得什么”,一般的思路肯定要围绕“电器”去思考,而作者却回答“手电筒”,这个出乎读者意料的答案,形成一种喜剧感,体现出作者的幽默风趣;③看来作者真的是对电器一窍不通,“除了手电筒,别的我都是外行”,表达出作者对简单生活的追求。④而改句“我对现代的电器设备一概不懂”仅为笼统的简单陈述,达不到原句的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颈椎病在国内的发病率为17.3%,这项数据已打破颈椎病——A“老年专属”的印象,颈椎病患者
a
,20多岁去医院看颈椎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多,最小的甚至才10岁。颈椎病是现代人的B“头号公敌”,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全球性疾病。①人的颈椎就好比帆船的桅杆,②控制颈椎活动的肌肉好比固定桅杆的绳索,③如果绳索出问题了,④桅杆自然不会稳定。⑤正常情况下控制颈椎四个方向的肌群处于动态平衡,⑥当长期反复低头使头颅重心前移时,⑦颈后肌群因需牵引前移头颅的需要而过度负荷。⑧肌肉平衡状态打破,⑨久而久之颈椎曲度改变便产生了颈椎病。毫不夸张地说,
b
,其颈椎的压力相当于脖子上骑了一个7-8岁的小孩,或挂了两个沉重的大西瓜。如果我们长时间这样在手机前C“埋头苦干”,随之而来的就是被颈椎病D“盯”上!因此,玩手机时,要记得抬头挺胸,将手机举到与眼睛平齐的高度。当然,最好不要长时间刷手机。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四处双引号,有一处与其他三处用法不同,请指出其序号,并说明其用法与其他三处有何不同。22.
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
①.
已经开始逐渐低龄化
②.
当我们低头看手机时
21.
A处。A处的双引号表示强调,B、C、D三处都表示特殊含义。(意对即可)
22.
语句⑤,可修改为:正常情况下控制颈椎四个方向的肌群出于动态平衡状态。语句⑦,可修改为:颈后肌群因需牵引前移头颅而过度负荷。语句⑧,可修改为:肌肉平衡状态被打破。【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面说颈椎病已经不是老年专属”,后面也谈到“20多岁去医院看颈椎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多,最小的甚至才10岁”,说明颈椎病年轻化、低龄化,应填“已经开始逐渐低龄化”。第二空,此处是某种现象中颈椎承受的压力很大,后面有“如果我们长时间这样在手机前‘埋头苦干’”,可见是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应填“当我们低头看手机时”。【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双引号表示强调,强调颈椎病已不再只是老年多发病。
B.表示特殊含义,指颈椎病是现代人最易得、最困扰人的疾病。C.表示特殊含义,指长时间专注玩手机。D.表示特殊含义,指容易得上颈椎病。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⑤,“处于动态平衡”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可修改为:正常情况下控制颈椎四个方向的肌群出于动态平衡状态。语句⑦,“需……的需要”成分赘余,可修改为:颈后肌群因需牵引前移头颅而过度负荷。语句⑧,“肌肉平衡状态打破”不合逻辑,应是被动状态,可修改为:肌肉平衡状态被打破。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据考证,“化”字甲骨文字形为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和一个头朝下的人相依,表达颠倒变化之意,故“化”字本义是变化。《易传》中记载:“下观而化也。”这句话就是说在下的百姓看到一切,受到教益,发生变化。事实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语文上册 6散步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销售人员个人年度工作计划
- 关于师范生的实习报告集合五篇
- 个人的辞职报告15篇
- 领导校园艺术节讲话稿
- 2024年标准铁矿产品购买与销售协议模板版B版
-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集锦6篇
- 单位资产清查报告范文(12篇)
- 读书体会作文
- 工程维修单表格(模板)
- 七年级历史试卷上册可打印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关于健康的课件图片
- 2024-2030年农产品物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云计算体系结构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油浸变压器排油注氮消防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客户满意度调查管理制度
- 2024年中国樱桃番茄种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数据分析基础与应用指南
-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