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历史湮没的三国名将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被历史湮没的三国名将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被历史湮没的三国名将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被历史湮没的三国名将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被历史湮没的三国名将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被历史湮没三国名将1/42被历史湮没三国名将--太史慈三国里面有太多被人神话人物,造成有一些真正英雄被时间洪流所湮没。三国里面众多猛将里面,有武圣关羽,有勇猛赵云,有保主牺牲典韦,有武功盖世吕布,不过有几个人知道太史慈呢?有几个人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人,做过什么样事,这么一个英雄就被这些神话般人物被盖住了。我自小就深爱着三国历史,在看了三国志之后我发觉三国演义里面一些虚假东西,我就开始深究真正英雄,真正猛将。我发觉了太史慈,一个让我佩服到五体投地大英雄。真正国之大将。因为我喜欢三国历史,对三国为题材游戏更是情有独钟,那么多三国游戏对太史慈评价不过于一个只有武功,不会带兵,不会思索莽夫,对此我表示极大愤慨,在次,我要说一下真正太史慈,我心目中乱世猛将。2/42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吏。(按汉代官制,一郡除太守、郡丞、郡都尉外,下设曹,相当于现今局,每曹主事称椽史,即局长,约存椽史职14,太史慈时任奏曹吏,主管奏议,可谓少年得志,此为文职,真可谓文武全才)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行(郡吏甚众,唯年少太史慈出行,可见其出类拔萃),晨夜取道,到洛阳,诣公车门,见州吏始欲求通。慈问曰:"君欲通章耶?"吏曰:"然。"问:"章安在?"曰:"车上。"慈曰:"章题署得无误耶?取来视之。"(以计诈之,显其智也)吏殊不知其东莱人也,因为取章,慈已先怀刀,便截败之。吏踊跃大呼,言"人坏我章"!慈将至车间,与语曰:"向使君不以章相与,吾亦无因得败之,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岂若默然俱出去,能够存易亡,无事俱就刑辟。"吏言:"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慈答曰:"初受郡遣,但来视章通与未耳。吾用意太过,乃相败章。今还,亦恐以此见谴怒,故俱欲去尔。"吏然慈言,即日俱去。慈既与出城,因遁还通郡章。州家闻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州受其短。由是著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3/42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慈留三日,单步径至都昌。(奉母命即徒步至都昌,可敬可叹!)时围还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好胆色!)融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言不可,卿意虽壮,无乃实难乎?"慈对曰:"昔府君倾意于老母,老母感遇,遣慈赴府君之急,固以慈有可取,而来必有益也。(孝子之言)今众人言不可,慈亦言不可,岂府君爱顾之义,老母遣慈之意耶?事已急矣,愿府君无疑。"(字字在理,融必定之)融乃然之。于是严行蓐食,须明,便带鞬摄弓上马,将两骑自随,各作一持之,开门直出。外围下左右人并惊骇,兵马互出。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各一,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使敌松懈)明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慈复植,射之毕,复入门。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于是下鞭马直突围中驰去。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好箭法,真可谓箭无虚发),故无敢追者。(有勇有谋)遂到平原,说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dang,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有理有节,不卑不亢,晓之以义,动之以情)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事毕,还启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报孔北海也。"(以备之礼贤下士,竟未留之,奇哉?若以子龙之遇待之,五虎将中无黄忠矣!)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慈自辽东还,未与相见,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或劝繇能够慈为大将军,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妥笑我邪?"(繇之鼠目,痛失一大将军,但不若如此,何来东吴第一大将?)但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策从骑十三,而慈单人独骑,此处已胜一招)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4/42慈当与繇俱奔豫章,而遁于芜湖,亡入山中,称丹杨太守。是时,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慈因进住泾县,立屯府,大为山越所附。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策即解缚,捉其手曰:"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慈曰:"末可量也。"策大笑曰:"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即署门下督,还吴授兵,拜折冲中郎将。(中郎将仅在将军之下,足见策之重慈)后刘繇亡于豫章,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与谁?"饯送昌门,把腕别曰:"何时能还"答曰:"不过六十日。"果准期而反。(果不食言,丈夫也)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策于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彰显大将之才)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样貌亦不逊于云长,子龙),猿臂善射。弦不虚发。赏从策讨麻保贼.贼于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曹公闻其名,遣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孟德得慈,何愁江东不平?)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此重职也)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子享,官至越骑校尉。(惜载!演义记载,太史慈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子义壮志未酬,临终发此悲怆之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空怀一身绝技,却不能尽展其能,子义深憾之,随凄风而去。几多悲壮,几多感叹!)5/42上面我引用了太史慈传一些语段,足以看出他是一个文武双全,忠孝义皆全旷世名将,只不过过世太早,不能为东吴称霸天下。呜呼子义,惜哉子义,不能实现他理想。6/42三国-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之间魏蜀吴三足鼎立时期三国(公元2~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分裂对峙时期,有魏(曹魏)、蜀(蜀汉)、吴(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发后人追思。唐宋诗词中有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时期,三国事迹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晋代陈寿所作史书《三国志》,颇有参考价值。明代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编撰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世界各地。7/42三国简述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暴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战乱时代。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永汉元年(公元189年),董卓控制了朝廷,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用计,让吕布杀了董卓,而李傕、郭汜又控制了东汉王朝。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以后相互攻伐中逐步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曹操经过多年南征北战,先后毁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以后又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河北强大割据势力袁绍,最终统一了北方。8/42建安十三年(公元2),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征荆州,刘琮束手,寄身荆州刘备被迫退守夏口。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谋士鲁肃共同推进下,孙刘结盟。其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被迫退守北方。刘备乘势占据荆州五郡,后分别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和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夺得益州和汉中,势力到达了极盛时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八月,刘备大将关羽北伐曹操,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一度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后曹操采纳司马懿提议,派人劝说孙权合攻关羽,孙权大将吕蒙与陆逊设计偷袭荆州,杀关羽,至此荆州落入孙权之手。延康元年(公元2)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兴复汉室,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报关羽之仇,在称帝同年(公元2),就率数万大军东讨孙权,暴发夷陵之战。第二年(公元222年)被陆逊败于夷陵,蜀汉元气大伤,之后数十年再也没恢复国力,成为三国中最弱小一国。9/42孙权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后又迁都建业,自此三国正式鼎立。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魏重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了大权。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征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邓艾避开姜维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黜曹魏皇帝曹奂而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仍定都洛阳。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10/42三国列表国家 曹魏 蜀汉 东吴首都 洛阳 成都 建业国土面积 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 只有益州(原有荆州,后被东吴占领)(蜀地)势力最为弱小 扬州、交州、荆州南六郡(江南)势力强于蜀汉、弱于曹魏开国皇帝 曹丕(高祖文皇帝) 刘备(汉烈祖昭烈皇帝) 孙权(太祖大皇帝)建国时间 延康元年(2) 章武元年(2) 建兴七年(229年)亡国之君 曹奂(魏元帝) 刘禅(汉怀帝) 孙皓(归命侯)亡国时间 泰始元年(265年) 炎兴元年(263年) 太康元年(280年)存在时间 46年 43年 52年11/42三国历史黄巾之乱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及弟兄张梁和张宝率信徒发起民变,史称黄巾之乱,快速发展到数百万追随者,引发全国性战乱。汉灵帝派皇甫嵩、卢植及朱隽等率中央军压制,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帮助。最终黄巾军主力即使很快被击溃,不过余部依然散布各地。伴随各地山贼土匪陆续出现,汉朝中央军精疲力竭,188年汉灵帝采纳刘焉提议,将负责监察各郡刺史赋予兼有地方军政权力,以加强对各郡控管,而且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由刘姓宗室或重臣担任。这办法使得州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虽有利于镇压各地叛乱,但当朝廷发生内乱后,掌握地方权力州牧及刺史纷纷割据一方,不再受朝廷节制。比如益州牧刘焉为了割据巴蜀,借由五斗米道首领张鲁占领汉中,切断与关中朝廷关系。东汉为处理黄巾之乱而制订州牧制度,在朝廷不停衰弱下,反而开启群雄割据局面。188年汉灵帝驾崩,戚宦之争又起。宦官蹇硕等意图杀害外戚大将军何进,改立太子刘辩弟陈留王刘协。汉少帝刘辩顺利继位后,何进又与袁绍等士大夫企图去除以张让为首十常侍及其它宦官。何进还令凉州董卓、并州丁原带兵支援。宦官们先发制人,在董卓军抵达洛阳前杀死何进。而袁绍则认为何进报仇为名率军入宫,杀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人。即使困扰东汉上百年外戚与宦官之争就此终止,却也方便了率军入都城董卓顺势夺取朝政大权。12/42董卓乱政董卓为了夺权,开始铲除反对者,伎俩残暴,引发了很多不满。他促使吕布杀死掌管都城禁卫丁原夺得其军队,袁绍及曹操等原先掌握过兵权将领纷纷逃离首都洛阳。最终董卓废除并杀死了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至此董卓完全掌握了朝廷。190年,东郡太守桥瑁诈称以京师三公之名向各地发檄文,陈说董卓恶行,联络各地州牧、刺史及太守讨伐董卓,共有十一路地方军加入,群雄并起,共推袁绍为盟主,史称“关东军”。董卓为了回避其锋芒,于是挟持汉献帝、强迁居民,迁都到长安,并火烧旧都洛阳。其间,关东联军只有孙坚、曹操真正出兵与董卓对战,但因持久力不足而退,而关东军也随之解散。今后,群雄纷纷割据一方,相互攻击。董卓迁都后,自封为太师,继续掌控朝政。192年董卓最终被司徒王允和部下吕布等合谋刺杀,其族人亦被屠灭殆尽。很快董卓属下李傕、郭汜等人率兵攻入长安,杀死王允,吕布兵败逃亡,李傕等人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其间凉州马腾与韩遂等也率军迫近长安。李傕派郭汜、樊稠及侄子李利于长平观击败马腾等人。195年,因为李傕与郭汜等人内部不和,发生内斗,分别挟持献帝与大臣,长安陷入一片战乱。7月,汉献帝离开长安,开始东归洛阳。李傕与郭汜等人又联合起来,追击献帝。而后汉献帝派人与李傕、郭汜讲和才停顿追击。196年献帝辗转流亡,回到已成废墟旧都洛阳,随即被曹操迎奉到许都,以汉献帝胁迫其它诸侯,史称“挟天子以令诸侯”。隔年,郭汜被自己部将伍习杀死。198年,曹操派裴茂率领段煨等关中诸将讨伐李傕,李傕被诛杀,至此关中初定。13/42群雄割据讨伐董卓之战结束后,各地方军阀对东汉皇帝政权已不加理会,转而发展各自势力。原董卓部下张济因军中缺粮,路径荆州南阳掠夺,在进攻穰城时战死。其军队由侄子张绣继承后,反被荆州牧刘表安置在宛城,联手抵抗曹操。孙坚在进攻刘表据有襄阳时被黄祖埋伏射死,其子孙策投奔袁术后用玉玺向他借兵,率领孙坚旧部于196年到199年间在江东四处征战。最终孙策独领江东,与刘表对峙,并等候时机北上中原。197年袁术于寿春称帝,国号“成”,最终被曹操及刘备攻灭。194年益州牧刘焉病死,其子刘璋接任,与汉中张鲁决裂,两方对峙。马腾、韩遂等人则于凉州、雍州一带各自发展势力。公孙瓒击败刘虞后雄踞幽州,最终被袁绍灭亡。东迁吕布先是夺取曹操兖州,被击败后先附刘备,接着夺其领地徐州,最终被曹操于下邳抓获处死。刘备继任病故陶谦成为徐州牧,但先后因吕布及曹操而失去徐州,不得不依附河北袁绍,后又逃到汝南试图建立势力。此时期各势力中成绩最突出是袁绍与曹操,袁绍先用计占据韩馥冀州,继而打败田楷、臧洪、公孙瓒等人,掌握青、冀、幽、并四州,雄霸河北,气势强劲。曹操四处征战,收编黄巾军余部男女老少约十万人,择其精锐组成了著名“青州军”,几经转折,控制了兖州。曹操奉立东逃献帝于许昌后,借由朝廷名义来讨伐各地群雄;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部分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域。因为袁曹双方势力连续壮大,最终发生了决战。公元2曹操经过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又经过几年时间,毁灭了袁绍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势力。经过北征乌丸以及平定辽东公孙康,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14/42三国鼎立2,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迫使曹军退回北方。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2,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地盘。2,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不过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222年,又因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很快便崩于白帝城。之后很快,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南北之间即使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不过总说来,力量大致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15/42三分归晋265年司马昭逝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逝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终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抗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它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16/42曹魏简述

曹魏兴亡伴随汉丞相曹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对北方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施行,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步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恢复冶铁业中,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都日趋繁荣。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都邺。2正月,曹操死;十月,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魏置司、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魏有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魏建立后很快,大权旁落。曹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李胜、毕轨等人,改易朝典,排斥司马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司马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238年,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版图。249年,又乘曹爽奉曹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机会发动政变,处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变。以后,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王淩(251年)、毌丘俭(255年)、诸葛诞(257年)军事叛乱和其它朝臣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毌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当反抗力量都被毁灭以后,司马氏趁时立功,于263年出兵灭蜀汉。两年后,司马炎以接收禅让为名,代魏为晋。17/42武将文臣武将谋士曹休 曹真 五子良将 庞德 文臣谋士 程昱 郭嘉 华歆 陈群 杨修 曹魏世系追认先祖姓名 表字 庙号 (追)谥号 封号 史称 在位年限曹操 曹魏世系表庙号 谥号 封号 史称 姓名 年号 在位曹髦 18/42蜀汉简述蜀汉兴亡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刘焉死,子刘璋继任。刘焉、刘璋相继压平了当地豪强反抗。2,刘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思想。2刘璋邀请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张鲁。2,刘备占据益州;2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是年,留守荆州关羽被孙权军袭杀。2,刘备在成都登基为大汉皇帝,国号汉,建元章武。汉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有户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刘备为争夺已失荆州三郡,于第二年东征孙权,在夷陵被东吴陆逊击溃退入蜀,病死白帝。刘禅继立。诸葛亮辅刘禅,处境困难:西南夷接连叛乱;益州郡豪强雍闿执太守,求附于吴;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都响应雍闿,南中地域动荡扩大。225年,诸葛亮南征,此时孟获已代雍闿据郡。当年秋天,诸葛亮败孟获,南中平定。诸葛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把南中青羌编为军队。228年,诸葛亮开始北伐曹魏。以后三年,诸葛亮又一再北伐,都因为军粮不济,没有结果。234年第五次北伐。病死于五丈原,汉军撤回,北伐停顿。诸葛亮死后,蒋碗、费祎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258年以后,宦官黄皓等人擅权,政治腐败。姜维北伐,因受到朝廷和宦官掣肘,致使劳而无功。263年,魏攻蜀汉,刘禅投降,姜维假投降欲复兴汉室,然而失败被杀。刘禅被封为安乐公,蜀汉亡。蜀汉历二帝,共四十三年。19/42武将文臣五虎上将 赵云 其它武将刘封 关兴 张翼廖化 夏侯霸 关索 周仓 蜀汉世系蜀汉世系庙号 谥号 封号 史称 名字 年号 在位时间20/42东吴简述东吴兴亡黄巾起义时,孙坚随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后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关东联军,意外得到玉玺。隶属于袁术。在奉命进攻荆州刺史刘表之时,被刘表部下黄祖射杀。孙坚死后,长子孙策统领部众,约于194年向袁术献玉玺后借三千兵马离开袁术,开始向江东发展,得周瑜等人相助,逐刘繇,降王朗,杀许贡。196年献帝迁许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199年,孙策击破庐江太守刘勋,吞并其部,并取得豫章郡地。2孙策出游打猎,被许贡门客刺杀。孙策死,弟孙权统众雄霸江东。2孙权由吴徙治京城,策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2吞并士夑弟兄,取得东南半壁。2孙权徙治秣陵,第二年,改秣陵为建业。2孙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六郡。夷陵之战胜利,限制了蜀汉出峡发展可能。229年,孙权称帝,迁都建业,国号吴。有扬、荆、交三州。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孙权尚存困难,一是对付山越不宁,一是在巢湖地域抗拒曹魏压力。东南州郡山区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孙权与山越进行过屡次战争,屡获胜利,234年诸葛恪率军进攻丹阳山越,经三年围困,山越十万人出山投降,其中四万丁壮补兵,余下成为编户。孙权统治几十年中,山越人大致与汉人趋于融合。孙权主要军事活动在淮南。赤壁之战后,曹操军屡攻合肥地域,双方互有胜败。江北居民多渡江,濒江数郡成为空虚地带。诸葛亮死,魏汉战争停顿,魏加强淮南对吴进攻。吴军除沿江设督驻军、遍置烽燧以外,还在巢湖南口筑濡须坞,严密防守。魏水师有限,进攻难于奏效,魏吴相持有年。孙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域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一段流经山间,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络最早统计,吴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扶南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抵达建业。江南文化提升,出现了一批著名经学家和文史之士。佛教开始在江南传输,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东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俸邑,因而逐步形成武将世袭领兵制度。同时,江南也出现了像吴郡顾、陆、朱、张那样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武将同是东吴政权主要支柱。孙权死后吴日趋衰弱,而魏在司马氏毁灭淮南地域三次军事叛乱后日趋强大。司马氏以先灭汉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汉、代魏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政权暂得延续。269年,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军事策略。279冬,晋灭吴之战开始,280三月攻下建业,孙皓降,吴亡。21/42武将文臣江东二张 张昭 张纮 周瑜 武将 程普 陆抗 全琮 凌操 朱治 朱然 陈武 吕岱 陆凯 步骘 .程秉 薛综 骆统 张温 陆瑁 吾粲 22/42东吴世系东吴世系庙号 谥号 封号 姓名 表字 生卒及在位年月 年号 备注孝懿王 孙钟 ?-? — 高陵 孙权追尊始祖 武烈皇帝 孙坚 文台 155-191 — 高陵 孙权追尊桓王 吴侯 孙策 伯符 175-200 — — 孙权追尊太祖 大皇帝 吴王 孙权 仲谋 182-222-252 黄武222-229 蒋陵 222年称吴王;229年东吴建立黄龙229-231嘉禾232-238赤乌238-251太元251-252神凤252— — 会稽王 孙亮 — 243-252-258-260 建兴252-253 —五凤254-256太平256-258太宗 景皇帝 琅琊王 孙休 235-258-264 永安258-264 宣陵 —世宗 文皇帝 南阳王 孙和 224-253 — 明陵 孙皓追尊— — 乌程侯 孙皓 — 242-264-280-284 元兴264-265 —甘露265-266宝鼎266-269建衡269-271凤凰272-274天册275-276天玺276天纪277-28023/42版图疆域曹魏疆域曹魏疆域主要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域。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戊己校尉。2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终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蜀汉疆域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帮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屡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取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东吴疆域东吴疆域在孙策时即拥有大部分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取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取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最南达现在越南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24/42行政区划魏蜀吴三国行政区河南(今洛阳市东),今陕中部,秦西南部及豫西部。称为“司州”山东西南角青州 并州 冀州 幽州 扬州 益州 25/42三国战役三国战役黄巾起义 曹操、青州黄巾军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孙权、刘备 夷陵之战 六出祁山詹皓26/42三国兵制曹魏兵制三国官制、兵制和东汉官制、兵制比较相同。曹魏中央军,分中军和外军。“‘中军’是对‘外军’而来,中外军区分形成于汉建安时代(196-220),到黄初年间(220-226)都督制成立,中外军区分及中外军名称也就正式成立。建安以前,曹操集团只是割据群雄之一。曹操迎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尤其是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取得冀、并、青诸州以后,他统治区才渐具国家规模。这时局面大了,再不能象过去一样,率领一支军队处处征战,因之便产生了留屯方法。平定一个地方,留部分军队驻防,并由一人任统帅统摄辖区内诸军。这种留屯制,实即魏晋以下盛行军事上分区都督诸军制滥觞。这种情形,发生于曹操打败袁绍占有冀、并诸州之后,到赤壁战后,三国鼎峙局面形成,便渐渐固定为一个制度,而且发展为以后都督制。国家军队既在实际上分了内外,内外名称自然也跟着形成,留屯在外将军及都督所领兵,就称为外军;中央直辖军队,就称为中军。”《历代兵制》叙述了魏中军发展:“初,曹公自置武卫营于相府,以领军主之。及文帝增置中营,于是有武卫、中垒二营,以领军将军并五校统之。”武卫营是曹魏集团最亲近宿卫禁兵,其设置时间,《补三国兵志》说在建安十三年(208)。那时曹操刚做相国,便在相府自置武卫营。当初汉帝禁兵为数已不多,且在曹操控制之下,武卫营一成立,有所疏漏。“武卫、中垒二营,以领军将军并五校统之”,也是不确。实际上,曹魏先后置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等新五营,归中领军统帅;东汉以来北军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五营,曹魏时期依然存在,但兵员已少可怜,五校地位已不如武卫将军等,已无可能去统帅武卫、中垒等新营。留屯各地外军,开始编制很不一致,统帅往往暂时由中央委派和更换。到魏文帝时,情况发生了改变。《历代兵制》:“黄初三年,特置都督诸州军事,寻加四征四镇将军之号,又置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位太尉上。”曹魏都督诸州军事,是代表中央分驻各地军事长官,所领是不一样于州郡兵中央军队。所谓四征四镇,是指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与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等称号,另外还有所谓四安四平将军称号,这些都不是固定军职,而是暂时赠封称号。从这些称号也能够知道,那些都督诸州军事将军,是代表中央去行征伐镇压之权。中外诸军即中军与外军,“置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则是以大将军统帅全国中央军,大将军成为曹魏最高军事统帅。曹魏政权是取代东汉王朝而建立,开始仍以太尉为最高军政长官,置大将军后,太尉最主要权力被分割,所以陈傅良说大将军“位太尉上”。总而言之,曹魏中央军系统是:|——中军-领军、护军——诸营将校27/42中央军-大将军——||——外军-都督诸州军事除中军与外军,曹魏还有作为地方兵州郡兵。东汉光武帝罢兵募士,郡国兵力十分薄弱。到东汉末年,一些州郡守割据称雄,兵力转强,多数州郡军队则逐一消灭或兼并。曹操统一北方,大大小小割据武装或被消灭,或被收编,北方各州郡往往只有留屯中央军,而没有地方武装了。当时丞相主簿司马朗建议令州郡都建立地方武装,以“外备四夷,内威不轨”。《历代兵制》:“自纳司马朗之言,复令州郡典兵,但地方州郡长官权力却借此大大膨胀起来。所以《历代兵制》认为,曹魏政权“兵权外聚于州牧,内归于大将军及太尉”。因今后来有人上疏魏明帝,要求解除缘边州郡刺史、太守领兵权,另外派遣大将去镇守,以免刺史、太守领了兵则“专心军功,不勤民事”,而不能“独修务本之业”。曹魏兵制,还有屯田兵值得一提,曹魏屯田分民屯和兵屯两种,是汉代官田出租办法及边郡屯田推广。民屯管理方式是:由大司农掌管全国民屯,典农中郎将负责一州郡民屯,典农都尉负责一县级单位民屯,屯司马负责一生产单位——一屯。每一屯有屯田客五十人。民屯任务是种植稻、粟、桑、麻,百分之五十至六十收获上缴政府。屯田客不服兵役,但实行军法部勒式管理,应该纳入兵制研究范围。建安初年开始屯田,本是为了束缚流民于土地和为政府提供大量租入以充军需;到魏末晋初,统治者为了世家大族利益,经常分割屯田,瓜分屯田客,屯田制度遭到毁灭性破坏。兵屯开始晚于民屯,一般是保持原有军事编制,设立在与吴蜀两国对峙边境,让士兵且佃且守。东吴也;有与曹魏大体相似兵。名将: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夏侯兄弟(夏侯惇、夏侯渊)、许褚、张辽、张郃、徐晃、于禁、乐进,其中后五者并称曹魏五良将。28/42蜀汉兵制大致和魏相同,但又有其特点。蜀汉中央军,《历代兵制》说:“蜀置五军。其左、右将军、督、护一人,其中师、监、护、典、从军各一人,其前师、将军、监、护、督军各一人,其后督、将军、兼一人。其将校略如汉。”五军即前、后、左、右、中军。中军与曹魏一样同时又是宿卫部队;前、后、左、右四军略等于曹魏外军。蜀汉中央军置军师将军一至二人,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五军组织系统不完全一样,中军有护军、监军、军师、都护、领军、典军各一人;前、后军有护军、监军、军师、领军、典军各一人;左、右军有护军、监军、都护各一人。据《三国志·蜀书六》,前、后、左、右军统帅分别是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只有中军统帅是护军;而据王平、刘敏、姜维等传,前、后、左、右四军又常以护军或监军为各自统帅。所以,前将军等官号,终究是护军另称还是进称,或者是不一样时候职官,还有待深入考查。蜀汉基层军队,有许多不一样称号。《历代兵制》:“兵有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之别,盖不全用蜀人也。”“刘璋时,三辅流人数万,收认为兵,号东州兵。”这里所举尚不完全,据王欣夫《补三国兵志》统计,蜀汉有以下称号基层军队:曲长则蜀汉往往有专门前锋队。无前、无当,二者可能同为一支精勇队伍。飞军,以羌族一支——青羌为主,分为五部。虎步,精勇步兵队伍。虎骑,精勇骑兵队伍,另外还有散骑、武骑等骑兵队。白毦,由以白羽毛为饰少数民族组成。賨叟,由賨人(湘、川一带少数民族)组成。另外还有夷兵,由荆州一带少数民族组成。从这些称号能够看出,蜀汉政权不但让蜀中汉人当兵,而且大量以外族为兵,组成飞军、青羌、白毦、賨叟、夷兵等外族军队。从东州兵情况还可看出,蜀汉还把外来流民组建成军队。名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姜维。29/42东吴兵制比较杂乱,大致也与魏无异。其军队特点,如《历代兵制》所说:“吴多舟师,营校略异于汉。”东吴立国江南,北有长江天险,东南有东海、南海,内地多湖泊水泽,多水域自然条件,尤其是丰富物产和发达经济,决定其水军强于魏、蜀,以致数次以舟师挫败来进攻曹魏大军。东吴船只体积大、数量多,而且有艨艟、斗舰、楼船、飞云、盖海、赤龙、驰马、长安、大舶、大艑、青龙战舰、晨凫等众多名号。依据《吴书》记载,当初能载马八十匹还算小船。又依据《晋阳秋》,西晋灭吴时,接收其船只五千余艘,其中包含运输船和战船,运输船中,相当大一部分属于水军作运输军需用。这么,我们虽不能得知东吴水军船只详细数字,但其规模之大则是能够想见。当初东吴水军舟师不但时刻巡守长江天险,而且游弋于辽阔海域。东吴水军统帅为水军都督。东吴中央军与曹魏、蜀汉相同,有前、后、左、右、中五军,军中将领亦有护军、领军、典军、军司马等。一旦进行战争置大都督总领五军,各军置部督等。名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程普、韩当、周泰、甘宁、太史慈。30/42学术科技学术思想汉晋之际学术思想发生猛烈变动,主要受传统思想改变与政治斗争相关,前者成份居大。由尚交游、重品藻,反动而变为循名责实,归于申韩。因尚名务虚伪反动而为自然、率直,归于老庄。因为东汉晚期政治败坏,局势混乱。曹操与诸葛亮采取名家或法家思想来恢复社会秩序。曹操提倡信赏必罚,主张法治。提出“用人唯才”观念打破以门第或名教标准。诸葛亮也提倡法治观念,入蜀后修明法制,执法公平。提出“治国之要,务在举贤”主张以任才适用。他也重视军法,如街亭之战马谡违反军令而被斩,他也自贬三等。汉末魏初名法思想为今后魏晋玄学思潮提供了基础,使名士基于政治黑暗将焦点由名法详细问题转向玄学抽象思辨。经学方面,汉末郑玄之经学已甚受推崇。然而在魏晋之世,王肃继承父学而注经,其对经学看法与郑玄不一样,遂有郑、王两派相互驳难。曹魏末年,司马氏篡魏为晋。当初政治黑暗,知识份子之思想趋向反动、消沉而无出路。倾向曹氏者多是失势士子,采取清谈方式批评政治,主张自然。倾向司马氏者,则主张维持名教,使儒家作风渐起分化。因晋武帝为王肃外孙,遂被立为官学,一时黜郑申王,使王学成为宗主。魏晋时期最突出思想为玄学。其基本教义为《老子》、《庄子》和《周易》,合称三玄。玄学家好谈玄理,不谈俗事,称为清谈,流行于魏晋时期。在240-248年酝酿期,以何晏和王弼为代表。玄学家认为一件事情需要了解其背后原理“本”方能了解日常所见表象“末”,进而提倡“以本统末”理论。又视“本”为“道”,类比为没有形体“无”(原理、趋势),视“末”为实际现象“有”,并认为“万物皆产生于无”。之后到司马炎篡魏建晋为止。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他们把焦点由思想理论转移到人生问题上。当初政治黑暗,司马氏压抑士大夫,并以崇尚名教自饰。阮籍及嵇康等人遂主张儒教礼法压抑人性且虚伪,强调人性解放与自然真诚。他们带头实现这个理论,形成一股解放个性风气。到了西晋之后,清谈之风蔓延到政治舞台上,握有大权达官显要也大谈玄理,展现一批在世又欲出世权贵。裴頠对“自然”提出修正,主张“崇有论”,以矫“虚诞之弊”。郭象深入证实“名教”即是“自然”,玄学发展至此已臻终止。31/42文学著作三国文学中以曹魏文学最盛,分为前期建安文学及后期正始文学,其中建安文学反对靡弱诗风,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这是因为自曹操等人热爱文学,各地文士纷纷吸附。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为“三曹”及“建安七子”。其它文学家还有邯郸淳、蔡琰、繁钦、路粹、丁仪、杨修、荀纬等。曹操含有沉雄豪迈气概,古朴苍凉格调,著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曹丕及曹植才华洋溢,曹丕著有文学评论《典论》,造成文学开始自觉发展。曹植具浪漫气质,著有《洛神赋》等文。建安七子与蔡琰、杨修等人关心现实,面向人生。他们作品反应了汉末以来社会变故和人民所遭受苦难,比如蔡琰《胡笳十八拍》。正始文课时期,因为当初政治形势受司马氏操控,文人备受压抑,难以直接面对现实。当代作家有竹林七贤及何晏、夏侯玄、王弼等“正始名士”。正始作家大都通老庄,好玄学,对于社会现实,不如建安作家那样执着,持比较冲淡态度。嵇康散文和阮籍《咏怀诗》尚继承“建安风骨”,勇于面对司马氏政权,其文学都有鲜明特色。《文心雕龙》提到“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惟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说明了阮籍和嵇康皆为正始文学代表诗人。东吴作家有张纮、薛综、华覈、韦昭等。张纮为孙权长史,与建安七子中孔融、陈琳等友善。薛综为江东名儒,居孙权太子师傅之位。华覈则是孙吴末年作家。蜀汉作家有诸葛亮、郤正、秦宓、陈寿等。诸葛亮作为一代政治家,他作品有《出师表》等。其文彩虽不如他人艳丽,然而内容浅易,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露出他北伐决心。秦宓所写五言诗《远游》,是蜀汉流传下来唯一可靠诗篇。蜀中亦多有学者为书作注人,如:许慈、孟光、尹默、李撰等,蜀汉后期有谯周、郤正都醉心于文学,谯周更写下了《仇国论》讨论过分征战缺点,及郤正以依照先代儒士,借文表示意见《释讥》。东汉末年亦有研究纤图、术数学者,如:任安、周舒,之后出现了周群、杜琼等人。32/42宗教文化本时期为佛教与道教发展时期。因为天灾人祸不停,人民纷纷寻求宗教慰藉心灵,使得能够逐步发展。南中诸夷族原始宗教,含有很浓厚巫风。其性质是神话崇敬,含有多神、崇敬自然特点。在西南地域有久远历史,形成早期原始宗教。东汉民间流行黄老之学,张角建立太平道和张道陵建立五斗米道,都是道教雏型,到西晋时则称为天师道。张角太平道,在道术方面较重“守一”。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又称《太平青领书》。内容庞杂,“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其社会思想现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部分,也有呼吁公平、同情贫苦人民部分。张角拥有广大教众后,于东汉末期率其弟张梁、张宝与部属张曼成发起“黄巾之乱”,最终被东汉朝廷击败而渐渐式微。张道陵于汉顺帝时入四川鹤鸣山,造作符书,创建五斗米道。该教可能是黄老之学与当地宗教融合,符文大多源至巴蜀巫术。五斗米道与太平道教理教义基本相同,事奉黄老之学。张鲁使教内“祭酒”诵习《老子五千文》,《道德经》成为主要经典之一。《老子想尔注》反应早期道教对《老子五千文》解释。经其子张衡(道教)、其孙张鲁传输,流行于四川与汉中一带。张鲁投降曹操后,五斗米道由巴、汉流传到江南一带。33/42艺术文化三国在艺术方面,东吴有很多擅长各种艺术名士,时人称为吴国八绝。有吴范、刘惇、赵达、严武、皇象、曹不兴、宋寿和郑妪等人。比如严武擅下围棋,同辈中无人能胜,有“棋圣”之称。至于曹不兴则擅绘画、皇象则擅书法。东汉末期动荡不堪,许多画作被破坏或遗失,造成损失。佛教发展,开始出现以佛教为题材绘画。三国时期绘画,因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没有取得更大成就。三国之前,绘画主要属于“百工之苑”技术性职业,还未艺术化,在本时期开始出现现实题材内容,亦是由礼教宣传过祖”,作品有《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等等。他曾把五十尺绢连在一起,画一人像,心明手快,渡到宗教宣传时期。画家也由黄河流域中原地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当初有名画家有曹不兴、吴王赵夫人,其它擅长绘画有桓范、杨修、魏帝曹髦、诸葛瞻等人。孙吴曹不兴,擅长写生与绘佛画,被誉为“佛画之运笔而成。其作品富有立体感,世人有“曹衣出水”之称,号“曹家样”。孙吴吴王赵夫人,吴丞相赵远之妹,善于书法山水绘画,时人誉为“针绝”。她为孙权绘各国山川地形图,实开山水画之首。汉末杨修相传有《西京图》等画。曹魏桓范擅长丹青,魏帝曹髦绘画人物史实。蜀汉诸葛瞻亦工书画。书法艺术兴起于东汉末期。从三国到西晋,隶书仍是官方通行书体,当初碑刻大都用隶书写成。曹魏碑文书体方正、气度庄重,少有生趣。孙吴著名碑刻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朗碑》等。其中《天发神谶碑》以圆驭方,势险局宽,气势雄伟奇恣。本时期主要书法家有张芝、张昶、韦诞、钟繇及皇象等人。张芝擅章草,并创新出今草。知名作品有《冠军帖》、《今欲归帖》等。张昶为张芝季弟,擅长章草与隶书。韦诞总结书法经验,著有《笔经》。其中“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他名言。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等作品为楷书经典之作。皇象擅小篆、隶书,尤精章草。流传作品有《急就章》、《文武将队帖》及《天发神谶碑》等。34/42科学技术马钧擅长机械应用,提升生产量,制作出水转百戏和失传指南车,荣获“天下之名巧”美誉。他改良汉代织绫机,使织出花纹具立体感,能与蜀锦相媲美。改良汉末毕岚龙骨车,创造出龙骨水车来浇灌较高位农田。现在部分梯田仍在使用。他还将发石车改造成轮转式发石车,提升抛击量与速度。诸葛亮为了方便在山地栈道运输,创造“木牛流马”。其结构历代文件有异,学者普通认定为独轮车及四轮车,当前未有确实答案。他创造能够连续发射十箭连弩,又称“元戎”。另外,听说源自诸葛亮设计,用于传递信号孔明灯,被公认为热气球始祖;据《事物纪原》载,诸葛亮也最早制造出长枪原形,长枪最终渐渐取代了长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