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_第1页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_第2页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_第3页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_第4页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体育心理学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第三章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体育心理学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1学习目标

1.了解体育学习动机的概念和结构,以及学习动机与需要、内驱力、兴趣、目的等概念的关系;2.举例说明体育学习动机的类别;3.了解体育学习动机在体育学习中的作用;4.联系体育教学实际说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体育学习动机的概念和结构,以及学习动机与需2内容提要第二节体育学习动机2第一节概述1第三节体育兴趣3内容提要第二节体育学习动机2第一节概述13人为什么要学习?人为什么要学习?4第一节概述一、人的动力调节系统二、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概述三、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第一节概述一、人的动力调节系统5一、人的动力调节系统理想、信念、世界观动机、兴趣、习惯、态度需要图3-1人的动力调节系统一、人的动力调节系统理想、信念、世界观动机、兴趣、习惯、态6

马斯洛(A.H.Maslow)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取决于他所处的需要层次。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按顺序排列为七大类:当人的较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才会进一步行动去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拓展知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A.H.Maslow)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取决7自我实现审美认识和理解自尊从属与爱安全生理生长需要缺失需要“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自我实现审美认识和理解自尊从属与爱安全生理8(一)定向功能小王希望能顺利通过两个月后的体能测试(二)始动功能小王早上6点准时起床,进行2个小时的体能训练。(三)强化功能小王每周都要进行体能测试(四)维持功能哪怕生病,小王的训练计划也从不中断。三、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一)定向功能三、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9链接: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寄以期待,学生就会发生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链接: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10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1(一)选择行为的定向功能人选择什么样的体育活动,采取什么样的体育行为,必定受其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影响。例如个体在学习动机支配下,去图书馆和教室学习;在成就动机支配下,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三、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一)选择行为的定向功能三、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12人只有萌发了体育参与动机。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体育活动的初始行为。动机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体现了个体的能动性。如:为了消除饥饿,寻找食物;为了摆脱孤独,结交朋友。(二)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二)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13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能够激发人们体育参与的热情,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强化人们的体育行为,增强人们的意志力,提高体育参与的效果。(四)持久行为的维持功能人们意识到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意义,体验到了不间断锻炼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愉快情感,并且培养了锻炼的习惯,就会心甘情愿地在各种情况下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三)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能够激发人们体育参与的热情,提高克服困14

第二节体育的活动动机一、体育活动动机的产生二、利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素三、体育动机的培养与指导第二节体育的活动动机一、体育活动动机的产生15一体育活动动机的产生

(一)体育动机的定义体育动机:指推动、停止或中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部原因。体育动机的功能:定向、始动、调整、强化维持一体育活动动机的产生

(一)体育动机的定义16(二)体育活动动机产生的条件1.体育活动需要2.体育参与的诱因3.体育参与的动机、需要与诱因的关系需要如:求知欲诱因如:奖励动机(二)体育活动动机产生的条件1.体育活动需要需要诱因动机172.体育参与的诱因体育参与的诱因指激起体育参与行为的外部原因,它是能引起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这些刺激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精神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本菲卡vs曼联小小罗展现速度优势2.体育参与的诱因体育参与的诱因指激起体育参与行为的外部原因183.体育参与的动机、需要与诱因的关系形成参与体育的需要是根本条件,而创造参与的外部条件,使二者相互作用影响,则是潜伏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外显行为的必要途径。3.体育参与的动机、需要与诱因的关系形成参与体育的需要是根本19二、利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素(一)追求成功的动机(二)自我效能感(三)目标定向(四)成败归因二、利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素(一)追求成功的动机20(一)追求成功的动机趋向某种成就活动、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以达到成功或完美境地的动机称为追求成就的动机;把害怕失败,避免或吃一加入一种成就情景的动机成为害怕失败的动机。意大利队夺得世界杯冠军格罗索亲吻金杯一个人参加成就活动时动机的力量大小有二者之差来决定:成就动机=追求成就的动机-害怕失败的动机(一)追求成功的动机趋向某种成就活动、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211.成就动机论成就动机由默里(Murry,1938)提出。大学生研究发现成就需要;发明主题统觉测验。主题统觉测验施测中1.成就动机论成就动机由默里(Murry,1938)提出。主22成就动机论(续)麦克来伦(McClelland)对此加以研究。成就动机影响学业成绩;成就动机影响社会发展。r=0.53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当年总贸易额+当年电力消耗量成就动机25年前语文课本中成就主题的数量成就动机论(续)麦克来伦(McClelland)对此加以研究23阿特金森(Atkinson)加以修正。他从成就动机中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这两种力量的组合形成如下四种情况:成就动机论(续)追求成功避免失败成就动机高高低低低高低高高中中低阿特金森(Atkinson)加以修正。成就动机论(续)追求成24阿特金森需要——成就理论

nAch=(Ms–Maf)(Ps*Is)+Mext

nAch:成就需要Ms:追求成功的动机Maf:避免失败的动机Ps:成功的可能性Is(Is=1–Ps):成功的激励值Mext:外部动机阿特金森需要——成就理论25成就动机的结构影响人们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把握、有一定风险的工作;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把握的工作。成就动机的结构影响人们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262.成就动机与体育教学追求成功的动机会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状态,锻炼效果也较好;避免失败的动机会使人产消极的情绪状态,锻炼效果也较差。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确立以追求体育学习进步为主的体育学习动机。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受主客观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体育能力知觉有关。2.成就动机与体育教学追求成功的动机会使人产生积极273.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3.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指个人经历了失28习得性无助个体的心理特征(1)成就动机水平低(2)自我意识消极(3)自我效能感低(4)消极思维(5)情绪失调习得性无助个体的心理特征(1)成就动机水平低29(二)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它来自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二)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个301.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1)决定个体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个体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1.自我效能感的功能312.影响体育活动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1)直接经验(2)间接经验(3)书本知识或他人意见(4)本人的身心状态2.影响体育活动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1)直接经验32(三)目标定向1.含义2.任务参与与自我参与的区别3.不同的目标定向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三)目标定向1.含义33(四)成败归因归因(Attribution):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四)成败归因归因(Attribution):个体对某一事件34成败归因(续)归因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认知动机理论。归因影响个人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归因后果),归因后果又影响后继的行为。于是归因就具有动机功能。对行动成败的归因如,将竞赛失败归于能力差后继行为如,丧失动力、很少参加竞赛情感反应如,沮丧、灰心对行为结果的期望如,下次也不能成功成败归因(续)归因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认知动机理论。归因影响35成败归因(续)维纳(Weiner)使归因理论不断完善。他提出,归因可按三个维度分类:内外源、稳定性、可控性。

维度关系因素稳定性内外在性可控制性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可控不可控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成败归因(续)维纳(Weiner)使归因理论不断完善。他提出36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内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图2-4拉塞尔八种归因分类组合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内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内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内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内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内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内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内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内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拉塞尔归因模式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控不可控内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可37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原因的稳定性影响对未来行动结果(成功与失败)的预期。原因的部位(内外源)与可控性将响情绪反应。积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二句)(1)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2)失败→

→ / →

。消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三句)(3)成功→

→ / →

。(4)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原因的稳定性影响对未来行38参考答案(2)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相对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3)成功→运气好→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期望。参考答案39(二)归因的效果1.归因与期望

可控制性--努力2.归因与情感3.归因的个体倾向(二)归因的效果40目的:提高学生在未来体育学习中的成就动机。“努力”对行为结果进行全面的原因分析

(三)归因指导目的:提高学生在未来体育学习中的成就动机。“努力”(三)归41拓展体育动机的种类

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指学生来自于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乐趣、刺激或个性的发展等的动机。外部动机:指来自于学生自身之外的体育动机。

拓展体育动机的种类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42

体育运动中,内外部动机都需要。一般地说,内部动机更能促进人们对体育目标的追求,其动力更足,持续作用时间更长。此外,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相对效果,同体育任务的复杂性程度有关。复杂程度大的体育任务,主要取决于内部动机的作用;简单的体育任务,则依靠外部动机也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体育运动中内外部动机的关系体育运动中,内外部动机都需要。一般地说,内部动机更能432.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直接动机:是指学生对体育活动(机体运动)过程本身的需要和兴趣引起的动机。间接动机:是指由体育活动的结果或间接兴趣所决定的动机。2.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是指学生对体育活动44

直接动机:活动的内部心理根源,它直接与体育活动相联系;间接动机:使活动更具有自觉性、计划性和持久性。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培养学生建立在体育活动直接兴趣基础上的直接动机,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目标的间接动机。直接动机:活动的内部心理根源,它直接与453.社会性动机和个体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与社会、学校、家庭等需要相一致的体育动机。

个体性动机是指以个体的需要为基础的,与满足个人的精神和物质等需要相一致的动机,如为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意志品质或满足个人名誉、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动机。3.社会性动机和个体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是以社会性需要为46(三)体育动机的结构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往往是由几种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动机组合驱使的。其中有主导动机,也有起次要作用的辅助性动机。各动机之间相互作用。(三)体育动机的结构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往往是由几47

良好的体育动机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机系统,它有如下特点:

1.社会性与个体性动机相结合,以社会性动机为主导。2.内部与外部动机相结合,以内部动机为主导。3.间接性与直接性动机相结合,以间接性动机为主导。良好的体育动机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机系统,48最佳动机水平(一)体育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高体育行为效果

动机水平高最佳动机水平(一)体育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49三、体育动机的培养与指导一、恰当运用外部奖励二、激发学生的体育成绩动机三、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自我效能四、体育活动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五、加强对学生的归因指导六、适当利用竞争与合作七、合理地利用反馈三、体育动机的培养与指导一、恰当运用外部奖励50一、恰当运用外部奖励

要注意外部奖励的恰当运用问题。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在给予学生物质奖励时,强调的是“信息”方面,能加强内部动机。相反,如果教师在给予学生物质奖励时,强调的是“控制”方面,则会使学生为了接受物质奖励而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可能削弱其内部动机。

一、恰当运用外部奖励51二、激发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时尽力去做,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它是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性动机,是在社会交往中习得的。二、激发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52三、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行为的实际能力的推测。即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评价。三、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53(一)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1.决定个体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个体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一)自我效能感的功能54(二)影响体育活动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1.直接经验2.间接经验3.书本知识或他人意见4.本人的身心状态(二)影响体育活动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1.直接经验55四、体育活动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一)体育活动的目标定向目标定向: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四、体育活动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一)体育活动的目标定向56掌握目标与自我表现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以自我提高和成功地完成任务为目标;自我表现目标定向:以竞争、超过别人为目标,期望表现自我和赢得荣誉、威信及地位。掌握目标与自我表现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以自我提高和成功地完57表2-1目标定向与动机和行为类型的关系

目标类型能力概念对自我能力的信心动机和行为类型

掌握任务认为能力与努力无论自我能力具有适应性动机类型:定向不可分,它们共高或低寻求挑战,高坚持,同决定着活动的“自我参照”比较,效果关注自我提高的信息自我表现认为能力与努力自我能力高具有适应性动机类型定向可分,只有能力决定着活动的效果自我能力低具有适应性动机类型:回避挑战,坚持性差,

“常摸参照”比较,

关注与他人比较的信息表2-1目标定向与动机和行为类型的关系58(二)体育活动的目标设置

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二)体育活动的目标设置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59目标设置的作用恰当的设置目标可以指引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促使学生为实现目标而采取有效地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策略。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设置恰当的目标,并及时地给予反馈。目标设置的作用恰当的设置目标可以指引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激发学60六、适当利用竞争与合作

竞争:(1)将重点放在使学生努力做得更好,自我比较;(2)开展丰富的竞赛活动,使每个学生有参加竞赛的机会;(3)要使所有的学生都感到有一定的成功的可能性

合作:形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六、适当利用竞争与合作竞争:61

每日知道结果每周知道结果100测八周验分60数40

20

01810学习时间/周图2-5:学习结果的反馈日期与测验分数的关系七、合理地利用反馈七、合理地利用反馈62

212019平18均17成16绩151413121110912345天数

图2-6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与成绩的关系

受表扬组受训斥组受忽视组控制组受表扬组受训斥组受忽视组63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64一、一些思考“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不言而喻,只有对所学的课程有兴趣,才会有学习的激情,而这正是当前不少学生所缺乏的。我国的高等教育刚刚进入大众化的阶段,入学选拔还是很严格的。有一些在国内没有考取大学的,到国外留学,非但进了大学,而且还学得很好,这说明大学生的学习潜力很大,有待挖掘。一、一些思考“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65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66第三节体育兴趣一、体育兴趣与体育教学效果种类二、体育兴趣的年龄特点三、体育兴趣的培养第三节体育兴趣一、体育兴趣与体育教学效果种类67一、体育兴趣的定义和种类

(一)体育兴趣的定义

体育兴趣,是指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

一、体育兴趣的定义和种类68体育兴趣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次数),它能把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和注意与具体的体育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对体育活动倾注时间和精力;它也是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意向的表现,是学生体育活动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标志。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建立在身体活动需要的基础上的,但它要以后天的体育实践活动为条件。体育兴趣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69(二)体育兴趣的种类根据体育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

直接兴趣:指由体育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

间接兴趣:指由体育活动的目的或结果所引起的兴趣。(二)体育兴趣的种类70

根据体育兴趣维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

短暂兴趣:指参加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较短并随着体育活动的结束而消失的兴趣。

稳定兴趣:指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较长的兴趣。这种稳定的兴趣会发展成为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71二、体育兴趣的作用1.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具有指向作用。2.强化作用。二、体育兴趣的作用1.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具有指向作72三、体育兴趣的培养

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手段,满足学生的好动心、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获得成功。

3.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4.加强体育活动的理想和目标教育,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三、体育兴趣的培养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手段,满足学73第四节体育态度一、态度和体育态度的概念二、体育态度的特点三、体育态度与体育参与四、体育态度的形成与转变第四节体育态度74一、态度和体育态度的概念

(一)态度的概念

态度:指个体对待外界对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的心理倾向。其中,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一般地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相互协调一致的,但有时这三种成分之间也会有矛盾。

一、态度和体育态度的概念(一)态度的概念75(二)体育态度的概念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形成之后会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体育活动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心理成分。(二)体育态度的概念76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的知觉、理解和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或信念。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的知觉、理解和带有评价意义的77态度的情感成分是个体对态度对象评价后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它是态度的核心因素,使某种态度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倾向,如喜好与厌恶、热爱与冷淡、愉快与不满等。态度的情感成分是个体对态度对象评价后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78态度行为意向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其程度取决于态度的认知和情感成分。态度行为意向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79二体育态度的特点(一)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二)体育态度指向一定的对象(三)体育态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四)体育态度是一种内在的结构(五)体育价值是体育态度的基础二体育态度的特点(一)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80(一)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

体育态度与人们所形成的各种态度一样,都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由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习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

体育态度与人们所形成的各种态度一81(二)体育态度指向一定的对象体育态度指我们对不同的体育项目、观看比赛或是本人参与的态度。因此,必指体育中的具体事物。(二)体育态度指向一定的对象体育态度指我们对不同的体育项目、82(三)体育态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体育态度形成的过程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而形成之后又是比较稳固和持久的,且对某种体育项目或活动需求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反应倾向,成为习惯性的反应。如喜欢排球比赛的人一旦有排球赛的消息就产生趋向反应,表现出行为方式的规律性。(三)体育态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体育态度形成的过程需要相当一段83(四)体育态度是一种内在的结构尽管体育态度可以导致一系列的体育参与或不参与的行为,但态度本身不是行为。反之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体育态度,又可以从体育参与行为中加以推测。心理学家罗森伯格(Rorsenberg)用下图解概括描述了态度的内在结构。(四)体育态度是一种内在的结构尽管体育态度可以导致一系列的体84态度的内在结构特征

刺激态度反应

个人情景社会问题社会群体其他态度对象情感认知意向神经及内分泌的反应情感的语言反映认知的反应观念、信念的语言反应外显行为

上图表明:态度这一内在结构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譬如,要想了解某人的体育态度,可以通过他对体育或竞赛的言论,谈话时的表情及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表象(积极主动程度)进行分析和推断。态度的内在结构特征刺激85(五)体育价值是体育态度的基础体育价值是人们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人的意义。人体对体育活动意义的认识不同就会持有不同的体育态度,所以,体育价值段是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提高个体对体育意义的认知是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的关键。(五)体育价值是体育态度的基础体育价值是人们认识到体育活动对86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学生的体育态度受他们对体育活动价值认知的影响。体育价值是个体拥有的对体育活动功能和意义的认识。个体对体育活动价值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体育态度。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学生的体育态度受他们对体育活动价值认知的影87体育价值观就是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凯恩经过研究,提出了体育活动具有的六个价值(见图5-1),即健康和健身、社会交往、感官刺激、美感体验、情绪宣泄和磨炼意志。

体育价值观就是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凯恩经过研究,提出了体育活88图5-1体育活动价值的结构模式为了健康和健身的体育活动作为社会体验的体育活动作为刺激追求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作为美感体验的体育活动

作为情绪宣泄的体育活动作为磨练意志的体育活动

价值1价值2价值3价值4价值5价值6图5-1体育活动价值的结构模式为了健康和健身作为社会体验作为89三、体育态度与体育参与三、体育态度与体育参与90(三)体育态度的端正

体育态度的形成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等社会学习方法获得体育价值观和相应行为方式的社会化过程。

1.体育态度的形成(三)体育态度的端正体育态度的形成实际上是学生通91体育态度的观察学习是指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他人的行为表现,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这一过程不需要经过亲身的经历就可学到体育态度和运动行为方式,因此,又被称为“勿需练习的学习”。而模仿则是仿照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采取行动,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榜样一致。体育态度的观察学习是指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他人的行为表现,92体育态度的模仿学习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模仿,学生通过榜样行为的示范,直接学到积极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二是象征性模仿,学生通过模仿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所展示的榜样来形成自己的体育态度和行为;三是创造性模仿,学生将各种榜样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综合成全新的态度体系表现出来。

体育态度的模仿学习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模仿,学生通过榜样行为93四、体育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一)体育态度的形成(二)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四、体育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一)体育态度的形成94(一)体育态度的形成

体育态度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活动实践社会环境教师体育学习态度家庭环境

体育活动需要学生

学校环境体育教学

体育态度形成示意图(一)体育态度的形成

体育态度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由95(二)体育态度的转变体育态度的转变包括方向和强度两个方面。

体育态度从消极转向积极,这是方向上的转变;从较积极转向很积极,这是强度上的转变。方向上的转变与强度上的转变密切相关。从一个极端转变到另一个极端,既是方向上的转变,又是强度上的转变,而且表明强度上的变化很大。

(二)体育态度的转变体育态度的转变包括方向和强度两个方面。96

体育态度转变的含义

-3-2-10+1+2+3

非不比一比积非常积较般较极常不极不性积积积积极极极极

图2-7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评定等级

体育态度转变的含义97根据凯尔曼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过程应包括(1)服从阶段表面上接受

(2)认同阶段逐渐自愿地接受

(3)内化阶段从内心深处相信和接受根据凯尔曼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过程应包括(98转变学生体育态度的条件

1.原先的体育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2.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实践3.必要的体育活动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要求4.劝说者的态度

转变学生体育态度的条件1.原先的体育态度与要求改99奥格·曼狄诺给年轻人的忠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于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那么,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行为。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习惯经过我们的反复行为,会不知不觉变作我们本能的一部分。习惯是一种能左右我们的神奇力量,它决定着我们的成败。

奥格·曼狄诺给年轻人的忠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于不同100第五节体育习惯一、习惯的概念二、体育习惯的特点三、体育习惯的培养第五节体育习惯一、习惯的概念101一、习惯的概念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行为方式体育习惯是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械、指导者等)和个体参与体验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因此,体育习惯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与行为的直接联系,是不需外在监督和个人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活动倾向。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是学校体育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一、习惯的概念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102二、体育习惯的特点(一)后天性(二)稳固性(三)指向性(四)省力性二、体育习惯的特点(一)后天性1031、后天性体育习惯是通过后天习惯而成的。在一贯的教育要求下,使个体行为具有方向性和坚持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经常化和运动技能达到熟练化有助于体育习惯的养成。显然,体育习惯的养成要靠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力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强调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1、后天性1042.巩固性。从体育习惯养成过程可看到它源于在某种时间、情境下的练习和重复,痕迹的加强使行为倾向明显。实践证明,凡有体育习惯的人,条件具备了会积极锻炼,条件不具备(如天气变化,环境变迁等)他仍要创造条件去锻炼。他的体育行为已经从“必须遵守变为习惯于遵守”。2.巩固性。1053.指向性体育习惯与体育需要紧密相连。因此,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首先指向于自身的心理过程,把体育需要转化为锻炼动机,再把动机转化为行为。例如,有晨练习惯的人,一觉醒来就会提醒自己,“快起床该去锻炼了”。其次它指向于满足习惯要求的外部条件,如服装、器材、场地、活动内容等,具有指向性才能保证习惯转化为行为过程,并使行为过程始终围绕习惯所指向的内容展开。3.指向性1064.省力性。体育习惯一经形成就可以成为体育锻炼行为的内部动力。此时主体的行为是靠内心驱使的,而不靠外来的约束或强制。由于体育参与的需要而顺畅地转化为行为,无须内心斗争或意志努力。同时,借以满足习惯要求的动作技能也在不断练习中更加熟练,它的自动化系列程序对习惯展现为行为也起着省时省力的作用,使体育锻炼的效果大大提高,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此相反,如果养成了不良习惯,如爱睡懒觉,那么要参加晨练就很困难,必须付出意志努力,而且在情感上感到不悦甚至痛苦。所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是非常重要的。4.省力性。107二、体育习惯的培养1.从小培养。2.技能指导3.坚持实践。4.不断强化。5.外部条件。二、体育习惯的培养1.从小培养。1081.从小培养。古语说“养其习于童蒙”。从小培养可以事半功倍。《汉书。贾谊传》中写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意思。喜爱身体活动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9——11岁的儿童最需要身体活动。因此,积极引导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既符合他们的需要,也容易养成他们的体育习惯。1.从小培养。古语说“养其习于童蒙”。从小培养可以事半功倍1092.

技能指导。

体育习惯是一定条件与一定运动技能自动化行为方式的连接。所以,运动技能是体育习惯的表现方式。为此,在中小学体育中把锻炼身体,掌握技能与习惯培养统一起来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实践证明,运动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体育兴趣就强烈,表现出更大的活动欲望,体育习惯也易于形成。因此,通过技能指导的途径来培育体育习惯,比培育了体育习惯再去提高运动技能更现实、更有效。2.

技能指导。

体育习惯是一定条件与一定运动技能自动化行1103..坚持实践练习是形成习惯的必要条件。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必须付诸实践,只有坚持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行为习惯。为此,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提供具体的学习榜样,激励其参与行为,方能使他们的体育习惯在实践中得到培养。3..坚持实践1114.不断强化。养成体育习惯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不少学生经常下决心进行体育锻炼,却坚持不下来,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外部和内部的强化。对那些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行为要给予积极的强化;对那些体育锻炼的中断行为要给予提醒和引导。外部强化的手段包括教师评价、家长褒贬、集体舆论、批评奖励等。然而,内部强化较之外部强化更为有效。因此,体育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求参与活动的“能源”,不断丰富他们的体育知识,加深对体育锻炼价值的理解,特别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锻炼的身心带来的好处。4.不断强化。1125.外部条件从社会因素看,全社会宣传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参与体育活动,积极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营造一个人人都锻炼,以锻炼为时尚的社会体育锻炼氛围,这对个体体育习惯的形成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从学校因素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必要场地,器材与时间,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组织开展好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与群体竟赛等,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具有直接的、有效的作用,甚至将他们一身的体育锻炼,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5.外部条件113第三章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第三节体育兴趣第四节体育态度第五节体育习惯第三章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第三节体育兴趣114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15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16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17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18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19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20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21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22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23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24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25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26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27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28画面所展示的人们的多种爱好和兴趣,各不相同。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那么,你能谈谈你的兴趣吗?你为什么对它感兴趣?画面所展示的人们的多种爱好和兴趣,各不相同。俗话说:“萝卜青1291:使我们因学习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2: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3:在艰苦环境中让生活充满欢乐情趣的独特魅力和作用1:使我们因学习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情趣的独特魅130第三节体育兴趣一、体育兴趣与体育教学效果种类二、体育兴趣的年龄特点三、体育兴趣的培养第三节体育兴趣一、体育兴趣与体育教学效果种类131一、体育兴趣的定义和种类

(一)体育兴趣的定义

体育兴趣,是指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

一、体育兴趣的定义和种类132体育兴趣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次数),它能把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和注意与具体的体育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对体育活动倾注时间和精力;它也是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意向的表现,是学生体育活动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标志。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建立在身体活动需要的基础上的,但它要以后天的体育实践活动为条件。体育兴趣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133(二)体育兴趣的种类根据体育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

直接兴趣:指由体育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

间接兴趣:指由体育活动的目的或结果所引起的兴趣。(二)体育兴趣的种类134

根据体育兴趣维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

短暂兴趣:指参加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较短并随着体育活动的结束而消失的兴趣。

稳定兴趣:指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较长的兴趣。这种稳定的兴趣会发展成为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35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36运动兴趣的高级水平——志趣

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的过程。

运动兴趣的比较高级水平——乐趣运动兴趣的初级水平——有趣运动兴趣的高级水平——志趣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137倾向性:是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于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广泛性:是指运动兴趣指向对象范围的大小。稳定性:是指运动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运动兴趣的持续时间越长表明稳定性越强,持续时间越短则稳定性越弱。效能性:是指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三)运动兴趣的品质

倾向性:是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于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138二、体育兴趣的作用1.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具有指向作用。2.强化作用。二、体育兴趣的作用1.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具有指向作139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一、强大的动力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助于人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运动兴趣可以使人在不断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开阔眼界,丰富自我,培养全面细致的观察力,发展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创造性运动的能力。三、最终实现终身体育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将来从事某种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同样,运动兴趣的形成也可以对其今后终身从事体育专业或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起到准备作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一、强大的动力作用140三、体育兴趣的培养

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手段,满足学生的好动心、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获得成功。

3.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4.加强体育活动的理想和目标教育,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三、体育兴趣的培养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手段,满足学141一人抖十个空竹是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人抖十个空竹是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142人人参与体验成功人人参与体验成功143感受运动快乐运动着快乐着感受运动快乐运动着快乐着144孩子们在奥运社区行活动中体验坐式排球

奥运冠军高敏参加奥运社区行活动

孩子们在奥运社区行活动中体验坐式排球奥运冠军高敏参加奥运社145使人生愉快“14条肌肉”。。绷起脸来要用60条肌肉,但笑的时候只要用14条肌肉。当你感受到愉快、幸福的时候,你将体验到积极态度的魔力!

激发激情。增强创造力。使人生愉快“14条肌肉”。。绷起脸来要用60条肌肉,但笑的时146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功能课件147第四节体育态度一、态度和体育态度的概念二、体育态度的特点三、体育态度与体育参与四、体育态度的形成与转变第四节体育态度148一、态度和体育态度的概念

(一)态度的概念

态度:指个体对待外界对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的心理倾向。其中,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一般地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相互协调一致的,但有时这三种成分之间也会有矛盾。

一、态度和体育态度的概念(一)态度的概念149(二)体育态度的概念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形成之后会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体育活动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心理成分。(二)体育态度的概念150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的知觉、理解和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或信念。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的知觉、理解和带有评价意义的15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个体对态度对象评价后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它是态度的核心因素,使某种态度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倾向,如喜好与厌恶、热爱与冷淡、愉快与不满等。态度的情感成分是个体对态度对象评价后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152态度行为意向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其程度取决于态度的认知和情感成分。态度行为意向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153二体育态度的特点(一)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二)体育态度指向一定的对象(三)体育态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四)体育态度是一种内在的结构(五)体育价值是体育态度的基础二体育态度的特点(一)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154(一)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

体育态度与人们所形成的各种态度一样,都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由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习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

体育态度与人们所形成的各种态度一155(二)体育态度指向一定的对象体育态度指我们对不同的体育项目、观看比赛或是本人参与的态度。因此,必指体育中的具体事物。(二)体育态度指向一定的对象体育态度指我们对不同的体育项目、156(三)体育态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体育态度形成的过程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而形成之后又是比较稳固和持久的,且对某种体育项目或活动需求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反应倾向,成为习惯性的反应。如喜欢排球比赛的人一旦有排球赛的消息就产生趋向反应,表现出行为方式的规律性。(三)体育态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体育态度形成的过程需要相当一段157(四)体育态度是一种内在的结构尽管体育态度可以导致一系列的体育参与或不参与的行为,但态度本身不是行为。反之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体育态度,又可以从体育参与行为中加以推测。心理学家罗森伯格(Rorsenberg)用下图解概括描述了态度的内在结构。(四)体育态度是一种内在的结构尽管体育态度可以导致一系列的体158态度的内在结构特征

刺激态度反应

个人情景社会问题社会群体其他态度对象情感认知意向神经及内分泌的反应情感的语言反映认知的反应观念、信念的语言反应外显行为

上图表明:态度这一内在结构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譬如,要想了解某人的体育态度,可以通过他对体育或竞赛的言论,谈话时的表情及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表象(积极主动程度)进行分析和推断。态度的内在结构特征刺激159(五)体育价值是体育态度的基础体育价值是人们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人的意义。人体对体育活动意义的认识不同就会持有不同的体育态度,所以,体育价值观是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提高个体对体育意义的认知是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的关键。(五)体育价值是体育态度的基础体育价值是人们认识到体育活动对160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学生的体育态度受他们对体育活动价值认知的影响。体育价值是个体拥有的对体育活动功能和意义的认识。个体对体育活动价值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体育态度。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学生的体育态度受他们对体育活动价值认知的影161体育价值观就是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

凯恩经过研究,提出了体育活动具有的六个价值(见图5-1),即健康和健身、社会交往、感官刺激、美感体验、情绪宣泄和磨炼意志。

体育价值观就是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凯恩经过研究,提出了体育活162图5-1体育活动价值的结构模式为了健康和健身的体育活动作为社会体验的体育活动作为刺激追求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作为美感体验的体育活动

作为情绪宣泄的体育活动作为磨练意志的体育活动

价值1价值2价值3价值4价值5价值6图5-1体育活动价值的结构模式为了健康和健身作为社会体验作为163三、体育态度与体育参与体育态度调节着人对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三、体育态度与体育参与体育态度调节着人对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和164(三)体育态度的端正

体育态度的形成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等社会学习方法获得体育价值观和相应行为方式的社会化过程。

1.体育态度的形成(三)体育态度的端正体育态度的形成实际上是学生通165体育态度的观察学习是指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他人的行为表现,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这一过程不需要经过亲身的经历就可学到体育态度和运动行为方式,因此,又被称为“勿需练习的学习”。而模仿则是仿照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采取行动,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榜样一致。体育态度的观察学习是指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他人的行为表现,166体育态度的模仿学习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模仿,学生通过榜样行为的示范,直接学到积极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二是象征性模仿,学生通过模仿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所展示的榜样来形成自己的体育态度和行为;三是创造性模仿,学生将各种榜样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综合成全新的态度体系表现出来。

体育态度的模仿学习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模仿,学生通过榜样行为167四、体育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一)体育态度的形成(二)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四、体育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一)体育态度的形成168(一)体育态度的形成

体育态度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活动实践社会环境教师体育学习态度家庭环境

体育活动需要学生

学校环境体育教学

体育态度形成示意图(一)体育态度的形成

体育态度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由169(二)体育态度的转变体育态度的转变包括方向和强度两个方面。

体育态度从消极转向积极,这是方向上的转变;从较积极转向很积极,这是强度上的转变。方向上的转变与强度上的转变密切相关。从一个极端转变到另一个极端,既是方向上的转变,又是强度上的转变,而且表明强度上的变化很大。

(二)体育态度的转变体育态度的转变包括方向和强度两个方面。170体育态度转变的含义

-3-2-10+1+2+3

非不比一比积非常积较般较极常不极不性积积积积极极极极

图2-7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评定等级

体育态度转变的含义171根据凯尔曼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过程应包括(1)服从阶段表面上接受

(2)认同阶段逐渐自愿地接受

(3)内化阶段从内心深处相信和接受根据凯尔曼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过程应包括(172转变学生体育态度的条件

1.原先的体育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