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井施工方案_第1页
风井施工方案_第2页
风井施工方案_第3页
风井施工方案_第4页
风井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柴家沟矿业有限公司安全改造项目

斜风井扩刷工程施工方案

陕西集华柴家沟矿业有限公司二零一五年五月十一日

一、工程简介

1.1工程概况

1.1.1斜风井斜风井总长488米,倾角25°,原断面为料石砌碹半圆拱形,净宽2.4米、净高2.6米、净断面积5.6m2。扩刷后断面净宽4.8米、净高3.8米、净断面积15.76m2。基岩段长460.7m,掘宽4960mm、掘高3880mm、掘进断面积16.62m2,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喷厚80mm;表土段长27.3m,掘宽5600mm、掘高4300mm、掘进断面积20.71m2,采用现浇钢筋砼支护,壁厚400mm。风井内现敷设有12吋压风总管和8吋黄泥灌浆管(暂用为井下排水管)。矿井总回风量3029m3/min,风井现有风速8.98m/s。1.1工程概况1.1.2主通风机房与风硐老主通风机房与风硐位于井筒北侧,风硐在井筒上方采用立眼连接。新建主通风机房与风硐,布置于井筒南侧平行于井筒,风机采用平行布置。风硐倾角45°,开口位置位于井口以下37.6m,与井筒夹角为60°,斜长32.8m,转向与井筒平行,总长19.5m。风硐总长约52.3m。断面为矩形,高3m*宽3m,净断面积9m2。1.2地形地貌

井口工业广场场地狭小,井筒南侧预计设置主通风机处为一突出山脊山坡林地,两侧均为狭窄沟谷,植被覆盖。

井筒北侧为柴家沟,常年有溪流,矿井水于此排放。一趟矿区高压供电线路经过井筒南侧坡地,坡上栽有架线杆一根,施工风机房前需迁移。

1.3工程地质简述

以井田范围内最近的钻孔资料CB3(一九四队1988.5.20)为参考依据。风井口标高1234.53m,CB3孔口标高1244.30m,见煤点标高1039.50m,距风井筒最小距离100m,距风井口380m。另有主、副井筒施工地质写实图显示,掘进接近煤层时(斜长约16m,垂距6.6m),见一落差H=0.8m小正断层。走向209°,倾角70°。1.3工程地质简述地层岩性由上至下为:第四系黄土层厚5.50m;下白垩统志丹群洛河组砂岩厚度105.6m,宜君组砾岩厚度28.06m;中侏罗统直罗组厚度24.43m,共五层,以中~粗、中~细砂岩为主;中下侏罗统延安组厚度41.31m,为煤系地层,是4-2煤老顶、直接顶。煤层直接顶板为厚度1.74m的灰色泥岩,具滑面,下部有0.15m灰色粉砂岩。1.4水文地质斜风井井筒从井口下45m开始至245m段,有淋水、渗水现象,涌水量小于4m3/h。二、工程施工条件分析2.1钻眼爆破上山施工:坡度较大,打眼操作困难,需架设操作台,钻眼机具支撑难度大。断面大,爆破后矸石受重力作用下落,堆矸对通风断面阻碍少。顺风施工粉尘对视觉影响小。下山施工:打眼操作角度不易掌握,易形成漂底,钻眼机具方便支撑。断面小,爆破后矸石受重力作用下落,堆矸对通风断面阻碍严重,需实行分次爆破成型,影响进度。逆风施工粉尘迷眼,需配备风镜。2.2排矸运输上山施工:耙斗机安装固定难度大,移动安全系数低。井筒内矿车运输需采用绞车配合滑轮倒拉提放,安全性低。副井运输能力仅能保证生产系统的辅助运输,同时生产与施工,运能不足。运输线路长,系统复杂,转运环节多,运输占用劳动力较多,运输效率低。下山施工:耙斗机安装固定易,可直接采用绞车下放。井筒内运输直接用井口绞车串车提升。与生产系统辅运分离,互不影响。运输系统简单,运输距离短。风井口地面工广狭小,排矸线路布置困难。2.3通风瓦斯管理上山施工:施工对通风系统无影响。下山施工:提升施工需频繁开启风门,造成漏风,对通风有一定的影响。开工前需临时延伸井筒,安装两道正向过车风门进行控风。2.4防排水上山施工:井筒涌水可直接顺水沟排放。施工时应将毛水沟一次掘出,便于排水,杜绝涌、淋水满巷流。下山施工:施工时井筒内涌水可顺原巷道旧水沟排放。掘进放炮前应先挖掘排水口与老水沟联通,预埋一根4吋钢管(长1.2m)泄水,防止迎头积水。2.5施工组织上山施工:风硐、风机房与井筒平行施工,各自系统独立,互不影响。下山施工:风硐、风机房与井筒平行施工,各自系统并行,有一定影响,需做好施工协调工作。2.6施工困难因素工业广场场地狭窄,受现有生产设施局限,大型提升绞车安装空间不足,因此提升系统选型以简单适用、安全可靠为原则。三、施工方案

3.1施工方法

3.1.1基岩段基岩段施工采取由上向下施工。采用激光指向,钻爆法破岩施工。耙斗机装岩,串车提升;光爆锚喷施工。经与设计院沟通后,将风井扩刷方案由底板标高不动,挑顶扩帮刷大,改为顶板标高不变,向下以拉底为主扩帮刷大。以减少施工过程中落矸堆积堵塞通风断面,影响通风的问题。掘进坚持先拉底(拉底量2.35m3/m),再拆碹(拆碹量2.11m3/m),最后刷扩(扩刷量6.538m3/m),分次成型原则,减小矸石堆积。

3.1施工方法

3.1.2风硐施工方案一:(布置局部通风机供风受限,打眼困难,排矸工序复杂;风硐基岩与明槽部分可布置平行作业施工,但与井筒表土段施工不能平行作业)在井筒施工进入基岩并向下至风硐井筒开口部位以下10m后,开始施工风硐伸入基岩部分。采用反向上山掘进,锚杆临时支护。贯通前先将风硐井筒开口部位临时封闭,待风硐现浇钢筋砼施工及风机房施工安装完毕后再将通风系统倒换。表土部分采用明槽开挖施工,与基岩施工平行施工。3.1施工方法3.1.2风硐施工方案二(推荐):明槽开挖后下山掘进风硐伸入基岩部分,进行临时支护,待贯通前5m停止掘进,先浇筑钢筋混凝土风道。然后与井筒爆破贯通,封闭风硐与井筒开口位置,期间矿井需停产2-3天。安装主通风机并调试,在风井井筒风硐开口位置上方10m位置安装临时防爆门,切换风机。3.1施工方法3.1.3表土段表土段需在新风硐、风机形成系统可以担负矿井通风工作后进行施工。采用明槽开挖,钢筋砼现浇一次成巷。建议采用土建队伍施工。3.1施工方法3.1.4附属设施水沟、台阶、扶手、管路支架等附属设施在成巷后一次施工安装完成。3.1施工方法3.1.5新建风机房施工及主扇风机安装风硐表土部分施工、风机房施工及主扇风机安装另安排队伍同时开工作业。(配合风硐施工方案一)3.1施工方法3.1.6配套供电系统改造供电系统改造另安排土建队伍施工。

3.2施工顺序

斜风井扩刷施工:井筒基岩段施工至风硐开口部位以下10m→风硐基岩部分→临时封闭风硐在井筒开口部位→风硐表土部分明槽作业→安装临时防爆门↘

风机房土建施工→主扇风机安装

↗→风机切换→井筒表土段明槽施工→井筒基岩段继续施工→附属设施施工与安装

3.3机械配套

3.3.1钻眼爆破工作面采用两台YT-24风动凿岩机钻眼分区同时作业。配备风镐井筒局部修边整形和破碎大块矸石。

3.3机械配套

3.3.2提升运输斜风井井筒施工采用55kw调度绞车(或37kw双速绞车)提升,斜井串车运输,每次两车,人工卸载。1吨U型矿车备用6辆。井口工广铺设循环车场周转。JD-4绞车参数:速度1.25m/s,钢丝绳直径Ф22mm,容绳量750m,电机功率55kw,最大净张力40KN。或JSDB-19双速绞车:绳速1.37~0.81m/s,钢丝绳直径Ф22mm,容绳量650m,电机功率37kw,最大净张力27.8~43.4KN。以上两种绞车优点是占用空间较小,便于布置安装,缺点主要是绳速慢,提升占用时间较长。地面布置阻车器一组,斜井安装防跑车装置二组。地面铺设循环车场。(高架翻矸台设电动翻矸机一台卸载矸石。)风硐施工采用25kw调度绞车提升,人工装矸,人工翻矸。3.3机械配套3.3.3装岩工作面采用P-30B耙斗装岩机装载,中部槽加长。3.3机械配套3.3.4支护喷浆锚杆支护采用气动锚杆钻机。喷浆采用Pz-5B湿式防爆混凝土喷射机,初期布置于地面供料喷浆作业,后期为增加输送距离加设混凝土输送泵一台。地面设置混凝土搅拌站为喷浆机供料。3.3机械配套3.3.5排矸由工业广场至排矸场采用铲车装载,自卸汽车(五轮翻斗农用车)运输。3.4工期计划计划开工日期2015年6月1日,竣工日期2016年1月31日。计划工期245天。施工准备期2015年5月16日至5月31日。其中风机房土建30天,风硐施工50天,井筒基岩段施工180天,表土段30天,附属设施20天,风机安装与供电改造共60天。期间矿井生产受施工影响需停产3—4天。3.5施工准备3.5.1工广布置计划风井施工工业广场临建共7间,井口绞车房、井口值班室、区队学习室、井口电工房、工具材料库房、井口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