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_第1页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_第2页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_第3页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_第4页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十一章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会发生时而高涨、时而萧条的周期性波动,并因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导致名义利率和汇率波动;为什么一些国家经济会迅速增长,而另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很缓慢甚至停滞和倒退。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其对策,就是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内容。除了上述几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外,其他比较重要的指标还有政府预算赤字、贸易赤字和盈余的变动,利率和汇率的变动等。这些变量间有没有内在联系,一个变量的变动是否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相互关联,这些都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总的来说,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中心被称作收入理论。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多种多样。然而宏观经济学在宏观层面上研究市场活力时,只把各种市场归结为三大类: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务市场。在产品市场上,无数有形和无形的产品(服务产品)形成供给、需求和交易价格、交易量;在货币市场上,所有金融资产(银行存贷款、证券、保险、信托等)在这里形成供给、需求和交易价格、交易量;在劳动市场上,作为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方和作为劳动需求方的企业、政府进行交易并形成劳动价格和就业量。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相同点:①从经济理论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它们主要的相同之处就在于两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并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需求曲线一般来说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②从经济政策看,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政府运用一定经济手段引导和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使之趋向有利于改善社会的经济福利。不同点:①从经济理论看,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因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由此决定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也是个体商品(包括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成交量。宏观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供求曲线,即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因而由此决定的价格和产出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社会产出总值。②从经济政策看,微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纠正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上的失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虽然也得通过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来实现,但指个目标主要不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是解决资源利用为题。四、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经济加总”是人们用以描述某些经济生活的一个简单的抽象。例如总产出就是一个经济加总的概念。宏观经济学运用经济加总法时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宏观分析中有些总变量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大部分是加权平均加总)而得到,因为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就像树木是森林的基础一样。

二是有些时候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加总,但是这种加总却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可见尽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三是有些时候一些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根本不能直接加总。

可见总量分析运用加总方法时需要谨慎,要区分能否加总的不同情况,以及弄清楚加总能否达到研究宏观经济行为的目的。五、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宏观部分的章次安排宏观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寻找保持国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所谓稳定的增长系指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增长。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第一,西方学者必须探寻哪些市场上的哪些经济变量决定国民收入的大小。第二,在得知这些变量以后,人们就可以进一步制定政策来控制这些变量,以使国民收入保持稳定的增长。这两项内容构成了景观经济学的主要框架,该框架可以用图12-1加以说明。图11-1宏观经济学鸟瞰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一、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以下几方面意思: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如2017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值之总和,因此,可以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中蛇粉产的价值增值来求得GDP。这种方法成为生产法。从上述分析又可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因此,GDP也可以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来求得。这种方法称为支出法。从上述分析还已知,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因此,GDP还可以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这种方法就叫做收入法。二、核算GDP的两种方法1.用支出法核算GDP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C)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投资指增加或变更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I)。资本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成为折旧。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品的有形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无形磨损。重置投资是指用于重置资本设备。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把上述四个项目加总,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写成:GDP=C+I+G+(X-M)2.用收入法核算GDP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严格来说,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外,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5)资本折旧。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它和支出法计得的国内生产总值从理论上说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还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DP)

它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生产活动的价值。“某年某国产出多少?”就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汇总“总”字意指在计算各个生产单位的产出时,未扣除当期的资本耗费即折旧,如果扣除资本耗费,那就是国内生产净值。2.国内生产净值(NDP)

最终产品价值并未扣去资本设备消耗的价值,如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了,就得到净增加值,即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净”和“总”对于投资也具有类似的意义。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即建设的全部产房、舌部和住宅等,而净投资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重置投资的部分。3.国民收入(NI)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PI)

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这里所说的两部门系指一个假设的经济社会,其中只有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即厂商),因而就不存在企业间接税。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都用Y来表示。在两部门经济中,没有税收、政府支出及进出口贸易,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收入的构成情况如下所示:一方面,从支出的角度看,由于把企业库存的变动作为存货投资,因此,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另一方面,从收入角度看,由于把利润看做是最终产品卖价超过工资、利息和租金后余额,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总收入。总收入一部分用做消费,其余部分则当做储蓄。于是,从供给方面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于C+I=Y=C+S,于是得到I=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在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部门引了进来。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向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这样,把政府经济活动考虑进去,国民收入构成如下所示: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可用公式表示为:Y=C+I+G从收入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要先纳税。然而,居民一方面要纳税,另一方面又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税金扣除了转移支付才是政府的净收入,也就是国民收入中归于政府的部分。假定用T0表示全部税金收入,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表示政府净收入,则T=T0–tr,这样,从收入方面看国民收入的构成将是:Y=C+S+T按照前面说过的社会总产出等于总销售(总支出),总产出价值又构成总收入的道理,可以将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概括为:C+I+G=Y=C+S+T。公式两边消去C,得I+G=S+T,或I=S+(T-G).在这里,(T-G)可以看做政府储蓄,因为T是政府净收入,G是政府购买支出,二者的差额即政府储蓄,这可以是正值的,也可以是负值的。这样,I=S+(T-G)也就表示储蓄和投资的恒等。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在四部门经济中,由于有了对外贸易,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用公式表示是:Y=C+I+G+(X-M)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可写成:Y=C+S+T+Kr,Kr则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这样,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基本公式就是C+I+G+(X-M)=Y=C+S+T+Kr,公式两边消去C,则得到I+G+(X-M)=S+T+Kr,可以看成是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这里,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而(M-X+Kr)则可以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因为从本国立场来看,M代表其他国家出口商品,从而是这些国家获得的收入,X是其他国家从本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从而是这些国家需要的支出,Kr也代表其他国家从本国得到的收入。第五节名义GDP和实际GDP由于GDP是用货币来计算的,因此,一国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二是产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动。当然,而这也常常会同时变动。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面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其公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表11-2名义GDP和实际GDP第六节失业、物价水平和采购经理指数一、失业的衡量失业如何来测定?劳工统计局关于美国失业率的统计方式是将全国人口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人口由三部分人组成:(1)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2)现役军人;(3)精神病患者以及劳教人员等。

第二类人口是非劳动力,指处于某种原因而未能加入就业行列的潜在成年劳动者,主要包括:(1)操持家务者(2)在校学习者(3)年老退休者(4)病残者第三类人口是劳动力,由两部分人组成:(1)就业者。其中又分为工作者和非工作者两种情况。(2)失业者。其中又分为被解雇这、自愿离职者、再次求职者和初次求职者这几种情况。失业率的计算并不是失业人数和总人口的比率,而是劳动人口中失业人数和劳动力数量的比率,即:劳动力数量=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率=与失业率相关的一个统计数字是劳动力参与率,这是指成年人口中属于劳动力数量的百分比,即:失业人数劳动力数量×100%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数量成年人口总数×100%需要注意的是,失业率的计算虽是经过复杂的统计计算出来的,但仍有局限性。首先,凡是得到报酬的工人都被统计在就业者之中,但不能明确地区分是全日制工作还是打短工。其次,在这种统计计算当中还存在劳动者未能充分利用其技能的问题。最后,劳动者可能有雨许多主客观原因而续保、谎报就业状况以谋取好处、骗取失业救济金等,这可能导致计算不准确。失业可以按其原因进行分类。主要的失业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在劳动的周转中由于工人和工作之间的匹配过程而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