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研究》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苏轼研究》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苏轼研究》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研究》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苏轼研究课程类别:选修课程英文名称:TheStudyofSushi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机动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授课时间:周五(1-16周)3-4节授课地点:6c202开课院(系):文学与传媒学院使用教材:徐培均《苏轼诗词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教学参考资料:王水照《苏轼传》,天津人民出版社。孔凡礼《苏轼诗集》、《苏轼文集》、《苏轼年谱》;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薛瑞生《苏轼词编年笺证》四川大学中文系唐宋文学研究室编《苏轼资料汇编》曾枣庄《苏轼研究史》颜中其《苏轼轶事汇编》,岳麓书社1984年版。选读《文学遗产》、《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可分为集体答疑与个别答疑的形式,集体答疑的时间、地点与上课基本相同,个别答疑主要通过电话联系、课后回答等方式。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基础选修课,授课对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课程以苏轼为研究对象,了解苏轼生平及其创作经历,了解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分析代表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三、课程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并注明每条目标所要求的学习目标层次。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1、了解苏轼生平简历。了解苏轼文学创作概貌。2、理解重点作品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包括其思想、情感、心理特征,作品中呈现出的主要艺术特色,审美特征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技巧等。3、了解苏轼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了解苏轼重要作品。4、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审美修养,弘扬苏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爱民爱物思想及人生的智慧,启迪学生养成开阔豁达的人生观。四、课程进度表表1理论教学进程表周次教学主题学时教学要点与重点教学方式作业安排1绪论2苏轼研究现状课堂讲授课后阅读要求:了解苏轼研究的重要学者及重要学术成果。2苏轼生平2了解苏轼生平课堂讲授课后阅读了解苏轼各阶段主要人生经历阅读王水照《苏轼传》3苏轼的交游2了解苏轼与同时代人的交游情况课堂讲授课后阅读阅读:梁建国《朝堂之外:北宋东京走访与士人雅集-以苏轼为中心》4苏轼诗歌研究(一)2阅读苏轼诗歌,了解苏轼诗学理论。并了解宋诗特色。课堂讲授课后阅读阅读苏轼代表诗作如《荔枝叹》《望湖楼醉书》《游金山寺》《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并了解宋诗特色5苏轼诗歌研究(二)2乌台诗案及其影响课堂讲授课后阅读了解乌台诗案始末,阅读苏轼相关创作6、苏门诗歌创作2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等人的诗歌创作课堂讲授课后阅读江西诗派及北宋诗歌特点7苏词研究(一)2苏轼词作的发生与繁荣课堂讲授课后阅读阅读杭州时期苏轼词作8苏词研究(二)2了解苏轼“以诗为词”的特点课堂讲授及课后阅读阅读相关词作及重要研究成果,阅读莫砺锋《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9苏词研究(三)2苏词音律问题、苏轼的词学思想课堂讲授课后阅读阅读相关词作及重要研究成果10、苏门词作研究2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词课堂讲授课后阅读阅读相关作品及研究成果11苏轼文研究2了解苏轼文章创作成就课堂讲授及课后阅读阅读苏轼相关作品及研究成果12苏轼的疾病书写2苏轼涉病题材创作特点及成就课堂讲授课后阅读阅读《东坡志林》及相关诗文13苏轼的饮食书写2苏轼饮食题材创作及其特点课堂讲授课后阅读阅读苏轼相关作品及研究成果14苏轼轶事辩证2苏轼轶事及辨伪课堂讲授课后阅读阅读《苏轼轶事汇编》15苏轼的意义及影响2苏轼的文学意义、人生启迪课堂讲授课后阅读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16机动2答疑、讨论五、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考核内容评价标准及要求(居中、宋体、五号、粗体)权重到堂情况不得无故缺席10课堂提问上课勤做笔记,积极回答问题。10期中考核教师根据所讲内容以及需要延伸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布置相关作业。20期末考核根据评分标准评定分数。60期末考试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实操□六、院(系)教学委员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