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评估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评估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评估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评估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评估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老年人可以通过网站向有意向的岗位投递简历,招聘企业也可以通过人才库招聘需要的人才,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借此实现“双向奔赴”。据网站相关运营方消息,目前该网站已有超过5000名中老年求职者、超过100家招聘企业注册。可以明确,当前,促进“银发族”再就业问题正式提上公共政策议程。如此“议程设置”,背后是“慢变量”与“快变量”的交织影响。所谓“慢变量”,主要指向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持续改善与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据官方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已提高至78.2岁,相比1978年提升了10岁有余。社会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也意味着老年人口具备更高的社会参与意愿与能力。而至于“快变量”,则与我国加速的人口老龄化有关。日前,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2亿左右,占比将超过30%。这意味着,未来10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加速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虽然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接连跨越临界点所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老龄人口的增多,将进一步加重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劳动年龄人口的大批退出,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进而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影响。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将这一不可逆转的人口趋势变化视作“快变量”。照此逻辑,“银发族”再就业,虽然不能改变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老龄化曲线,但却实现了“社会时钟”概念上的“延缓衰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迟滞老龄化所带来的冲击,如社会养老增负及用工难题等。不仅如此,“银发族”,尤其是低龄老年人口的部分群体,积累有一定的人力、文化资本等,他们重返劳动力市场、参与社会建设,对经济发展乃至文明涵育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老年人的就业权利和需求一度不被重视,大量仍具有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员被排除出劳动市场,当他们重返职场时,也多遭遇不同程度的歧视和排斥。此次中国老年人才网的上线,或将提醒人们,该从权利的视角重新看待老年人口再就业问题,走出相关的观念误区,进而推动构建更具包容性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在人口老龄化已成全球大趋势的当下,重视并开发老年人的经济社会价值已成为普遍共识,促进“银发族”再就业、开发利用该群体人力资源成为通选之一。不论其再就业的目的是发挥和延长个人社会价值,还是仅出于储备养老财富的经济考虑,老年人口的就业权利都需要被正视和保障。这不仅需要有关部门主动搭建平台、畅通渠道,让就业信息和机会更便捷抵达想要“老有所为”的人群;同时也应填补针对这一人群的技能培训空白,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使他们持续积累人力资本成为可能。对于备受关注的老年人口就业权益保障,如劳动风险、社会保障等,也亟须给予关注。传统劳动用工背景下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何因时制宜,如何为老年再就业群体提供完备的社会支持,这些问题已经确确实实摆在了我们面前。深度老龄化是大势所趋,恐慌大可不必,前瞻应对必不可少。探索实现积极老龄化社会的路径,丰富“老有所为”的内涵,不妨就从应对就业问题着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表明促进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已正式提上了公共政策议程。B.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凸显,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C.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人们应该从权利的视角去重新看待老年人口再就业的问题。D.面对深度老龄化趋势,“银发族”再就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龄化造成的社会压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为引,提出了中国正在快速走向老龄化的问题。B.文章引用相关数据,论证了“慢变量”与“快变量”的交织对我国制定公共政策的影响。C.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结构,论证了在“促进老年人再就业问题”上存在的两种态度。D.文章提到“劳动风险、社会保障”等,是为了论证有关部门应主动搭建平台、畅通渠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凸显,就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B.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促进老年人再就业、开发利用该群体人力资源成为通选之一。C.老年人的再就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发挥余热”观念,而是有了更多的内涵。D.促进“银发族”再就业是积极应对并解决由于深度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诸多问题的前提。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讨论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作为科幻的宏大,二是作为文学长篇叙事的宏大。先来看前者。作为一种能够以宇宙为空间尺度、以万物起源与终结为时间尺度的小说类型,科幻小说天然地具备史诗气质。“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出自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中的名言,简洁形象地概括出了科幻小说拥有的广阔时空维度。它使科幻小说得以跨越个人、家庭乃至民族、国家的边界,想象整个人类种族的兴亡全景。相比现实主义小说,科幻小说凭借现代科技的力量,获得了重述过去与铺演未来的可能,这使科幻小说在描绘长篇历史画卷时,气势更为恢宏。此外,由于真实历史事件被放置在可逆性状态下重新认知,或现实有了虚构的未来发展并结构出动态的因果关系,科幻小说往往能够更为深刻地揭示历史本质。“虚构现实或可能世界,尽管有着种种的移置和伪装,却始终反映着特定社会文化阶层的隐含受话者的愿梦和梦魇”(达科·苏恩:《科幻小说面面观》)。科幻小说一方面将目光投向宇宙或世界的永恒,另一方面也始终牢牢把握着时代的精神。正是这种被达科·苏恩称为“现代科幻小说特有的史诗性”,使宏大叙事在长篇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如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三部曲》、弗诺·文奇的《深渊上的火》、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四部曲》等。科幻小说宏大叙事的第二个层面,即作为文学长篇叙事的宏大,也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分析:一是叙事的宏大,二是宏大的叙事。先来看叙事的宏大。在科幻小说家中,王晋康、刘慈欣努力以科技文明为内核书写价值信仰。王晋康的《豹人》《癌人》《类人》等“基因人”系列,既对基因技术、人工智能产生的道德伦理问题展开重新思考,又对这些科技手段保持了乐观、坚定的信念。同样,在刘慈欣的《三体》里,我们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作家的科学乐观主义,以及由此而生的理想主义情怀。接下来再看宏大的叙事。科幻小说是文学,所以必须强调文学性。场景铺展得再宏大,精神提得再高远,如果叙事能力跟不上,那么这个宏大叙事依然是有问题的。很多科幻小说宏大有余,叙事能力不足,可以轻易地把时空范围延展到星际之间、千年之外,但在基本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方面,仍然比较单薄、生硬,观念化的痕迹相对明显。而另外一些科幻小说,则是叙事技巧到位,对人性、人情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为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比如陈楸帆的《荒潮》,韩松的《地铁》和《医院》系列等。但这些作品因为价值观念问题方面的原因,又比较难以展开宏大叙事。或许正由于此,刘慈欣的《三体》才始终会让人觉得难以超越。《三体》中的每一个人物,章北海、程心、云天明都各具个性,尤其是章北海身上体现出的传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为人类献身的大无畏气质,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但是,难以超越并不意味着无法超越。仔细梳理“宏大”与“叙事”难以两全的原因,比如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历史缺陷,作家对科幻文类功能认识的偏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文学能力的不均衡,以及科幻叙事学批评的落后等,然后去思考如何克服这些难题,都是提升科幻小说宏大叙事水平的可能性路径。现在科幻小说创作处于发展的好时机,好好利用这一时机,提高科幻小说的创作质量,是每一位科幻作家和研究者亟待思考的问题。(摘编自詹玲《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材料二:宏大叙事作为一种充满历史理性主义的整体性叙事,关注人的社会性,描绘国家、民族的重大历史、现实场景,表现伟岸、阳刚的人生形式,张扬和追求理想、道德、崇高等精神价值。所以,宏大叙事不仅是一种叙事方式,也是一种叙事立场和审美形式。中外文学史上都曾涌现过一大批宏大叙事的经典作品,如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等,这些作品取材自国家、民族的重大变化和历史转折,塑造“伟岸的英雄”,融合现实批判性、历史性和人性剖析,成为充满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文学史诗。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思想启蒙、民族解放、国家建构等宏大叙事更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子夜》《红旗谱》《创业史》《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作品,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民族情怀,展示了宏阔的社会生活,描写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其中流淌着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激情,成为几代人的精神坐标。可以说,整个20世纪,宏大叙事与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民族命运密切联系,形成了与时代同步、关注社会现实、探索人生境遇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成为重要的文学遗产。当今,我们国家正处于致力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鲜活的实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素材,文学更是有责任用宏大叙事传达时代的脉动,从国家、民族精神的高度,用宏大叙事饱含的历史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表现现实问题,反映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把对生活的感受、思想情感融入到大的时代之中,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思考,创作出具有家国情怀和思想穿透力的作品。同时,在深刻转型的时期,人们也遭遇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面临许多焦虑和困惑,需要充满价值建构的宏大叙事作品去凝聚精神力量,提升精神境界。(摘编自黄建生《新时代语境下宏大叙事的重构与创新》)4.下列对“宏大叙事”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宏大叙事是一种整体性叙事,它强调场景的宏大、主题思想的重大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B.宏大叙事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它既可以表现真实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也可以虚构未来的发展。C.宏大叙事是作家采取的一种叙事方式,它的采取与否取决于作家的叙事立场和审美理念。D.宏大叙事往往跟国家民族的重大变化和历史转折有关,关注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传达时代的脉动。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科幻”和“文学长篇”两个层面分析了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现状,层次分明。B.材料二第一段围绕“宏大叙事”的特点,通过列举中外经典作品,肯定了宏大叙事作品的巨大成就。C.材料一例举《荒潮》《地铁》和《医院》系列作品,旨在阐明这些作品为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D.材料二采取层进式结构,从宏大叙事的特点说起,进而阐明新时代的文学更应该用宏大叙事表现新时代的生活。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小说可以跨越边界,想象整个人类种族的兴亡全景,从而使得科幻小说有了广阔的时空维度。B.既关注宇宙或世界的永恒,也始终牢牢把握着时代的精神,这正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史诗性。C.只要作家的叙事能力突出,他就可以将时空范围延展到星际之间、千年之外,从而写出难以超越的作品。D.人们把《子夜》《红旗谱》等作品当作精神坐标,是因为它们展示和描写了宏阔的社会生活和革命历程。7.材料一中提到有些科幻小说“‘宏大’与‘叙事’难以两全”,作者认为原因何在?

8.上世纪末以来,受西方后现代主义等思想影响,解构、否定宏大叙事的思潮在我国评论和创作界开始不断涌现,认为宏大叙事的作品严重遮蔽了个人生命价值的表达,限制了丰富人性的挖掘。请运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观点,对上面的说法予以反驳。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四世同堂(节选)老舍学校开了课。可是瑞宣并不高兴去。他怕见到第二代的亡国奴。但是,他不能不去。为了收入,为了使老人们心安,为了对学校的责任,他不能藏在家里。他必须硬着头皮去受刑——教那些可爱的青年们的眼,象铁钉似的,钉在他的脸上与心中。来到教员休息室,坐下,他翻弄翻弄一本上学期用过的点名簿,看到一列学生的名字——上学期还是各别的有名有姓的青年,现在已一律的,没有例外的,变成了亡国奴。他几乎坐不住了。听一听院里,他希望听到学生们的欢笑与喊叫。在往日,学生们在上课前后的乱闹乱吵老给他一种刺激,使他觉到:青春的生命力量虽然已从他自己身上渐渐消逝,可是还在他的周围;使他也想去和他们一块儿蹦蹦跳跳,吵吵闹闹。现在,院里没有任何声音!学生们——不,不是学生们,而是亡国奴们——也和他一样因羞愧而静寂!这比成群的飞机来轰炸还更残酷!教务主任轻轻的把门拉开,进了屋门。他的扁脸转了一圈。看清了屋中的四位同事,他紧赶几步,扑过瑞宣来,很亲热的握手;而后,他又赶过那三位去,也一一的握手。在往常,他的话必定在握手以前已经说出来好几句。今天,他的手握得时间比较的长,而没有话可说。都握完手,大家站了一圈儿,心中都感到应当出点声音,打破屋中的被潮湿浸透了的沉寂。“校长呢?”瑞宣问。“嗯——”教务主任的话来得很不顺畅,“校长不大舒服,不大舒服。今天,他不来了;嘱咐我告诉诸位,今天不举行开学式;一打铃,诸位老师上班就是了;和学生们谈一谈就行了,明天再上课——啊,再上课。”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的往外走,脚好象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的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象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象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的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象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象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有删改)【注】本文的背景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城沦陷。文本二:最后一课郑振铎口头上慷慨激昂的人,未见得便是杀身成仁的志士。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地倒下去,默默无言。好几个汉奸,都曾经做过抗日会的主席;首先变节的一个国文教师,却是好使酒骂座,惯出什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类题目的东西;说是要在枪林弹雨里上课,绝对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一个校长,却是第一个屈膝于敌伪的教育界之蟊贼。然而默默无言的人们,却坚定地做着最后的打算,抛下了一切,千山万水地,千辛万苦地开始长征,绝不做什么为国家保存财产、文献一类的借口的话。在最艰苦的情形之下奋斗着,决对地不做“苟全”之梦;该牺牲的时机一到,便毫不踌躇地踏上应走的大道,义无反顾。十二月八号是一块试金石。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从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地,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地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儿异样。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但是我这一门功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记得愈多愈好。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抄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街上依然地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我的表在衣袋里嘀嘀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毅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远远地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时间是上午十时三十分。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做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有几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没有顾虑。各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从来没有那么无纷纭地一致地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这样地,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那些喧哗的慷慨激昂的东西们,却在忙碌地打算着怎样维持他们的学校,借口于学生们的学业、校产的保全与教职员们的生活问题。(有删改)【注】1941年,大半个中国仍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下,唯有上海的租界仍在英美的势力范围,犹如“孤岛”。12月8日这一天,“孤岛”也沉沦了。这是本文的写作背景。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瑞宣内心矛盾,一方面他不愿意看到亡国奴,所以不想去教书,另一方面为了生活和责任,他不得不继续上课。B.文本一中反复出现了“亡国奴”一词,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充分体现出了瑞宣极度的悲愤之情。C.暨大的校长等所有负责人决定在日军到来时关闭学校,并准备迁校,但有的学生以学生学业、保护校产等为借口维持学校。D.“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地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儿异样”,作者观察着校外的环境,内心还存着一丝希望——日军没有攻占租界。1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学生们对家国沦亡的冷漠与麻木。B.文本二对比了两类人,强烈地批判了那些言行不一的投降派小人,赞扬了那些默默无言却志向坚定的爱国者。C.“时间是上午十时三十分”,作者突出了日军到来的时间,显示出作者决绝的态度——绝不在日军的铁蹄下教学。D.两个文本都是从教师的视角叙写了师生在遭受日军侵略下的言行举止,从中我们感受到人们炽热的爱国之情。11.同样作为老师,为什么瑞宣不愿多讲,而郑振铎却恨不得在一堂课内讲完所有的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2.两个文本所写内容有相近之处,艺术表现上却有较大差异。请比较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洪武二年)三月癸卯,常遇春、冯宗异等帅师发陕西,进克凤翔。初,李思齐之奔凤翔也,上以书谕之曰:“前者遣使通问至今未还岂所使非人忤足下而留之与抑元使适至不能隐而杀之若然亦时势之常。大丈夫当磊磊落落,岂以小嫌介意哉!朕知足下凤翔不守,则必深入沙漠,以图后举。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倘中原相从之众,以塞地荒凉,一旦变生肘腋,妻孥不能相保矣。且足下本汝南之英,祖宗坟墓所在,深思远虑,独不及此乎?”思齐得书,有降意。丁丑,冯宗异师至临洮,李思齐穷迫,举城降。临洮捷奏至,上览毕,即遣使谕徐达曰:“李思齐既降,宜进攻庆阳、宁夏。张思道兄弟多诈,若来降,当审处之,勿堕其计也。”辛丑,元将张良臣以庆阳降。初,张思道在庆阳,闻王师克临洮,惧走宁夏,而使其弟张良臣、平章姚晖守庆阳。思道至宁夏,与金牌张等俱为扩廓帖木儿所执。良臣以其兄被执,遂以城降。戊申,良臣复据庆阳叛。达闻,语诸将曰:“帝明见万里外,今日之事,果如前言。然良臣之叛,祗取灭亡耳,当与诸公戮力剪之。”秋七月辛亥,宗异复与徐达谋曰:“今大军围庆阳,张良臣虽困,未能遽下。王保保欲为良臣声援,故令札儿攻原州,欲以救庆阳。请得移军逼关,以扼原州,彼无所施矣。”达然之,宗异遂以其军西临驿马关,去庆阳三十里而军。八月癸未,徐达克庆阳,良臣父子俱投井中,引出斩之。(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略定秦晋》)文本二谷应泰曰:高帝起淮右布衣,定鼎金陵,削平吴汉,奄有荆楚。固已志清中原之民,气吞大河之北矣。盖论事者动言高皇之英武,而不知平生之谨慎也。(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北伐中原》)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者遣使通问至今/未还/岂所使非人/忤足下而留之与/抑元使适至/不能隐而杀之/若然亦时势之常B.前者遣使通问/至今未还/岂所使非人/忤足下而留之与/抑元使适至/不能隐而杀之/若然/亦时势之常C.前者遣使通问/至今未还/岂所使非人/忤足下而留之与/抑元使/适至不能隐而杀之/若然亦时势之常D.前者遣使通问至今/未还/岂所使非人/忤足下而留之与/抑元使/适至不能隐而杀之/若然/亦时势之常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帅师发陕西”的“发”是进发,与《赤壁怀古》中“雄姿英发”的“发”意思不同。B.“足下”,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高帝在信中用“足下”表达了对李思齐的尊重。C.“遣使谕徐达”的“谕”指皇帝对下告知,和诏、诰、敕等均特指皇帝的命令。D.“当审处之”的“审”指审慎,与《归去来兮辞》中“审容膝之易安”的“审”意思相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思齐逃奔到凤翔后,皇上写书信对其进行晓谕,李思齐得到书信后,产生了投降的念头。B.张思道逃往宁夏后,被扩廓帖木儿逮捕,张良臣因此献城投降,但是不久便据城发动叛乱。C.冯宗异认为,庆阳城不能在短时间内攻克,为了阻止元廷进行救援,应当转移军队扼守原州。D.谷应泰认为高帝英明神武,具有安定中原百姓的志向,吞并黄河以北的恢弘气势。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达然之,宗异遂以其军西临驿马关,去庆阳三十里而军。

(2)高帝起淮右布衣,定鼎金陵,削平吴汉,奄有荆楚。

17.文本二中,谷应泰评价高帝“平生”“谨慎”,“高帝”即文本一中的“上”,请结合文本一中的一处事例分析高帝的这一特点。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秋来李贺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注】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注】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在秋季天气转凉时发出哀鸣,其声似纺线音。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选取了梧桐叶、衰灯、秋虫等特点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B.诗人在颔联中运用设问,宣泄自己对呕心沥血写下的诗篇得不到赏识的愤怒,照应前诗。C.诗歌用词精当。富有表现力,由“惊”转“苦”准确地体现出诗人的感受,为全诗定下基调。D.诗歌借景物渲染气氛,由景入情,虚实相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独特的境界。19.李贺的诗以想象大胆,诡异著称,李贺也被后人称作“诗鬼”。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对李贺的这一诗风简要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着深厚的文化自信,多元的文化智慧彰显出文明古国的绚丽多姿。《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初学记·鸟赋》中的典故,来抒发李密对祖母的孝养之情。

(2)《李凭箜篌引》中从正面写乐声,既以声写声,又以形写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七、简答题

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