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03 透镜及其应用_第1页
2022年中考物理03 透镜及其应用_第2页
2022年中考物理03 透镜及其应用_第3页
2022年中考物理03 透镜及其应用_第4页
2022年中考物理03 透镜及其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

(第1期)

一、选择题

(2022•安徽省)

1.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

斑。若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

的位置,可得到烛焰清晰的()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太阳光是平行光,且平行于主光轴,在距凸透镜

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该

凸透镜的焦距是户10cm。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cm处,此时物距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可以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

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2022•江苏连云港)

2.下列关于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佩戴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白光是由红光和绿光混合而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A正确;

B.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为了使

像成在视网膜上,应配戴凹透镜矫正,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B错误;

C.镜面发散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

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此实验说明了白光是多种色光组成的,故D错

误。

故选Ao

(2022•山东泰安)

3.光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

①近视镜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②照相时,被照者应位于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③放大镜能放大地图,利用了光通过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④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①③正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成像于视

网膜前,应佩戴发散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①错误;

②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时应该站

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②正确;

③利用放大镜看地图时,物体在焦点之内,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

像,故③错误;

④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④正确。

故选B。

(2022•湖南衡阳)

4.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近视眼矫正的镜片是凸透镜

C.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

B.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戴一副

凹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

C.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C正

确;

D.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2022•四川内江)

5.关于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必<2/(/为焦距)

B.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中光路图说明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的方向一定改变

D.从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如图物距大于像距,则物距在两倍焦距开外,故A错误;

B.物距在两倍焦距开外,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故

B错误;

C.图中光路图说明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的方向不一定改变,因为通过光心的传播

方向不变,故c错误;

D.从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光屏比较粗糙,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故D

正确。

故选D。

(2022•山东临沂)

6.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

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地面的人影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是光通过不透明物体时,在后

面留下阴影形成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的文字是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2022•四川自贡)

7.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

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图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要佩戴凸透镜进行

矫正,即③

所示矫正原理图;

②图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即

所示矫正原理图。

①③组合是远视眼及矫正原理图,②④组合是近视眼及矫正原理图,故ACD错

误,B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2022•四川遂宁)

8.小陈发现爷爷看书报时将书报拿得很远,根据所学知识想到人的眼睛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爷爷

眼睛的问题是因为晶状体太薄造成的(选填“近”或“远”)视眼。

于是他建议父母带爷爷到眼镜店选配一副由__________透镜制成的老花镜。

【答案】①.照相机②.远③.凸

【解析】

【详解】[1]人的眼睛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都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⑵晶状体太薄,导致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看远处物体时,像呈在视网

膜后方,所以爷爷眼睛的问题是因为晶状体太薄造成的远视眼。

⑶远视眼是由于看远处物体时,像呈在视网膜后方,所以应该佩戴会聚透镜,即

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

(2022•江苏连云港)

9.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如图所示位置

时、光屏上恰好出现等大的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cm。当蜡烛

被移至57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要想观察到像

可以从凸透镜的(选填“左”或“右”)侧用眼睛观察,生活中的

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答案】©.10.0②,左③.放大镜

【解析】

【详解】[1]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由图可知,此时

w=v=20.0cm=y

则户10.0cm。

⑵⑶当蜡烛被移至57.0cm刻度处,此时物距是7.0cm,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一

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且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同一侧,因此

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凸透镜的左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放大镜的原理是物距小于

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放大镜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022•云南省)

10.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

晰的像,该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该成像特

点是的成像原理(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o

【答案】①.缩小②.照相机

【解析】

【详解】山⑵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物距〃=30.0cm,像

距y=15.0cm,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

u>2f,f<v<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成像特点是照相机的原理。

(2022•江苏扬州)

11.请你补全关于“像”的知识结构图。

(1)、(2).、(3)0

【答案】①.直线传播②.凸透镜③.倒立实像

【解析】

【详解】⑶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

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

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是利用光在同

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相同点是

都可以成倒立的实像。

三、作图题

(2022•重庆A)

12.请在图中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_____.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根据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

光线会经过焦点,据此画出折射光线,如图:

点睛:涉及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作图,应牢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在画图中灵活运用,像这一类的作图即可迎刃而解.

(2022•江苏扬州)

13.如图,请完成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F是凸透镜的焦点)

s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

射后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5

(2022•浙江宁波)

14.如图甲所示,在小宁与平面镜之间有一只杯子,为何杯子和杯子的像在小宁眼

球视网膜上成的像大小不同?根据“平面镜成像”、“视觉的形成”等有关知识,

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上述现象。图乙为杯子的像CD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

意图,请你在图丙中画出杯子48在视网膜上成的像A8。(要求:先根据平面镜成

像规律画出AB,再用图乙的方法画出Ab)

【解析】

【详解】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

直,可分别过C。作镜面的垂线,从而确定杯子A8的位置。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

凸透镜,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乙知,两点射向晶

状体的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两条折射光线到达视网膜便形成了。在

眼球中的像。同理,过A6两点作通过光心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到达视网膜的位

置,便是杯子在视网膜上成的像。作图如下:

四、实验题

(2022•四川南充)

15.小明在科技书上利用凸透镜制作一个照相机,他找到了一个凸透镜和一些器

材,首先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部分操作如下:

(1)实验前先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2)当蜡烛到凸透镜距离为20cm时,能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

距f=cm;

(3)小明将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cm处,调节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能呈现清

晰倒立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

(4)小明用一个凸透镜制成照相机的镜头,能在底片上呈现清晰的近处景物的

像,而远处景物的像却相当模糊,小明找来了家中废弃的眼镜镜片放在自制照相机

镜头前,发现远处景物的像也变得清晰了,则该镜片属于(选填“近

视”或“远视”)眼镜;取走镜片,他(选填“增大”或“减小”)相机

镜头与底片的距离也能使远处景物的像变得清晰。

【答案】①.凸透镜②.10③.实④.近视⑤.减小

【解析】

【详解】(1)[1]由图可知,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为使凸透镜

所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要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水平线

±0

(2)当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时,像和物体都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的位置上,则

凸透镜的焦距

f==gx20a〃=10cm

(3)[3]当物距为30cm时,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由凸透镜成像规律

可知,光屏上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4]⑸近处的景物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远处的景物通过镜头成像,相当于

增加了物距,此时清晰的像在底片的前面,则应减小像距才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

像,即减小相机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若像距不变,也可以在镜头前放置一个对光具

有发散作用的透镜,让光推迟会聚到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

具有发散作用,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因此应在镜头前放近视眼

镜片。

(2022•江西省)

16.物理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I)测焦距: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它的另一侧找到最小最亮的

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组装实验装置: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对三者进行调节、

如图所示,是他们分别调节完的实验装置,其中调节正确的是装置(填写字

母序号),理由是,使像清晰地星现在光屏的中央;

(3)设计实验表格:请将表格中①和②的内容补充到横线上:

①______②;

物距“跟焦距像的性质

了的关系

①大小②

【分析与论证】略

【拓展】在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呈现了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某同学将焦距相同、

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则光屏上呈现的像比原来的像(选填”更

大”、“更小”或“更亮”)o

【答案】①.会聚②.5③.D④.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

致在同一高度⑤.虚或实⑥.倒立或正立⑦.更亮

【解析】

【详解】(1)[1]测焦距: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它的另一侧找到

最小最亮的光斑,太阳光折射后比折射前更集中,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⑵光斑的位置即为焦点的位置,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5cmo

(2)[3]⑷为了能使像始终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应该将将烛焰、凸透镜和光

屏三者中心大致调节在同一高度上,故ABC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3)⑸⑹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得,像有实像和虚像之分,像有放大和缩小之分,像

有倒立和正立之分。设计实验表格:请将表格中①和②的内容补充到横线上:①虚

或实②倒立或正立。

[7]某同学将焦距相同、凸透镜的折光能力没变,物距不变,成像的位置不会变,

像的大小不变,但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折射后的成像光线比原来多,

则光屏上呈现的像比原来的像更亮。

(2022•山东临沂)

17.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

放在光具座上,并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

(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

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

(2)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应用了此成

像特点的是(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3)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移至_____cm刻度线处,可再次承接

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将蜡烛移至45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

像。此时应在凸透镜(选填“左侧”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

点。

【答案】①.同一高度②.投影仪③.65.0④.右侧

【解析】

【详解】(1)[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点燃蜡烛,应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

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2]由图得,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投影仪利

用该原理工作。

(3)[3]由图得,当物距

w=50.0cm-35.0cm=15.0cm

像距

v=80.0cm-5().()cm=3().0cm

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物距变为

u'=50.0cm-20.0cm=30.0cm

由光路可逆得,此时像距应为15.0cm,即应将光屏移到65.0cm位置可再次承接到

烛焰清晰的像。

(4)[4]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将蜡烛移至45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始终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此时凸透镜成得像是虚像,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

向延长线的交点上,此时应在凸透镜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

(2022•陕西省)

18.如图-1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人

眼和照相机如何成清晰的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中,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能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能与晶

状体的焦距有关,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

距有关,于是他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

(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呈现

在;

(3)实验主要步骤:①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

调节“尸’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

像的高度;

②保持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

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

(4)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物体的高度"=5.0cm

实验序号物距"/cm像距v/cm焦距//cm像的高度力/cm

117.115.08.()4.4

230.015.010.02.5

360.015.012.01.3

425.011.88.02.4

525.016.710.03.3

625.023.112.04.6

①分析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