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三十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包头三十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包头三十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包头三十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包头三十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命题人:高晓英审题:教科研日期:2017年7月13日第Ⅰ卷客观题(共60分)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B.天文历法科学严密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D。农学研究因循守旧【答案】C【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故答案选C。题干没有把北方经济和其它地方的经济进行比较,排除A;BD不符合题意,排除。2.徽商讲究商业道德,讲道义,重诚信,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成为明清著名的商帮。从中可以看出徽商发展壮大的原因是A。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B.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C。惠而不费的勤俭作风D.团队经营的乡土意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商业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讲究商业道德,讲道义,重诚信,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可知题干侧重表现徽商发展壮大依靠诚信经营的理念,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内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3.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解析】宋代土地政策调整,实行不抑土地兼并政策导致了材料中所说的土地兼并问题,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宋代经济是发展的而非经济严重衰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现象和坊市制度无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宋代政府管理是加强的而非失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本题考查的是不抑土地兼并政策导致的土地兼并问题4。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B.中国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用排除法较好,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相当强大,故A项排除;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D项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明清时期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故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D.西方蒸汽机广泛运用于造船业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A【解析】经营棉布、粮食等意味着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用于购田置地则说明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但政府一直未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材料也不涉及商人社会地位问题,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6.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最终失败,故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在其主观目的之外的客观效果。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洋务运动·影响7。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荣氏兄弟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1896年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资实业。1902年与人合伙创办了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这反映出A.中国传统金融业的日益衰落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广泛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D。商人投资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题干中没有提到中国传统金融业衰落问题,排除A项。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实业救国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与人合伙创办了保兴面粉厂"说明D项正确;所以答案为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发展【名师点睛】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的最突出特征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但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中国经济自发发展的结果而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始的,由于逐步卷入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中国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浓郁的半殖民地色彩。8。《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A.民族独立富强B.发展资本主义C。工业化的实现D。实现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支撑整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力量,A项正确。BCD三项项,是产业革命精神的追求,最终目的是实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富强,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解决本题以“产业革命精神”为出发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即可得出答案.9.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A.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B。发动大跃进运动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中共召开“八大”,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是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故选A.B、C两项发生于1958年,是“左”倾错误的表现,D项是1960年冬制定的,故排除.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共八大10.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左倾错误的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所以,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公社11。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已减至2500万……中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12。英国学者雷文斯坦提出了“推拉理论”来解释人口迁移现象,其含义是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根据这一理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A。东南沿海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快B.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政治经济稳定C.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D.东南沿海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吸引大量人才【答案】C【解析】材料提及的“拉力"指东南沿海地区的优势,联系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东南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C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安徽、四川进行,A项排除。“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1976年,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现在21世纪,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点睛:注意题干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任何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论怎样错综复杂,都离不开时间这个基本要素。离开时间这一基本的存在形式,就无法考查诸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无法掌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对历史时间的把握。13。电视机以前体积大、质量重,大多数都放在电视机柜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机迅速实现瘦身,很多普通家庭都把它挂在墙上,电视机没了以往的“厚重”,以往的“厚重”机型几乎无人问津。这可以反映出A。新时期国人逐渐倾向于高消费B。“厚重"机型已无其观看意义C.中国电视制造已走在世界前列D.“时尚"成为国人的一种追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机迅速实现瘦身,很多普通家庭都把它挂在墙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时尚”成为国人的一种追求,故D项正确。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表现14。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航线的主导权,改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这从本质上表明:A。交通发展扩大了世界市场B.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特点【答案】B【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A项错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新航路主要是为了满足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时,中国还掌握着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故D项错误。C.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中国丧失对外贸易的优势15。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对黄金的狂热追逐B。向海外传播基督教C.开发土地资源D。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答案】C【解析】黄金(Gold)是对黄金的狂热追逐,上帝(God)是向海外传播基督教,荣誉(Glory)是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开发土地资源不涉及,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分别解释三个“G”的具体含义。16。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最大价值是A。使人类首次进入美洲大陆B.打破了美洲与世界隔绝的状态C。发现了美洲独有的农作物D。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价值。世界发展的角度指的是世界一体化进程,而哥伦布发现美洲,打破了美洲与世界隔绝的状态,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则是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最大价值,A、C、D均不是从世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价值的,是均不能选的,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最大价值17.下表中英国棉纱售价的变化反映出1786年1790年1800年1807年1830年38309。56。753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单位:先令/磅)A。经济危机发生导致产品滞销B。国内市场饱和激化供求矛盾C.工业革命使生产成本降低D.政府加强调控降低商品价格【答案】C【解析】从时间上来看当时英国正在经历工业革命,是工业革命使生产成本降低导致英国棉纱售价的降低,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从时间上来看当时英国并未发生经济危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时间上来看当时英国并未发生国内市场饱和激化供求矛盾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政府是自由放任的而非加强调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能时间判断出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18.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使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材料“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可知,20世纪初,公司的投资规模发展迅速。这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电的发明和使用,重工业得到发展并且企业的规模扩大,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所以本题选D。A、B、C项都与题中时间不符。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公司制的发展.19.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A.美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得到完善B.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C。垄断资本主义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D。国家加强了对私人生产的干预【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垄断组织成立之后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即垄断资本主义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主政治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私人干预国家而非国家干预私人,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垄断组织必然干预国家的政治和经济。20。“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与上述罗斯福就职演说相对应的新政举措是A。实行美元贬值B。兴办公共工程C。提高产品价格D.调整企业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可知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故本题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考点:罗斯福新政·措施·兴办公共工程21。俄罗斯《晨报》报道,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调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B。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C.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D.冲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答案】B【解析】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即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才得到肯定,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农民生活水平未得到明显改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苏联军事实力只是与美国匹敌而未全面超过美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勃列日涅夫也未能冲破斯大林模式束缚,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2.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主张得到了上海合作组织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这体现了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没落B。中国积极谋求世界霸权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等都体现了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消极影响日益显著,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故D项正确;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并未走向没落,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故A项错误;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从不谋求世界霸权,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现象,不能说明政治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故C项错误。故选D。2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墨家的思想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只不过是、仅仅是起到抑制统治者的暴政的作用.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另外,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和“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是法家的思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24。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一方面选派董仲舒……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并非独重法家,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B项错误;“重用张汤,……治理长安”,长安并非封国,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一方面……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可见儒法并施,故D项正确。25.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A。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B。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C.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D.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答案】B【解析】“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其实也就是重建社会秩序,这也是材料所强调的争鸣核心所在,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就是错误的,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经济等的繁荣,不符合题意,排除;百家争鸣也关注社会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6。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以民为本D.礼乐典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以民为本的观点,故C项正确。无为而治,主张统治者的放任无为,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兼爱非攻,属于墨家思想,反对战争,主张爱无差等,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礼乐典制,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民本思想27.《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归纳,并做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诸子百家,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相关知识点。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等,不难知道,道家学派主张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这样便可以缓和阶级矛盾.A项是儒家学派的主张,不正确;B项表述与“无为而治”相反,不正确;D项是无关选项。故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学派的主张·“无为而治”28。“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A。格物致知B。心外无理C。心即理也D.知行合一【答案】A【解析】西方科学精神强调实践,格物致知也强调实践,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心外无理不强调实践,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心即理也不强调实践,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知行合一认为行便是知,也不强调实践,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29.南宋的朱熹编著《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答案】B【解析】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说明了其通俗化、普及化的特点,即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C.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30.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A。经世致用B.为政以德C.心即理也D.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顾炎武是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他认为君子做学问是为了明道救世,空谈诗文义理与治世无益.这说明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所以答案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第Ⅱ卷主观题(共40分)材料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材料二: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产品,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和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就要对农副产品实行贸易垄断即统购派购的制度。为了确保在低价统购派购的条件下农民仍然能把资源投入到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农产品生产中,就要求作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使国家能够以行政力量直接控制农业的生产。按照这种逻辑,实行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之后,(1953年)农业集体化运动随之开始并不断加速……——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材料三: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2)据根材料二,说明国家对农业进行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指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你对福利制度改革的认识【答案】(1)特点: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2)安排:对农副产品实行贸易垄断(或统购统销、统购派购);农业集体化。根本目的是:实现工业化。(2)福利制度本身能够缓和社会矛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但是它也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之后出现“滞胀”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提升民众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从而走出困境。【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涉及到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很多特点,回答时关键是要回答完整。材料二反映的是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即对农副产品实行贸易垄断即统购派购的制度,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根本目的主要从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材料三反映的问题是福利制度问题,但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恶化——经济滞涨来评价社会福利制度,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