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毅秋教授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经验_第1页
孙毅秋教授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经验_第2页
孙毅秋教授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经验_第3页
孙毅秋教授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经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毅秋教授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经验

孙燕秋教授是江苏省中医儿科主任、博士带头人。他从事中医临床、教育和科学研究超过30年。他学习和体验丰富,精通儿科疾病,善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在临床综合征上,他谨慎遵守法律,这是合理的。老师不老,但泥,老,难以形容,水中有刀,经常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有幸侍诊,聆听教诲,获益匪浅,兹将孙师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经验采撷数枝,以飧同道。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airwaycoughsyndrome,UACS)原称“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是指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UACS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之一。临床症状除咳嗽咳痰外,还可表现为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频繁清嗓、咽后黏液附着、鼻后滴流感等。1“大业”范畴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记载。但据其临床特点,多归属于中医“久嗽”“久咳”“鼻渊”“咽痒”“喉痹”等范畴。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孙师认为正气不足是内因,外感时邪是诱因,病程中有急性期、缓解期之分。急性期以“风痰”为患,病机为风痰郁肺,肺失宣肃;缓解期以“正虚”为主,病机为肺卫不固,正虚邪恋;并强调“风”邪贯穿本病的始终。1.1风上血气病症孙师常谓:凡外感咳嗽初起,皆以风为先导,风邪贼表,玄府闭塞,肺气失宣使然,治疗当以疏风宣肺为首务。风为百病之长,易兼他邪致病,故临证有风寒、风热、风燥之别。风性轻扬,易犯人体上部,肺为诸脏之华盖,位居上焦,六淫外感,肺卫首当其冲,鼻、咽为肺之门户,外邪从口鼻而入,鼻窍不利,肺气失宣,上逆为咳。从本病症状看,患者多有鼻痒喷嚏、咽痒、咳嗽、时作时止的特点,显示有“风”候;又有咽部痰阻感,或有鼻后滴流感,频作清嗓动作,显示有“痰”候,当风与痰结,留着浸渍咽喉,久结不解,一方面激发人体频繁清嗓以抗邪外出排异,一方面也易化燥伤及局部血脉,形成燥结瘀阻之机,出现咽喉充血、滤泡增生等症。故孙师认为,本病在急性期多以“风痰”为患,风痰不去,肺络不清,则咳嗽迁延不已。1.2益气固表,固本固表《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慢性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但与其它脏腑功能失调亦密切相关。孙师结合小儿时期“肺脾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指出小儿久咳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孙师认为:襁褓之体,稚阴稚阳,久扣肺损,金碎不鸣,然多为虚实夹杂之证。唯有益气固表,扶正达邪,方是治本之法。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外合皮毛腠理,固一身之表。盖小儿肺常不足,易为外邪所侵,邪侵于肺,久而不去,必伤正气,加之前期多有外感病史,如若过用苦寒或误用攻伐,则肺气所伤。肺为气之主,肺虚则气无所主,气逆不降,导致久咳不愈。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以运化为职。然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易为饮食生冷、积热所伤,导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而酿生痰浊,上贮于肺,肺失宣畅,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两虚,日久生化乏源,宗气不足,卫外不固,则致咳嗽缠绵难愈。《景岳全书》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黄帝内经》曰:“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肾为先天之本,肺肾为母子之脏,金水相生,且小儿肾常不足,肺病咳嗽,日久母病及子,可损伤肾气形成肺肾同病。故孙师认为,本病在缓解期多以“正虚”为主,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1.3肺常不足,临证也清,肺失宣肃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病初常因触冒风邪,正如《灵枢·五变》云:“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小儿形气未充,藩篱疏松,易于感触风邪。“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为华盖,位居上焦,外合皮毛,感邪首当其冲,风邪犯肺,肺失宣肃,而见咳嗽、鼻塞流涕、咽痒等症状。临证时不少患儿表现为咳嗽呈阵发性,咳甚气急难忍,或伴有咽痒、鼻痒喷嚏等,疾病时作时止,符合“风之善行数变”“风性挛急”“风盛则动”的发病特点。小儿“肺常不足”,肺卫祛邪无力而致风邪稽留,久伏于肺,肺气被郁,则咳嗽缠绵难愈。久咳又可进一步耗伤肺气,使卫表不固更易感邪。故孙师认为,“风”邪贯穿本病的始终,造成疾病的恶性循环,难以痊愈。2疏风宣肺,化疗通癫本病不同于单纯的咳嗽,实为一综合征。其西医学病因及鉴别诊断程序较为复杂,治疗上多为针对病因治疗。中医可以遵循“异病同治”的治则,化繁为简、提纲挈领,同时又需结合“同病异治”的辨证论治原则,在设计整体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个体化随证、对症加减。故对于本病的治疗,孙师提出“急性期疏风宣肺、化痰通窍;缓解期益气固表、扶正达邪”的两步疗法,并注重从“风”论治。2.1药物治疗加味通过对本病的病因及病机分析,孙师认为本病急性期多为风痰郁肺证,症见咳嗽,痰黏难咯,鼻塞,流涕,鼻痒和(或)咽痒,喷嚏频作,频繁清嗓,鼻后滴流感,舌淡红苔腻,脉弦细或弦滑。治宜疏风宣肺,化痰通窍,孙师常用“三拗汤合苍耳子散”为主方加减。主方为:炙麻黄、杏仁、法半夏、桔梗、薄荷、炒苍耳子、炙款冬花、防风、蝉蜕、生甘草。临证时根据患儿年龄大小酌情增减药物剂量。并根据病邪兼夹的不同对主方灵活加减:如鼻塞流清涕偏寒证者,加白芷、细辛;流浊涕,痰多而黄偏热证者,加黄芩、黛蛤散;干咳或痰少而黏,声嘶,口干,咽干偏燥证者,加南北沙参、麦冬;咽喉肿痛者,加牛蒡子、板蓝根;大便干者,加玄参、瓜蒌仁。孙师强调,本病初起,邪在肺卫,当轻而扬之,慎勿见咳止咳,误用寒凉收涩之品,以防闭门留寇,邪之不克。2.2“昭风通癫,通心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邪留不去,耗伤肺气,临证常见反复感冒,多汗,神萎倦怠,遇风则加重等症,此为肺虚失固,正虚邪恋之征,故此时孙师注重“益气固表、扶正达邪”,以达到长期缓解、最终痊愈的目的。孙师常谓:童年多涕,脾虚为首;多汗易感,总因肺虚。治当益气补肺,御风通窍,健脾化湿,以绝涕源,方为良策。具体言之:偏肺气虚者,症见反复感冒、面白少华、咳嗽无力、气短自汗等,治宜补肺固表,益气化痰,方选玉屏风散加味;偏脾气虚者,症见神疲懒言、形瘦纳差、涕多便溏等,治宜健脾益气,化痰止咳,方选六君子汤加减;偏肾气虚者,症见反复感冒、气短无力、腰膝酸软、夜尿增多等,治宜补益肺肾,固摄纳气,方选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孙师常用药如:黄芪、白术、防风、法半夏、陈皮、茯苓、煅龙骨、煅牡蛎、款冬花、炙百部、炙甘草等。若喷嚏频作者加辛夷、蝉蜕祛风通窍;若腹胀者加枳壳、莱菔子理气降气;纳谷不香者加鸡内金、炒谷芽消食助运;大便溏薄者加怀山药、芡实、薏苡仁健脾化湿;多汗者加五味子、碧桃干敛肺固表;汗出不温,恶风易感者加炙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夜尿多者加补骨脂、益智仁、金樱子补肾固涩,屡获良效。孙师认为,咳久邪衰,其势不锐,此时可敛肺止咳,益气固表,若妄自宣肺,徒伤肺气,不但无功,反而其咳益甚也。2.3风散加味,兼见风药孙师认为风邪是小儿UACS的主要病因之一,并贯穿本病的始终,故临证时注重从“风”论治本病,倡导急性期宜“疏风”、“祛风”,缓解期宜“御风”。孙师常谓:风性发散,宣畅肺气,以利通窍;风能胜湿,醒脾助运,以绝涕源。临证擅于运用“风”药,因风药辛散升提,质轻味薄性平,正合小儿“以平为期,随拨随应”的用药特点。故孙师在本病的急性期若伴有表证者常伍以疏风解表药,如偏寒者加荆芥、防风、细辛等;偏热者加银花、连翘、薄荷等。咳嗽阵作,伴有咽痒,时作时止者,常伍以祛风解痉止咳的药物,如蝉衣、僵蚕、地龙、钩藤等,取效甚捷。孙师常提及“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故在本病的缓解期孙师常喜用玉屏风散加味,重用黄芪,因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补剂中之风药也;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以宁风;防风遍行周身,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为正本清源之用。3疏风宣肺,通帖治上呼吸道感冒案及相关病料患者黎某,男,4岁10个月,2012年2月13日初诊。家长诉患儿反复咳嗽2月余,自服“头孢克洛、罗红霉素、止咳糖浆”等未见好转,刻下:咳嗽时作,呈阵发性,咳吐少量白黏痰,伴鼻塞,时流清涕,自觉鼻痒,晨起喷嚏频作,咽痛,舌淡红苔白微腻,脉弦滑。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咽后壁滤泡呈鹅卵石样增生,肺部听诊未闻及干湿性罗音。查血常规、全胸片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未见异常。患儿有“过敏性鼻炎”病史。诊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孙师辨为风痰郁肺证。治以疏风宣肺、化痰通窍。处方:炙麻黄5g,杏仁10g,法半夏5g,桔梗5g,薄荷6g,炒苍耳子6g,炙款冬花10g,牛蒡子10g,防风6g,蝉蜕10g,生甘草3g。5剂,日1剂,分3次服。2月18日复诊:患儿咳嗽及喷嚏次数明显减少,鼻塞症状较前减轻,无流涕,无咽痛,但自觉咽干咽痒,口渴欲饮,大便干,上方去牛蒡子、薄荷、炒苍耳子,加玄参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