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佛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_第1页
九洲佛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_第2页
九洲佛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_第3页
九洲佛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_第4页
九洲佛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洲佛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九佛茶”源于佛教。它生长在九山、仙福山和七围牛的山谷中。云在里面旋转,世界不朽。受到佛魅力的影响。品质优良,香气清新,口感柔和清爽,口感清新如画。它的形状直接成形,可以被称为佛光。这是绿茶的优质。“九华佛茶”是安徽省池州市茶叶主导品牌,具有经国家商标总局注册登记的产地证明商标。2002年11月5日,池州市召开专门会议,对池州茶叶品牌进行了整合,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规范“九华佛茶”质量标准和生产加工规程,结束了长期以来茶叶品牌混乱的局面。根据池州市茶叶产业规划的要求,该市在核心区域内将建成优质“九华佛茶”基地10万亩(1亩=0.067公顷),年产优质“九华佛茶”2000吨以上,使全市30%以上的茶叶统一到“九华佛茶”标识上来。“九华佛茶”生产,不仅带动了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池州加工、贸易和旅游等经济的快速增长。1“九佛茶”的生产1.1佛茶”生产概况池州市现有63个乡镇产茶,而“九华佛茶”则分布在以九华山、牯牛降、仙寓山三大山脉地带,形成“九华佛茶”生产的核心区域,涉及22个产茶乡镇(表1),面积约800km2。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6.1℃,有效积温4500-5100度,无霜期219~24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31小时,年降雨量1694.5mm;具有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植被种类繁多,适宜茶树的生长。1.2多茶类加工企业增加,增加“九佛茶”产出2004年底统计,池州市现有茶园面积15058.41公顷,其中可采茶园14261.16公顷。茶叶总产5095.9吨,其中绿茶3609.9吨,红茶1486吨。茶叶产值14048万元,比去年增长15%。其中名优茶1719.9吨,比去年增长8.7%,名优茶产值10442.6万元,比去年增长20.7%;名优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33.75%,名优茶产值占茶叶总产值的74.34%。授权生产“九华佛茶”的企业由去年15家增加到25家(表2);全年共生产“九华佛茶”148吨,比去年增长231%,“九华佛茶”产值3471.5万元,比去年增长237%;“九华佛茶”占名优茶产量的8.6%,占名优茶产值的33.24%。1.3安徽省标准及协调2003年池州市制定“九华佛茶”相关标准和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规定。如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年10月15日发布并实施的《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365-2003九华佛茶》标准和《九华佛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2003年2月1日实施的《九华佛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和《九华佛茶证明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这些标准和规定,规范“九华佛茶”生产企业和经营者,使其按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和经营。2“九佛茶”的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着主要问题2.1茶园品种老化池州市茶园大都分布在山区,在全市64个产茶乡镇中,39个为山区乡镇,22个为“九华佛茶”生产乡镇,山区茶园约占池州市可采茶园的69%(表3)。池州市茶园虽已全部达到无公害生产要求,但山区茶园多数园相不佳,单产水平低,具体表现为:一老二稀三分散,树龄老化,栽培历史较久,有些茶园种植年限虽然不长,但因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茶树机体衰退或未老先衰;茶叶单产低,平均单产只有344kg/hm2,为全国的1/2,日本的1/4;茶园良种少,品种老化,如石台县2003年底,全县的3480hm2茶园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只有273hm2,仅占总面积的7.9%,其余3200多hm2均为有性系品种。在有性系品种茶园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植的发芽迟、芽叶细小的鸠坑茶园面积约有1667hm2,占茶园总面积的50%。2.2企业对“九佛茶”的认识问题“九华佛茶”品牌整合虽有3年,授权生产企业已达25家,但生产加工规模除个别企业外,均小而分散。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九华佛茶”加工,以镇村小型茶叶初制厂和个体农户为主,经营效益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人才和资金缺乏。在认识上,一些企业和经营者对“九华佛茶”的市场前景存在疑惑,担心投资效益;有些名优茶产区抱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想法,对生产“九华佛茶”积极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九华佛茶”的产量和质量。2.3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规范“九佛茶”“九华佛茶”是池州市茶叶的主导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正在增多。因此,建立统一的市场管理和监督体制,规范“九华佛茶”的生产与经营十分重要。据市场检查发现,个别“九华佛茶”授权企业没有按照商标管理规则和商标许可合同的要求,私下销售“九华佛茶”空包装,在一定范围内造成市场混乱,影响“九华佛茶”质量和声誉。3茶树“九佛茶”思想发展的背景根据池州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4—2008年)中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广茶树良种和无公害、有机茶叶生产技术,提高单产和质量,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九华佛茶”品牌,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国内外市场份额,扩大出口。3.1进一步加强两山两坑茶园的开发,确保优质茶园质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池州市整个茶园根据茶区自然环境、茶树品种、茶叶适制性分为特种茶叶园区、红茶园区和普通绿茶园区。“九华佛茶”在以九华山、仙寓山和牯牛降山区及周边的22个乡镇为主的同时,重点加强两山两坑(九华山、仙寓山和肖坑、马坑)茶园的开发,发展高产优质茶园。茶树鲜叶质量是茶叶品质的保障。因此,对现有的“老、稀、散、差”茶园必须进行改造,大力发展良种茶园,加强茶园的基础建设,逐步实施茶园IPM项目,对茶园管理采用规范、合理、科学的原则,在兼顾茶农目前利益的同时,注重长远发展和效益,保护茶区生态自然环境,为茶树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与自然环境,为“九华佛茶”的优良品质奠定物质基础。3.2池州市建设“九佛茶”与有机茶园发展情况池州市是第一批国家生态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16个地方试点之一。多年来,池州市坚持“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治市方略,以生态建设带动了经济大发展。茶叶是池州市农业生产的重要商品之一,“九华佛茶”是该市首推的茶叶品牌,发展“九华佛茶”要与生态池州建设相结合,要与有机茶园的开发相统一。据2003年池州市茶叶资料统计,池州市无公害茶园中,经过申报认证的只有696hm2,占全市总面积的4.7%;尚有3000hm2茶园符合有机茶标准,但没有认证;1987hm2的茶园经过转化可达到有机茶园标准。另外,还有1346.7hm2土地可开发为有机茶园。其中贵池区400hm2、东至县266.7hm2、石台县393.3hm2、青阳县153.3hm2、九华山133.3hm2。发展“九华佛茶”生产,要按有机食品生产的要求进行,这符合国家生态经济建设的要求,符合池州市的市情和实际需要,有利于提高茶叶质量和竞争力,对促进池州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3.3叶生产和经营者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池州市现有人口153万,从事茶叶生产活动的有近50万人,特别是一些山区乡镇,茶叶是他们主要经济来源。由于资金不足、生产加工方式落后,加上交通信息闭塞,没有主导品牌,茶叶产量和质量得不到提高,茶叶价格低,直接影响了茶农的经济收入。名优茶,尤其是“九华佛茶”的发展,为茶叶生产和经营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据池州市农业局章启立同志报道:2004年春茶均价38.84元/kg,其中名优茶60.72元/kg,九华佛茶234.56元/kg。由于茶叶品牌的推出和“九华佛茶”品质的提高,顾客纷纷上门,“九华佛茶”供不应求。“九华佛茶”均价的提高,带动其它茶类价格的上涨。如:杨棚茶叶开发中心,去年“九华佛茶”、毛峰、条茶,每公斤价格分别为400元、240元和50元,而今年上涨到560元、360元和80元。贵池区杨棚村2002-2004年3年的茶叶均价每公斤分别是66元、90元和130元,该村村民方三六家,3年茶园面积没有变化,产值却分别为5000元、8000元和12000元。据统计,2004年,池州市生产“九华佛茶”148吨,直接增效2573万元:生产名优茶1720吨,直接增效1039万元;两项合计共增效3612万元。“九华佛茶”的发展,茶叶品牌的整合给茶农带来实惠,提高了池州市茶叶生产经济效益。3.4寺院的寺院和寺院之间的地位和贸易联系“九华佛茶”缘于佛教,早在金乔觉卓锡九华山时,就带去“金地茶”(佛茶中的一个品种)在九华山神光岭下种植,他们用茶叶来解坐禅的空寂。随着佛教在九华山的传播与发展,山上各大丛林寺院都有各自的庄田,寺院的僧尼过着农禅结合的生活,他们在佛事之余,从事农业生产,如种茶、种稻、种菜。其中,种茶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工作,所产茶叶用于供佛、自用、和待客。茶与佛事互相促进,香客品茶领悟禅机、参悟佛理,僧尼参禅可饮茶以提神,藉茶以清修,“茶佛一体”、“茶佛一位”。“九华佛茶”扎根于佛教,随佛教的兴旺而发展,佛教文化、佛教产业促进了“九华佛茶”栽培、加工和品质的提高。九华山佛教文化中蕴含着茶叶文化的意韵,僧人们所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歌颂并描绘了当时茶叶生产的情景,九华山茶道和茶艺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喜爱。因此,“九华佛茶”的发展对于进一步促进九华山茶与佛的研究、弘扬九华山佛茶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3.5重点企业组织,形成“企业—发挥茶叶龙头企业和乡镇集体作用,按标准化方式生产“九华佛茶”生产是在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础上的更高一级的生产,投资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应有一定的规模效益,以个体、分散农户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不能适应“九华佛茶”发展要求。因此,加强和提高生产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由个体农户分散经营逐渐向大户、私营企业、龙头企业集中,通过契约关系将出口企业、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比较紧密地组织起来,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目前,池州市的茶叶龙头企业主要有:安徽天方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池州高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安徽省九华山佛茶有限公司等。她们都是池州市“九华佛茶”生产与经营的实体,她们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按照“九华佛茶”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将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纳入到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之中,使企业、乡镇集体、茶农经济效益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增长。2004年,石台县占大镇对全镇6000亩茶园,2300户茶农进行优化组合、分工协作。镇里拿出18.24万元用于支持茶叶的生产,其中,6万元用于购置茶叶加工机械,12.24万元补助农户发展无性系茶园(每发展1亩,补助400元),使该镇的茶园结构得到了调整,改变了一家一户种茶、制茶、卖茶的模式,全镇通过统一种植要求、统一采摘标准、统一加工规程、统一销售渠道,使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很大提高,增加了全镇茶叶总体经济效益和茶农的个人收入。3.6保证茶质,提高茶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质量如营养条件、风格口味及卫生安全标准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九华佛茶”生产和品质必须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从茶园选择、茶树栽培管理、茶叶采摘加工、包装运输、茶叶的流通及茶叶生长环境等都必须按照有机食品的要求严格控制,防止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有毒有害化学合成物质等对茶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