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_第1页
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_第2页
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_第3页
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_第4页
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二变换句式变换句式,是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将一种句式变换成另一种句式,要求内容表达准确,语气恰当,上下文协调一致。考查的类型主要有长短句变换、句子重组、整散句变换、语体的变换等四大题型。考向一长短句变换长句是使用词语多、形体长、结构复杂的单句,它只有一套句子成分。短句是使用词语少、形体短、结构简单的单句。考点二变换句式(一)长句变短句长句变短句绝不是把一个长句子随意切割成几个短句这样简单,它是有严格的操作步骤的。第一步:提取主干句“主干句”是指重要的中心句子,不简单等同于“句子主干”,它可以包含部分修饰语。找到主干句后,把它暂放一边。之所以“暂放一边”,一是因为这个句子的位置待定——或放在段首,或放在段尾,一般不在中间,二是因为这个句子在整理成段时或需要“增删词语”。提取主干句就等于完成了长变短的三分之二。(一)长句变短句第二步:抽出修饰语独立成句把长句的修饰语分别抽出,写成若干个完整的短句。并列型的修饰语可采用并列关系抽取,包含型的修饰语要根据逻辑关系整理出几个句子。第二步:抽出修饰语独立成句第三步:整合成连贯的语段长句变成短句后,这些短句必须构成一个连贯的语段,而不是互不相干的几个独立句子,所以在操作时不要被题目中给出的序号、标点所迷惑。所谓整合,就是通过合理排序、使用衔接词(借代词和关联词)、增删词语等手段把前两步析出的短句整理成一段连贯的话。第三步:整合成连贯的语段【误区警示】

长句变短句容易犯的两个错误1.变换后的短句成分残缺,因为要变换成短句的内容多是长句的修饰限制成分,不是完整的语句,即不一定是包括主谓宾等成分,如果不添加成分,就容易造成变换后的语句成分残缺。2.长句变为短句后漏掉信息。没有准确切分长句,使得长句变为短句后,短句的内容不能完全体现长句的所有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长句变短句时,要注重对长句的切分,保证长句变成短句后不漏掉信息。【误区警示】长句变短句容易犯的两个错误1.把下面的长句改为四个短句。要求: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二维令是由二维令手机APP和二维令物理令牌组成的采用国际通用的经典加密算法ECC、密钥长度达到256比特的、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破解的、利用二维码带来的便利性帮助用户进行更高级别安全登录的方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把下面的长句改为四个短句。要求: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解析】

第一步,提取主干部分。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语句的成分,找到语句的主谓宾部分,把这个内容作为其中的一个短句。

长句的主干是“二维令是帮助用户进行更高级别安全登录的方式”,这句话就可以当作一个短句。第二步,梳理修饰限制成分。分析语句的定语、状语、补语,把这些成分按照内容切分成几个部分。

修饰限制语是“由二维令手机APP和二维令物理令牌组成的采用国际通用的经典加密算法ECC、密钥长度达到256比特的、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破解的”“利用二维码带来的便利性”,按照定【解析】第一步,提取主干部分。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语句的成分,语、状语的层次分割,可以得到“由二维令手机APP和二维令物理令牌组成”“采用国际通用的经典加密算法ECC、密钥长度达到256比特”“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破解”“利用二维码带来的便利性”等短语。第三步,合理添加成分。对切分成几个部分的修饰限制成分添加主语、宾语等成分,使它们分别形成一个完整的语句。“由二维令手机APP和二维令物理令牌组成”,在组成短句时就要加上主语“二维令”。语、状语的层次分割,可以得到“由二维令手机APP和二维令物理【答案】

①二维令是利用二维码带来的便利性帮助用户进行更高级别安全登录的方式。②二维令是由二维令手机APP和二维令物理令牌组成。③二维令采用国际通用的经典加密算法ECC、密钥长度达到256比特。④二维令采用的密钥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破解。【答案】①二维令是利用二维码带来的便利性帮助用户进行更高级(二)短句变长句短句变长句有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长句的主干。分析所给的几个短句中共同陈述的对象,定为长句的主语,然后再依次确定谓语和宾语。第二步:组合附加成分。将短句中的其余内容合理转化为长句的定语、状语或补语。第三步:复查验证排序。检查变换后的句子的主干成分、附加成分、并列成分等的语序是否恰当。(二)短句变长句【误区警示】

短句变长句常犯的错误1.变换成的长句不是单句长句是一个修饰限制成分复杂的单句,只有一套主谓宾,所以变换成的长句一定要是单句。2.变换后长句的修饰限制成分位置不当作为长句的修饰限制成分的定语和状语都有一定的位置,拟写长句时,要注意这些。比如复杂状语排列的一般顺序是“表示时间的名词+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表示范围的副词+表示情态的形容词+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误区警示】短句变长句常犯的错误2.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解析】

此题为短句变长句的考查。首先根据语段的中心确定主要陈述对象,进而确定句子的主干。分析题干,三个短句的句式完全相同,都是判断句,且构成了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因此我们可以把“……总是同……相比较而存在的”作为句子的主干。其次,合并表意相同的词语,提取各次要语句的主要信息。我们可将三个短句的主语合并为“真、善、美的东西”,将三个短句的介词宾语合并为“假、恶、丑的东西”。最后我们再作逻辑与语法上的检验。还要【解析】此题为短句变长句的考查。首先根据语段的中心确定主要注意变换后的句子应做到前后词语的对应,力求语句表意明确、自然流畅。【答案】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注意变换后的句子应做到前后词语的对应,力求语句表意明确、自然考向二整散句变换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主要有排比句、对偶句等;散句主要有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整散句变换时可以运用下面的方法:考向二整散句变换1.散句变整句“三步骤”第一步:定基准句。分析语句特点,确定某一句为基准句。第二步:仿基准句。把其他句子调整成与基准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整体形成对偶或排比修辞格。第三步:顺调后句。调整理顺句子,检查有无语意变化。比如下面3题,如果把第一句“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作为改换句式的基准句的话,那么其他两个语句都要按照这个句式的特点进行改写。1.散句变整句“三步骤”2.整句变散句的技巧整句改散句就是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成细小成分,取消对偶或排比修辞,变整齐的句子为长短不一的句子。2.整句变散句的技巧3.(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变换句式的能力。画横线的三句话都是表现焦裕禄的,如果把第一句作为改写的基准语句,就先分析一下这个语句的特点:主语是“焦裕禄”,谓语是“是”,宾语部分“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比较复杂,要再次分析,其中,“为人民”是介宾短语,“拼死拼活”是状语,“谋福祉”是动宾短语,“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偏正短语等。由此,其他语句也按照这些特点改写,比如第二句,可以改换为: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变换句式的能力。画横线的三句话都是表现【答案】

(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符合试题要求,其他答案亦可)【答案】(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考向三句子重组句子重组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打乱句子的结构,改变陈述的对象,重造一个新句子。重组句子有四个步骤: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第二步: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句式特点、分句间的关系、句子的结构特点等。第三步:根据重组的要求改变原句句式。第四步:检验重组后的句子,看是否改变了原意,是否符合要求和规范。考向三句子重组4.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天鹅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而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就不是这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解析】

题干所给的两句话分别叙述了天鹅和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各自的生存特点,两个分句呈现转折关系,因此,转换后还要保证前后两个分句的转折关系。【答案】

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解析】题干所给的两句话分别叙述了天鹅和地上的狮、虎,空中考向四语体变换语体的变换指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变换,生动语言和平实语言的转换。变换时要结合语体特点,恰当合理转换:1.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转换方法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转换,关键在于准确而全面地甄选需要转换语体的词句,按照题目要求,结合语体特点,做出恰当而合理的转换。考向四语体变换书面语多用长句,结构复杂,关联词使用较多,严谨周密,庄重典雅;口语句子较短,结构简单,少用关联词语,通俗易懂,活泼自然,变换时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以及句子长短结构的变化即可。2.质朴(平实)语言与生动语言之间的转换方法质朴(平实)语言与生动语言之间的转换,关键在于词语、修辞和句式的运用,恰当运用了修饰词语、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或表达效果更佳的句式(如整散句、长短句和变式句等),语言就生动形象起来;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述,关键要把握语段中的手法,结合语境理解其实质含义。书面语多用长句,结构复杂,关联词使用较多,严谨周密,庄重典雅5.(江苏高考卷)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即“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5.(江苏高考卷)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第二步:结合语境,把握所用手法,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联系“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理解长者所打比方的本意,“穿上一双鞋子”指改变自己,“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指改变环境(世界)。第三步: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含意。【答案】

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第二步:结合语境,把握所用手法,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联系“青高考要求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一、比喻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1.特点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高考要求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比喻中喻体多是具体形象的、可以感知的、大家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2.分类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1)明喻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1)明喻(2)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比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例如:①生活是海洋。②十个被血浸泡的手指头肿成了大熊掌。(2)暗喻(3)借喻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3)借喻“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4)博喻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例如:“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二、借代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1.特点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2.分类(1)特征代本体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识、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做借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人字形的标志,所以称他们“三道头”。含厌恶、鄙视的意味。2.分类(2)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雷锋”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的名称。(3)处所代本体包括以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例如:“两杯龙井”,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龙井”代“龙井茶”,“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2)专名代泛称(4)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眉”代“头”。(5)具体代抽象例如: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浪舞。“火药味”代“战争气氛”,“艳歌”“浪舞”代“太平景象”。(4)部分代整体(6)结果代原因例如: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捏着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7)以材料、工具代事物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例如:住房的事是笔杆子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笔杆子”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等。(6)结果代原因三、比拟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1.特点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三、比拟2.分类(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种比拟。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可分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四种。例如: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2.分类(2)拟物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人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例如: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以人拟物)②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以物拟物)(2)拟物四、夸张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1.特点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如此,而是经过作者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四、夸张2.分类(1)扩大夸张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高、多、强、大等方面说。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分类(2)缩小夸张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低、少、弱、小等方面说。例如: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3)超前夸张把在时间上后发生的事情或行为说成先发生,或者说成同另一先发生的事情或行为同时发生。例如:(2)缩小夸张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五、对偶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1.特点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2.分类(1)从形式上可分为严对和宽对①严对:就是严格的对偶。“严”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方面不仅要求音节相等,而且要平仄相对;词汇方面,要求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词,且对应的词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语法方面,要求对应的词词性相当,语法结构必须相同。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分类②宽对: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不需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结构大致相当即可;不必讲究平仄和词性;字面上也可出现个别词的重复。例如:权力使人昏迷了,派性叫人发狂了。(2)从内容上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借对、当句对、隔句对。现介绍前三类:②宽对: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不需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①正对:由意思相近或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构成的对偶。在运用正对的句子中,并列的两个事物或概念在意义上起到互相补充、强调、充实的作用。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反对:由两个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短语或句子构成的对偶。在运用反对的句子中,并列的两个事物或概念在意义上起到互相对比映衬的作用。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①正对:由意思相近或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构成的对偶。在运用正③串对:又名“流水对”,上句和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的对偶。串对句在语气上紧密衔接,一气呵成。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六、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③串对:又名“流水对”,上句和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转折、因1.特点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有三项,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内容上,构成排比的各项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2.分类(1)短语排比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中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后的甘霖。1.特点(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2)分句排比(3)单句排比由几个句子构成的排比。例如:天太大。海太阔。人太老。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太单一。胆子和力气太小。舌苔太厚……(4)段落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段落组成,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常用相同的句子提领。(3)单句排比七、反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1.分类(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七、反复(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2)间隔反复2.反复和排比的区别反复只需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两次,即可构成;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仿的短语、句子,才能构成。八、设问设问是指下面有答案而故意设置疑问的一种修辞方式。1.特点(1)它是无疑而问的一种。(2)设问的部分一般包括自问、他问或自拟他问。(3)设问后面的答案包括自答、他答或自拟他答。2.反复和排比的区别2.分类(1)一问一答式例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2)一问两答或数答式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分类(3)两问或数问一答式例如:我能光向总理诉苦吗?我能空手去见总理吗?不行,谁也别想拦住我。九、反问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方式。(3)两问或数问一答式1.特点从反面提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答案已由句子本身阐明。正因为“反问”的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用疑问表感叹,句末也可用叹号。2.分类(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例如:①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1.特点②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③啊,黄继光、刘胡兰……不都是党亲手培育的用共产主义的甘霖灌溉出来的鲜花吗?(2)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例如:①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黄帝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②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把握阅读步骤,读懂古代诗歌古诗鉴赏,读懂诗歌是第一步。对于考生来说,能否读懂诗歌,决定着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解读古诗。要读懂古诗,就要遵循以下四个步骤:把握阅读步骤,读懂古代诗歌第一步读标题——领悟传达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④揭示作品的线索;⑤表明诗歌的题材;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如:第一步读标题——领悟传达信息试卷诗题传达的信息2017·课标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①点明了地点(礼部贡院);②暗示了诗歌的内容(阅)。2017·课标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①交代了诗歌的内容(送);②交代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试卷诗题传达的信息2017·课标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2016·课标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①点明了地点(金陵、汉江);②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望)。2015·课标全国卷Ⅰ《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点明了地点(临洮、北庭);②交代了诗歌的内容(赴);③交代了诗歌的题材(留别)。2016·课标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①点明了地点(金陵、汉江第二步读正文——读懂“诗家语”1.要懂“诗家语”鉴赏古代诗歌,要了解诗句中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即所谓的“诗家语”。由于格律诗受到平仄、韵律的限制,诗人在写诗时,常常采用一些倒装句式。例如:第二步读正文——读懂“诗家语”例句解释“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句应为“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原句应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其八)》]原句应为“鹦鹉啄香稻余粒,凤凰栖碧梧老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例句解释“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原句应为“应笑我多情,华发早对于古代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在阅读欣赏时只有了解这种时空倒置的叙事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2.要懂特殊修辞在古代诗歌中,除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方式外,还有互文、移情等。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不可理解为月是秦朝的关是汉朝的。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看似不合情理,其实是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的“移情”手法。对于古代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3.了解诗歌的章法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绝句和律诗的章法归结为“起”“承”“转”“合”。“起”即一首诗的起句,“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了解这个规律,在鉴赏古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3.了解诗歌的章法(1)“起”定基调“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如:杜甫《登高》诗首联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开篇便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1)“起”定基调(2)“承”“起”而续“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以杜甫《登高》为例: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萧萧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2)“承”“起”而续(3)“转”开生面“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如:《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3)“转”开生面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的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转”,古人也称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荡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这一“转”避免了诗歌的平直,让诗意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所以理解和鉴赏诗歌,抓住“转”句是关键。(4)妙“合”主旨“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如: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的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登高》尾联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更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又似无可奈何沉重一叹。一个艰难时世中老病孤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痛惜!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妙合”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第二种收束方式是暗中寄托,即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作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最常见的是寄情于景,以景语作结。《登高》尾联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更在前句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每一部分,又都关乎主旨,关乎作者的情感。掌握了这个规律,也就握住了一把打开古诗鉴赏之门的钥匙。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每一部分,又都关乎4.分析诗歌意象诗歌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寓意,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因此,意象也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有助于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如“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等。“月亮”“鸿雁”,是相思的代名词;“梧桐”“芭蕉”“猿猴”是凄凉、悲伤的象征;“红豆”“连理枝”“比翼鸟”用以表达美好的恋情。4.分析诗歌意象第三步读注释——助力诗歌理解诗歌注释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的信息,因为如果是可有可无的注释,命题者肯定不会加上,加上了就必然会对理解诗歌有帮助,所以这些注释信息也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注释所暗示的内容有:①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②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③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④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感情或写作风格;⑤提供“诗歌作于贬官或流放”一类的注解——暗示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的心境。第三步读注释——助力诗歌理解(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解析】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C.“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表述错误,称李绅为“短李”既是朋友之间的戏言,也表现了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D.“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表述有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答案】CD【解析】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C.“也隐含着不太认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读时要从把握诗歌的大意入手,逐句理解诗意,然后分析诗人借“戏赠”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时应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做到知人论世。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答案】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对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命题: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考向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了的作者”。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通过诗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想可以推想出诗人的形象特征。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考向一鉴赏人物形象(2)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也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2)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中,诗人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一、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八类形象一、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八类形象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二、鉴赏人物形象的三个角度1.整体感知,确定身份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种: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如陈与义的《寻诗两绝句》,通过整体阅读,可大体给陈居士定位:一个行事不拘小节、洒脱,性格豪爽,热爱诗歌,情趣高雅的文人雅士。二、鉴赏人物形象的三个角度2.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例如李清照前期生活美满,夫妻恩爱,其词轻快、爽朗,充满生活情趣;后期遭受战乱,国破家亡,自然就比较悲伤、哀怨、凄婉。2.知人论世,关注背景3.抓关键词,分析特征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完成。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如陈与义的《寻诗两绝句》,抓住“三日醉”“爱把山瓢”“亭角寻诗”“醒来”“寻诗”等词可以分析出“陈居士”热爱诗歌,情趣高雅,是一个十足的文人雅士。3.抓关键词,分析特征三、答题步骤三、答题步骤1.(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1.(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明题干:首先抓住题干的三个要点“首联”“性格”“分析”,然后按解题步骤答题。第二步,思考角度:①知人论世,根据诗人的生活背景来理解。②分析首联,诗人明显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意。【解题思路】第一步,审明题干:③根据以上分析,概括诗人性格,并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规范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考向二

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是作者借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的事物。主要有以下两类形象:③根据以上分析,概括诗人性格,并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高考语文课件-六-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3-6-2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