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礼中国文明的重要特征
一礼制研究的意义礼仪与中国文明的关系是科学家们常见的问题,也是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已经运行了80多年。中国史书有许多关于夏代以前社会状况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历代学者对于中国文明发展的研究情况,虽然史书的作者还没有形成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观意识,但是,他们已经在潜意识里有了探讨中国文明发展的愿望。清代末年甲骨文的发现,使得中国文明的起源研究有了实物的证据,因此也使得人们开始相信商文明的存在。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等人发掘了河南渑池仰韶村等遗址,1930年至1931年,吴金鼎等人发掘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以及1928年对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发掘,都试图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20世纪50年代对二里岗、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是,真正将中国文明起源作为一个课题来进行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夏鼐先生发表了《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文,提出了著名的中国文明起源的要素问题。这以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的热点,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新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传入,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化。如今,经过二十来年的系统研究,学者们开始意识到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想真正的揭示中国文明的本质,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系统地研究中国文明及其起源。有鉴于此,作为中国文明重要特征的礼制研究相应地开展起来,有的学者系统的分析了中国礼制的演进过程,并将礼与中国文明的演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为中国文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形成东方自己的文明理论创造了条件。以往对中国文明及社会的研究多采用西方的理论,特别是有关西方社会演化的理论。西方的理论是在总结西方历史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至于是否适合于中国的历史实际,现在看来还需重新分析。在西方文明的演化过程中,生产工具、灌溉系统、贸易等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在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因素并没有像在西方文明中那样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的史前社会农业生产工具一直以石器为主,甚至在金属器出现以后很长时间,石器仍然占有一定比例。解放前,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还在使用石器,这也说明了农业生产工具并没有在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灌溉系统和贸易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它们都对社会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是社会文明演化的决定性动因。中国文明是一种礼制文明,具有自身的特色,因此,从礼制的角度来研究中国文明及其起源无疑是一个突破口。“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P172)”,而“礼,国之干也”。(《左传·僖公十一年》)这说明“礼”在国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礼”也成为中国文明的重要特征。中国文明的产生并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在多种动因的联合作用下产生的,这其中既有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等原因,也有组织管理能力加强的原因。由于礼制具有维护和协调人伦、等级关系的作用,因此,礼制是社会组织管理职能加强的一个有力保障。组织管理职能的加强可以使社会成员更好地协调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生产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大量的城址、祭坛等大型建筑,如此大型的建筑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这一时期也正处于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文明因素不断增多,并出现了相当普遍的“礼器”,而且这些礼器在墓葬中成组出现,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说明已形成一定的制度。礼制的出现表明社会已经形成了等级制度,而等级制度的形成则促进了社会的分化,导致文明的产生。总之,要想真正阐释中国文明的产生及其特征,就应该从中国文明的特质出发,而且还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文明。只有在中国文明动态发展过程中,才可以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这较之单纯分析中国文明的要素,更能说明问题。二要重视各种文化资料的综合研究中国礼制研究尤其礼制的起源研究既是一种过程研究,又是一种系统研究,需要将其纳入社会的整个系统之中进行研究,因此,中国礼制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多种方法的融合。在没有文献记载的史前时代,考古资料在礼制的起源研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史前时代礼制研究多从葬制、祭祀仪式的分析入手,相应地,墓葬资料、大型祭祀建筑遗迹成为分析的主要依据。不可否认葬俗是古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仪礼是古代礼制的核心,但是,单纯从墓葬资料、大型祭祀建筑遗迹资料来研究中国古代的礼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礼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说明饮食在礼的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饮食”在史前时代考古学资料中的物化形式是饮食器具。墓葬作为死者生前生活的一种写照,其随葬物品中存在大量的死者生前实用器,但是墓葬中的随葬品毕竟与日常生活及祭祀礼仪用品有一定差别,因此,墓葬中的随葬品并不能完全反映社会礼仪制度情况。大型祭祀性建筑遗迹如红山文化东山嘴的祭坛以及良渚文化瑶山、汇观山等地的祭坛的出现,是社会等级化的一种表现。在大型祭祀遗迹中出土的遗物是研究史前礼制的重要资料,不过单纯从这些物品入手进行研究还无法窥探礼制的全貌。因此,礼制的研究必须综合分析各种资料,尤其是在史前时代应适时地改变传统的研究方法,重视各种考古学资料的综合研究。在中国古代,礼被非常突出地用于别等差、序人伦(P2)。礼制是与社会分化相联系的,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方面,借助考古学资料来研究中国史前时代礼制,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忽视普通遗迹、遗物的研究,因为没有普通的遗迹、遗物就体现不出等级性,而且这些普通的遗迹、遗物平时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有时却更能促进研究的深入。考古发掘资料中的灰坑是最常见的遗迹现象,同时也是直接透视古代礼制的较好材料。古人要生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会留下一些遗物,贵重物品会精心保管,不会轻易丢弃,甚至损坏了也会放于一定的场所,而日常生活常用之物就不会像贵重物品那样精心保管,坏了就会随便倒入坑内,形成后来考古发掘遗迹中的垃圾坑。现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的遗迹现象,不能单纯的考虑它的简单性质,要运用逆推法了解这些遗迹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含义。灰坑历来被看作是考古学上文化分期研究的理想单位之一,对于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极少有人注意到。实际上,灰坑的含义是十分宽泛的,考古发掘中许多重要的遗迹单位都被划入了灰坑的行列。严格意义上的灰坑就是古人生产遗留下来的垃圾坑,而将那些具有特殊用途的遗迹归入灰坑则使这些遗迹的重要意义无法得到阐述。我们以尹家城遗址为例来进一步说明如何通过灰坑来研究社会的礼制问题。尹家城遗址龙山文化的灰坑资料十分丰富,共发现灰坑245个(P32)。从灰坑出土物中可以看出陶器中不同器形其出土数量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出土的灰坑的用途也有区别。如罐、器盖、鼎、碗、盆等几种器物的出土量最大,所在的灰坑未经过系统加工;而高柄杯、■、盘、盒等器物的出土量很少,多出在加工规整的灰坑内。陶器中出土量最大的器物说明他们是作为日常生活用具来使用的,用后大部分倒入了垃圾坑。出土量少的器物出土于加工规整的灰坑,而且一些灰坑内还有人骨架与其共出,这说明这些灰坑是有特殊用途的,而且很可能是作为礼仪祭祀用的,那么,这些器物无疑是作为礼器来使用的。在尹家城遗址中一些实用器与非实用器并出,说明礼器还未完全脱离实用器,这与夏商周三代的礼器使用情况大致相同。既然灰坑的用途不同,那么它的性质也就相应地有所不同,因此,灰坑的性质可以分以下三种:祭祀坑(如尹家城遗址H259)、窖穴(如尹家城遗址H544)、垃圾坑(如尹家城遗址H159)。这些不同性质的灰坑反过来又可以说明已经等级化的礼制的存在。“祭日于坛,祭月于坎”(《礼记·祭义》),这其中的“坛”指通常所说的祭坛,而“坎”即坑也。史书的记载与考古发现的情况是基本相符的,因而就需要重视对考古发现中“坎”的研究。虽然考古发掘中的灰坑不可能全部与祭祀有关,但确实存在一部分灰坑被用来从事祭祀活动。这里对灰坑性质的确定尤为重要,其确定一方面要参照灰坑的出土物特别是制作精美的物品,另一方面还要参照灰坑的加工情况,而且要注意灰坑中是否有火烧过的痕迹,因为古人祭祀时经常燔柴生烟。在各种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灰坑的性质才能最终确定,才可以进而界定礼器。总之,中国礼制是分等级的,其研究既要从墓葬、大型祭祀遗迹入手,又要注重对灰坑等常见单位的分析。为避免分析方法的单一性,要采取综合系统分析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阐释作为中国文明重要特质的礼制的起源及特征问题。三中国亲属制度的研究礼制起源于原始宗教,在原始宗教中祖先崇拜对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祖先崇拜并不只存在于中国上古时代,在世界上许多民族中均存在过祖先崇拜,但只有在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也最为发达,这种发达的祖先崇拜才使中国先民对血缘关系异常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人类文明史上最繁复的亲属制度(P539)。因此,在研究作为中国文明特质的礼制,还必须研究礼制中的亲属制度。中国的亲属制度的研究起步很早,而对于史前时代的亲属制度的深入研究则刚刚起步。史前时代亲属制度研究更多地依靠考古发掘资料,其研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往对于中国古代亲属制度的研究多采用摩尔根、马克思及恩格斯的理论,从家庭、氏族、胞族及部落的角度加以论述。这些经典作家的理论是在总结西方晚进民族历史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的,至于是否适合于中国的现实情况现在看来还需认真考虑。中国文明是一种礼制文明,祖先崇拜在中国文明发展中具有超过其他民族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中国的亲属制度亦应有所不同。中国的亲属制度更倾向为一种家庭、家族、宗族制度,这是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及历史文献中得到证明的。明确中国文明的特质以及中国亲属制度的情况,使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地来从事相应的研究。利用考古学资料来进行中国礼制以及亲属制度的研究,已有学者进行过初步的尝试。这些学者所从事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上古时代亲属制度研究的发展,但是有些研究在墓葬分组上给人以一种先入为主之感。一些研究者在分析墓地分布范围以及墓葬分布情况后,对墓葬反映的亲属组织给予了界定,这种单纯靠墓葬情况来界定亲属组织的方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为对墓葬的分组划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相应地就会有不同的观点存在。虽然墓葬的分布情况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死者之间亲疏关系,但这种分布形式只能作为研究亲属制度的一个方面,不能代替其他研究方法。亲属制度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制度,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相应地会在许多实物资料上有所反映。在考古学资料中,除墓葬分布上的远近关系外,在墓葬中的出土物以及聚落之间的关系上也会有所反映。血缘关系较近的社会成员死后会埋在一起,使用的物品会极为相似,而血缘关系较远的社会成员死后虽然也可能埋在一起,但是墓葬之间在距离上会有所不同,而且随葬品会有所差别。这里宗族与宗族之间关系的确定相对于家庭及家庭之间关系的确定会容易一些,因为宗族与宗族之间在使用物品上会有较大差别,而家族与家族之间,特别是家族与家庭之间在使用物品上的差别会很小。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能从墓葬分布情况上来研究,这可以借助一些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新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传入,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被不断地应用到考古学研究中来,其中的DNA鉴定技术对于了解亲属组织情况具有重要作用。虽然这项技术在中国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技术方法还很不成熟,但是这种技术方法较之单纯从考古资料本身来分析亲属制度情况更具现实意义与实证意义。另外,亲属组织在人口数量上会有所不同,国外一些学者已经从人口数量上对亲属组织进行了界定,这为我们研究中国的亲属组织提供了一个参照。总之,中国礼制中亲属制度尤其是史前时代亲属制度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考古资料表面上,应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既要从中国历史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对传统的认识的检验,应从意识上有所创新,如果仅仅从过去的研究视角来检验有关的结论,那么就很难有所突破。学术上需要创新精神,需要怀疑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术的发展,就应改变传统的一些研究方法,进行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四中国礼制的起源研究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礼制研究的一个独特的角度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过去的研究实践证明,中国的文明不同于西方文明,具有自身的特色,是一种礼制文明或称礼乐文明。探讨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无疑应该着重从中国文明的特质即礼制的角度入手。中国传统的礼制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住宅小区车位租赁与车位共享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高压开关设备与变压器集成安装服务合同范本
- 2024年版派遣员工工作协议范本版B版
- 2025年度绿色环保搬家服务合同书6篇
- 2024果园水果买卖合同
- 2024年空间技术研发与转让合同详细条款
- 2024心理咨询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PE化工管道材料购销合作协议
- 2025年度人工智能技术研发项目劳动合同3篇
- 2024年钟倩与李明的二零二四年度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3篇
-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方案
- 物业上门维修收费标准
- ATS技术交流(新型发动机智能恒温节能冷却系统)100318
- 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ppt课件
- 日有所诵(二年级)
- 2022年度培训工作总结
- 应急照明装置安装施工方法
-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
- 钢结构、膜结构安全技术交底
- DB34∕T 4057-2021 中小河流防汛特征水位分析规程
- 单肺通气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