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_第1页
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_第2页
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_第3页
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_第4页
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绪论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订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1.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环境因素;2.研究预防疾病、保护人群的策略;3.研究疾病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4.研究疾病防治的组织和科学管理的方。第章医学式医学模式的概念: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生物与医学模式的内容:立足于科学实验方法和生物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生物医学模式,认为每种疾病都是由一种确定的生物或理化等病因引起的。可在人体内某一特定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分子导致可测量出的形态结构和或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能够明确诊断,并通过相应的手术、药物、理疗等方法控制病理变化以达到治疗目的。并提出了病因、宿主和环境三者动态平衡的概念,如三者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则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之中;如致病因子加强、环境条件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等均可使三者之间的平衡破坏,导致疾病发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容:生物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和卫生服务是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1、生物因素:人类的年龄、性别、特殊生理状况和遗传因素等对健康有明显的影响;2、环境因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才3良;4、服的量群。章观传统健康观1社会学:健康是对劳动的胜任,疾病是劳动能力的丧失;计学:健康是人体统计学的正常状态;3生物医学:健康是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4生态学:健康是人体与生态条件的平衡状态。整体健康观的定义:整体健康观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视健康为多位系统,视机体为一个整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整体健康的特征:健康具有多维性;健康具有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整体健康的内容:躯体健康——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心理健康——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包括:1、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得到充分的发挥,2、作为健康人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3、每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规范一致。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使健康人免受致病因素的危害。一级预防的内容主要包括改善环境措施和增进健康措施两方面。二级预防也就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早”预防措施。目的是控制或减缓疾病病程的进展。三级预防即临场预防对已患病的病采取及的、效的治措施,止病恶化,防并症,防止残疾,使之早日康复。包括防止残疾和康复工作两方面。第四章人类与环境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生态系统概念: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对立统一体系。-1-食物链:生物间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状关系。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环境污染: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构成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性污染、生活行污染和其他污染。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1急性作用2慢性作用3远期危(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致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传染病、食物中毒、公害病——有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社会影响较大的地区性疾病。职业病——特点:病因明确;病因大多数可以定量测定,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与发病率及兵损程度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和剂量—效应关系。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判断条件1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且与该地区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关系密切;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均有同样的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上述相关性,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加以解释。第五章化学因素与健康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毒物在体内的代谢:1积2应应(合)。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化学结构、物理特征、毒物的剂量、毒物的联合作用、个体情况第六章物理因素与健康高温作业的范围:指工作地点的气温在寒冷地区和一般地区超过32℃,炎热地区超过35℃;或工作地点热辐射强度超过4.18J/(c在0过0:。中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热辐射、热痉挛、热衰竭。噪音对人体健康的损害:12、。章生物因素与健康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来源:自然疫源与外源性传播;生活性污染与生产性污染;医源性污染。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的主要疾病:、病章食物营养与健康营养素:食物中可为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修复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人体需要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类,水,维生素和无机盐。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动物性—畜禽类鱼类蛋类奶类;植物性—豆类粮食类。蛋白质生理功能:构成人体组织,器官和体内各种重要生理活动物质的基本成分;是机体氮元素的唯一来源;作为能源提供能量。脂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植物油脂动物脂肪;肉类、乳类、蛋黄、动物内脏(类脂);豆类、坚果类碳水化物的食物来源:粮食、豆类(供给多);根茎类食物;蔬菜水果(供给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生理作用1.增强大肠功能;2.减慢胃排空时间3.减慢餐后血糖的迅速升高4.降低血浆胆固醇、血脂水平;5.有利于肠道益生菌的增殖。无机盐:常量元素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钾、钠、钙、镁、磷、硫、氯等七种含量最多。重%钼钴8为素钙缺乏的临床表现:婴儿的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症;老年骨质疏松症;维生素定义: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一类有机化合物。-2-维生素缺乏症:维A---夜盲症,维生素B1--脚气病,维生素B2--口-生殖综合症,维C----坏血病。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易缺乏,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易引起中毒。合理营养:通过不同种类的食物合理搭配,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能充分满足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并达到相互之间的平衡。平衡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1.满足机体能量和营养素需要2.食品多样化3.合理加工烹调4.食用安全5.合理的膳食制度。第九章食品卫生与健康食品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及销售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的污染,可能引起具急性短期效应的食源性疾病或具慢性长期毒性作用的食源性危害,是引起常见食品卫生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食品污染物质按性质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三类。一.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的污染,以微生物污染最为常见,危害也最大,主要有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等。除肝炎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外,一般的病毒不容易在食物上繁殖,因此很难通过食品传播疾病。二.化学性污染:按其来源可分为,1来源于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有害金属;2.从容器、包装材料、涂料及工具等溶入食品中的各种原料、单体及助剂等;3在食品加工贮存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的有害醇类、醛类等4.不当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三.放射性污.: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发生在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生产及在生活的应用与排放过程,尤其是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污染更应引起高度重视。食物中毒的定义: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的特征:1.突然暴发,潜伏期短2.临床表现相,多为急性胃肠道症状3.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停止食用有毒食品,发病很快停止4.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联系。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三个环节,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1.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以防止食品被细菌污染2.对食品尽快进行低温贮存以控制食品中细菌的繁殖3.在食用前彻底杀死病原菌是防止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第十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的概念——社会因素可称社会环境,包括与社会生产力(经济状况、人口状况、社会保障、科学技术等)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法律、文化教育、家庭婚姻等)有密切联系的诸因素,其中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1.作用的发散性非特异性,社会因素主要是心理上的创伤。社会因素不像一些生物因素那样对机体的损伤有明显的特异性;2.作用的持久性:广泛存在。长期存在。作用缓慢3.交互作用:一种社会因素可直接作用于机体,也可以其他因素为中介,或作为其他因素的中介。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社会因素从两方面影响人类健康:即躯体与心理,社会化与社会适应。社会因素中的非物质因素是通过一些生活事件引起机体的心理感受,而不是躯体感受来起作用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经济发展与健康水平提高是双向的关系,即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提高,而健康水平提高又促进经济发展。1.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可促进健康水平提高,但是经济增长与健康水平提高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或者说联系是有一定限度的;2.:-3-产生;b.心理紧张因素增加;.;.;.:.;.。径响1消费结构和闲暇时间: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消费结构和闲暇时间的安排不同,从而对健康的影响。2.,。。康章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社会心理因素的分类1英国原来是按从事职业的重要性和技术性来划分6个),现在则根据工作创造的价值、效益、工作的稳定性等2中国原来是划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现在划分为高、中、低三层。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评估1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质和量2个体对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易感性和抵抗力。行为医学的概念、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健康相关行为:1促进健康行为2.危害健康行为3疾病行为人类行为的主要特.;.调;.;.。第十三章现场调查研究方法与问卷设计非概率抽样:1.方便抽样2.立意抽样3.雪球抽样4定额抽样。定性研究的特点和实际应用用途1用于帮助问卷设计:定性研究可以通过对目标人群的访谈或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自己不知道或不了解的有关目标人群的语言和行为范围、想法和反应。给研究人员提供产生新想法的信息。定性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们行为、情感、思想等领域里的一系列问题及变化范围,为定量研究问卷设计提供-4-必要的信息;2.与定量研究互补:定性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和解释定量研究的结果,补充定量研究的结果;3用于快速评估:定性研究是产生能服务于社会的知识的研究,研究结果可以是马上影响认定、或帮助人们对一个复杂主题的理解、解释某些事件意义、或对被访谈者有利的行动。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深入访谈;专题小组讨论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问卷访谈;自填法(信访法;现场自填法)问卷设计的原则1的;2.实用性原则:用词简明清楚、准确,描述应具体而不抽象,避免专业性术语或俗语,回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能有计算的内容;3.反向性原则:问卷中的问题,是在考虑了最终想要得到的结果的基础上反推出来的。问卷的结构1封面信:调查的目的、内容、意义,请求其合作;2指导语:填答说明,概念解释,统一标准;3问题及答案:特征问题,行为问题,态度问题;4编码:问卷编码,问题编码,答案编码。问卷设计的步骤1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手段2建立问题库.法.;.;.;.。择.:1;2特;3;4,过0:1)可能得到一些与研究无关的信息;2)要求回答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3)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4)应答率低5)统计分析处理困难。2.封闭式问题:优点1)容易回答,节省时间,拒答率低,应答率高2)低文化程度者也能回答,适用范围较广3)敏感的问题用等级资料的方式让回答者选择,更能获得相对真实的回答;4)便于统计1;2;3以;4。.:1;2,;3。.:1;2;345逻;6。误.;.;.;.;.题化指给每一个问卷条目或整个问卷及其各个组成领域一个恰当的评分,用以代表问题或问卷所测量的态度、信念、行为或个体特征的量度。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评价1.信度:指测工稳性它示工(要卷所资的程或信度评1两2应答计高问量3分;4间。2.效:测量概实要究概致度测结是是要果调结与图1的内容、结构和提问能否反映研究者想要了解的主题或概念,它是直接由专家从表面上对效度作出的主观评价2评价问卷所涉及的内容是否完3个“准致-5-性,问调即则结4)结或按定的。3.信度和效度的关系:1)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即信度不高,效度也不贵高;2)可信的测量既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即信度高不一定效度也高3无效的测量既可能是可信的也可能是不可信的。即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也可能不高4)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测量。即效度高,信度一定高。第十六章健康状况与疾病评价指标健康状况评价的概念和内容通过分析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其变化,来探讨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筛选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评估各种健康计划、方案、措施的效果。内容:1.人口学指标:指反映群体数量、结构及其变化和群体素质方面的指标,由静态人口、动态人口和人口素质组成。(人口调查);2.生理学指标:指年龄、性别、生长发育、遗传和代谢等反映人的生物学特征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生长发育和群体营养状况两大部分。(实验检查和人体测量);3.心理学指标:指反映人们心理特征的一些指标,主要包括性格、智力、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群体健康评价中常自年罪吸烟(毒)率映群况;4.生存指标:指反映在生存过程中人们健康水平低下(主要指患)或直接受到损害的一些指标,包括疾病频率、疾病构成、疾病严重程度以及伤残指标。(疾病登记和健康调查);5.生命长度指标:指反映人们生存时间长度或生命持久能力的指标,包括死亡率、死亡原因和期望寿命三部分。(死亡统计或死亡调查);6.社会学指标: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生活模式等方面的指标,它们被认为是健康状况的相关或间接指标。(社会统计和人口调查)。老年或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负担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与死亡之差和年平均人口数之比。常用的疾病评价指;1疾病频度指标:发病率、患病率;2疾病严重程度指标:病死率、治愈率、因病休工(学)率;3疾病构成:构成比;4残疾指标:伤残率、伤残构成健康期望寿命平均期望寿命,简称期望寿命,说明在一定的年龄别死亡率条件下,各龄尚存者今后还可存活的平均年数,它是用人们的生存时间长度来反映其健康水平。-6-(数sfe)龄。计算:计算早死带来的寿命损失;用死亡人数乘以寿命损失年数;将各年龄组减寿年数相加;-X)生命素质指数)、1岁平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将指标无量纲(标准值0-100计算三个指标的平均值1.小6为低素质人口2.60-8之间为中素质人口3.80及以上为高素质人口。伤残调整生命年DAL)——综合评估对疾病所导致后—死亡和残疾。基本理论1任何代表幸福损失的健康结局都应尽可能地结合进健康状况指标中去;2.在计算疾病负担中要考虑的个体特征应限制在年龄和性别3.相似健康结局等同对待4.时间是疾病负担测量的单位。=D:1.综合估计疾病所造成的损失;2确定疾病的重要性;3成本效益分析4估计危险因素的作用5.评价社会卫生状况。特点1疾病负担测量指标2.健康状态和寿命损失相结合的综合指标3负向指标4标化值;5伤残权重、年龄权重和时间权重6应用。生命质量的概念QO: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生命质量反映了个人期望与实际生活状况之间的差距,该差距越大,生命质量就越差。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影。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1.身体状态:身体状态反映个人的体能和活动能力,是生命质量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也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包括:1)活动受限: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因为健康问题而受到的限制。包括:正常躯体活动受限、迁移受限、自我照料能力下降;2)角色功能受限:角色是由经济、职业、文化背景等因素决定的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位置相适应的的社会义务、责任和社会功能。健康问题常引起角色活动受限。不仅身体状态会影响角色功能,心理损害也能干扰角色功能。3)体力适度性:主要指个人在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疲劳感、无力感和虚弱感等。体力适度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其日常活动中所支付的体力是不同的,因此病中或病后所表现出的体力适度也不同。2.心理状态:1)情绪反应:生命质量测量中最敏感的部分。一些严重的慢性病(如癌症)的负性情绪主要表现为恐惧、忧虑、压抑等心理症状,并可用心理工具或指标来测定。2)认知功能:在生命质量测量中不是敏感指标。因为认知功能障碍常常发生于特定的疾病或阶段,但仍是生命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