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弱化的典型表现及成因分析
利己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高尚行为。这是一种自发的、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目标的亲水社会行为。有助于人们之间的高质量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前提。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弱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利己与利他观念倒置,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利他行为的正确认识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从根本上引起了大学生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格偏差。具体表现是:在人生观上,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淡漠,奋斗目标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受拜金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实用主义人生观和悲观主义人生观等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在怎样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对待人生的基本矛盾,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缺乏对利他行为的正确认识。在价值观上,一些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价值观,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的认识及评价存在偏差,没有正确把握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和冲击,追求奢华生活,认为“金钱万能”,“有钱就拥有一切”,强调个人至上,个人本位,以个人利益和自我为中心,重索取,轻奉献,突出个人主义,忽视他人和集体利益。在道德观上,一些大学生希望大学是公道能够得到主持、正义能够得到伸张、人与人友好相处的和谐环境,到处充满阳光,但真正到了需要伸张正义、主持公道的时候,他们却退缩,一些大学生在帮助别人时动机不纯,名为利他实为利己,还有的大学生利己主义严重,把一己私利的得失,视为道德上善恶的惟一标准,为此不惜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在行为上,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过客心理”,不愿意主动选择,因为选择太耗费精力,不愿意积极承诺,因为承诺太冒风险,对待生活持观望的消极态度,学雷锋只是口号,利他行为任其弱化,例如,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大学校园环境是优美的,但几乎每一块草坪都有为了方便行走而踩出来的小道;供大学生看书、休息、谈心的长凳旁边经常是一片狼藉;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却很少有人替教师擦黑板;有人破坏公物却坐视不管等等。二、社会发展与公共认同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一)社会焦虑感增加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降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大学生不得不经常考虑社会治安、人际交往、学位、就业、婚姻、收入、住房、医疗、保险等,另外,像“非典”、禽流感、地震、海啸、法轮功等这一切都使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得到强化,同时也使他们逐渐形成一种对社会的疏离,一种非正常的社会心理——“社会焦虑”的产生。比如有一些大学生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担忧,有一种对未来的潜在风险不可预期而又随时降临的“恐惧”和忧虑,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高焦虑者往往过多地关注自身而较少地关心别人的疾苦。(二)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对大学生责任感的负面影响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城乡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各种安全事故频发,治安和犯罪现象也有上升趋势。据零点公司最新发布的一项针对4128名18岁到60岁常住居民的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会治安安全感从2003年开始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2005年居民社会治安安全感得分为3.53分,低于2004年的3.62分,更低于2003年的3.66分。这些在客观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不良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官员的腐败堕落行为,在大学生看来是只为一己之私而对社会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大学生与社会的心理距离逐渐拉大。大学生对腐败行为极为愤慨,这种愤怒可能不合时宜地宣泄到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上。(三)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对大学生道德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在市场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商家用美丽的谎言设下的连环骗局使大学生明白了社会上大量的“利他”行为都带有利己的色彩,因此,对送上门的“好事”总抱有怀疑态度和戒备心理,客观上强化了一些大学生对“利他”行为的怀疑心理和排斥态度,并将这种思维方式衍化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认为人的行为不管多么高尚都是出于利己的动机,从而导致亲社会心理和行为逐渐弱化,对社会利他行为采取怀疑和冷漠的态度。(四)独生子女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现象越来越普遍当代大学生都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是计划生育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他(她)们养尊处优,不会关心别人,也不愿意关心别人。从小学到高中他(她)们过着封闭式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考一所好大学,其他的事情不用管”,几乎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口头禅,关心社会问题被教师看成是分不清主次,甚至是不务正业等等,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自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凡事从自己的利益着想,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和得失。(五)缺乏社会公德的维护者、监督者和对违反者的惩罚者也是导致大学生利他行为弱化的原因当今社会缺乏的正是社会公德的坚定维护者、敏锐的监督者和严肃的惩罚者。这些主体的缺位使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得不到激励,使破坏社会公德的人得不到及时应有的惩处,于是大家对社会公德想遵守就遵守,想不遵守就不遵守。社会发展与公共认同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必将造成心理失衡,并引发普遍的社会焦虑。这正是社会转型造成大学生利他行为弱化的直接背景。普遍的利他行为弱化无疑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它不仅降低了社会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而且还损害了社会价值体系和评判机制。因此,呼唤大学生的利他行为,纠正大学生扭曲了的社会道德心理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三、第一,经济条件下,利他行为具有法制环境特征利他性是指由于个体或群体的利他行为所产生的对他人有益的客观效果,利他性由四个层面构成,即利他的自主意愿(道德责任感、爱心等)、利他的主观能力(知识、智慧、经验、业务素质等)、利他的具体行为和利他的客观效果,利他性的强弱是衡量人格健康程度的惟一标准。而个体的交往能力是其健康人格的核心,交往能力并不仅限于交往的技巧,往往要看其利他的客观效果,这些行为特征,使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达到健康人格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具有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这三种人格力量。然而,在全球化趋势的知识经济条件下,利他行为只有这三种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法制环境,因为无论道德力量、智慧力量、意志力量都只有在与良好的法制环境条件有机结合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建设和完善有关制度及其机制建立一种社会责任体系,让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可能因缺乏社会公德所导致的每个人利益受损的风险。(一)社会成员利他行为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来促进个人利他行为的养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必然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因此,信用体系建设中包含着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利他行为的客观要求。在北美,人们喜欢说:检查自己的信用报告就像检查汽车有没有油那样重要,没有人想在急需赶到某个地方时因为没有油而困于路边,同样,也没有大学生想在自己最需要助学贷款时遭到拒绝。我们要通过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一种类似的局面:每个人时常检查自己的诚信行为,就像检查自己的车有没有油那样。在当前时期,我们在社会公德建设中不仅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大众传媒、社会舆论等,还应该重视技术手段,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诚信档案体系,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有关诚信记录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查到或体现在身份证上,以此来减少或杜绝诚信的缺失。(二)系统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引导社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一个作为促进社会公德生长的一种制度安排及其运行机制的操作层面设计,就应该考虑使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成为自己在社会“道德银行”中的一种储蓄,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在全社会具有普遍通用性的政策法则,把每一个人为社会服务的业绩记录在案,在未来必要的时候又由社会对其提供相应的回报。即应该在社会管理体制层面建立并完善一种对每个人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及其机制完善的“实际型伦理”来促进社会公德发展。这种导向性的激励机制最重要的功能就体现在:表明一个社会希望或倡导其成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取向。除此之外,还应该在大学生行为守则里增加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等具体的奖励措施。如:奖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的评比要定量考虑这些因素。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重要性。(三)加大惩处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法促德,也就是说要利用立法等手段促进利他行为的养成与社会公德的遵守。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迫切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定与执行来保障。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情况看,以法促德是一个基本经验,社会公德的遵守需要严格的法律。例如在中国香港地区,乱扔垃圾要被罚款1500港币,在电梯中吸烟要被罚款5000港币,这样严厉的处罚使乱扔垃圾和在电梯中吸烟的现象几乎绝迹。新加坡也是采取严厉的法律制度来保障社会公德的遵守。也就是说在关涉每一个社会成员利益的制度安排及其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操作层面的有效设计,除了正向的激励机制外,还要建立一种长效的惩罚机制。这种长效性的惩罚机制相当于行为科学中所说的负强化作用,其最重要的功能表现在:表明一个社会不希望或不允许其成员具有或表现出有损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取向和行为模式。因此,借鉴这些好的经验,充分利用法律的严谨性和严格性来确立社会公德的地位,有必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把其平时不诚信的行为记录在案,不仅在评优时“一票”否决,还要与其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四)情绪不稳定因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处在匿名的情景条件下,人们容易呈现出个性化现象,具体表现为被感觉情绪所主导,从而理性程度降低、丧失责任感,于是可能出现与身份不符,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因此,在各种情景中增强人的实名化程度,无疑是提高每个社会成员责任行为和道德行为的一种有效机制,因为实名化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五)加强学生教育,强化“做”字高等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安全部工作年终总结
- 老年痴呆用药指导护理
- 装载机系统培训
- 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一半期考试英语 - 副本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部分)
- 广东省江门市福泉奥林匹克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宁夏中卫市中卫七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T-ZFDSA 30-2024 灵芝鸭制作标准
-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Starter Units 1-3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社交礼仪-仪态礼仪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大单元教学设计
- 2020新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全册).p
-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 JT-T-1116-2017公路铁路并行路段设计技术规范
- 新闻记者采编报导人员岗位从业资格考试题含答案
- 脑血管供血不足患者的护理查房
- 2024年高考一模作文汇编37(主题:探索追求)审题立意范文写作借鉴
- DB52-T 1780-2024 酱香型白酒安全生产规范
- DZ∕T 0130-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