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_第1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_第2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_第3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_第4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组长:XX(第9组)组员:XXXXXX学习内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1人类生存保障方式的社会化及其原因3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新趋势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改革2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形成第一节人类生存保障方式的社会化及其原因一、前社会化保障方式(一)原始人群保障方式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单独社会个体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十分有限,人们需要以群居的方式生存。(1)氏族保障:原始社会中

首先,让有劳动能力的成年男子吃饱;其次,是让这些人的妻子吃饱;再次,才轮到孩子和老人。(2)主从保障:奴隶社会中奴隶的生活保障完全由其主人奴隶主负责。在原始人群中,人们合作分工、互助共济、扶老携幼、照顾病残老弱,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保障的生活方式,但这是社会化水平非常低的社会保障方式,和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去甚远。(二)家庭保障方式一方面,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造成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使人们抵御自然和社会风险的能力十分薄弱。另一方面,以家庭为经济单位的小农生产方式无法在生产者之间建立起互惠互利、风险分担的制度性的社会关系,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只能由家庭来提供。私有制产生后,家庭生活方式代替了始人群的生活方式氏族保障→主从保障→家庭保障家庭保障方式的性质和特征:首先,家庭保障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代际交换方式,它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具有超经济的亲情关系。其次,传统农业社会的家庭保障以土地保障为基础,自然就业和土地的稳定产出是它的经济支撑。再次,传统农业中的家庭、家庭成员以聚居的形式共同生活,血缘关系相近的自然村落和族群社区是家庭保障得以运行的基本社会结构。最后,传统社会在千百年的运行中形成的独特的家庭伦理和社会规范,是家庭保障得以维系的文化背景。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条件(一)工业化冲击下的家庭功能变迁(二)强调国家责任的社会保障思想的兴起工业化带来的冲击使家庭发生的变化:1、家庭的经济功能受到了削弱2、家庭的人口规模日益缩小3、家庭结构日趋核心化4、家庭失去了土地保障强调国家责任的社会保障思想的兴起: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离不开必要的思想理论准备。19世纪下半叶,产生于德国的强调国家和政府职责的新历史学派理论,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德国历史学派的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国家经济学派时期代表人物:李斯特主要思想:力图通过国家干预以确保德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第二时期:旧历史学派时期代表人物:罗雪尔(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希尔德布兰德、克尼斯主要思想:对内消除旧的经济制度,建立商品自由流通新秩序;对外采用关税保护政策第三时期:新历史学派时期代表人物:施莫勒、瓦格纳和布伦坦诺主要思想:国家不仅仅充当“守夜人”的职能,凡是个人办不到的事情,皆应由国家干预办理。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之外,还有一个“文化和福利的目的”。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形成伊丽莎白《济贫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德国的社会保险三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美国《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一)伊丽莎白《济贫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慈善事业→1601《旧济贫法》→1834《新济贫法》)伊丽莎白《济贫法》产生:1、1531,辖区内持证行乞2、1536,政府主办公共救济计划3、1563,国会的救济法令4、1597,规定教堂设计济贫院5、1601,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伊丽莎白旧《济贫法》内容:1、要求全国普遍设立收容贫民的济贫院;2、建立征税机构以满足济贫资金筹集所需;3、对有劳动能力的强健贫民通过提供劳动场所的方式促其自立;4、对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者,通过院内收容和院外救助两种方式进行救助;5、对失依儿童,以孤儿院收养、家庭补助、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抚养;伊丽莎白旧《济贫法》特点:第一,兼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济双重性质;第二,旧《济贫法》的基础是社会权利的不平等;第三,旧《济贫法》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保障形式的重大变化。“斯宾汉姆兰德制”的出现及其局限发布于1795年,是一种家庭津贴法。口号是公平收入,体现了社会平等、互助互济的思想。目的是阻止劳动力流动,维护社会秩序,但其采取的手段不是强迫而是恩惠这种不鼓励竞争,不鼓励劳动力流动的做法,事实上起了遏制自由经济的作用。新《济贫法》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取消院外救济,强迫需要救济的贫民重新回到贫民艺所,实行残酷的苦役制度。进步性:它承认要求社会保护是公民的合法权利,社会负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还将济贫权利集中到政府、集中到中央,在联邦一级实行中央督导制,成立济贫法实施委员会。(二)德国的社会保险三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保险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和1889年,又相继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与伤残强制保险法》三种关于劳动的社会保险法均由雇主和劳工联合组成的自治机构予以实施,由政府予以监督。德国保险三法的颁布实施,使得国家对民众生存状况的保障,由社会救助发展到了社会保险,从而开启了社会保障制度化的历程,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以上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此产生。(三)美国《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1929年至1933年发生的经济大萧条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的震撼,美国也不例外。19933年受任于危难之中的总统罗斯福在美国推行了“罗斯福行政”。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行动:1、1933年5月,罗斯福签署了《联邦紧急救济法》2、1933年11月,罗斯福指令创建“民用工程管理局”3、1935年1月,罗斯福向国会提出年度咨文,要求进行社会保障立法。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签发了由国会以较大比数通过的《社会保障法》。美国《社会保障法》内容:

包括两大重要的保险计划以及三项救济形式。由新设立的社会保障委员会统一管理。(1)联邦养老计划。(2)失业保险计划。(3)老年人救助计划。(4)盲人援助计划。(5)无独立生活能力儿童的援助计划。美国《社会保障法》的思想和原则:(1)、社会保障是机器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取代已不适应形势的“家庭保障的新的社会政策。(2)、把以“普遍福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建国策略,以消除人们对生活中旦夕祸福和兴衰变迁的恐惧。(3)、实行强制性多层次的老年社会保险。(4)、实行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失业社会保险。(5)、社会保障必须促进劳动者自我保障意识的建立,保障基金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6)、社会保障项目必须逐渐展开,防止一哄而上,等等。第三节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新趋势一、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1952年6月4日在日内瓦,国际劳工组织召开了第35届国际劳工大会,并于6月28日通过了第102号文件即《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由于这一文件的权威影响力,从1958年到1967年的10年间,实行社会保障计划项目的国家由80个增加到120个,到1985年增加到142个,1995年增加到163个,到20世纪末,17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养老保障现状

42%养老金替代率意味着我国的养老保障水平已经远低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有关资料显示,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目前规定,养老金的最低替代率为55%。78%的国家已超过60%,低于40%的只有海地(33%)一个国家,替代率在40%的也仅有6个国家。这说明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已经远低于《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的55%的最低替代率,如对照我国人均高达28%的世界最高缴费率,可以发现实际替代率水平已居于世界160多个国家排名的末位。这对于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太不相称了。二、多元化社会保障模式的发展五种模式划分:1、国家对社会进行干预来划分为社会服务,减免税收,公共服务和市政建设三种2、从社会政策学划分为剩余模式和机制模式3、从保障范围划分为普通保障,就业保障,救助保障4、从实施方式划分为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和部分积累式5、从制度安排划分为福利国家型,保险型,强制储蓄,国家保险型(一)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1、英国,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从1945年开始的五部法律《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法》《工业伤害保险法》《国民健康服务法》《国民救济法》.标志着英国成为了福利国家2、瑞典,根据《贝弗里奇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7点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到60年代初,瑞典构建成了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二)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以德国为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