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部分跟踪检测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部分跟踪检测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部分跟踪检测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部分跟踪检测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部分跟踪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部分第八章第二节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C.种群死亡率高 D.群落结构太复杂解析:种群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种群处于衰退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答案:A2.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A.增长速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解析: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阶段时,种群增长速率约等于零,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各个年龄阶段个体数量比例差不多;种群数量稳定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不是均为零。答案:D3.(2022·大庆模拟)右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成正相关,图中③所代表的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最大。答案:C4.右图表示某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0→t2表示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B.t3→t4表示种群的数量在减少,其原因可能是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C.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D.从t0→t2,种内斗争的程度变化是先增强后减弱解析:t0→t2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后减,种群的数量以“S”型曲线增长。t3→t4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表示种群的数量在减少,可能是由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的。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即K),t1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为N/2(即K/2)。从t0→t2,种群的数量不断增多,种内斗争不断加剧。答案:D5.下图a、b表示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c为b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类似a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B.在t时刻b曲线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C.b曲线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D.c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规律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等解析:a为理想环境下的种群“J”型增长曲线,一个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初期的数量变化近似“J”型增长曲线;b曲线为实际环境中种群增长“S”型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数值时,在天敌、食物、生存空间、种内斗争等因素的作用下增长速度减慢,最后稳定在K值;c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规律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等。答案:A6.(2022·镇江调研)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M、N将呈现“J”型增长D.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解析:A中,仅从食物关系来看,曲线不重叠时,M与N无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会发生重叠而产生竞争关系,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B中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C中“J”型增长的发生是以没有生存斗争为前提的,显然,M与N存在竞争关系,不可能满足J型增长的发生条件。D中d<b时,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增多,竞争会加强。答案:D7.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发展过程中各种群都均呈“S”型增长B.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程度呈正相关C.群落内既有种间竞争又有种内斗争D.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解析:群落发展过程中有的种群衰退甚至消亡、有的保持稳定、有的增长,并非都呈S型增长;群落的稳定性就是指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群落内种间竞争和种内斗争同时存在;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说明群落中生物存在分层现象,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答案:A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只对样方内部的个体进行计数C.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不只对样方内部的个体进行计数还要计数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否则会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答案:B9.将具有竞争关系的甲、乙两种水生动物,共同培养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其数量变化如图a所示;而共同培养在有一定铜浓度的培养液中,其数量变化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在无铜污染环境中呈“J”型增长,而在有铜污染环境中呈“S”型增长B.乙在无铜污染环境中呈“S”型增长,而在有铜污染环境中呈“J”型增长C.从无铜污染环境转入有铜污染环境,甲、乙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将发生改变D.从无铜污染环境转入有铜污染环境,甲、乙两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保持稳定不变解析:由图示看出,甲适于在无铜环境中生长,在有铜环境中则开始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可生长,而乙适于在有铜环境中生长,但均不可能呈“J”型增长;由图可知,从无铜污染环境转入有铜污染环境中,甲、乙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要发生变化,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将发生变化。答案:C10.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水平结构解析: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14分)(2022·成都质检)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学的问题:(1)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A、B所示。图1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_________。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图2的坐标中表示出来。图2(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3所示。分析图回答问题。图3①在________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②该图所示的原理在生物捕捞中的指导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图A、B曲线变化趋势可看出:一种生物数量增加,另一种生物被淘汰,故S1与S2之间的关系为竞争。S1与S2生存的适宜温度分别为T1和T2,则在T1、T2交替变化时,它们的种群数量为交叉起伏形式。种群补充量最大,应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别最大时,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应是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答案:(1)①竞争②如图(2)①BD②可以根据种群的变化规律及环境最大负荷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可持续发展12.(18分)酵母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真菌,也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一种实验材料。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28B10-5C-1028(1)请写出该小组探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A、B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在C组培养液中,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A组与B组中的酵母菌数量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A组中该数值比B组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酵母菌在生态系统结构中属于________,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首先确定变量为培养液的有无和温度的不同,因此确定本课题的名称为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由于C组中加入了无菌水,温度适宜,因此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有机物(营养)。环境容纳量是在特定条件下,所容纳生物种群的最大数量。A组与B组相比,由于温度不同,导致实验结果不同。酵母菌营腐生生活,因此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属于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答案:(1)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2)有机物(营养)环境容纳量(或K值)A组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或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13.(18分)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________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22~2022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________增长,在________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和沙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地点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沙棘叶片光合色素总量(mg·g-1)沙棘日平均光合速率(释放O2mg·m-2·h-1)有机质含量(%)氮含量(%)表层~60cm(%)山坡地960河滩地1280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4)河滩地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元素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返回大气中。(5)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解析:(1)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应采用样方法。(2)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遵循“S”型曲线;从曲线中看出,在2022~2022年(区段),曲线斜率最大,表明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3)从表中数据看出,山坡地土壤肥力比河滩地大,含水量小,而光合作用总量小,说明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设计实验时,B组土壤含水量与山坡地相同(或土壤含水量低于河滩地),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结果A组由于含水量大而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4)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5)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为减少环境污染,可以采用施放性引诱剂、用黑光灯诱杀、引入沙棘木蠹蛾的天敌等措施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答案:(1)样方(2)“S”型2022~2022(3)土壤含水量与山坡地相同(或土壤含水量低于河滩地),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4)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5)施放性引诱剂(用黑光灯诱杀、引入沙棘木蠹蛾的天敌等合理答案均可)[教师备选题]14.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解析:甲图中,幼年个体数量较多,老年个体数量较少,这种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在t1时期,种群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答案:C15.生物群落①②③④含有以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