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_第2页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_第3页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_第4页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一.飞花令导入新课

师:上个星期我们学校举办了第六届《南实诗词大会》,诗魁由我们班的彭诗莹同学获得。今天特邀彭诗莹同学一展风采,有请彭诗莹同学来到讲台。诗词大会上彭诗莹同学和陈更老师比赛了飞花令,今天有请彭诗莹和全班同学再玩一次飞花令。注意,我们这一次是车轮战,飞“雨"字。

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生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生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生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生4:"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彭:"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生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彭:“雨打梨花深闭门,燕泥已尽落花尘。”

生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彭:“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生7:“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生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彭:"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生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彭:"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生10:“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生1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彭:“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生1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师:“同学们都很厉害啊,我接最后一句,昆明的雨”。(学生哄笑声)

二.介绍作者,分析标点符号

师: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背景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为什么人们会给他这样一个评价呢?稍后我再跟大家解释,我们先来看看生字词。每个词语读两遍:

·辟邪鲜腴篱笆格调吆喝苔痕暮年

师:备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反复看了好几遍,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想念昆明的雨。”是单行成段的,而且反复出现两次,首次出现是解释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告诉大家,我想念昆明的雨,后面是一个句号。使用句号很正常,因为一句话说完了。后来我把这文章反复看了好几遍,我想,这个句号如果改为省略号,也许会更好一点。现在请同学们把这篇文章再看一遍,猜一猜老师为什么想把句号改为省略号呢?

师:找到这个句子了没有?

生:第三段。

师:第三段说:“我想念昆明的雨。"大家想想,可以把句号改成省略号吗?

(学生开始讨论)

生1:这个句子第一次出现在文章的第三段,第二次出现在文章的结尾部分。第三自然段承接的是他对昆明人情美和景物美的描写,而最后一段好像就把昆明的美写完了,句号表达的是一个句子的结束,但是这里是一个抒情的句子,句子结束了感情就结束了吗?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所以,第三段如果改成省略号承接的是人情美和景物美的描写,改成省略号,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他对昆明的回忆只有这些,而对昆明的情感是无穷的。

师:好,坐下。从邝可臻同学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对文章有独特的想法,而且对文章的了解很透彻。我们的语文课特别美好!首先从结构上讲,这是一种承接呼应关系,前面是句号,后面也是句号,如果把前面的句号改为省略号,正好形成结构上的呼应。内容上,前面的句子对昆明的雨,对昆明的情感才刚刚开始。正如昨天学习的《梦回繁华》,画卷才缓缓的展开。但是邝可臻同学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不太一致,哪位同学再猜猜我昨天的心情?

生2:我觉得可能是老师想念家乡了。

师:所以改成省略号是触景生情了吗?我有时候确实是有这种感情,我曾经在朋友圈看过一张家乡的照片,我在底下留言:“古城的花柳已经错过了20年。”因为每年春天的时候,我们荆州古城春暖花开,桃红柳绿,非常漂亮,但是我在南方生活,我要回荆州的时候,要么就是暑假,要么就是寒假,没有机会见到那些桃花垂柳。当然我也有乡愁,但是《昆明的雨》写的是不是乡愁呢?有一点点。梁韫杰同学还是没有完全猜中孙老师的心思。

生3:我觉得这句话重点在想念上,而这种思念应该是一种愁,一种绵延不断的。(师: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是吧?)省略号在表达效果上就给人一种连绵不断的感觉。

三.分析环境描写

师:好,坐下来。它在表达效果上面有一种连绵不断的感觉。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这种乡愁,觉得这篇文章是好像是在写乡愁,我们待会儿再来探讨。昆明的雨,作者是在写昆明的雨是什么样子吗?好像不完全是,他主要在写昆明雨后的各种景物吧?

他写“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蘑菇,昆明的桂花,吃饭喝酒的时候还可以看见木香花,为什么不写雨而要写这些景物呢?其实文学创作上有这么一句话: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什么意思呢?我们去画画的时候,山的精神我画不出来,我就画一些烟霞上去。春天的精神我画不出来,我要画春天的草木。同样对文学创作而言,昆明的雨的风貌,我写不出的时候我用什么来表示呢?就用雨后的景物来展现。其实雨后讲到的这些景物,它是各有侧重点的。

我们在写作上面有一种方法叫做“五官写作法”,五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是不是?我们来看看文章,这篇文章里面能不能找到五官写作法的痕迹,找到了请举手。曾子轩,你先说。

生1:第七段,描写昆明的菌。描写他看起来怎这样。还有描写它的味道。

师:看起来那是什么?视觉!吃起来那是什么?味觉!而且在88页最下面还有嗅觉。坐下来,非常好。

生2:还有吃杨梅那里,是味觉。

四.探讨思想感情

师:很好,主要就是这些,请看屏幕,第一句“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视觉!昆明的雨季一片葱郁,万物勃发,极富生命力,那么的美好。因为昆明属于亚热带气候,分为旱季和雨季,雨季是那么美好。“昆明蘑菇多。”从味觉的角度描写,杨梅多也是,桂花多是以嗅觉为主,木香花也是嗅觉。所以作者通过色香味各种角度的描绘,来凸显出春天昆明雨季的美好,而这种美好是不是一定来表现乡愁的呢?

有同学摇头了。

生:首先文章中说:“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然后我们读这篇文章,其实他的情感基调并没有惆怅,更多的一种是回忆,他觉得这个情景温暖的,没有让他伤心。

师:这是李苹果同学的感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是体现一种离愁别恨。雨,有时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如《夜雨寄北》,而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温馨生活。所以就要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了。

这篇文章写于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汪曾祺先生到人生的晚年才绽放光彩!抗日战争的时候作者考入了西南联大,取道越南来到昆明。这一去以后,就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了。

他在昆明读书,生活上很清贫,但精神是愉悦的。虽然是抗日战争,但昆明毕竟是大后方,没有接触到战火的洗礼,他的老师特别优秀,比如沈从文、闻一多等人。当时西南联大的学生,男孩子毕业以后要去当一年兵,去给飞虎队做翻译,好像要去拍照。汪曾祺说他的裤子不好,没去拍照,因此也没有去做翻译,没有去做翻译就相当于没有实习,没有实习就没毕业证。汪曾祺后来在昆明教书,认识了他的人生伴侣。昆明不仅有他的青春,还有他的爱情和友情。昆明对他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地方。

建国以后他回到了北京,通过沈从文的介绍,他进了一家杂志社,后来被打为右派,去张家口一个农科所去画画,去画植物的标本。后来又返回到北京,参与了《沙家浜》的创作,他的剧本写得特别的好,江青很欣赏他,文革后期还算是比较安稳的。文革结束以后,他又受到了三年多的审查,最后结论说没有问题,这个时候他已经快要退休了。

他退休以后才重新开始进行文艺创作。当他多年后回忆昆明的这段生活,他当然有一点乡愁,他儿子叫做汪朗,大学毕业以后,以记者的身份回到家乡,拍了一些视频给汪曾祺看,汪曾祺老泪纵横。

五.分析语言特色

师:我们来看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人这样评价汪曾祺的语言:“朴素,平淡,却又韵味无穷,常常使用独特的口语化语言,以个人细小琐屑的题材,口语化地展现日常生活。”这段话里面反复出现了一个词语,“口语化”,同学们再看课文,把口语化的词语找出来。

生:第七段。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很好吃就是口语化的语言。

师:好,坐下来。还有吗?

生:88页。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

生:88页。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

师:读起来非常的亲切,还有吗?

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句,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师:这个倒不是口语,但是“这种东西也能吃?”这绝对是口语。好,接下来还有一句,“这东西这么好吃?!"我们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师:口语化有什么样的优点呢?读起来娓娓道来,显得亲切。另外这篇文章它不光有口语化的词语,有句话叫做“大俗而大雅。”在87页说:“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我们觉得这个“肥大”是很俗气的词语,但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俗气吗?再如:“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也有个“肥”字,这篇文章还有没有读起来特别典雅的句子?

生: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师:那你觉得他好在哪里呢?

生:有抒情但是又不是直接抒情。

师:“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和“这种东西也能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风格,但是它就是在这篇文章里面,而且我们觉得一切都那么自然,“不是怀人,不是思乡”,这是一种慵懒的感觉,但是又传达出作者当时的心态,确实恰如其分。他的确不是怀人,也不是思乡。他是对那段美好的青春岁月的回忆,不仅有很好的友情,还有他在那里遇到的爱情。

比如说最后的一首诗,那就更典雅了,我们齐读一下。

“莲花池外少行人,夜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午后下雨的时候,跟朋友在一起,这种经历不是很难得吗?“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木香花开的时候和好朋友喝酒,外面下着春雨,注意是春雨,而不是秋雨,秋雨感觉又不一样了。所以40年之后,他依然记得这种美好,这种美好是对他青春生活的一段回忆,包含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当然也有对家乡的这种思念,我们有一些同学毕业后回到南海实验中学,说:“我特别想念南实的饭堂。”他不是说南实的饭堂有多么好,他是在怀念在南海实验中学度过的那段难忘的时间。比如说在饭堂抢汤圆和饺子等等。所以我认为,我想念昆明的雨。他可以加省略号,也可以加问号,还可以加感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