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间武则天研究综述_第1页
2000年间武则天研究综述_第2页
2000年间武则天研究综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0年间武则天研究综述高校社科信。么2024年第6期1990一2000年间武则天讨论综述

王翠改武则天始终是唐史讨论中的热点人物,相关论文、著作不断问世,除了总体评价武则天之外,还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武则天的一些详细问题。本文拟就1990-2000年间武则天讨论概况作一综述。

一、总体评价

杨剑虹《武则天新传)(武汉高校出版社,1993年版)一书认为,武则天是一位震烁古今的女皇帝。她的统治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赵文润、王双怀(武则天评传》(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后收入1999年出版的(隋唐历史人物评传丛书)从史实动身,以严厉 的态度再现了女皇的一生,对她的历史地位给以新的评说,认为武则天是一位应当确定的历史人物,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女政治家。此外,有关专著还有王涤武的(武则天时代)(厦门高校出版社,1991年版),何磊的(武则天传)(云南高校出版社,1992年版),刘曼春、梁恒唐的《大周女皇武则天》(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等。王双怀《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人文杂志)1996年第3期)一文分古代、现代两个阶段阐述了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指出,武则天是一个既相当重要又争议很大的历史人物,文章分析了消失分歧对立的缘由,指出对武则天的评论往往受当时政治气候的影响。郭绍林《论古人的武则天地位观)((洛阳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一文指出,唐人对武则天的看法就不一样,主要分为三派:反对者、拥护者、隐忍者。至唐中宗复辟后,开头统一熟悉,取消“中兴”说法,认为母子相承、周唐一统。此后人们渐渐把她摈出帝王之列,修史者提出了年系中宗、事归太后的主见。胡如雷《关于武则天讨论中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1期)一文则认为,武则天是一个应当基本确定的历史人物,但确定中又应当把握分寸,不能评价过高。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的确在连续进展,但起打算性作用的是隋末农夫大起义,个人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与此相反,武氏的消极政策和措施在肯定程度上对社会进步起了拖后腿的作用。欧远方《一代女皇—再论武则天)((安徽史学)1997年第2期)一文对武则天时期的文治武功及其个人生活经受、生活作风作了评价,认为武则天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女皇,勘称“千古一后”,对武天的生活历史应从历史、民族、社会、文化观念诸方面加以分析,不能失之片面。刘炬、刘鸿雁《武则天是胜利者吗)((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5期)则对史学界的一个共识即武则天是位胜利者提出了疑问。文章通过对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诸方面进行考察得出结论:武则天是个失败者,其最大的失误是改唐为周,失尽民心。此外,苏者聪《简论武则天其人其事》((武汉高校学报)1991年第5期),高光晶、戴承杭《武则天不是确定的历史人物》((求索)1993年第1期),姜同春(浅谈武则天的功过)((中国历史教学参考)1994年第8期),黄永年(武则天真相)((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3期),徐深、罗丽的(女学者论武则天)((文艺讨论)1995年第6期)等也是其中的力作。

二、武周政权的建立

赵克尧在(武则天立周、继周成败论》((学术月刊)1992年第4期)一文中,从文化思想角度论述了武则天立周、继周的成败。文章指出,武则天为立周作了充分预备,使得立周顺当进行。但为立储困扰,最终导致继周失败。徐嫩棠的《武则天称帝缘由浅析)((史学月刊}1995年第6期)一文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方面,分析了武则天称帝的缘由。认为,贞观末年错综简单的社会冲突、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婚姻、庶族地主阶级的支持等是这位女政治家登上帝位的有利条件。谭昌寿的(武则天现象试析)((海南师院学报)1997年第2期)一文,对武则天参政的缘由、夺取皇权的斗争及其政治局限性作了剖析。认为武则天夺取皇位的斗争分为三个阶段:李唐权力中心的瓦解、武氏权力中心的形成、武周政权的建立,并指出武周政权是唐初政权处于过渡时期的特别产物。勾利军、汪润元(武后之立一与高宗的“恋母心理”)((学术月刊》1995年第LO期)则认为,高宗的“恋母心理”是武后得立的主要缘由。

三、武则天与政治

胡如雷的(关于武则天讨论中的儿个问题)一文认为.武则天时期的政治生活陷于病态的状态,产生了诸多弊端,与贞观时期形成了鲜亮的对比。文章分析了武则天推行的路线及其政治下场、悲剧结局,认为她并不知道自己实行的毕竟是哪家的政治路线,而只有用,不.过道、法两家的颜色略微浓重一些。陆庆夫(说武则夭时期的冗官政治)((兰州高校学报)1990年第3期)认为,武则夭出一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从自身利益动身,广开言路,放手招官,这不仅给她统治的王朝造成了混乱,也破坏了唐初的选举制度,开启了有唐一代的冗官政治。贾三强在(武则夭时代的廉政建设)((西北高校学报)1997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这是当时官员

高校社科信。么2024年第6期1990一2000年间武则天讨论综述

王翠改武则天始终是唐史讨论中的热点人物,相关论文、著作不断问世,除了总体评价武则天之外,还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武则天的一些详细问题。本文拟就1990-2000年间武则天讨论概况作一综述。

一、总体评价

杨剑虹《武则天新传)(武汉高校出版社,1993年版)一书认为,武则天是一位震烁古今的女皇帝。她的统治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赵文润、王双怀(武则天评传》(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后收入1999年出版的(隋唐历史人物评传丛书)从史实动身,以严厉 的态度再现了女皇的一生,对她的历史地位给以新的评说,认为武则天是一位应当确定的历史人物,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女政治家。此外,有关专著还有王涤武的(武则天时代)(厦门高校出版社,1991年版),何磊的(武则天传)(云南高校出版社,1992年版),刘曼春、梁恒唐的《大周女皇武则天》(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等。王双怀《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人文杂志)1996年第3期)一文分古代、现代两个阶段阐述了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指出,武则天是一个既相当重要又争议很大的历史人物,文章分析了消失分歧对立的缘由,指出对武则天的评论往往受当时政治气候的影响。郭绍林《论古人的武则天地位观)((洛阳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一文指出,唐人对武则天的看法就不一样,主要分为三派:反对者、拥护者、隐忍者。至唐中宗复辟后,开头统一熟悉,取消“中兴”说法,认为母子相承、周唐一统。此后人们渐渐把她摈出帝王之列,修史者提出了年系中宗、事归太后的主见。胡如雷《关于武则天讨论中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1期)一文则认为,武则天是一个应当基本确定的历史人物,但确定中又应当把握分寸,不能评价过高。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的确在连续进展,但起打算性作用的是隋末农夫大起义,个人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与此相反,武氏的消极政策和措施在肯定程度上对社会进步起了拖后腿的作用。欧远方《一代女皇—再论武则天)((安徽史学)1997年第2期)一文对武则天时期的文治武功及其个人生活经受、生活作风作了评价,认为武则天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女皇,勘称“千古一后”,对武天的生活历史应从历史、民族、社会、文化观念诸方面加以分析,不能失之片面。刘炬、刘鸿雁《武则天是胜利者吗)((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5期)则对史学界的一个共识即武则天是位胜利者提出了疑问。文章通过对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诸方面进行考察得出结论:武则天是个失败者,其最大的失误是改唐为周,失尽民心。此外,苏者聪《简论武则天其人其事》((武汉高校学报)1991年第5期),高光晶、戴承杭《武则天不是确定的历史人物》((求索)1993年第1期),姜同春(浅谈武则天的功过)((中国历史教学参考)1994年第8期),黄永年(武则天真相)((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3期),徐深、罗丽的(女学者论武则天)((文艺讨论)1995年第6期)等也是其中的力作。

二、武周政权的建立

赵克尧在(武则天立周、继周成败论》((学术月刊)1992年第4期)一文中,从文化思想角度论述了武则天立周、继周的成败。文章指出,武则天为立周作了充分预备,使得立周顺当进行。但为立储困扰,最终导致继周失败。徐嫩棠的《武则天称帝缘由浅析)((史学月刊}1995年第6期)一文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方面,分析了武则天称帝的缘由。认为,贞观末年错综简单的社会冲突、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婚姻、庶族地主阶级的支持等是这位女政治家登上帝位的有利条件。谭昌寿的(武则天现象试析)((海南师院学报)1997年第2期)一文,对武则天参政的缘由、夺取皇权的斗争及其政治局限性作了剖析。认为武则天夺取皇位的斗争分为三个阶段:李唐权力中心的瓦解、武氏权力中心的形成、武周政权的建立,并指出武周政权是唐初政权处于过渡时期的特别产物。勾利军、汪润元(武后之立一与高宗的“恋母心理”)((学术月刊》1995年第LO期)则认为,高宗的“恋母心理”是武后得立的主要缘由。

三、武则天与政治

胡如雷的(关于武则天讨论中的儿个问题)一文认为.武则天时期的政治生活陷于病态的状态,产生了诸多弊端,与贞观时期形成了鲜亮的对比。文章分析了武则天推行的路线及其政治下场、悲剧结局,认为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