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荣辱观探析
一般来说,“荣誉”就是荣誉和荣誉。“辱”即羞耻、耻辱。荣与辱一直是中国古代先哲们研究的命题,儒学思想家的荣辱观有着鲜明的特点。本文仅从儒家传统荣辱观的现代价值的视角,探讨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的意义和途径。一荣辱观:“人不可以轻也,也无其道德”明荣知辱,即划清荣辱的界限、确立荣辱的衡量标准,这是儒家传统荣辱观首先解决的问题。任何一个社会,对社会现象、人们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需要有明确的主流价值取向。儒家先哲们认为荣辱之分在于仁、义、礼。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荀子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宋朝时期的陆九渊指出:“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这说明荣辱不在地位、财富、名声,只要遵守道义,符合伦理纲常的就是光荣的,反之,则是耻辱的。据此,荀子从“义”、“势”两方面解释了荣辱问题。荀子认为,荣分“义荣”,“势荣”,辱也有“义辱”和“势辱”。凡是由人们自身修养所带来的荣誉为义荣;来自“爵列尊,贡禄厚,形势胜”等方面的荣誉是势荣;“流淫,漫,犯分,乱理,骄暴,贪利,是辱之由中出者也,夫是谓之义辱”;势辱则为外力对人们形体上造成的耻辱。荀子指出“君子可以有势辱,而不可以有义辱,小人可以有势荣,而不可以有义荣。”儒家把仁义作为衡量荣辱的最高标准,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仁义是处理人伦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虽然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有着不同的表述。正如孔子所说,人们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因而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孟子认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荀子则指出:“礼者,人道之极也。”礼使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宗法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位置。人只有按仁义而行事,才能知荣明辱,正确的处理人伦关系。不然,当政者不仁,就不能保江山社稷,平治天下。“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就此说,人们荣辱观的确立需要仁义规范的衡量与约束。离开了仁义礼制的规约,人们的荣辱观就会发生混乱。好荣恶辱,这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儒学思想家从知耻的重要性,阐发了确立荣辱观对于个人、国家、民族的意义。孔子曰:“行己有耻。”告诫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要时刻保持一颗羞耻之心,即总是以仁义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检点自身。知耻作为一种道德感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孟子提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禽兽没有羞耻感,完全依靠本能而生活。在社会中生活,人无羞耻感就与动物没有两样。知耻,对于人来说意义重大,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生的第一要事。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也就是说,世上最无耻的是人不知道自己没有羞耻之心。凡为恶之言行,皆源起于人羞耻感的失却。人一旦丧失了知耻感,就会没有是非、善恶观念,忘却自己的社会责任,泯灭应有的自尊、自重和自爱,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甚至无视社会道德规范,无恶不作,成为一个道德堕落的人。“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知耻,是人的基本德性和道德人格表征,是人有所作为的动力。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以此为耻,方能知错而改,奋发有为,才能自觉地褒荣贬耻,扬善抑恶,严谨自律,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保持自己的羞耻心,就可逐渐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失去羞耻心,人则与禽兽为伍。作为个体的人应当有羞耻感;作为一个民族,也应当确立正确的荣辱观;对一个国家来讲,同样要加强知耻教育。儒学思想家认为,国家的强盛,天下的兴亡,需要其成员隆礼尊道、贵仁尚义、明荣知辱,当然百姓要形成知耻感还须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一个社会,要“修仁义,伉隆高,正法则,选贤良,善百姓”。也就是说,国家要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引导人们修行仁义道德,扶荣祛辱,遵章敬贤,形成安荣恶辱的社会风气。作为君主,首先自己要率之以正,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如此,“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就是说,在国家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明确其社会成员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而且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使其成员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人人知耻,则民心向上,社会稳定,国力增强。一个社会,如果无耻之行不受遣责,那就会人性泯灭,正义缺乏,禽兽横行。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虽然历经坎坷,但在那种博大精深的耻感文化的熏陶下,民族精英、志士仁人不断地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使我们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可以说,只有炎黄子孙人皆知耻,中华民族才会免受耻辱。儒家前贤提出的“杀身以成仁”的舍生取义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在今天仍然是我们需要继承的优良传统。中国当下正处于改革转型期,受价值多元化的冲击,许多主流价值被颠覆,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一定程度上社会在很多方面失去了基本的荣辱感,引发了诸多道德失范现象,也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因此,我们需要确立明确的善恶是非标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告诉人们现时代我们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二会生活的观点荣辱观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确立也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既需要外部的条件,也要有自身的艰苦努力。对此,儒家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思想。荣辱观产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也就是说从认识论上为什么要提出荣辱问题。这一点也是任何思想家都不能回避的。对此,儒家从人性的角度寻求了理论支持。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了人性的相同和后天践履的重要性。后来的儒学继承者对人性问题作了不同的解释。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而且这也是仁义礼智的端点。人们通过存心养性,就可明荣知辱,担当大任。荀子则认为人性恶,人生来就有好利,耳目之欲等本性,顺其发展就会产生争夺和犯分乱理的行为。但人们可“化性起伪”,成为君子。“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人的本性尽管相同,但其后天习行程度的不同就有着各异的荣辱观。虽然儒学思想家对人性有不同的解释,但他们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一致的。性善、性恶的观点实质上都是坚持人性可失又可求的,希冀人们能够成圣成贤。孟子的性善论强调人本身就有善端,有荣辱之心,只要扩而充之,就可为尧舜。荀子的性恶论指出道德是源起后天的作为,人们的荣辱观是在隆礼积善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他们都注意到了道德主体性的发挥问题,把荣辱与人性的可变联系在一起。荣辱作为一种道德观念,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在人们的一行一动之中。儒学家从多个角度阐发了荣辱的内在结构及与荣辱相关的问题。首先,儒家认为荣辱是与廉洁、节制密切相关的范畴。廉洁就是严于律己,循礼遵法,洁身自好,不贪欲,不谋私利。“有廉耻者,不生于大辱。”廉洁之人不屑于狗苟蝇营,坚持人格的尊严,能够公正无私,尽己为人,精忠报国,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一个人私心太重,贪欲就胜,就会放纵自己,毫无廉耻,践踏伦理纲常。“好胜者灭理,肆欲者乱常。”不耻者无所不为,他们把什么都想据为己有,而且不知羞耻的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这种人当政就会专权暴戾,奢侈无度,丧国害民。做人则会道德败坏,人性丧尽。廉洁就是要求人们行为要有度,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人的饮食男女之欲应该得到满足,合理的个人利益需要给予尊重。但是,欲望不加以节制,而且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那就会把人混同于动物。“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P13)因此,人对自己的行为需要给以理性的限制,在各种利诱面前能够把握自己。人在满足自己的欲望和个人利益的时候,必须处理好公与私、理与欲、义与利的关系。明荣知辱,还要不断地改过迁善。孔子认为,“过,则勿惮改。”人只有正视自己的过错,不断检点自身,才能有所进步。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七情六欲,个人能力与社会要求也会有一定差距,其言行难免有过错。缺点和不足不可怕,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也就是说,人们有过错是一种羞耻的事情,对过错遮遮掩掩、屡教不改是一种更严重的耻辱。人们需要通过反省,即“内自讼”,检点自己的言行,找出自己的不足,分析原因,制定纠错方案。内省是为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改过的目的是迁善,见贤思齐。对此,荀子提出要敬贤,即学习仿效贤者。对贤者“贵而敬之”,“亲而敬之”,以明确贤者为什么能够获得荣誉,并被人们所敬仰的原因,同时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憾。孟子指出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反求诸己,对所有事情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能推卸责任。明荣知辱,就要正确地对待荣誉。儒家认为荣誉、显赫的名声不是靠吹嘘和争抢得到的,而是来自人们自己的不懈努力。名誉是“争之则失”,“夸诞则虚”。人们只有潜心修身,专心致志学习,靠自己的实力不断取得较大的成绩,才能被社会所承认。名誉固然是重要的,它也是人在生活中需要争取达到的。如果仅仅为了虚名,或求得一时的荣耀而不择手段,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要做到宠辱不惊,虽然荣来誉,辱招毁,但是毁誉在人,立身有己。有时名与实是有一定距离的,有时在大是大非面前个人的荣辱又是小事,为了大义可以不顾毁誉。这就要求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气节,做到持志守身,从正不流,穷达自制,成仁取义,正确的对待富贵贫贱、荣辱功名。儒家反对为了荣誉而荣誉,因为在荣誉中必须包含深刻的内涵,即以仁义为核心。只有通过自身修行道德而获得的荣誉,才是人们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荣誉。反之,为求得地位、财富等形势上的荣耀而奔波,至多是小人之杰,为天下君子所不齿。荣辱观的确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此,儒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径。如他们提出要从经权的结合上对待荣辱的关系,也就是既坚持原则性,要求按仁义规范行事,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决定。孟子对嫂溺是否相救的问题说过,“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荀子、董仲舒等也对忠君孝亲等问题,提出了灵活运用人伦规范原则的观点。进一步说明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荣辱问题的把握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其目的是使荣辱问题人性化。儒家认为确立荣辱观的关键是在于人们个人自身主动性的发挥,其中的重要一环是进行修身。孔子提出了从尚志到学思结合,直至身体力行而达到道德最高境界的道德修养的整个过程,孟子则把善养浩然之气,反求诸己当作修身的主要内容,朱熹论述了“居敬”、“穷理”互补的修养方法,陆九渊的“剥落”、“减担”,王守仁的“致良知”等方法,都从不同的方面阐发了修身对于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意义,并把其作为人们荣辱观确立的主观条件。另外,儒家在强学、积累、知行、学思等方面也有着较详细的论述,是研究荣辱观的重要历史资料。三荣辱观的确立——社会正义的体现儒家荣辱思想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现实人们价值观的确立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儒家的荣辱观需做辩证的考察,不能一概而论。儒家荣辱观以仁义为尺度,坚持了重义轻利的基本思想,具有道义论的倾向。一方面,崇尚道义可以激励人们树立强烈的荣辱感,自觉履行社会道德规范,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倾注全力,排除障碍,克服困难,不管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义无反顾。另一方面,过度的强调道义的重要性,甚至绝对化,就会忽视人们自身正当利益的实现,人为的造成义利的对立与冲突。这容易使人们在树立荣辱观的过程中谨小慎微,畏手畏脚,墨守陈规,赶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当前,在义利方面把握荣辱问题应处理好几对关系,一是荣辱与道义的关系,即以什么标准衡量荣辱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对“义”给予明确的界定。应该说,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实现祖国的繁荣,民族的昌盛,这是最高的义,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着重点。为之作出自己的贡献也是最光荣的事,反其道而行之则是耻辱的。这种大义又化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具体要求,规范着人们的言行。当前,“八荣八耻”是一种最基本的价值共识,应以“八荣八耻”来区分最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二是义与利的关系,其主要解决二者的和谐问题。经常有人把义和利对立起来看待,实际上是片面的。如果义不能与利结合在一起,不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利益满足和精神享受,那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是毫无意义的。“‘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P103)同时利离开了义,就成为没有社会价值的东西。社会意义上,利益是多元分层的,各种利益关系的处理是有一定规范要求的。尽管这些要求是具体的、历史的,但正是这些规范把人们置身于一种人类社会的氛围之中。“使人在其中能认识和领会真正合乎人性的东西,使他能认识到自己是人。”(P166-167)由此义和利是相互融合的,决不是一种总是处于对抗状态的关系,也决不能把义或利作绝对的理解,并以此当作衡量荣辱的标准,而应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尺度。三是尊重个人正当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利益的实现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而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关注个人利益不再是一种羞耻的事情,只要按照社会要求行事就是光荣的。当然,尊重个人利益,不是崇尚极端利己主义,也不仅仅只是关注个人利益,而是要把个人利益的实现与其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人在社会中需要承担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不只是对自己的满足,因此应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是光荣的,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是耻辱的。儒家在荣辱观确立的途径方面强调主体性的发挥,注重人们的道德自觉,对于个人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利于荣辱观的形成。但是,荣辱观的确立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社会行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P251)从整个社会来说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安排,要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全社会讲荣辱,人人知荣辱的氛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能只是个别部门、少数人的事情。只有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大家把荣辱问题当成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才能使明荣知耻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荣辱观的确立需要有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在当前首先要建立社会舆论平台。一般意义上,社会的主体舆论评判荣辱的尺度,会引导大众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荣辱观。今天,我们要树立的荣辱观属于社会主义的范畴,这就要求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就要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对此必须是十分明确的。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我们的人民明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人们应该有全新的理念,但这并不是让人们放弃基本的道德底线和伦理准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有序发展,要有与之相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需要有社会主义公民的高尚道德与之相伴。对此,要抓好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等教育环节的结合,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价值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使全体社会成员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又是一项十分艰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密机械与仪器课程设计
-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自费出版图书的合同范本
- 华中师范大学《复调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中师范大学《地图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闹铃装置单片机课程设计
- 防水生产课程设计
- 2023年河北唐山开平区招聘笔试真题
- 非营利机构食品采购与配送方案
- 钢结构课程设计大图
- 清淡的晚餐(课件)六年级上册劳动北京版
- T-CRHA 046-2024 标准手术体位安置技术规范
- 阳光食品APP培训考核题库(含答案)食品生产企业端
-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一元二次方程(50道计算题)(无答案)
- 村卫生室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1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试含答案
- 超声技能操作评分表
- 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河南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高教版)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湖北省宜都市马家台矿区电石用、建筑石料用、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 DLT 817 立式水轮发电机检修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