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德育的知耻教育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8aceaef42fb3bce4209c668be2804e7/b8aceaef42fb3bce4209c668be2804e71.gif)
![论大学德育的知耻教育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8aceaef42fb3bce4209c668be2804e7/b8aceaef42fb3bce4209c668be2804e72.gif)
![论大学德育的知耻教育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8aceaef42fb3bce4209c668be2804e7/b8aceaef42fb3bce4209c668be2804e73.gif)
![论大学德育的知耻教育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8aceaef42fb3bce4209c668be2804e7/b8aceaef42fb3bce4209c668be2804e74.gif)
![论大学德育的知耻教育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8aceaef42fb3bce4209c668be2804e7/b8aceaef42fb3bce4209c668be2804e7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大学德育的知耻教育
相比之下,在今天的大学里,大学的精神逐渐减少,失去了作为精神和道德家庭的地位。大学德育功能的衰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症结之一在于长期以来对大学生底线伦理认识及教育的忽视。当前,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审时度势,高屋建瓴,汇聚了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精华,为新时期大学德育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引发我们对大学德育中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底线伦理的再思考。如何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其是知耻教育,引导他们在荣耀感和羞耻心的价值对立中,竖起一面检验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镜子,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志,构筑抵御诱感的坚固防线,是当前大学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一、重知耻教育造成大学德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知耻是人性的标志,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所谓知耻,就是指每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有辨别善恶、荣辱的正确标准,对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都有着很明确的概念。知耻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耻辱感,以行不道德之事为耻,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人格尊严负责的底线伦理教育。这些年,我们过于重视大学生理想人格教育,忽视底线伦理教育,特别是知耻教育,造成不少大学生丧失耻感,以致做出诸如伤熊、虐猫、弑母等令人不可思议的无耻之事,造成了大学德育的一个盲区。究根溯源,既有大学德育体系自身缺陷的原因,也有对社会环境因素重视不够应对不足的因素。学校德育的“空转”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存在的一个突出的弊端,就是片面追求道德的高标准,将德育的最高目标作为德育的起点,把道德的低标准搁置一边,对大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是以对人道德最高要求的“理想人格”教育为主导的“英雄伦理”、“楷模伦理”,德育工作流泛于采取“高、大、空、远”的理想化模式,进行苍白无力的说教,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求“效”心切,德育目标脱离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提出不分层次的过高过急要求,使学校德育在相当程度上处于“空转”状态,不仅信度差,效度差,还使学生逐步远离德育,甚至出现对事对人不爱惜、不感激的“反道德行为”。而羞耻感、知耻心,作为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评价基准和最容易达到的道德目标,却往往被严重忽视。道德滑坡、私权利缺失、价值观缺失传统德育更多的是关注校园内道德的建设,对社会、家庭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影响缺乏关注以及应对不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劳动成为社会思想主流,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糟粕也接踵而至,扰乱了部分人的思想道德,社会上出现了荣耻不分、是非不明、美丑不辨、善恶颠倒错位甚至“以耻为荣”的“去羞耻化”(“去道德化”)倾向。本来,商人不欺诈、官员不贪污、文人不剽窃、学生不作弊是最基本的做人要求,但是现在却反其道而行之,出现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反以耻为荣,面对美德善举报以冷嘲热讽,面对缺德耻辱言行却亦步亦趋的现象。一些人道德耻辱感麻木,羞耻心丧失,对社会生态和公众心理造成极大的污染和破坏,导致社会群体耻感文化逐渐丧失,社会道德滑坡。大学生是社会特殊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目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缺少正确的道德引导和有力的防范措施,与社会教育脱节,大学生耻感教育单薄无力、流于形式,难以抵挡社会“耻理”歪论的长驱直入,造成大学生耻感意识模糊、是非荣辱观念界限不清,容易随波逐流,有些自律精神差的甚至放任自流、追随无耻。道德教育结合不力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厚、境界高远、旨意宏远,其中包含许多诸如以德义为判定荣辱的标准、重名节、重视耻教以及淡泊名利、反对华而不实和沽名钓誉等“耻德”精华,这些对今天的大学生德育仍有深刻的伦理意义和极大的利用价值,是大学生耻感养成的重要文化资源。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对传统思想“礼义廉耻”“有耻且格”等丰富的耻感文化内涵缺少深度挖掘和系统整理,对传统美德“羞恶之心”“廉耻之心”、“知耻—贵耻”、“求荣—立荣”追求高尚人格的道德体系缺乏了解、运用,对传统耻感文化宣扬力度不够,与现实道德教育结合不力。学校道德教育形式化、表面化,学生国学修养匮乏,对传统耻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如何加以继承。知识社会的人是以模仿而学习的对象传统德育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学生身上,而忽视了教师群体的“耻德”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亚里斯多德说过:人是最富于模仿性的生物,人是借助于模仿来学习他最早的功课的。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对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受功利主义和不正之风的影响,现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知耻教育较为薄弱,有少部分高校教师师德丧失:在学术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偷奸耍滑;见利忘义,不惜损人利己、剽窃他人或学生的成果为自己贴金;有的甚至违法乱纪干出伤天害理无耻之事。教人知耻者反而恬不知耻,道德错位现象给大学生耻感养成带来负面影响。二、知耻感—知耻底线伦理意蕴知耻作为大学德育的底线,其伦理意蕴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知耻作为一种基础性伦理具有普遍性,要求大学生胸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守住做人的底线,针对全体大学生,不允许有“逃票乘客”和双重标准;其次,耻感教育具有基本性和最低限度性,它提出的要求是对道德主体最基本的道德规则和要求。对知耻底线伦理的解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耻感文化,“知耻”在我国传统文化早有记载。古人认为荣辱观的核心是“知耻”,“耻,古做耳心,《说文》曰:‘辱也,从耳,心声’”。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质上就是“耻感文化”,与西方人的道德文化根基于对上帝的“原罪”情结有很大不同,中国人的道德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根基于人性中的“耻感”情结。远在《诗经》中就有廉耻之言,“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为何?”其大意是说,看那老鼠还有一张皮(喻为脸皮),人岂能没有尊严廉耻;如果一个人不识尊严廉耻,还活着干什么?管仲提出“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维”的意思,大致与“纲”相同。儒家对知耻教育也十分重视,《论语》中孔子谈到耻之处不在少数,如“行己有耻”、“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将“知耻”、“行己有耻”作为君子理想人格的基础,认为“知耻”是对人的行为的外在要求;孟子则把“羞恶之心”作为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人的内在规定性,视为人之为人的依据:“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认为没有羞耻感是恬不知耻的无耻之徒;荀子也认为“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宋代名儒陆九洲把“耻”和“心”等同起来:“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周敦颐说“心有耻,则可教”;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康有为对“知耻”论述是“人有所不为,皆赖有耻之心,如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也”。总之,传统耻文化把耻感同道德结合起来,耻与荣相统一,“荣义有耻,德之大端。”其目的就在于追求理想人格的实现。“底线伦理”是相对于“理想人格”而提出的伦理概念。“底线”是一种比喻,它是相对于道德的层次性而言的,指的是善的最低层次。底线伦理中的“伦理”不是指人生的最高理想,而只是下面的基础,但这种基础又极其重要,拥有相对于价值理想的优先性;另外,它是人们行为最起码、最低限度的界限。因此,底线伦理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是相对于人生理想和价值目标而言的。底线道德教育,坚持的是对人道德的最低要求,而知耻、有耻、耻感或羞耻之心就是人之为人的底线,是人对自己之为人的自觉,也是大学生德育最低的道德界限。就是说,一个人知耻,有耻就会明分善恶、荣辱,自觉地不想做、不去做假丑恶之事,即所谓“耻不从枉”。知耻,作为道德底线对人在社会生活行为处事具有心理的自我约束、道德自律的作用,可避免人心中的道德底线崩溃。知耻感作为道德底线的伦理维度,北大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对此有过通俗的阐释: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中,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但道德的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的屏障(P23)这个道德的最低下限,我们认为便是人之为人所必须具备的耻感意识,即我们不刻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但最低要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化一方面扩展了人们的选择自由,但另一方面也在价值折中和多元妥协中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使得许多主流价值被遮蔽和消解,基本的荣辱、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被扭曲、混淆,儒家传统伦理体系日渐丧失其既往的统治地位,人们长期压抑的原生欲望在社会转轨中以极大的强度迸发出来,冲毁了许多合理内核——包括耻感意识在内的既有道德。因此,在社会转型的今天,由于耻感教育具有的普遍性、基本性和最低限度性的伦理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加强知耻教育意义更为重要。只有明晰底线,确立德育起点,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崇高的品质和道德,德育工作才会有坚实的基础。三、以知荣知耻为特征的道德素养古人云“教之耻为先”、“必有耻,则可教”,“八荣八耻”精辟地道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内涵,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最基本的底线标准,指出了新时期大学德育的工作正确方向。新时期的大学德育应在对传统德育重新进行审视和解读的基础上,强化大学生知耻教育。第一,明确“知耻”的伦理意义,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耻观。首先,要教育学生知耻才能有尊严。南宋陆九渊说人而无耻,果何以为人哉?羞耻心是一个人维护自尊的自因,它有力地护卫着一个人的尊严,而知耻是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底线,底线一旦失落,道德人格就会发生千里溃堤的危险,“如知耻,则洁己而励行,思学正人,所为皆为光明正大”。大学生有羞耻心,就会珍惜自己形象而力戒耻辱,“穷不失义”,“贫而无谄”,明耻自觉性高一分,羞辱之心多一分,道德人格尊严的底线就多一分。其次,要指导学生知耻而后才会改过迁善。《中庸》载:“子曰:知耻近乎勇”,意思是人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的品德。作为个人道德意识的一种痛苦体验,耻感意识是流露于大学生内心的一种自我责备,是受“辱”状态下牵动自尊的一种愤激情感。马克思说:“羞耻是一种内向的愤怒。”(P407)这种愤怒能促使行为主体抑制导致耻辱感行为的再次发生,并通过愤激情绪鞭挞自己,克服缺点,完善自我,遵循以耻感为底线的道德基准,改过自新,战胜自我和邪恶的行为。有了勇毅的品德才会悔悟、自责于已然的过错,羞恶、自律于未然的不善,对恶的可耻生愧悔之心,进而改过向善。最后,要引导学生将知耻化为向上的精神动力和道德力量。耻感文化中“耻于落后、耻于无知、耻于懒惰”的精神焕发出催人奋进的巨大活力。荣辱心能够使大学生产生崇高的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完善自我的力量和心理机制,在社会生活中做出善的、符合人的尊严的行为,形成忠诚、守信、勤奋、公正、自律、自强等优良品质,实现道德价值目标和完善道德人格。第二,加强广大教师“行己有耻”职业道德建设,做学生知荣知耻的典范。孔子倡导“士要行己有耻”,即一个人出言行事应有知耻之心。他在回答子路怎样才算“士”时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知荣明耻同样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道德底线,与教书育人关系重大。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和教师相处时间也最多,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P309)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首先要从自身出发“反求褚己”“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率先作知荣知耻的典范,博学、慎思、明辨,把握和坚守道德底线,就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熏陶学生自觉加强羞耻心和知耻感。第三,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耻感精神,使其内化为大学生自我道德标准。知耻,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绵延几千年仍经久不衰。中国自古重道德,传统道德教育尤为强调教人知耻,认为知耻不仅是“利人之大节”而且是“治世之大端”,认为知耻与个人、民族、国家关系密切。先哲探究如何树立价值导向与培养社会的良风美俗关系,以知耻教育来推进义理教育,以义理教育来保障道德秩序,深入而系统。根据台湾学者朱岑楼先生的研究,《论语》中有强烈的耻感取向,《论语》498章中与耻感有关的计58章;诸子百家传世之作也有很多关于知耻重要性的阐述,其中许多针砭时弊的传统警世良言仍然不失其积极意义。这些珍贵的文化思想遗产,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文化养料和来源。学习和汲取传统文化道德中有价值的部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耻感、羞耻心,还能由“明耻”而“知荣”,激励大学生,秉承道义,自强不息,培养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第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树立耻感观念和意识。耻感观念、意识是“耻德”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知耻心是大学生为善去恶、积极向上的内在驱动力。羞耻感、知耻心是最普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追求大学生道德的高标准,必须首先要求达到道德的低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提到了“义”和“信”,更重要的是突出地表现在“耻”字上,把知耻拒辱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并对“耻”作了具体的界定,是大学生道德的底线尺度,以“八荣八耻”引领大学生树立耻感,让学生懂得以什么为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白照片冲印教程》课件
- 一年级课件班家长会
- 《线虫的分类鉴定》课件
- 《险有害因素辨识》课件
- 《化学信息学资料》课件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课件
- 企业招聘与选拔管理报告
- 《原油脱硫技术》课件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4单元 第1章 第3节 癌症的发生与防治说课稿 中图版必修1
-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中国氢内燃机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4版)
- 开学季初三冲刺中考开学第一课为梦想加油课件
- 《自然保护区划分》课件
- 2025年普通卷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建筑施工春节节后复工复产工作专项方案
- 学校食堂餐厅管理者食堂安全考试题附答案
- 《商用车预见性巡航系统技术规范》
- 玻璃电动平移门施工方案
- 中日合同范本
- T-CARM 002-2023 康复医院建设标准
- 《康复按摩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