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需求面临的问题和对策_第1页
我国消费需求面临的问题和对策_第2页
我国消费需求面临的问题和对策_第3页
我国消费需求面临的问题和对策_第4页
我国消费需求面临的问题和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消费需求面临问题和对策

在标准宏观经济模型中,一国经济均衡状态由供给与需求对应关系所决定,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经济就达成了其对应均衡态。从需求角度来看,一个开放经济增加取决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原因共同作用。消费、投资、出口共同决定了经济增加速度和质量,被称为拉动经济增加“三驾马车”.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增加和发展最终日是要提升居民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消费对经济增加拉动作用也更为持久和相对稳定。所以,从久远角度看,扩大消费比增加投资和刺激出口对经济发展具备更为主要意义。

消费需求是形成购置力有效需求。在产品和劳务有效供给前提下,消费需求形成最终取决于以下几个原因共同作用:可支配收入、消费意愿和预期、消费环境和市场发育程度以及财富存量、居民年纪结构、消费习惯、利率等原因。

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决定性原因。居民可支配收入由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两个部分组成。消费者对不一样类型收入变动会做出不一样反应,其中,持久性收入是影响消费最主要原因。依照持久收入假说,收入稳定人具备较高边际消费倾向,而收入相对不稳定人具备低边际消费倾向,且显著低于建立在持久收入基础上平均消费倾向。消费环境及市场发育程度主要包含消费者选择自由、价格竞争和放开程度、消费者权益维护、不确定性和消费性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原因首先制约着消费者对消费品和消费方式选择,也是消费过程信息成本及交易成本决定原因,从而对消费需求扩张产生主要影响。

一、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现实状况及成因

1、消费需求不足主要表现

消费在经济增加中所占比重偏低,百分比失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更高达80%以上。而在我国,1996—各年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上我国经济总有效需求连续不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加拉动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尽管我国自1998年以来一直实施扩大内需主动宏观经济政策,也取得了主动效果,但这种效果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相对而言,消费“启而未动”,消费和投资不协调非常突出。消费需求不足,也使得投资高增加缺乏连续基础,成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主要原因之一。消费不足另一个主要表现是消费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失衡,部分产品相对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

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镇差距拉大。1992—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加%,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达%。而自1997年起,城镇收入增速下降,差距也逐年拉大。城镇居民在1997—5年间年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加下降为%,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仅为%。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7元,同比增加%,扣除物价原因,实际增加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44元,同比增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02元,比上年同期仅增80元,消费支出1115元,仅增84元。占人口主体农村居民收入偏低且增加乏力是制约消费主要原因。

边际消费倾向展现下降趋势。居民消费倾向(指居民消费额占可支配收入百分比)依然偏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有资料表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自1995年以来展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同时造成了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减弱。所以,怎样经过增加消费来带动自主投资增加,深入扩大内需,逐步降低对扩张性财政政策依赖,成为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一个重大课题。

2、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主要原因

失业问题突出,就业压力加大。伴随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程度加深,我国正面临着严峻失业问题,就业矛盾突出。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75人,农村存在大量隐性失业人口,每年需向外转移1500万人,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1400-1800万个。大量失业人口存在,造成下岗失业者收入下降,也造成了总有效需求增加迟缓。

居民可支配收入存在结构性问题。城镇居民收支差距连续扩大,居民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现象显著。收入差距过大,必定影响消费需求正常增加。高收入阶层因为基本消费已得到满足,其消费倾向因而偏低。低收入阶层因为没有足够可支配收入,虽有消费欲望但购置力不足,其潜在消费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需求,一样消费倾向不高。农民还面临收支倒挂严重问题,首先农民“增产不增收”、收入增加趋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另首先农民负担过重,加上消费品价格上涨,使得消费支出居高不下。

体制性障碍造成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出现显著反差。收入对消费影响具备跨期特点,伴随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居民消费行为日趋理性化,从攀比消费和集中消费向追求多样化和跨期效用最大化转变。在收入水平一定条件下,影响居民消费意愿最主要原因是未来支出预期。相比居民收入增加趋缓,因为经济转轨加紧等很多原因,居民形成了长久支出上升预期,从而造成即期消费紧缩局面。与此同时,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城镇居民提供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儿女教育等保障,相继将转变为居民自己负担全部或部分风险与费用。所以,增加储蓄就成为大多数居民必定选择。

消费环境差、消费市场不健全。我国城镇消费性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需求,消费环境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居民消费。一些在旧体制下形成限制性消费政策还在发挥作用,加上不合理收费,使得交易成本显著加大。另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消费信贷不发达等相关配套改革滞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还面临很多体制性障碍。

二、扩大消费需求必要性和良好机遇

1、由我国经济特征看扩大消费必要性

在一个相对长时期内,我国经济将展现一个消费经济经典特征。这是由以下三个原因决定:一是我国经济增加格局从“资源约束”到“需求约束”改变。二是我国有着13亿人口,是一个经典大国经济,也是一个最大人口经济。三是我国经济“高储蓄、低消费”现实状况。截至9月,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已超出10万亿元,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加空间和潜力都很大。以上特点决定了内部需求尤其是国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增加更具基础性作用,应该成为经济增加根本动力。我们必须,也只能依靠内需扩大来拉动经济增加,从根本上处理经济运行面临问题。

2、当前是扩大消费大好时机

扩大消费在拉动经济增加中作用空前主要。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也是一个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过程,扩大内需是题中应有之意,其主要性已是不言而喻。要扩大有支付能力需求总量,从中长久看,这一需求不竭源泉是居民消费。因为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中最主要部分,是社会生产最终实现,扩大投资需求最终还是要由消费需求来实现,脱离最终消费需求投资只会造成更大程度供过于求。

新消费热点正在形成,消费结构升级加紧。居民用于交通、住房、电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支出增加较快,正成为新消费热点。比如1—10月,商品房销售亿元,同比增%。

国民经济维持健康快速增加格局,消费者对我国经济未来走向也有着良好预期。ACNelson企业对亚太13个市场所做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我国内地消费者信心指数列亚太地域第二位(国家信息中心,)。据国际经济组织测算,人均GDP达成800美元国家,其内需将会高速增加。我国现在正处于这一阶段,这就为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更何况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发展中大国,巨大人口基数与潜在巨大购置力预示着扩大消费需求前景十分宽广。

三、扩大消费需求主要政策方法

处理消费需求不足问题,要顺应从“生产者主权型制度”向“消费者主权型制度”演进趋势,树立“消费者至上”观念。要主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去除各种限制性消费政策和制约消费增加体制性障碍,培育良好消费环境。同时,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深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主动培育新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在经济增加中扩大有效消费需求,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1、实施主动经济发展政策

扩大内需从根本上有赖于国民经济连续发展,要按照“降门槛、宽领域、自主权、减规制、多信息、善引导”标准,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消费增加坚实基础。另首先,在需求增加乏力、经济结构不合理及体制性障碍还未得到根本缓解情况下实现消费需求增加,近期仍要继续实施主动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并把握好力度和节奏。经过政府引导和调控,激励居民消费,使之成为经济增加主要引擎。

2、实施主动就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

就业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消费需求根本,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愈加突出位置,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实施主动就业政策。清理不利于自主就业政策、法规,降低创业门槛,广泛开拓就业门路,从而增加居民收入。大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城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培育和提升居民购置力。实施有效收入再分配政策,加大对低收入阶层和贫困地域收入转移支付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对贫困阶层,应该加强社会救助力度,对城市居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

5、把刺激农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主要看力点

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改进农民消费环境,是扩大农村消费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根本。要从提升农民非农收入、加紧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高度出发,在政策和融资上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经过改进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深入挖掘农业内部收入增加潜力,并经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和农产品加工增值为农民创造更多收入增加机会。改进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限制性要求,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经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转移农业剩下劳动力,提升农民收入。与此同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并主动创造条件,大力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改进消费环境,加强农村商品流通设施和商业网点建设。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公共品投入,改进居民收支预期

开启消费关键是消除制约消费体制性障碍,改进消费预期。在增加居民收入、保持合理收入与消费差距前提下,加紧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主动推进城镇职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在包括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一些改革中,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承受能力,降低群众后顾之忧。另首先,政府要加大对义务教育及公共设施等社会公共品投入,改进消费基础设施和配套体系建设,为居民增加消费支出提供切实保障。

5、完善市场体系,改进消费环境.

深化消费领域体制改革,培育新消费热点,必须彻底清理各种抑制消费政策,调整相关税费,适当提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居民消费交易成本。抓紧制订激励消费政策,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大力整理市场经济秩序,提升流通领域信用,改进消费环境。

6、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及主要商品和服务市场化、货币化

当前,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由数量扩张型向追求质量型高级化转轨时期,要采取主动政策方法,大力培育住房、汽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