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标过程中诚信问题的思考_第1页
关于投标过程中诚信问题的思考_第2页
关于投标过程中诚信问题的思考_第3页
关于投标过程中诚信问题的思考_第4页
关于投标过程中诚信问题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投标过程中诚信问题的思考

法国作家雨棚在9世纪30年代表示,普遍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意识是法律的基础。笔者认为诚信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基础,没有诚信的坚强基石,法制便犹如是建在流沙土上的建筑。投标人作为招投标活动中重要的参与方,如果他们在投标活动中的行为不诚信,招投标活动的健康发展就不能成为现实,招投标的“三公”原则就会受到侵害。上期,笔者所写的《投标人在类似业绩上不诚信行为的成因分析》一文,就弄虚作假的不诚信行为产生的普遍和共同原因、招投标实践中投标人类似业绩造假的行业特殊原因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本期此文则针对投标人伪造业绩的不诚信行为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招投标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一、建立诚实的机制,建立中国的招标市场诚信制度1.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是诚信基础制度市场体系不是由单一的市场组成,而是由各类市场共同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单靠市场的某一个环节的发展和成熟,是不可能形成良好经济秩序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从而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出良好的经济诚信环境。首先,建立产权制度,明确利益归属。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产权界定越是清晰,交易主体的收益就越明确。产权是信誉的基础,明晰的产权是人们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只有追求长远利益的人才会讲求信誉。其次,完善市场竞争制度,通过自由竞争淘汰不讲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内涵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因此,强化市场经济运作所要求的自由竞争和各级政府的监督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市场净化功能来维护市场秩序,由市场力量来褒奖那些讲诚信、社会形象好的企业,惩罚各种背弃诚信原则、蹂躏商业道德的企业和个人,把他们从市场竞争中无情地淘汰出局,这样,会给市场主体的理性预期提供一个正确的依据,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行为也才有可能被有效遏制。2.公开的信息可以提高公民的信用管理水平个人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个人信用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社会诚信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应当以个人信用为突破口,让每个公民有一个类似身份证的社会安全号码,把每个人的相关信用情况记录在册,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上,政府及相关机构随时可以依法公开所掌握的个人的有关信用信息,使每个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其行为与诚信不可分离。这样,将有助于规范公民个人的行为,促使其重视自己的信誉,做到诚实守信。在国家全方位的个人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时,我们招投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先行建立健全招投标从业人员和投标人信用体系,让其约束招投标从业人员和投标人的不规范甚至违法行为,包括投标人业绩造假行为,自觉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确保招投标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二、建立信用信任制度的保障,及时推广信用立法1.法制建设:完善诚信缺失者的责任追究机制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更是法制经济。健全的法制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持的保障,仅靠良心、道德,不可能完全有效地维护契约关系。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提高诚信缺失者的失信成本,建立起严格的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真正使诚信经济建立在坚实可靠的社会主义法制基础上。2.诚信价值分析因为诚信不仅是一般弹性的道德要求,它还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运行的伦理底线和基础,是交往的基本原则。没有刚性的制度就无法遏止私欲的过度膨胀和由此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假冒伪劣,特别要建立、健全法人和公民个体的道德信用监督制度和对背弃诚信行为的惩戒机制。这是目前能够立竿见影的刚性措施之一。如果“德”与“福”、“恶”与“祸”本有的善恶因果链被割裂,造成“卑鄙成为卑鄙者的通行证、善良成为善良者的墓志铭”,道德危机必然发生。现在之所以产生大面积的诚信缺失,主要是制度安排不尽合理,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对不诚信者惩罚不力,另一方面是守信者的收益不明显,甚至吃亏。如果缺诚失信的行为其收益远大于其损失,失信的成本太低,使失信变得有利可图,实际上就是在对这种不道德现象推波助澜。社会伦理发育越成熟,善恶与利害的因果逻辑性就越强,建立一套充分体现道德公正的机制是一个社会成熟和有凝聚力的重要标志。针对当下的诚信现状,为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层次建立一个跟踪式的动态的信用档案制度——尤其是加大惩处缺诚失信行为的力度势在必行,要让大多数人切身地感受到:没有好的信誉就不能很好地生存。3.正当程序原则公平的制度环境是和谐的前提,而公平感与和谐氛围又是培育诚信信仰的必要条件。最基本权利完全平等和诚实劳动付出与其获得具有大致的对等比例是今天人们公平正义观的基本内容。以制度来推进公正的实现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创造新规则,为民生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这方面过去亏欠太多,也是政府正在努力的重点。二是改造既存的不合理的“显规则”,如二元工资制、行业垄断和高级官员或其他权力人物的特殊待遇等。三是改变“潜规则”。“潜规则”本质上是利用公共资源来谋取交易双方不当利益的、进而损害公正规则和他人利益的恶则。“潜规则”的流行根子在于权力过于集中和权力运行缺乏监督。三、重视诚实培训,树立招标员工和公司的诚信意识1.诚信道德教育是实现我国诚信体系的需要治理我国诚信缺失固然需要法律的支持,要以“法治”为主,但法律手段有自身的局限。道德教育是对心理动机的自律性约束,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往往能够起到“法治”不能起的作用。即使在“法治”发挥作用的领域,道德教育也有助于推动法治的实现。道德教育与法治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治理我国诚信缺失过程中,应该是“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将传统道德中的诚信思想继承、改造和发展,使之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并在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中贯彻落实。通过诚信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诚信观念和意识。2.“诚信”与“个体”的内在相关性传统儒家文化里,诚信是“五常”之一。当文明演进到今天,诚信同样被尊崇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失去诚信,整个社会生活体系就会因为生存和发展的成本无限增加而无以为继。当然,讨论诚信的价值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社会本位论思维习惯上,在突出个体主体性的当代,更应当从人性和个体命运的视角探讨之。诚信教育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与我们未能深刻阐明诚信与人的利益追求之间的必然联系不无关联。诚信与人的利益的内在相关性突出地表现在:首先,诚信是自我利益的必要保障和重要表现。信仰诚信与崇尚个体利益不是对立的而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因为自我利益不仅有物质性的存在还有精神性的存在,不仅有眼前利益还有长远利益;其次,诚信是实现精神性利益和长远利益亦即是实现总体利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纵然法有疏漏,但善恶因果律毕竟是在人内心最终会起作用的普遍性规律,一旦自私自利的贪欲恶性膨胀到突破诚信信仰的底线,损人又害己终将是必然结果。3.缺诚失信与人的本质-人性相背离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联系性,纵然不同社会里这一本质会有不同的表现,但在社会主义社会,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共生关系中的彼此需要、相互依赖的本性。这种需要和依存具体体现为在社会资源、信息、情感等方面的相互交流与交换。虚假的、不真实的东西,没有交流与交换的价值,更无法满足人的需要。一旦谎言与欺骗普遍化,就会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因为成本的无限扩大而成为不可能,也就是说,缺诚失信与人的本质和人性相背离。只有讲诚守信,才能使人的本质得以体现,才能使人性得以升华。4.招投标活动主体基于教育采用集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专家、监督管理人员等招投标活动主体参与者的教育。深入剖析招标投标领域的典型案例,进行以案说法、以案说纪,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各主体单位遵纪守法的自觉性。5.规范从业人员使用职业资格加强对招标投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自律教育,引导从业人员自愿签署行业自律公约,自觉抵制失信、违规、违法行为。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规范从业行为。积极推行从业资格制度,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执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招标投标工作。对已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要进行知识更新和包括诚信教育的继续教育。四、建立行业组织,规范行业治理行业组织是联系政府与企业的中介,它在治理诚信缺失和建立信用体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市场和政府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行业组织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行业组织对行业内企业缺乏约束力和号召力,很难对企业失信行为发挥治理作用。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赋予行业组织治理企业失信行为的权利,培育行业组织独立行使职责的能力。建立行业内部惩治失信,鼓励诚信的机制,将诚信建设纳入制度轨道。同时还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信用管理,促使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五、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不尽合理。在企业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的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是价值管理与业绩评价。企业传统的业绩评价一般以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其成果作为衡量依据,具有短期性和滞后性,真正有价值的业绩评价应当面向企业的战略计划和未来发展方向,在企业业绩评价和考核中引入价值管理理念,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衡量标准,而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只注重企业利润等财务指标,忽视企业价值管理。为更好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现代企业就需将业绩评价与价值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把企业的经营业绩与企业为股东和社会创造的价值、细化为可供考评的业绩指标。所以,在招投标实践中对投标人各阶段业绩作评判就需要有更好的业绩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我们不仅要重视企业当下的经营业绩,还要重视企业在企业价值管理上的理念、现状和水平,使对企业业绩评价的方法更合理、更科学,更符合招投标的“三公”原则,削弱投标人业绩造假的动力和空间,进而促使企业树立正确的业绩认知观。六、伪造业绩的违规加大对投标造假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弄虚作假骗取中标资格的恶意竞争行为,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达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对查实的投标伪造业绩的行为,要依法取消中标候选人资格或中标资格,由招标人依法追诉其对招标造成的损失;对伪造业绩的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参加一定范围内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投标,并将其市场不良行为抄送其资质审批部门。在受理投标伪造业绩案件时,也要防止恶意投诉和非法信息来源的投诉,已经受理了投诉的项目,对与投诉相关的投标人的业绩均应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调查结果正确处理。七、科学设计招聘程序,杜绝不诚信行为一个国家只有坚持执行科学发展观,这个国家的发展才能健康和可持续,其社会也才能实现和谐。“科学”是“和谐”的保障,“和谐”是“科学”的必然结果。同样,招投标各环节操作规则和程序的科学性是实现招投标“三公”原则中公平、公正原则的核心保障,也是实现招投标充分竞争的核心保障。在这里,“公平、公正”就是“和谐”,“科学”和“公平、公正”之间有着严密的因果逻辑关系,而诚信则是“公平、公正”、“和谐”实现的保障和基础。招投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现象,包括投标人业绩造假,其行为施行者都是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这个最重要的市场主体,要从人的贪心和私欲与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复杂搏弈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故此,我们就必须从招投标的规则和程序上进行科学设计,从而使任何人无法掌控和操纵。笔者以为,最重要的不是对招投标中已经发生的不诚信甚至违法行为的惩戒,而是找到不诚信甚至违法行为产生的真正原因,消灭这种行为产生的真正因素。试想,如果我们采用科学的评标方法,有效杜绝和避免不诚信行为的实施,换句话说,在招投标中如果有人实施了不诚信甚至违法的行为,但这种行为不会、也不可能带给他想要的损人利己的结果,就不会有领导干预招投标,就不会有人“勾兑”领导、“勾兑”项目业主、“勾兑”评标专家等,也就不会有围标、串通投标、业绩造假、内定中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违规操作、评标不公平公正等现象的发生。让招投标中的不诚信甚至违法行为很难预先确定受益对象,也就是让各种权力无法“寻租”,或者“寻租”无结果,让“勾兑者”和“被勾兑者”的行为失去外在和内在的施行动因。这样,才能防止和杜绝人为干预、干扰,甚至人为操纵,才能防止和杜绝招投标中商业贿赂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也才能实现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创造公平竞争的讲诚信的招投标市场环境。比如投标人在提供类似业绩时可能出现弄虚作假的严重不诚信行为,更可能在评标打分中被人为操作,所以,在投标人类似业绩的设置上,要防止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在投标人条件设置方面违反招投标“三公”原则,合理设置投标条件,保护投标的竞争性。采用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招标时,一般情况不设置业绩要求;特殊情况经批准,可设类似业绩要求,但类似业绩的规模或者比例、企业业绩数量、项目经理业绩数量等设置要科学合理。采用综合评估法招标时,可设类似业绩要求,但规模不宜超过招标项目规模的60%,企业业绩数量不宜超过3个,项目经理业绩数量不宜超过2个,均只能作为评分条件,不得作为否决投标条件,企业业绩总评分不宜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