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1页
阿盟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2页
阿盟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3页
阿盟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4页
阿盟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6-2017学年内蒙古阿盟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2.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3.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记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B.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4.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5.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惟宋为然”与此相关的重要因素是()A.政府重武轻文的观念 B.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C.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D.官僚体制开始成熟6.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王朝更替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农民起义的破坏 D.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7.“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是在中国最好的宣教士,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和瓦斯灯;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材料说明租界是()A.中国人认识西方文明的窗口B.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C.中国和世界联系的最佳通道D.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的集中呈现8.有学者认为:尽管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但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此说法主要是()A.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B.指出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实质C.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D.看到了洋务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9.如图是1872﹣1900年官办和商办工矿企业变化情况.出现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破产 B.外商企业的刺激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10.据《长青县志》记载:“拳匪四起,倡言保清灭洋,横行劫掠,架户勒赎,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以上材料表明()A.清政府对义和团持支持态度 B.义和团运动具有消极的一面C.清教势力借助特权欺压民众 D.扶清灭洋得到全体国民支持11.《剑桥中华民国史》指出,辛亥革命爆发后,“当革命势力表明他们掌握了国家的时候,他承认了民国的必然性。在共和制的最初几年.他为避免同革命领导人完全决裂而讨好他们,面临对抗就作策略上的退却”。这一叙述表明()A.孙中山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潮流B.袁世凯为追求政治目标不择手段C.孙中山是政治妥协的成功运作者D.袁世凯是典型的政治实用主义者12.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13.“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结嵌二三粒”。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A.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B.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C.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D.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14.1937年10月,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强调“因为对外作战,首先要有后方根据地”;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公开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的上述决策()A.做好了对日防御战略的准备B.反映了南京沦陷后的战略调整C.确立了支撑抗战的战略基地D.表明了政府抗战意志趋向动摇15.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映出新中国初期()A.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B.民主政策深得民心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D.中央允许地方自治16.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17.1950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提出了“六个统一”:财政收支统一、公粮统一、税收统一、编制统一、贸易统一、银行统一。这表明我国()A.建立起全面计划经济体制 B.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加强C.资源配置走上计划经济轨道 D.左倾思想冲击经济领域18.“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材料旨在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不符合基本国情 B.阻碍了农业现代化C.不被民众认可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制对由名气大、能力强的人的统治不感兴趣,他们关注的是保证每一个公民在管理公共事务中的发言权.”这表明()A.雅典的民主制是排斥精英的政治B.陶片放逐法有效维护了民主制度C.雅典的民主制存在多数暴政弊病D.雅典非常注重提高公民政治素养20.《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如无族亲时,由宗亲继承"。这一规定()A.使遗嘱成为唯一继承方式 B.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C.构建了罗马的法制社会 D.保护了监护人的利益21.“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这主要是指()A.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寻金热B.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C.“黄金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资产阶级的本质热衷于追求财富22.康德曾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A.人身自由 B.推翻专制 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23.法国大革命后政治长期动荡不安,而英国则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平稳过渡,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当时与此相关的政治因素是()A.政府内阁依存于人民的意志B.英国的政治文化有保守性C.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D.英国有最大的海外市场24.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A.法制建设的程序符合民情 B.政治制度体现了天赋人权C.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D.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25.德国著名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在评价十月革命时指出:“他们走在国际无产阶级的前面,夺取了政权并且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实践问题,他们在全世界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决战大大向前推进了。"在卢森堡看来,十月革命()A.超越了时代要求 B.完成了工人阶级愿望C.具有世界启发意义 D.违背了马克思主义26.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的苏联()A.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C.更加重视轻工业发展 D.否定了斯大林模式27.为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43年英国推出“凯恩斯计划”,指出拥护自由贸易的前提是必须强制顺差国花掉顺差余额;美国推出“怀特计划",认为捍卫自由贸易的目的是允许顺差国积累债权。这表明英美两国()A.激烈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 B.在经济实力上仍不相上下C.阻碍了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都在否定自由贸易的准则28.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把“普通人头脑中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内心真实"按着顺序记录下来。这种主张()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追寻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C.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D.反映了文学多元化格局下的融合29.20世纪60年代,戴高乐为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争取大国地位,利用有利的国内外条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在1960年3月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这表明当时法国()A.脱离了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 D.联合欧洲抗衡美国和苏联30.在构成未来多极结构的各种战略力量中,不仅有全球性大国,也有地区性大国;不仅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发展中大国;不仅有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也有以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材料反映出世界格局的发展是()A.缺乏稳定的根基支撑 B.导致利益的重新分配C.体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D.调整了大国间的关系二、材料题:共3小题,共计40分.31.(13分)户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对全国人口进行管理,并据以征调赋税、劳役和征集兵员以及区分人户职业和等级的重要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尚书•多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书社制度”和“上计制度”。“书社制度”的内容是以百姓25家为一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上计制度”是指郡、县长官每年于年底前将下一年度的农户和税收的数目作出预算,书之于木券上,呈送国君。材料二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界线分明。特权户籍以宋代的官户最为典型,可享受荫补(即做官的资格)、减免某些税收、差役免除和减免刑罚等特权.民籍户种是平民百姓拥有的户籍,包括民户、匠户、灶户和铺户等.贱籍户种的社会地位低于平民,包括军户、录户、杂户、乐户和丐户等。明初社会庶民百姓大致可分为民籍、军籍、匠籍三类,规定:“其令四民务在各守本业。医、卜者土著,不得远游。"全国人民都按职业划分户籍,永代世袭,不得变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严格户籍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户籍管理的特点;指出制约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32.(12分)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隋唐时期,自然科学很受重视,人们做官不一定都走尊孔读经一条路。到了元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八股、考进士成了唯一的仕途之路,自然科学和技艺都受到了严重的贬斥。尊孔读经的人被称为“名士”;从事科学和技艺的人则是只有“雕虫小技”的“小人”。﹣﹣摘编自赵显明《试析程朱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材料二欧洲,从14世纪开始,就出现了最早的科学社团:意大利的西芒托学院、法兰西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柏林学院等。这些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术团体吸引了大批的科学家,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科学家在社会上地位达到了顶点,许多人因为科学上的贡献被封为贵族。﹣﹣摘编自J•B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元明时期“科学和技艺”落后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条件.3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0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第一次以专门法律的形式对社会保障事项作了规定,确立了国家采取积极手段对贫民进行救济的责任。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济贫法》,宣布停职向救济院以外的穷人发放救济金,强迫他们重新回到习艺所去。创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行政机构﹣﹣救济委员会,将济贫由分散变为集中。1906年英国颁布《教育法》,规定学校提供免费午餐。1911年英国国会正式批准了《失业保险与健康保险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在全国强制推行的失业保险法。1908~1946年通过《老年年金保险法》《妇女儿童福利法》《失业法》《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每个公民都可以享有失业、生育、死亡、孤寡、退休等方面的保障。1948年颁布了《国民救助法》,标志着济贫法实施的终结和社会救助制度的正式建立。(1)根据材料分析指出英国社会保障有何特点?(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原因?

2016—2017学年内蒙古阿盟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解答】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指的是分封制,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点评】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2.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考点】34: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还提出一系列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如“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进一步发展儒家仁政思想,提出“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和国家对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主张;提出道德标准,如“三纲五常"和“孝道”等.【解答】A.材料同民本思想无关,A项错误;B.材料体现的是“君权神授”,B项错误;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以“君王受命于天”作为的理论前提其目的为提供加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所以答案选C;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表述不符合材料和史实,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记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B.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考点】2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属于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答】A.根据材料“亩产5石稻的高产记录"、“亩产高达10石左右”、“一亩二十斛”,可知这种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A项符合题意;B.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排除;D.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是表现不是原因.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注意对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的把握.4.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考点】3J: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唐朝书法艺术的特征,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和唐朝时期的社会现实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楷书非常规整,而草书雄起,说明唐代书法,楷书草书都有巨大成就,选项表述是错误的.B.选项错在完全满足四个字,材料,反映不出书法完全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C.从材料可以看出,楷书严格推崇法度,而草书特别强调兴趣,突出了唐朝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材料没有涉及到唐朝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故选C.【点评】唐朝书法艺术特点: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渐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隶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的信风.唐代书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唐、盛唐、晚唐.初唐,书法亦蓬勃发展.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以书法取士.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历代盛称的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与薛稷代表了初唐风格.这时,行草书尚守晋法,以右军为宗,这一时期的书法家有钟绍京、陆柬之、王知敬与唐太宗.盛唐,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真草更彻底的摆脱了王家的书派的束缚,形成自己的新风格.这时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5.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惟宋为然”与此相关的重要因素是()A.政府重武轻文的观念 B.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C.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D.官僚体制开始成熟【考点】1O:科举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科举制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宋朝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和科举制发展的具体表现来分析材料.【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宋朝是重文轻武的观念.B.在宋朝重文轻武的观念指导之下,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使官员的来源主要依靠科学考试,这样就形成了宋朝士大夫政治.C.活字印刷术的普及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与政治制度没有必然关系.D.中国古代官僚体制开始成熟,不是在宋朝.故选B.【点评】科举制的影响:1.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2.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3.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4.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5.以严格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最求公正公平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6.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王朝更替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农民起义的破坏 D.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考点】2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保障.其导致的结果也只有一个.地主通过土地兼并的方式不断占有土地,农民因为贫穷和地主的压迫不断出卖而失去土地.最后出现一个恶性现象:“富者土地连片”,“穷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分配不公,这也是历代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解答】根据材料“千年田土八百翁”说明土地所有权经常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造成的,故D项正确;ABC项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注意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的把握.7.“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是在中国最好的宣教士,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和瓦斯灯;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材料说明租界是()A.中国人认识西方文明的窗口B.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C.中国和世界联系的最佳通道D.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的集中呈现【考点】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解答】"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是在中国最好的宣教士“说明上海成为中国人认识西方文明的窗口,故A正确;B材料未体现,排除;CD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点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顽固地阻碍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消除它的影响任重而道远.8.有学者认为:尽管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但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此说法主要是()A.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B.指出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实质C.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D.看到了洋务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考点】A6:洋务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创建了三支海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能力.总之,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解答】“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作者虽然提到了洋务运动的弊端,但主要是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故A正确,C错误;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点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9.如图是1872﹣1900年官办和商办工矿企业变化情况。出现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破产 B.外商企业的刺激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考点】A8: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具体表现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1894年之前官办企业占主导,这是由于洋务运动所导致的,1895年到1900年,以商办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选项只是表明这一现象变化的背景之一不是主要原因.B.外商企业的刺激是促进中国官办和民办企业发展的共同因素.C.自然经济瓦解也是近代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发展的共同因素.D.由于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政策和放宽对民间设厂政策的影响,所以出现了1894年以前以观望为主,1894年以后以商办为主.故选D.【点评】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主要是官办和官督商办,所以官府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占主导地位,而1895年洋务运动破产以后,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大量民族资本主义都是以商办的形式存在,官办比重明显下降.10.据《长青县志》记载:“拳匪四起,倡言保清灭洋,横行劫掠,架户勒赎,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以上材料表明()A.清政府对义和团持支持态度 B.义和团运动具有消极的一面C.清教势力借助特权欺压民众 D.扶清灭洋得到全体国民支持【考点】99:义和团运动.【分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最初,他们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的镇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解答】“拳匪四起”说明清政府对义和团持剿杀的态度,故A错误;“横行劫掠,架户勒赎,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说明义和团对社会造成了不少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消极性,故B正确,C错误;D错在”得到全体国民支持“,排除.故选B.【点评】义和团运动的高潮虽说为期不过三个月,并且最终还在清政府的叛卖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陷于失败,但是,它的丰功伟绩却是昭昭在人耳目的.它的功绩,概括起来说是: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并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这些功绩,主要是在中国方面;不过其中有些也涉及到了世界方面,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11.《剑桥中华民国史》指出,辛亥革命爆发后,“当革命势力表明他们掌握了国家的时候,他承认了民国的必然性.在共和制的最初几年.他为避免同革命领导人完全决裂而讨好他们,面临对抗就作策略上的退却”。这一叙述表明()A.孙中山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潮流B.袁世凯为追求政治目标不择手段C.孙中山是政治妥协的成功运作者D.袁世凯是典型的政治实用主义者【考点】9A:辛亥革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以后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以后进入革命发展的具体事实来分析材料.【解答】A.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以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力量,暂时伪装妥协,并没有反映出孙中山控制革命发展.B.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在民国初年对革命党人进行暂时的妥协,反映的是袁世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政策的调整,体现不出不择手段的特征.C.材料主要讲的是袁世凯对革命力量的妥协,而不是孙中山的妥协.D.结合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刚刚爆发以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力量暂时进行妥协,体现了其政策的适应性特征.故选D.【点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教训: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两面性,辛亥革命是注定不能成功的,这也说明,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式行不通的.虽然满清覆灭,但同样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旧官僚也同样可以相互勾结,轻易扼杀革命.所以,“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心地碳素哦,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12.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考点】B7: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解答】材料中陈认为以往的革命都未解决“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即未真正解放国民的思想,而非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强调应当解放思想而非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阐述了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体现了陈认为思想革命有利于巩固政治革命的成果共和制度,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13.“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结嵌二三粒”。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A.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B.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C.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D.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考点】H2: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需要掌握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表现、影响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对“金制者价较昂贵…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的分析理解.【解答】依据材料“金制者价较昂贵…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可得出社会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镶牙这种现象,没有反映出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也没有反映出全盘西化,故BD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考查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表现、影响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14.1937年10月,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强调“因为对外作战,首先要有后方根据地”;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公开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的上述决策()A.做好了对日防御战略的准备B.反映了南京沦陷后的战略调整C.确立了支撑抗战的战略基地D.表明了政府抗战意志趋向动摇【考点】9S:抗日战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政策的调整,要求学生结合抗战初期的国共合作和战争环境来分析材料.【解答】A.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对后方的巩固和迁都决定,并没有体现出国民党已经做好了抗战防御准备.B.南京沦陷是1937年12月.C.从材料可以看出,国民党准备建立后方基地,为今后的抗战提供支撑.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抗战第一阶段国民党是积极抗战,材料也体现出国民党准备长期坚持抗战,一再迁都和建造后方基地.故选C.【点评】抗战第一阶段也就是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国民党正面是积极抗战,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正面会战.另一方面,国民党为了长期抗战,也积极营建后方基地,将首都由南京迁往武汉,后来又迁到重庆,国民党的这一系列工作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做了积极准备.15.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映出新中国初期()A.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B.民主政策深得民心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D.中央允许地方自治【考点】F5: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政治形势和军事发展的基本史实来分析材料.【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已经有了政协制度,他代行了人大的职能和作用,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材料中涉及到了,各界人民代表,团结各界人民,可以看出,这是指当时的政协制度.B.材料反映的是利用政协制度来完成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并没有强调出民主决策与人民要求之间的关系.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形成是1954年全国人大第一次大会召开.D.材料没有涉及到地方自治的问题.故选A.【点评】新中国刚刚建立初期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大的条件,当时政协制度代行人大制度的职能,共同纲领代行宪法的职能,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全国政协是指导中国当时一切工作的最高国家机关,地方政协制度是团结各族人民进行国家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16.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考点】FJ: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边倒”是指坚定地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国际上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解答】"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表明当时新中国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相结合,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A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故B错误;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点评】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指导下,开拓了崭新的外交局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同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新中国的光明未来.17.1950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提出了“六个统一”:财政收支统一、公粮统一、税收统一、编制统一、贸易统一、银行统一。这表明我国()A.建立起全面计划经济体制 B.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加强C.资源配置走上计划经济轨道 D.左倾思想冲击经济领域【考点】GJ: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初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国民经济恢复的具体措施来分析材料.【解答】A.建立起全面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五计划期间.B.市场调节作用在加强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材料,主要看出来的是政府对经济的控制.C.从材料中的统一可以看出,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和管理,体现出了我国资源配置向计划经济转变的特征.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当时我们经济建设中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思想.故选C.【点评】新中国建立初期,国民经济凋敝,国家一穷二白,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没有实行对接和统一,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所以必须实行统一的经济管理措施,体现的就是当时统一财经的具体做法,通过统一财经实行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平衡,为后面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8.“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材料旨在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不符合基本国情 B.阻碍了农业现代化C.不被民众认可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考点】G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解答】材料的关键是“…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因为“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点评】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经营方式过分单调的弊端,使农民在集体经济中由单纯的劳动者变成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从而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劳动和土地的潜力.19.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制对由名气大、能力强的人的统治不感兴趣,他们关注的是保证每一个公民在管理公共事务中的发言权。”这表明()A.雅典的民主制是排斥精英的政治B.陶片放逐法有效维护了民主制度C.雅典的民主制存在多数暴政弊病D.雅典非常注重提高公民政治素养【考点】4A: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利的滥用和误用.【解答】据材料“雅典民主制对由名气大、能力强的人的统治不感兴趣”和“他们关注的是保证每一个公民在管理公共事务中的发言权”可知雅典的民主制反对精英政治、寡头政治,提倡公民民主,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点评】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20.《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如无族亲时,由宗亲继承".这一规定()A.使遗嘱成为唯一继承方式 B.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C.构建了罗马的法制社会 D.保护了监护人的利益【考点】4E:《十二铜表法》.【分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十二表法》的某些规定虽反映了平民的要求,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及其统治秩序,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私有财产权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解答】材料表述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而采取的种种措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点评】在《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是罗马早期共和国的主要矛盾,如上文所述,《十二铜表法》正是这一矛盾的产物.从它的制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产物.反映了平民在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上的要求.《十二铜表法》之后罗马法系的立法依然体现着这一要求,每颁布一个成文法典,平民的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便提高了一步.21.“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这主要是指()A.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寻金热B.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C.“黄金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资产阶级的本质热衷于追求财富【考点】51:新航路的开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十五世纪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急速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开始从内部侵蚀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瓦解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当时,商品交换十分广泛,这就需要大量货币,这时西欧货币已经由银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黄金、白银同是欧洲各国和欧洲各国间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当时人们认为占有金银就占有一切,黄金能为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因此,西欧社会各阶层,尤其商人和资产阶级,非常热衷于追求金银、财富,然而欧洲大陆所产金银有限,于是他们把注意力转到了东方.【解答】根据题干材料“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可知这主要是指“黄金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22.康德曾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A.人身自由 B.推翻专制 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考点】87:启蒙运动.【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解答】”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思想自由,故C正确;ABD材料未涉及,故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23.法国大革命后政治长期动荡不安,而英国则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平稳过渡,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当时与此相关的政治因素是()A.政府内阁依存于人民的意志B.英国的政治文化有保守性C.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D.英国有最大的海外市场【考点】6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内容来分析材料.【解答】A.材料要求从政治角度来分析,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应该主要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英国责任内阁,是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它的存在和发展不完全依赖于人民的意志.B.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体现了英国政治文化的保守性,但是君主立宪制最终能够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体现的是英国政体适应时代的要求,反映出英国政体进步性.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君主是虚位元首,在国家生活中,只是形式上的代表,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发展和尊重这位英国工业革命技术创新,创造了政治前提.D.广泛的海外市场不是政治因素.故选C.【点评】英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①政治前提: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②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积累了雄厚的资本.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知识.④劳动力:圈地运动增加了雇佣劳动力.⑤市场:圈地运动拓展了国内市场;殖民掠夺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24.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A.法制建设的程序符合民情 B.政治制度体现了天赋人权C.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D.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考点】61: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需要掌握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对“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的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可以看出托克维尔强调的是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以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的言论为背景材料考查对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措施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25.德国著名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在评价十月革命时指出:“他们走在国际无产阶级的前面,夺取了政权并且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实践问题,他们在全世界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决战大大向前推进了。”在卢森堡看来,十月革命()A.超越了时代要求 B.完成了工人阶级愿望C.具有世界启发意义 D.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考点】C2:俄国十月革命.【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需要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他们走在国际无产阶级的前面,夺取了政权并且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实践问题,他们在全世界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决战大大向前推进了”进行分析理解即可.【解答】依据题干“他们走在国际无产阶级的前面,夺取了政权并且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实践问题,他们在全世界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决战大大向前推进了”可知,强调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这是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应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26.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的苏联()A.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C.更加重视轻工业发展 D.否定了斯大林模式【考点】C9:斯大林模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根据材料文字“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可知,重视调整经济结构,故B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排除.故选B.【点评】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27.为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43年英国推出“凯恩斯计划”,指出拥护自由贸易的前提是必须强制顺差国花掉顺差余额;美国推出“怀特计划”,认为捍卫自由贸易的目的是允许顺差国积累债权。这表明英美两国()A.激烈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 B.在经济实力上仍不相上下C.阻碍了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都在否定自由贸易的准则【考点】EC: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期英美两国争夺世界经济霸权,要求学生结合二战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和战后世界格局的特征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凯恩斯主义,主要是为了保障英国,而美国的怀特计划侧重利用美国的特权和有利地位来规范账户世界秩序,体现了两湖在世界经济霸权领域激烈争夺.B.材料不能看出两国经济实力的差距,将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二战时英国经济实力受到巨大打击,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两国的争夺最终并没有阻碍战后经济新秩序的建立.1944年成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D.结合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双方都拥护自由贸易的准则.故选A.【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英国实力大大削弱,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最终难以为继,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最强国,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考虑,美国提出构建以美元和美国为核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战后美国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28.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把“普通人头脑中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内心真实”按着顺序记录下来。这种主张()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追寻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C.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D.反映了文学多元化格局下的融合【考点】I3:现代主义文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要求学生结合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具体的特点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中的20世纪中起,和内心真实,可以看出,这是指现代主义文学,而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是19世纪早期兴起发展.B.从材料中的,从头脑,细小的奇异的,内心真实,以及20世纪中期时间,可以看出,这是指现代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主要是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前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材料没有体现出多种文化艺术风格融合.故选B.【点评】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29.20世纪60年代,戴高乐为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争取大国地位,利用有利的国内外条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在1960年3月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这表明当时法国()A.脱离了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 D.联合欧洲抗衡美国和苏联【考点】D9:战后西欧和日本的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战后欧洲的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欧洲联合的基本事实来分析材料.【解答】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曲60年代,法国并没有脱离西方阵营.B.从材料可以看出,法国积极与苏联关系缓和,法国60年代积极谋求,大国地位,可以看出当时法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法国没有力量将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只是希望减少美国对欧洲事务的尤其是对法国事务的干涉.D.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联合.故选B.【点评】战后世界格局是两极格局,美苏操控世界五六十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欧洲各国开始有意识摆脱美对自己的操控,法国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60年代,法国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和中国的关系.1964年中法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阵营的破裂.30.在构成未来多极结构的各种战略力量中,不仅有全球性大国,也有地区性大国;不仅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发展中大国;不仅有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也有以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材料反映出世界格局的发展是()A.缺乏稳定的根基支撑 B.导致利益的重新分配C.体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D.调整了大国间的关系【考点】EB:多极化趋势加强.【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需要掌握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的表现和特点.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在构成未来多极结构的各种战略力量中,不仅有全球性大国,也有地区性大国;不仅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发展中大国;不仅有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也有以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进行分析理解即可.【解答】材料不涉及世界格局发展的根基支撑,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利益的分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在构成未来多极结构的各种战略力量中,不仅有全球性大国,也有地区性大国;不仅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发展中大国;不仅有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也有以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可知,世界格局的发展体现了多样性和复杂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突出世界格局的发展会调整大国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二、材料题:共3小题,共计40分.31.(13分)(2016秋•阿拉善左旗校级期中)户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对全国人口进行管理,并据以征调赋税、劳役和征集兵员以及区分人户职业和等级的重要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尚书•多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书社制度”和“上计制度"。“书社制度”的内容是以百姓25家为一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上计制度”是指郡、县长官每年于年底前将下一年度的农户和税收的数目作出预算,书之于木券上,呈送国君。材料二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界线分明。特权户籍以宋代的官户最为典型,可享受荫补(即做官的资格)、减免某些税收、差役免除和减免刑罚等特权。民籍户种是平民百姓拥有的户籍,包括民户、匠户、灶户和铺户等。贱籍户种的社会地位低于平民,包括军户、录户、杂户、乐户和丐户等.明初社会庶民百姓大致可分为民籍、军籍、匠籍三类,规定:“其令四民务在各守本业。医、卜者土著,不得远游。”全国人民都按职业划分户籍,永代世袭,不得变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严格户籍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户籍管理的特点;指出制约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考点】2W: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概括材料信息及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解答】(1)根据材料一“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可以概括出原因.(2)根据材料二“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界线分明”、“民籍户种是平民百姓拥有的户籍,包括民户、匠户、灶户和铺户等”、“全国人民都按职业划分户籍,永代世袭,不得变换”等信息,可以概括出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制约因素可以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户籍管理制度的严格、小农思想的影响等角度思考.故答案为:(1)原因:诸侯争霸,列国称雄;征调赋税、劳役;征集兵员扩大兵源,区分人户职业和等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