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_第1页
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_第2页
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_第3页
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_第4页
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不是“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要唤醒教师已有的“缄默的”教育知识,从而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愿望。然而,这种缄默的知识和经验的获得,非一蹴而就,它必须是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与反思,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鉴于此,几年来,我们以园本研训为契机,通过边教研、边培训、边研究、边实践等几个重要途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途径一:以交叉式的教研,实现教师之间专业知识的互补交叉式教研,即指组织不同班级或不同年段的教师一起进行教研的活动。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专业结构必须是复合型、综合型的,然而,目前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着原有专业知识结构的不均衡或缺失、外出进修又面临着人员少或经费问题,为此,我们利用园本教研的时机,组织不同班级与年段的任课教师一起作交叉式的研讨和交流。比如,把不同班级的任课教师组织在一起集体备课,以发挥群体的优势和智慧,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又如,围绕一个专题(结合课改中的问题)开展业务学习与讨论,让老师在研讨中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在交叉教研活动中,我们即强调主观能动性,又强调群体的合作性。在个体方面,要求每位教师进行教育反思,根据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情况和幼儿的表现作出分析与评价,及时调整计划,改进教育行为。在整体方面,倡导同伴互助,开展“一课三研”活动,即选择一个主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将一课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三次执教,大家相互听课、评课,共同研究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交叉研讨中把不同的年段的课型进行多次探讨,通过“磨课”研讨,开拓了教师的视野,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材处理和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幼儿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的研究,是教研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告诉我们,在交叉教研活动中,强调教师知识与能力的联系和拓宽,强调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教研活动组织者的高度重视。途径二:以专家的引领,提升园本教研活动的专业品位园本教研不仅要依靠本园内的力量,还要依靠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专业人员的参与是园本教研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基于这一点,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紧紧依靠专家的引领作用,通过培训、讲座、交流等有效的组织形式,坚持不懈、经常性地向教师灌输新课程理念,使教师能够甄别新旧观念,并应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我们邀请市、区两级的教研员参与我们的教研活动,帮助我园寻找实施课改的切入点,并且通过案例研讨,从身边的问题入手,一点一滴地去探索、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就实践中的问题为老师培训。如探讨在主题活动中,如何发现和捕捉来自幼儿兴趣的生成活动;探究幼儿生成活动的回应策略;研究开发孩子学习潜力的多种方法等。在专家的指导下,老师们逐渐建构了属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增加了研究的信心与乐趣。此外,我园还运用视频研训的方式,间接地接受专家专业思想的引领。如组织教师观看美国加洲大学硕士、资深教育环境设计师蔡伟忠先生对我市第一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设的现场评析与指导的录象,从蔡伟忠先生富有说服力的解析指导中,教师们不仅对优化主题环境创设及区域材料投放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这种类型的培训不仅促进了教师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使教师逐步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途径三:互动合作,促使教师专业成长更上一个台阶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园本教研的重要标志和灵魂所在。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同伴互助,如果只停留在教师个体上的研究,就难以实现成长的目标。意识到这一点,我园努力通过以下的办法,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一是实施“推门听课”,并就本教学活动与任课老师进行研讨交流;二是举办教育沙龙,组织专题研讨与交流,教师轮流当主持人,围绕某个教育教学实例组织大家开展讨论;三是利用互动式培训模式,组织教师开展课题沙龙、亮点展示及问题探讨等教研活动,或是让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作讲座或开移植课;利用录像拍摄教师的教学实况,并在研讨活动时播放录像,组织执教者与其他教师一起观看后进行自评互评;四是建立园本学习网页,教师在校园网中交流学习体会,或者让教师走出幼儿园,到本区各幼儿园参观学习,吸取他园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五是实行以“老”带新,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或是组织观摩研讨与教学创新大赛活动,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活动中发挥积极地示范作用,以此推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途径四:行为跟进,缩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期行为跟进,即指对青年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踪、反馈与指导。教学行为,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观点以及教学水平,是衡量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标准。如果多给青年教师一些教学机会,并施行“行为跟进”法,让其在“风口浪尖”上得到锻炼与提高,便能得到缩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期的效果。比如根据某青年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预约、邀请园行政、年段长、高级教师或家长到该青年教师的班上听课,以此对该班级的常规教育、孩子的发展、任课教师与生活教师之间的配合、环境的创设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之后,听课者将意见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反馈给该教师,让其清楚地知道自己课程教学等方面成败的原因,实践证明,这种“行为跟进”的效果十分显著(个别自我感觉教学效果不理想的老师还主动再次邀请大家去听课,以求自己的专业水平得以长进)。其次,我们还改变了以往不再重复别人上过的课的做法,而是让青年教师在他人上完研讨课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融合同事的建议,重新设计活动方案,使原来的活动课程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殊不知,优秀的教育活动是重复锤炼的过程,每次重复一遍,教师们的认识都会有新的飞跃,正如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所说:“不要怕重复,重复才能精确,重复才能创新”,要使青年教师专业水平较快地提高,这种“重复”的价值是值得珍视的。途径五:个性研究,突显教师专业的个性风采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于是,每个教师之间都存在着个性、工作经验、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等诸方面的差异,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遵循“各抒己见,自圆其说;观点交锋,鼓励争鸣;各取所需,不做结论”的原则,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研讨氛围。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重给每个教师提供不同的展示交流的机会,对不同发展水平和能力的教师委以不同的任务,倡导教师在平凡、平淡、平常中体现出自身价值,引导其在自身优势上开展研究工作。因此,我们的老师在做好各项保教工作的基础上,自觉地在自己的优势领域进行研究,逐步积累、凸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和个性化的研究,如创班级特色研究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在每个老师都能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或以日记的形式、或以案例的形式、或以观察记录的形式、或以每个孩子的个案跟踪记录的形式来积累研究资料,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理念和行为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转变,意识到要在教育中注意观察、捕捉孩子的教育信息。并且每个教师能彰显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如大一班的表演,大二班的语言环境创设,中一班的音乐,中二班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意识,小一班的美术,小二班的分享阅读。只要走进班级,都能感受班里环境氛围的特色,感受到教师专业的个性风采。途径六:案例反思,有效提高教师的认知力与思维水平教师只有敢于对自己的教育提出质疑,挑战自我,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专业素养。我们认为,教师的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对自身和现实的反思,尤其来源于对自我的不断否定。否定的过程,就是创新的开始。为此,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学习,从案例反思研究入手,逐步地成长为一个自觉的“反思实践者”。如教师每周写反思笔记,并定期做好个案记录、观察记录、备课笔记、周活动计划表等,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又如围绕“教师专业角色转换”和“优化幼儿教育方法”两大层面问题组织教育反思:第一层面,个体性的反思行为。这是每个教师自觉进行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反思行为,它要求教师结合课改新理念从整体上反思,对发现的问题、有关事件以及自己的感想进行提炼和概括,适时适度地调整教育行为;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亲历”和积累,并在反思中提炼、升华,最终转化为教学的智慧。第二层面,群体性的反思行为,即开展以课堂教学案例评析为主要内容的反思活动,这需要通过剖析、反思、互动交流,互相启迪,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以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教育理念,提高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