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易》的文化解读
《周易》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包括《经济》和《传记》两部分。近年来,关于《周易》法哲学思想的研究逐渐兴起,学者都试图从“无所不包”的易道中找寻中国古代法哲学思想的源头。本文中,笔者将论述古经的法哲学思想,试图通过分析古经法哲学思想形成的背景,从古经的卦爻辞中归纳总结出古经法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作一简要评述。一《周易》中古代经典法哲学家思想的起源(一)从“修五礼”到“礼”、“刑”五帝时代,王权观念以及礼、刑的出现。五帝时代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时期,在这一时期已经产生了王权、礼还有刑法。《国语·鲁语上》载有:“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在这一史料中,出现了“帝”和“民”的分别,还出现了“刑法”之说。再看《史记》中的记载:“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史记·五帝本纪》)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知,在五帝时代是观天命以行事的,舜选择巡狩的时间和方位是需要“禋于六宗”的,“修五礼”出现了礼的形式。“在原始社会的这种‘有秩序的无政府状态’下,与原始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不仅存在自己的社会组织,而且还有自己的社会规范——礼、刑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原始习惯。总的来说,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史上必然存在的一个历史时期,那时的禁忌和习惯乃是孕育法律的胚胎或种子。”①夏商周时期古代法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礼记·表记》载:“夏道遵命,事鬼敬神而远之”。夏朝统治者宣扬“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将其统治行为说成是秉承天意而行。殷商时期对神更加迷信和崇拜,把夏朝所尊奉的“天神”改称为“帝”或“上帝”,并宣称“上帝”就是他们的祖先。商朝奉行重刑主义,对百姓实施残酷的刑罚。取代殷商的西周在思想上仍然利用神权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信奉“天命”和“天罚”。但是历史的发展和王朝的更替,已经使西周的统治者认识到尊奉天命并不能保证统治的长久,不但要敬天,更要推行德政,重视民生。另外,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项政治制度包括法律制度都已经非常完备,已有“六典”,即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其中,礼典是有关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的种种法典,刑典是有关刑罚的各种法典。“从夏、商、周‘禹刑’、‘汤刑’、‘九刑’以及‘礼’的历史脉络来看,在数量的多少上、体系的完善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意味着统治者的立法经验和立法技术越来越发达,在以‘天命’、‘天罚’为主要内容的神权法思想的统摄下,对法在维持社会秩序等方面的作用和认识越来越深刻,标志着理性的法哲学思想逐步形成并不断得到发展。”②(二)阴阳符号、《易》诸数字复合古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一直是众说纷纭。《系辞》曰伏羲始作八卦,而《史记》有文王创设六十四卦的论断。刘大钧先生认为“自阴阳爻画组成八卦,至八卦重为六十四卦,最后到《周易》全书的完成,这中间恐怕有一个较长的历程。特别是卦辞和爻辞的产生,必定经过了多人的采辑、订正和增补,最后到殷末周初才成为今天的样子。因此,《周易》这部书的作者,从卦画的绘制到卦、爻之辞的写成,不大可能仅仅是一个人所作,应该是几代人的集体创作。”③古经具有一套独特的话语系统,主要内容就是阴阳符号和卦爻辞。高亨先生认为“筮人将其筮事记录,选择其中之奇中或屡中者,分别移写于筮书六十四卦卦爻之下,以为来时之借鉴,逐渐积累,遂成《周易》卦爻辞之一部分矣。”④林忠军先生认为“《周易》文本的形成与定型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符号言之,即由数字抽象为阴阳符号。卦象起自数字筮占的记录,作为筮占记录的数字卦是卦象的雏形。将反复筮占获得的数字加以规范,再将其变换为阴阳符号,即是卦象。卦象的形成经历了筮——数——阴阳符号三个阶段。而《周易》阴阳符号未必从数字卦直接演化而来,可能更多借鉴了《归藏》的符号。从文辞言之,易辞是筮占之辞,易辞本于象,龟兆之象和卜辞是易辞的重要来源,应验的筮之辞是另一重要来源。不论是龟卜之辞,还是筮辞的取舍,皆以《周易》符号为重要尺度,即所谓‘观象系辞’。”⑤从上述学者的观点来看,古经是一部卜筮之书,是古人卜筮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它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阴阳产生到八卦创成,再从八卦推演到六十四卦,是一个循序渐进、日臻完善的过程,凝聚着多人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从古经所涉及的内容来看,《益卦》“王用享于帝”,出现了“帝”,说明了古经的成书是在神权法思想统摄的时代。《临卦》、《同人卦》的卦爻辞则反映了统治者重民思想的产生。再有,古经中关于所有权及契约关系、婚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说明古经成书的时代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各种民事法律制度趋于完善。因此,众多学者关于古经成书于殷周之际的说法应该是正确的。殷周之际法哲学思想的内容必将在古经中得以展现,这也决定了古经法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三)古经天道观对古哲学思想的影响古经本身是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组成,从每一卦看(除乾、坤二卦外),构架的基础是—与--两个符号,称作阳爻和阴爻。一阴一阳界定出了两个符号最确切的名称,也反映了—与--的本质特性。阴与阳的协调是六十四卦成为统一体的基础。孔颖达认为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它们之间体现了阴阳的协调与和谐,相辅相成。笔者理解,古经以阴阳为基本要素,阴阳虽简单,却能够连接天地之道,上体天命,下道人事,天地间之理都能在古经中得以展现。《朱子语录》云:“古时民淳俗朴,风气未开,于天下事全未知识,故圣人立龟与之卜,作《易》与之筮,使人趋吉避害以成天下之事,故开物成务,物是人物,务是事物,冒是罩得天下许多道理在里。”⑥再进一步理解,古经就是通过卜筮之法,给对于天地之事不甚了解的人们以指示,将天地之间的道理告诉人们,从而指导人们的行为。回到法哲学思想的主题上来,古经这种“上通于天,下贯于地”的天道观决定了古经的法哲学思想必将反映出“天命”、“天罚”的天命观以及“以德应天”的人事观的相互贯通,将天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对天的顺应确切地展示出来。古经的天道观思想对法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卦爻辞中,例如:《大有》卦卦辞曰“大有,元亨。”本义“曰:《大有》,所有之大也。离居乾上,火在天上,无所不照。又六五一阴居尊得中,而五阳应之,故为《大有》。乾健离明,居尊应天,有亨之道。占者有其德,则大善而亨也。”⑦《大有》卦因为处乾健离明,居尊应天之象,所以必然亨通。《大有·上九》爻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更明确表达了“行顺乎天而获天祐,故所往皆‘吉’无所不利也”⑧。这说明,古经的天道观对其法哲学思想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许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古经被喻为“大道之源”,应该就是由于它古朴而简单的内容中体现出的天道思维。二《易》类书的真实可靠正如杨鸿烈先生所认为:“到了周代……在考古学上看来,算是青铜器时代,就现存《诗经》、《尚书》、《周易》诸书的真实可靠的部分加以研究,后此几千年的法律思想已萌芽于此时”⑨,《周易》古经在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中以独特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阐述了法哲学思想,对后世法哲学思想的完善和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一)刑人死内灭“景”中国自夏朝就进入阶级社会,也就必然产生阶级斗争。在阶级对立的情况下,奴隶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自然会运用酷刑厉法镇压奴隶的反抗。古经六十四卦中有大量关于刑罚种类和内容的记载,反映出当时刑罚体系的完善,也展现了古经重刑主义的法哲学思想。《周易》古经中集中描述刑罚的内容有:《蒙·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夬·九四》“臀无肤,其行且次”;《坎·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睽·六三》“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噬嗑·初九》“屡校灭趾”;《噬嗑·六二》“噬肤灭鼻”;《噬嗑·上九》“何校灭耳”等等。这里面涉及到墨、劓、刖、宫等酷刑。再举《困卦》为例。《困·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程传曰:“‘臀困于株木’,谓无所庇而不得安其居,居安则非困也。‘入于幽谷’,阴柔之人,非能安其所遇。既不能免于困,则益迷暗妄动,入于深困。‘幽谷’,阴暗之所也。方益于入困,无自出之势,故于至‘三岁不觌’,终困者也。”⑩从意解可知,这应是刑罚的一种形式,犯罪之人应是被困在一个阴暗之所,且不能自行出来,而且囚禁时间是很长的。从《困》卦所记各刑罚来看,刑罚的种类很多,且非常残酷。古经所处之时代推崇重刑主义,而重刑主义也成为古经法哲学思想的内容之一。(二)统治者以德政治理念古经虽然强调重刑主义,但是已经表现出对“施德政以惠民”的重视。《益·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程传曰:“以九五之德之才之位,而中心至诚,在惠益于物,其至善大吉,不问可知,故云‘勿问元吉’。人君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权,苟至诚益于天下,天下受其大福,其元吉不假言也。有孚惠我德,人君至诚,益于天下,天下之人,无不至诚爱戴,以君之德泽为恩惠也。”(11)这里的“德”应理解为施以德政,而统治者的德政会有利于民,其实也表达了古经对民的重视。吕祖谦对该爻解为:“人君但诚心惠民,不须问民之感,如此然后‘元吉’,民皆交孚而惠君之德也。苟惠民而先问民之感不感,是计功利,非诚心惠民者也,安能使民之乐应乎。”(12)该解进一步表达了统治者应不计功利,诚心惠民,如此才能使民安乐。《同人》卦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也表达出了类似的意思。程颐认为:“‘野’谓旷野,取远与外之义。夫《同人》者,以天下大同之道,则圣贤大公之心也,……而于郊野旷远之地,既不系所私,乃至公大同之道,无远不同也,其亨可知。能与天下大同,是天下皆同之也。”(13)孔颖达曰:“借其野名,喻其广远,言和同于人,必须宽广无所不同,用心无私,乃得亨通。”(14)通过先哲的解读,《同人》卦蕴含着天下大同之心,此心是无私之心。统治者应以无私之心来团结和领导天下大众,只有上下团结,才能亨通。笔者认为该卦间接地表达出以德惠民之意。(三)“刚中带柔”的刑罚手段的一气礼与古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程颐在解《履》卦时认为:“履,礼也。礼,人之所履也。为卦天上泽下,天而在上,泽而处下,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也,常履之道也,故为《履》。”(15)《履卦》的卦象是上天下泽,寓意着“上下之分、尊卑之序”的礼之本来面目。因此,履即礼也。古经中的礼是“以柔籍刚”的,《履·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本义曰:“六三不中不正,柔而志刚,以此履乾,必见伤害,故其象如此,而占者凶。又为刚武之人,得志而肆暴之象,如秦政、项籍,岂能久也。”(16)笔者理解古经中有了这样的思想:一味施以暴政而不懂刚柔结合,统治是不会长久的,如果能够刚中带柔,则会化解危机,维护国家稳定。因此,古经已经具有礼法结合的意味。再进一步论述,《坎·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该爻是典型的描述刑罚手段的一爻。郑玄在对该爻的注释中称:“三五互体艮,又与震同体,艮为门阙,于木为多节。……外朝者,所以询事之处也。左嘉石,平罢民焉,右肺时,达穷民焉。……其害人者,置之圆土,而施职事焉,以明刑耻之。能复者,上罪三年而赦,中罪二年而赦,下罪一年而赦。不得者,不自思以得正道,终不自改,而出诸圆土者,杀,故曰凶。”(17)郑玄用了以礼解易的方式来释易这样说的根据是,《周礼·秋官·朝士》曰:“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左嘉石,平罢民焉。右肺石,达穷民焉。”《周礼·秋官·大司寇》云:“以圆土聚教罢民,凡害人者,置之圆土,而施职事焉,以明刑耻之。”正是通过郑玄的注解,我们可以了解古经礼法结合的思想。另外,古经中有多卦提到当时婚嫁、祭祀等礼仪规范。如《震·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震·上六》“婚媾有言”、《贲·六四》“匪寇婚媾”等等。在法哲学思想的层面上,从古经的字面上没有礼法结合的明确论述,但通过先哲对古经的注解,我们得以了解古经中礼法结合的内涵。但是笔者认为这只是礼法结合的萌芽状态,在《易传》中,这种礼法结合的思想才较为完整地表述出来。(四)《讼》.2人为争,败诉者能够集中体现古经“息讼”法哲学思想的是《讼卦》,这一点也历来为学者所公认和肯定。根据《周礼·秋官·大司寇》的记载,诉讼应有民事和刑事之分。古经“讼”的表述应该是民事诉争,因为《噬嗑》卦的卦辞曰:“亨,利于狱”,出现了古经中唯一的一个“狱”字,这里指的应该是刑狱。《讼》卦卦辞曰:“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这段筮辞让人较为费解,《周易正义》曰:“凡讼之体,不可妄兴,必有信实,被物止塞,而能惕惧,中道而止,乃得吉也。‘终凶’者,讼不可长,若终竟讼事,虽复窒惕,亦有凶也。‘利见大人者’,物既有讼,须大人决之,故‘利见大人也’。‘不利涉大川’者,以讼不可长,若以讼而往涉危难,必有祸患,故‘不利涉大川’”(18)。我们得到这样明确的信息:讼中道而止,乃吉;讼不可长,长则凶。讼卦有两段爻辞均提到“不克讼”,即当事人未能胜诉。《讼·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意为:“没有在争讼中取胜,返回后要逃避。其邑人三百户无灾害”(19)。《讼·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意为:“没有在争讼中取胜,反悔就从命,改变初衷,安守正道则吉”(20)。首先,败诉者并未受到刑罚处罚,验证了《讼》卦所记均为民事诉讼案件。其次,表达出的即使没有在争讼中取胜,也要及时回避的态度,传达出了强烈的息讼思想。而这种息讼思想因为迎合了历代统治者的心意而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三《周易》古典观点的特点(一)古经思想的系统和完整性不高古经成书的年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认知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古经以天地风雷火水山泽八种物象概括万物,更多地使用“刚柔顺厉吉凶悔吝元亨利贞咎”等词语,在对事物认识的深度上还处在原始朴素的阶段。古经的内容具有浓厚的经验主义色彩,这种缺陷是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们认知能力低下的必然结果。还有,古经使用的语言比较单调模糊,缺乏对事物准确丰富的描述,因此对法哲学思想的表述也较为分散,难成系统。如前述,重刑思想和息讼思想,表述得还比较明确,容易理解。但是礼法结合的思想和以德惠民的思想则需要通过先哲的注解来进行体悟和总结,这就使得古经的法哲学思想在表述上难以呈现系统性和完整性。尽管存在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痛风关节考试题及答案
- 强制清算的清算方案
- 2026版《全品高考》选考复习方案生物813 实验专题5 实验方案的补充完善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与修订含答案
- 美食体验馆餐饮合伙经营合同
- 企业商务礼仪培训课件
- 卷烟批发企业招商方案
- 农业公司避税措施方案
- 药厂气体泄露处理方案
- 宜兴钢材销售方案
- 物业服务方案文库
- 人工智能算法的伦理规制研究
- 变电所设备更换申请报告
- 学习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三二一人民调解员培训讲稿
- 中医基础学题库(附答案)
- 初级中式面点师培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 银行外包人员培训课件
- 四级人工智能训练师(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题及答案
- 典型单级离心泵拆装项目要求和评分标准
-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项目教程 第4版 课件 项目三 孔加工 任务四 镗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