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课件_第1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课件_第2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课件_第3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课件_第4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选官制度政治是人的政治。人才的选拔对于国家的治理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如何合理且方便的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就是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所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一、选官制度先秦时期秦魏晋南北朝汉隋唐“王位世袭”“世卿世禄”军功爵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贵族政治平民政治士族政治平民政治九品中正制100%大权独揽皇权士族皇权士权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拥护,巩固皇权获得皇帝分享的选官特权,世代为官利益交换九品中正制时间:曹魏政权首倡:陈群中央任命中正官(士族)评定人才等级任命官职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主要看重家世演变:①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②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③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④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⑤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影响: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二、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中朝尚书台尚书省丞相司徒

不设丞相三省六部制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起草政令)(执行政务)(封驳审议)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宰相政事堂中书门下宰相会议召开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来改称中书门下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三、赋税制度国家人民-财政支出:养兵、赈灾、工程、官吏工资···+财政收入:赋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田亩为基础的土地税,即田税以成年男子为基础的徭役和兵役以户为基础的财产税,即户税(调)魏晋:租庸调制私有土地人丁土地人丁无主荒地流民国有土地其他流民北魏孝文帝:均田令国有土地人丁战乱魏晋:租庸调制每丁每年要向国家:1、交纳粟二石,称做租。2、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3、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交一定数额绢或者布以代役,这称做庸。特点:征收对象以人为主唐:两税法背景: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土地平均税收平均土地兼并税收平均分夏、秋两季征收唐:两税法中央定出的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藩镇割据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多寡缴纳地税:按田亩多寡缴纳特点:征收对象人丁和财产并重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影响: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唐:两税法租庸调→户税、地税自耕农→商人、官僚、奴婢以人丁为主→人丁和财产并重人丁和财产并重以人丁为主以财产为主唐:两税法魏晋:租庸调制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选官制度政治制度赋税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魏晋:租庸调制唐:两税法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内容概要1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的科举制。2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政治制度的核心,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形成,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3赋税制度是维护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经济手段。从魏晋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朝代制度选拔方式选拔标准魏晋南北朝隋唐一、选官制度阅读教材,完成表格。1.知识梳理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家世、道德和才能→家世才学官吏推荐

朝廷授予分科考试朝廷考核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唐朝科举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进士科始以试策为主,后加试帖经、杂文,玄宗时加试诗赋;明经科注重对儒家经典的记诵。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进士及第可取得做官资格,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可正式做官。朝代制度选拔方式选拔标准魏晋南北朝隋唐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家世、道德和才能→家世才学官吏推荐

朝廷授予分科考试朝廷考核选拔方式更加公开据表,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有怎样的特点?2.科举制的特点、选拔标准更加公平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王定保《唐摭(zhí)言》卷1社会地位高、考试难度大依据材料,科举制还有怎样的特点?科举制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卷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宋]汪洙《神童诗》

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利于社会中下层参与政权;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3.科举制的影响二、三省六部制时期中枢政务机构权力配置汉武帝中朝和外朝中朝参与决策,外朝掌行政东汉三公和尚书台三公虚设,尚书台辅助决策和执行魏晋

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三省共同辅助决策和执行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掌执行仿照上图,绘制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秦朝三公九卿制示意图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提交上奏封驳同意后交予审理通过审议起草诏令审核诏令执行诏令吏户礼兵刑工分理具体政务1.三省六部制的职权与运转与三公九卿制相比,三省六部制有何创新?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宰相人数增加,相权分散。2.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唐代宰相议政的地方称为政事堂……唐王朝之所以要设立这样一个决策机构,是因为中书、门下分掌出令和封驳,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容易造成各持己见,争执不休,或者互相依违,知错不改,都会对决策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从唐初开始,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首脑,就在一起议政决策,形成了政事堂决策会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如何评价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有助于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工作效率。政事堂之设立有助于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工作效率。3.三省六部制的影响三、赋税制度时期赋税制度魏晋南北朝租调制唐前期租庸调制唐中后期两税法时期赋税制度基础魏晋

南北朝租调制唐前期租庸调制唐中后期两税法1.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北魏)均田令适应了当时北方人口减耗、荒地和无主地大量存在的现实。——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均田制无法推行均田制的实施均田制的兴废影响赋税制度变化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资治通鉴》卷226概括租庸调制的特点,并评价其影响。2.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比较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shī)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旧唐书》卷四八《食货志》特点: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影响: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资治通鉴》卷226、税额固定租调庸交粮食交布帛纳绢代役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资治通鉴》卷226两税法有何创新之处?并评价其影响。特点:扩大征税对象以财产为主要征税标准简化税收名目影响: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大唐六典》书影《大唐六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敦煌《唐律疏议》残卷《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

以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为代表的一批政治家开明豁达,充满自信,既善于从历代兴亡中总结出治国安邦的政治经验,又锐于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开创了唐前期一百多年持续繁荣的局面……成为以后中国古代政治的典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