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题集(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题集(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题集(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题集(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题集(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学校: 姓名: 班级: 一、单选题某同学归纳总结出孟徳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包括:①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②釆用从一对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③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④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⑤找出豌豆的遗传物质。其中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每一对基因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R在形成配子时细胞中所有基因均可以自由组合&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近些年,研究人员在细胞减数分裂研究中有一些新发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常規、減救分裂 — =一① ② ③ Q)图示过程表示卵细胞的形成,细胞②表示初级卵母细胞常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MI后期逆反减数分裂中MI后期姐妹染色体分开,MI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常规和逆反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核DNA数冃都会减半下列有关太空育种的叙述,错误是()原理是基因突变获得的突变体都是有利的能明显提高突变频率利用了宇宙空间的强辐射等环境因素下面关于探索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经典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有(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链球

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③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将S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④噬菌体能利用宿主细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⑤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A.一项B.两项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下图表示的是某类酶作用的模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图中A表示酶,B表示反应底物图中模型可用来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图中A使最终的反应产物量增加适当提高温度可能使A、B结合概率增加白化病与镰状细胞贫血是两种常见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C 黑色素嗣卜叟》RNA也酪氨酸酶 ►f酪氨酸基因2当RNA?妥血红蛋白正常》正常红细胞[异常镰状是细胞过程①和过程②都需要tRNA的直接参与镰状细胞贫血是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基因1和基因2在人体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不同上述实例能体现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途径下图表示三种调控基因表达的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I途径1D'A甲基化囑麗域染色体组垂白1JXAI途径25皿I途径3组蛋白修饰基因表达转荥启动区域甲基傷..V匸基因SiRNAI途径1D'A甲基化囑麗域染色体组垂白1JXAI途径25皿I途径3组蛋白修饰基因表达转荥启动区域甲基傷..V匸基因SiRNA•形成复合体不表达___京衅NA结合応藏切割成片段组蛋白与DN鶴合的紧密程度发生改变,从而促进或关闭相关基因的表达图中属于表观遗传机制的途径是1、3DNA甲基化后导致基因不表达的原因主要是RNA聚合酶失去了破坏氢键的作用图中途径2通过影响酶的合成来间接影响生物性状在神经细胞中,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与组蛋白的紧密程度低于肌蛋白基因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葡萄糖是有氧呼吸唯一利用的物质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必需的结构人体中不是每个细胞都能进行有氣呼吸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关于以下几个重要科学探充,叙述错误的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①摩尔根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②艾弗里证实的“转化因子”和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化学本质不同③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验证实验一样釆用了同位素标记的方法④中DNA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下图表示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模拟实验过程,对该实验过程的叙述销谖的是()

(分离)抓取遗传因子雄蕊(分离)抓取遗传因子雄蕊甲乙两个箱子里棋子的数量必须相等,否则实验不严谨该实验模拟的是杂合子F】的自交实验所用棋子的大小、质地和手感必须相同,这样可以避免人为误差实验结束前,将全班每一小组的计算结果综合统计,得到的结果更准确玉米的B染色体是独立于20条常规染色体(A染色体)以外的一类特殊染色体,如图所示。B染色体是由不同的A染色体发生易位形成的,其在减数分裂时不与任何A染色体配对,且含有B染色体的精子更容易与卵细胞融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Kuuitvsn12 3 4 5 6IlMIlM«data7 8 9 10 B玉米的染色体组(2『2OMB)B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同一个体的细胞中的B染色体数目相同B染色体携带的基因不容易遗传给后代图示中的玉米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适应"的形成过程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雄性动物求偶时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交配机会,是一种适应性行为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性生物新类型形成的必要条件经环境诱发产生的各种变异均会赋予种群生存和繁殖的优势,提高环境适应性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后有利于保水,但光合作用减弱,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甲、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下图表示兼有两病的某家族系谱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o□o正常男女■•甲病男女函呀乙病男女甲病可以是红绿色盲遗传病乙病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Ill-2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00%IV-1与正常男性婚配,儿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2已知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复等位基因A\A和a决定,A•(纯合胚胎致死)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A'对A是显性,A对a是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最多有6种基因型A\A和a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交配产下的3只小鼠可能全表现为黄色一只黄色雌鼠和一只黑色雄鼠杂交,后代可能出现3种表现型二、多选题蜂群中能持续获得蜂王浆的雌性幼虫会发育成蜂王。蜂王浆中含有丰富的microRNA,这些microRNA被幼虫摄入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而抑制其表达,从而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蜂王浆中的microRNA可以不经分解而被蜜蜂幼虫吸收microRNA通过干扰Dnmt3基因的翻译来抑制其表达Dnmt3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DNA甲基化酶抑制幼虫的dynactinp62基因表达可以使其发育成蜂王NUF2基因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通过调节着丝粒与纺锤体微管的结合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研究发现,女性卵巢癌细胞的扩散迁移与NUF2基因的表达情况密切相关,在卵巢癌细胞中NUF2的mRNA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卵巢上皮细胞。同时发现Notch信号通路在卵巢癌、结肠癌、肝癌等多种肿瘤中呈异常激活状态,在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NUF2基因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密切相关卵巢癌细胞容易扩散迁移可能还与其表面糖蛋白减少有关沉默NUF2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扩散迁移NUF2基因可能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来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迁移下图为某真核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RNA某段DNA~^|②③直接、mRNA丄蛋白质带性状间接①过程rRNA的形成与细胞的核仁有关①过程mRNA的形成离不开解旋酶的催化③过程需要多种tRNA,tRNA结构中存在氢键某段DNA碱基发生突变,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有关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以及优生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应选取某单基因遗传病的患者家系进行调查,以判断其遗传方式应随机取样进行发病率调查,但若某小组的数据偏差较大,汇总时应舍弃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是指调查中该遗传病的患病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三、综合题请回答下列问题:I、遗传物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物质发现的问题:(1) 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实验,证明了在“S”型细菌中,必然存在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S菌活细菌的(2)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巧妙之处是把S型菌的. 一等物质提纯,分别加入到培养 的培养基中,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3)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若用DNA被处P标记、蛋白质的S是,噬菌体侵染DNA中P是叩、蛋白质被額S标记的大肠杆菌,产生的子一代噬菌体中含是咤的占子二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即的占%。II、下图为人类两种遗传病家族系谱。甲病(由A或a基因控制)和乙病(由B或b基因控制),已知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请结合遗传系谱图回答:

IllIlli•甲勰女IllIlli•甲勰女(4) 甲病的遗传是 遗传病。(5) 1-1的基因型是 III-10的基因型是生出一个只患一(6) 若111-8与111-11婚配,生育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生出一个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家蝇(2N=12)是双翅目昆虫,性别决定型为XY型。下图1是某雄性家蝇体内几个典型时期细胞分裂图;图2是家蝇生命历程中不同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分析并回答:(1) 雄性家蝇的性染色体是XY,确定两者为同源染色体的原因是 ;在图3方框内用遗传图解方式解释家蝇种群中雌雄性别比约为1:1的原因。(2) 若图1中的细胞是某个性原细胞分裂过程,则按细胞分裂时期先后进行排序:甲一(用图中甲〜戊表示);乙图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一 一,丁图细胞中含有Y 染色体的有一一个。(3) 图2中,家蝇生命历程中的时间前后顺序是一;be时段细胞中有 个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曲线上的b、d和e处染色体数目都较前一时期有所增加,但其中之一不同于另外两处的原因是 。(4)该雄性家蝇的基因型是AaXHY,一个精原细胞正常分裂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X'与A或a的自由组合、A与A的分离分别发生于图1的。若在減数分裂过程中该精原细胞仅发生一次异常,产生了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Y的一个异常精细胞,则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O亨廷顿舞蹈症(HD)患者是由于编码亨廷顿蛋白的基因(H基因)序列中的三个核昔酸(CAG)发生多次重复所致。(1) 某HD家系图(图1)及每个个体CAG重复序列扩增后,电泳结果如图2。'甲 2 ■.确诊患者■山cb土■・no表现正常' 2 3 4 5注:II-1暂未发病,II代5个个体的年龄在15~20岁之间。图1个体I-1I-2II-1II-2II-3II-4II-5車岌次数100―* 75—* 50— —25—二 图2仅据图1判断HD不可能是 遗传病。结合图1和图2推测,当个体的所有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25次时才可能不患病。与1-1比较,II-1并未患病,推测该病会伴随—呈渐进性发病。与1-1比较,11-1、11-3、11-4、11-5的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均有增加,这表明患者1-1在 过程中异常H基因中的CAG重复次数会增加。若II-2(红绿色盲患者)成年后与一正常男性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 (选填“男”或“女”)性。若II-1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与一个携带有红绿色盲基因和白化病基因的正常女性婚配,所生正常女儿中为纯合子的概率为一 (用分数表示,只考虑本小题提及的两种疾病)。(2) 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用于药物筛选,HD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含人类突变H基因的模型猪,操作过程如图3。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体细胞,将细胞核移植到中,构建重组细胞,再将重组细胞发育来的早期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猪体内,获得子代F。,此过程依据的原理是 。将F。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再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2.在F。、私、F2中,更适合作为模型猪的是&个体,理由是。近年来,HD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下列可作为HD治疗策略的有 。诱导HD致病蛋白在细胞内特异性降解B.杀死神经系统病变细胞C.干扰异常H基因mRNA的翻译 D.基因治疗改变异常H基因某植物的花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们、&决定,G控制红色色素形成,C2控制黄色色素形成;两种色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橙色;若无色素形成,则表现为白色。开橙色花的植株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三种花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O该植物含G的花粉粒呈长形、含G的花粉粒呈圆形:另有一对等位基因A、a,含A的花粉粒遇碘变蓝色、含a的花粉粒遇碘变棕色。为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补充完善下列实验思路。选择基因型为 的植株,待开花后进行实验;取该植株的花粉粒滴加碘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显微观察。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若花粉出现— _种类型,且比例为 ,则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研究发现,当2号染色体上存在D基因时,该条染色体上色素基因的表达会被抑制,d基因不会对其产生影响。若某基因型为CG的植株开黄花,请推测该植株2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并将它画在方框内。若该植物自交(不考虑互换), 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2该植物的种皮颜色由基因A和a、B和b同时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色素合成,且M和Aa的效应相同,显性基因B淡化颜色的深度(B基因存在时,使A基因控制的颜色变浅),且具有累加效应。现有亲代种子P:(纯种,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图所示,请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并计算:亲本R的基因型是 ,F2中种皮为黄褐色的个体基因型为 ,种皮为黑色的个体基因型有种,其中纯合子在黑色个体中占 oPlXp2Fi 黄褐色I®F2黑色黄褐色白色3:6:7四、非选择题组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历程,应用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某哺乳动物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Bb,图1是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示意图。(1)出现图示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此情况下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类型是(2)若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类型是AB、Ab和ab,则发生的变异类型是(3)A和a的本质区别是研究人员在硏究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发现了如图2的“逆反”减数分裂现象。并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研究发现其染色体分配情况如图3o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o“逆反”减数分裂是获得重组染色体的卵细胞的途径之一“逆反”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核DNA与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逆反”减数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減数第一次分裂,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观察染色体的行为,需要将染色体染色,不可以用甲基绿作为染色剂

“逆反”减数分裂9念1麗第一次凤貯图2NR:“逆反”减数分裂9念1麗第一次凤貯图2NR:非重组染色体卵细胞第二极体第二极体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消耗的能量 (填“二”或“〉”或“<”)分裂期。⑹减半的原因是的(7)利用药物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细胞将停留在—一(用a-h英文表示)。(8)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细胞核中进行的主要活动是试卷第试卷第#页,共22页试卷第12页,共22试卷第12页,共22页参考答案【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详解】①正确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①正确;釆用从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②正确;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③正确;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④正确;孟德尔没有提出豌豆的遗传物质,⑤错误。故选A。C【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A、孟德尔两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B、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中每一对基因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C、 R在形成配子时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可以自由组合,C错误:D、 R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配子随机结合,则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正确。故选C。B【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常规减数分裂过程:MI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MII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逆反减数分裂过程:MI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源染色体未分离;MII时,同源染色体分离。【详解】A、由题图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的分配是不均等的,因此是卵细胞形成的过程,A正确;B、常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MI后期,B错误;C、 逆反减数分裂过程:MI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源染色体未分离,MII时,同源染色体分离,C正确;D、 常规和逆反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核DNA数目都会减半,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以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结合“逆反减数分裂”图,考查了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获取图示信息,识别其中各细胞的名称;明确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B【分析】诱变育种是指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的方法;通常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诱发基因突变,其典型的优缺点: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详解】A、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利用太空中的一些射线诱发基因突变,遗传物质改变了,A正确;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太空育种获得的突变体不都是有利的,B错误;CD、太空环境利用特有的环境条件,比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弱地磁场等因素对植物的诱变作用来产生各种基因变异,该诱变育种能明显提高突变频率,CD正确。故选B。B【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四或即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①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并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①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和DNA彻底分离,因此该实验比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②正确;噬菌体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③错误;噬菌体能利用自身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体内的原料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④错误;*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被离心到上清液,若用纂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⑤正确。ACD错误,B正确。故选B。C【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酶作用的模型,其中A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表示某种酶;B表示底物;C和D表示水解产物,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详解】A、图中A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A表示酶,B被分解,则B是底物,A正确;B、 A表示酶,A与底物特异性结合进行催化,该模型可用来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B正确;C、 酶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最终反应产物的量,C错误;D、 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可能使A、B结合机率增加,加快反应速率,D正确。故选C。A【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基因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其因2通过控制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A、②表示翻译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需要IRNA的协助,①表示转录过程,不需要tRNA的参与,A错误;B、 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B正确;C、 基因1主要在皮肤和毛囊等处的黑色素细胞中表达,基因2在红细胞中表达,因此基因1和基因2在人体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不同,C正确;D、 基因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其因2通过控制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即上述实例体现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途径,D正确。故选A。D【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的情况下,一个基因与多个性状有关,一个性状也可能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节生物的性状。3、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DNA的甲基化: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分析图形:途径1是转录启动区域DNA甲基化,干扰转录,导致基因无法转录,途径2是利用RNA干扰,使rnRNA被切割成片段,干扰翻译,导致mRNA无法翻译;途径3是由于组蛋白的修饰,从而导致相关基因无法表达或表达被促进。【详解】A、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1、2、3都在没有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了生物性状,属于表观遗传机制,A错误;B、 DNA甲基化后导致基因不表达的原因是RNA聚合酶无法与转录启动区域结合,导致无法转录,进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B错误:C、 途径2是利用RNA干扰,使mRNA被切割成片段,干扰翻译,导致mRNA无法翻译,途径2也可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错误;D、 依据途径3推测,在神经细胞中,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与组蛋白的紧密程度低于肌蛋白基因,其主要原因是:在神经细胞中,呼吸酶合成基因表达而肌蛋白基因不表达,从而推出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与组蛋白的紧密程度低于肌蛋白基因,D正确。故选D。D【分析】有氧呼吸: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H20l2C3HQ(丙酮酸)+4用]+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03(丙酮酸)一6C0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国]+602-12艮0+大量能量(线粒体)。【详解】A、有氧呼吸的反应物是有机物和氣气,有机物中以糖类物质为主,当然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也可以在细胞内彻底氧化分解。但由于糖类、脂肪、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功能不同,导致其氣化分解的顺序不同。糖类物质中的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因此,在有关细胞呼吸的过程中,常以葡萄糖为底物,A错误;B、 丙酮酸在线粒体中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B错误;C、 有些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氣呼吸,C错误;D、 人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能进行有氣呼吸,但是成熟的红细胞是进行无氧呼吸的,故人体中不是每个细胞都能进行有氣呼吸,D正确。故选D。B【分析】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①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即将白眼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A正确;B、 ②艾弗里证实的“转化因子”是DNA,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是基因,对于大多数生物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两者化学本质一致,B错误;C、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釆用了同位素标记的方法,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验证实验也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C正确:D、 DNA双螺旋结构中A与T、G与C互补配对,碱基之间距离是相同的,使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D正确。故选B。A【分析】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注意事项:1、 代表配子的物品必须为球形,以便充分混合。2、 在选购或自制小球时,小球的大小、质地应该相同,使抓摸时手感一样,以避免人为误差。3、 选择盛放小球的容器最好采用最好选用小桶或其他圆柱形容器容器,而不要采用方形容器,这样摇动小球时,小球能够充分混匀。4、 每个小桶内的带有两种不同基因的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以表示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形成数目相等的含显性基因和含隐性基因的配子。【详解】A、甲乙两个箱子里棋子的数量不必须相等,因为通常情况下,雄配子的数量大于雌配子数量,A错误:B、甲、乙两个箱子中均有100个围棋子,其中黑子和白子各50个,则甲和乙都是杂合子,因此该实验模拟的是杂合子Fi的自交,B正确;C、 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所用棋子的大小、质地和手感必须相同,这样可以避免人为误差,c正确;D、 实验结束前,为了避免偶然性,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的计算结果综合统计,得到的结果更准确,D正确。故选A。D【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B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不与任何A染色体配对,联会紊乱,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错误;B、 由于B染色体的分离是随机的,同一个体的细胞中的B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同,B错误;C、 B染色体的精子更容易与卵细胞融合,B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容易遗传给后代,C错误;D、 图示中的玉米多了B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正确。故选D。C【分析】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或者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详解】A、雄性动物的求偶是为了繁殖后代,在求偶过程中,雄性动物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交配机会,以便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递下去,生物的求偶行为是一种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一种适应性行为,A正确;B、 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赋予某些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B正确;C、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变异的结果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有可能是不利的,并不是所有变异均会赋予种群生存和繁殖的优势,因而经环境诱发产生的变异不一定都更加适应环境,C错误;D、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后有利于保水,适应于干旱的环境,但光合作用减弱,不利于积累有机物,说明适应具有相对性,D正确。故选C。BABC【分析】分析题文:microRNA被幼虫摄入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而抑制其表达,从而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说明其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DNA甲基化酶,这样使dynactinp62基因表达,从而使幼虫发育成蜂王。【详解】A、microRNA被幼虫摄入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而抑制其表达,说明蜂王浆中的microRNA可以不经分解而被蜜蜂幼虫吸收,若分解则无法发挥作用,A正确;B、 microRNA被幼虫摄入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由于mRNA是翻译的模板,因此microRNA通过干扰Dnmt3基因的翻译抑制其表达,B正确;C、 抑制Dnmt3基因表达后可以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说明其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DNA甲基化酶,C正确:D、 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利于该基因表达,从而发育成蜂王,因此抑制幼虫的dynactinp62基因表达不可以使其发育成蜂王,D错误。故选ABCoABC【分析】1、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l、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我们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详解】A、NUF2基因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通过调节着丝粒与纺锤体微管的结合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可知,NUF2基因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密切相关,A正确;式及所处的时期,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豌豆豆荚绿色和饱满豌豆子叶黄色和豌豆花红色马栗色毛和羊黑色毛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ca、b、c、I、11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b、c可以自由组合1、II中发生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会导致基因突变在每个植物细胞中,a、b、c基因都会表达出相应蛋白质下列关于实验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山柳菊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且花大易操作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烟草花叶病毒结构简单,只有蛋白质和核酸果蝇易饲养、繁殖快、子代数目多科研人员进行了重构次级卵母细胞的动物研究,方法是将分别来自两个不同个体的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融合,重组形成健康的生殖细胞,该技术为线粒体DNA异常的女性患者生下健康的孩子提供了可能,下列重组形成健康的次级卵母细胞的正确方法是()正常个体的次级卵母细胞去除线粒体后移植入异常个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正常个体的次级卵母细胞去除染色体后移植入异常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异常个体的次级卵母细胞去除染色体后移植入正常个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异常个体的次级卵母细胞去除线粒体后移植入正常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试卷第32页,共22试卷第32页,共22页试卷第28页,共22试卷第28页,共22页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过程中,下列有关科学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对应关系,线粒体DMA(mtDNA)是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mtDNA是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某ml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占该链的比例为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该mtDNA的基本骨架该mt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和两个磷酸基团相连该mtDNA分子第3次复制,会消耗1200个胞唯疇脱氧核甘酸若该ml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可能的排列方式共有4顺种如图表示中心法则的有关内容,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c表示生理过程,下列a、b过程可以发生在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细胞核中b过程与c过程涉及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一种⑤只能对应一种④,一种④必然对应多个②上的密码子②上可结合多个③,以提高每个蛋白质分子的合成速度下图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呼吸过程图解,图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X、Y代表物质。D.点燃后产生的CO?中的C只来自种子中的糖类17.一森林群落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化学杀虫剂,这一群落就发生了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甲昆虫种群密度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乙昆虫种群密度+ 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 色是显性性状。 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 现象,比例都接近。 时间 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 色是显性性状。 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 现象,比例都接近。施药后施药前施药后施药前甲昆虫没有达到环境容纳量,因此,施药后甲昆虫的数量会先增加后稳定施药后甲乙昆虫的种群密度会改变,但群落中各物种的生态位不变施药前甲乙两种昆虫的动态平衡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甲乙两种昆虫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施药后两种昆虫之间的竞争关系减弱进化遗传学家通过对指化石及骨碎片进行DNA测序,发现了新的古人类种,并在其体内检测到EPAS1基因,该基因有利于生物在高海拔地区生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根据上述信息推测,EPAS1基因可能与生物的低氧适应性有关测定古人类与现代人的DNA序列,可以分析比较二者的亲缘关系古人类种群与当地现代人种群中EPAS1基因频率不同,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等,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间接证据三、综合题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上表所示。请回答问题:杂交组合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康贝尔鸭¥x金定鸭8金定財x康贝尔鸭8第1组的Fi自交第2组的Fi自交第2组的Filx康贝尔鸭8后代所产蛋色261787628294027301754色1095810509181648

第5组实验结果表明,该杂交称为— 用于检验一 _o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 鸭群混有杂合子。运用.方法对上述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 一定律。图一表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只标出部分染色体),图二表示该种动物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关系图。本数/个 m ®®®员二二二二J®I

n2n3n4n

核DNA数/个

图二根据图一中的(填“甲”“乙”、“丙”或“丁”),可以判定的该动物个体 的性别,依据是 。相互易位即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若该动物个体是相互易位杂合子,则在减数分裂的 时期会出现图一丙所示的“十”字形像,一个“十”字形像中有—条DNA单链。现有图一丁所示细胞多个,细胞继续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种类数是 。根据图二分析,DNA聚合酶活性非常高的时期对应的点为 。图二中⑥一⑦染色体发生的行为是 ,请在图一找出对应图形: 一(填“乙”、“丙”“丁'‘或“无”)。该行为 一(填“会”或“不会”)被秋水仙素所抑制。⑹图二中②对应时期的细胞名称为 o编码在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性状,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过程,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mRNA,其中G+U=54%,G=29%,U=25%,a的模板链中的G=19%,a链中的C=19%,所以a链中的A=27%,A+U=52%,mRNA中的A+U的比值与双链DNA中的A+T的比值相等为52%,双链DNA中A=T=52%:2=26%。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DNA分子中碱基的数量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与之比至少是6:1,则蛋白质共有n个氨基酸,则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DNA分子至少含有3n个碱基对。(3)A与U相互配对的过程有转录、逆转录、RNA的复制、翻译,对应图中的②③④@。(4)一条niRNA上同时结合了多个核糖体,能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迅速合成大量肽链,加快了翻译的速度。共同由来自然选择化石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发生定向改变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分析】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是组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主要两大学说,有许多证据支持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其中古生物学上的化石是直接的证据。(2)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发生定向改变。(3)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比如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共同进化。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4) 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点睛】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自然选项学说的要点: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串联重复300500次。下列关于端粒的叙述,错误的是(A.端粒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昔酸和氨基酸A.端粒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昔酸和氨基酸B.D.6.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实验都是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B.D.6.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实验都是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上的两个端粒长度均已缩短因端粒DNA富含G-C碱基对,其稳定性可能比其他DNA片段高推测端粒DNA中重复序列串联重复次数越多,细胞衰老得越晚B.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B.C.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说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说明其遗传物质DNA或RNA7.某研究人员欲探究肿瘤细胞中S蛋白的功能,将肿瘤细胞放置含P标记的尿嗜嚏核糖核甘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实验过程与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销導的是()产物中的放藉加入蛋白S加入蛋白产物中的放藉加入蛋白S加入蛋白StttDNA模板和原料肝素蛋白SRNA聚合酶A.图中所示产物为mRNA,该过程表示转录B.图示过程需要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A.8.A.B.肝素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产物的合成D.S蛋白能够解除肝素对产物合成的作用下列关于DNA8.A.B.肝素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产物的合成D.S蛋白能够解除肝素对产物合成的作用下列关于DNA分子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NA分子的任何一条链上的喋吟数都等于嗜嚏数D.DNAD.DNA分子一般含有两条链,且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9.1个精原细胞(DNA中的P均为叩)在含钏的培养液中培养,形成了2个子细胞,9.然后转入含叩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其中1个子细胞继续分裂过程形成了细胞①,细胞①进行一次分裂形成了细胞②和细胞③,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细胞①和细胞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及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B.40%C.A.20%B.40%C.50%D.80%二、多选题当黏连蛋白被分离酶切割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如图所示)。研究发现,PATRONUS蛋白作为分离酶的假底物与分离酶结合后阻止了分离酶•与黏连蛋白的结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的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是甲、丙B.图「所示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图乙、丙、「所示的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的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是甲、丙B.图「所示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图乙、丙、「所示的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图丁所示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互换黏连蛋白被分离酶切割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PATRONUS蛋白与黏连蛋白可能竞争分离酶的活性部位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两极还需要纺锤丝的牵引黏连蛋白被降解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均加倍下图所示某动物(MMNn)纯种黄色(HH)小鼠.与纯种黑色(hh)小鼠杂交,子一代小鼠却表现出不同的毛色:试卷第50页,共19页试卷第50页,共19页D.如果你看到该同学制作成功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分裂模型中,观察到细胞内没有染色单体,那么该细胞内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三、综合题19.草甘瞬可抑制植物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干扰蛋白质合成使植物黄化死亡,是一种杀灭型除草剂,野生型水稻(均为纯合子)对草甘麟敏感。为快速培育抗除草剂的水稻品种,育种工作者利用下图所示方法开展育种研究,其中①③代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敏感型植株一。用,射线处理单倍体幼苗,(1)过程①的培育方法是可提高敏感型植株一。用,射线处理单倍体幼苗,(1)过程①的培育方法是可提高 ,有利于获得抗除草剂的细胞。/射线处理后,过程②可以筛选出具有抗草甘麟特性的细胞,处理方法为 (2)为培育可育的抗草甘麟水稻植株,过程③需要用(填化学试剂)处理(2)为培育可育的抗草甘麟水稻植株,过程③需要用(填化学试剂)处理绿色幼苗以获得可稳定遗传的抗除草剂植株,该化学试剂的作用机理是 (3)某小组认为草甘麟抗性基因是由1个基因发生显性突变造成的,为验证该观点,选取上述抗性植株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实验思路:,观察F:的 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一。则说明草甘麟 抗性基因是由1个基因发生显性突变造成的。为了研究小家鼠的毛色与尾形的遗传规律,以黄毛弯曲尾、灰毛弯曲尾、灰毛正常尾三个品系的小家鼠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毛色和尾形分别用R/r和T/1表示,其中至少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P灰毛弯曲尾xP灰毛弯曲尾x灰毛正常尾实验二

诚毛弯曲尾x灰毛正常野灰毛弯曲尾灰毛正常尾灰毛弯曲尾灰毛正常尾305只灰毛弯曲尾灰毛正常尾灰毛弯曲尾灰毛正常尾305只151RF】 妊弯曲尾妊正常尾230° 251R叫交配E灰毛弯曲尾妊正常尾黄毛弯曲尾黄毛正常尾

490R 245只 157只 80只

实验一中亲本无论正交、反交,F】的弯曲尾和正常尾个体中,雌雄比例接近1:1,说明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研究者在解释以上尾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弯曲尾基因具有致死效应,致死的基因型为—。正常情况下,弯曲尾小家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分别含有 —、 个T基因。实验二Fi中灰毛弯曲尾的基因型是 ,E2中灰毛正常尾占 oF2中灰毛弯曲尾和黄毛弯曲尾相互交配得F3,则F3中灰毛弯曲尾出现的概率为 _。请用灰毛纯合子雌鼠和黄毛雄鼠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以获得黄毛雌鼠。 (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下图1表示胰岛B细胞亚显微结构(部分),图2为细胞自噬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图1图1构成各种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图2。如用%标记某种参与胰岛素合成的氨基酸,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庁依次为一 (用图中序号表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胰岛素分子存在于图1中的(填序号)中。在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活性的胰岛素分子存在于图1中的(填序号)中。在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TOC\o"1-5"\h\z过程中,高尔基体的枢纽作用主要体现在 。胰岛B细胞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RNA聚合酶可以通过 (填结构名称)进入细胞核。结构①和②共有的功能特性是 —。根据图2可知,与溶酶体相比,自噬体在膜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正常细胞中细胞自噬维持在一定水平,其意义是可以维持生存所需的 。某动物的毛色可以是棕色、银灰色和黑色(相关基因依次用氐、Bz和艮表示)。如表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的相关杂交实验。故选D。组别亲本子代组别亲本子代(FDD【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详解】A、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可能是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而X射线处理后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可能已有新基因产生,还有可能是发生了隐性突变,A错误:B、 高茎碗豆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所以不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 果蝇缺刻翅的形成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错误;D、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单倍体幼苗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所以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二倍体,如果单倍体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则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四倍体,D正确。故选D。B【分析】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癌变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易扩散、失去接触抑制等特点。【详解】A、癌变的细胞,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A错误;B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都存在。癌细胞的产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B正确,D错误;C、癌变的细胞糖蛋白减少,使得细胞间黏着性降低,C错误。故选B。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三线金线蛆丧失视力与黑暗的环境有关,但不是环境决定变异的方向,A错误;B、 由题干信息无法推断丧失视力的三线金线蛆和视力正常的鯉鱼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是否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C、 三线金线蛆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生物种类增多,丰富了长江的鱼类多样性,C正确;D、 相对稳定的环境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自然选择,而且三峡金线艷种群中也会发生突变,基因频率可能会改变,D错误。试卷第64页,共27试卷第64页,共27页R棕色个体符合条件,另一亲本应为银灰色杂合子,基因型为B2B3,只有丁组的Fi银灰色个体符合条件。因此选取丙组H棕色个体与丁组Fi银灰色个体杂交,一定能在子代得到三种毛色的个体。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到B2:B,B3:B2B3:B3B3=1:1:1:1,则表现型的比例为棕色:银灰色:黑色二2:1:lo23.化石胚胎学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35%不会 定向改变【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同于达尔文的说法:(1)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2)肯定达尔文的说法:①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②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共同进化产生了生物多样性。【详解】(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此外,比较解剖学、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象龟、不会飞的鸿鹊和蓝脚鲤鸟等生物适应了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独特环境,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 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协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4) 据题意可知,象龟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则Aa的个体占30%,A的基因频率为20%+30%X1/2=35%。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基因频率在传递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这是生物进化的实质。【点睛】本题以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特殊环境和其上特殊物种形成的关系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考查学生对基因频率计算的掌握,旨在让学生形成生命的适应观、进化观等科学观点。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学校: 姓名: 班级: 一、单选题下列关于双链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组成DNA的脱氧核昔酸有5种主要分布在线粒体中具有复杂多变的平面结构可利用DNA的特异性进行亲子鉴定在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的T?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该实验可用HC代替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该实验与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思路具有共同之处在含有呼的培养基中直接培养噬菌体,得到四标记的噬菌体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搅拌和离心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离一条肽链有氨基酸5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和用来转录mRNA的DNA的碱基分别至少有()500个和1000个B.1000个和2000个C.1500个和1500个D.1500个和3000个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与其对应的科学方法或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选项科学研究科学方法或原理甲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减法原理”乙沃森和克里克揭示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模型建构法丙萨顿研究得出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T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A.甲B.乙 C.丙D.T5.同工酶广义上是指生物体内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乳酸脱氢酶(LDH)在缺氧条件下可将丙酮酸等催化为乳酸,LDH的同工酶有六种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编码LDH的六种同工酶的基因可能不同同工酶能催化相同的反应,说明同工酶的理化性质完全相同绝大多数植物细胞都含有LDH,缺氧条件下,LDH的催化结果相同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LDH所催化的反应6.线粒体DNA(mtDNA)是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mtDNA是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某nK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占该链的比例为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9、6 B.9、4 C.6、4 D.5、3下列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家蚕皮肤斑纹的种类很多,黑编蚕身上每个环节都有一条黑色带,白蚕的多个环节都是白色的。下表中是三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黑編色是显性性状,白色是隐性性状B.丙组杂交实验结果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C.黑编蚕相互交配,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家蚕皮肤斑纹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下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在不考虑存在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和变异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正□OBe正□OBe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I—2、II—1、III—4必定为杂合子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该家系图中的正常个体必定为杂合子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该家系图中的患者必定为杂合了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只需要将11—5、III—3改为患者即可放疗是•种使用高能射线的电离辐射作用破坏癌细胞的DNA,阻断癌细胞复制以达到治疗肿瘤目的的方法,X射线、Y射线等常用于癌症放疗。放疗过程中损伤的除癌细胞,还有人体正常细胞,故会给人体带来一定副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转录时,mRNA是沿着模板链的3'-5'方向合成的该D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酸最多500个研究发现某种猫毛色的遗传很特别,雄猫毛色有黄色和黑色两种,雌猫则有黄色、黑色,黑黄相间三种。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黄色)和B(黑色)控制,并且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中会有一条随机形成巴氏小体(部分基因不表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雄猫只有一条X染色体,不会形成巴氏小体,毛色总是与其X染色体上的控制基因一致杂合雌猫的X染色体随机巴氏小体化,影响了毛色基因的表达,导致黑黄相间猫的出现杂合雌猫不同毛色区域毛色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巴氏小体化的X染色体整条失活单色猫与黑黄相间猫交配,后代的数量足够多时会出现三种毛色,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随机抽样调查青少年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适合用来调查遗传病发病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预防和治疗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为指导遗传咨询,医生通过产前诊断技术从孕妇体内取得胎儿细胞进行检查分析,以此判断胎儿是否患遗传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借助染色体筛查技术,诊断胎儿是否患红绿色盲病体外培养胎儿细胞并分析染色体,诊断胎儿是否患先天性愚型病用光学显微镜检查胎儿细胞,可判断胎儿是否患有青少年型糖尿病对胎儿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数量分析,可判断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二、综合题花药柱头高茎的花 矮茎的花如图为豌豆的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看图后回答下列问题:花药柱头高茎的花 矮茎的花豌豆花部分结构图(1)豌豆是一种非常经典的遗传学材料,由于它是 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

端到 (3'或5')端。,7具体名称叫⑵乙图中5和6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7具体名称叫(3)乙图DNA分子中9代表的化学键是 ,DNA分子中特定的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⑷DNA分子中A和T的比例越高,其结构的稳定性相对就越 。(5)甲图中能够使氢键断开的酶是 (A或B)。下面甲图是DNA复制的示意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 ,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TOC\o"1-5"\h\z要的酶,其中B是 0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 _原则,该原则对遗传信息传递的意义是 o图乙中,7是一;DNA分子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加热能破坏该图中(填序号),现有两条等长的DNA分子M和N。经测定发现M的DNA分子热稳定性较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在遗传学上,把遗传信息的传递叫做信息流。如图为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的特点是(1)过程①的特点是参考答案D【分析】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详解】A、组成DNA的脱氧核昔酸有4种,鸟嗦吟脱氣核昔酸、胞哓嚏脱氧核昔酸、胸腺嗜呢脱氧核昔酸、腺嗦吟脱氣核昔酸,A错误:B、 双链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B错误;C、 双链DNA的结构是稳定、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因此双链DNA不具有复杂多变的平面结构,C错误;D、 由于不同生物、同种生物的不同的个体,其DNA分子是不同的,所以根据DNA分子的特异性,可进行亲子鉴定,D正确。故选D。B【分析】Ti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用L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为实验材料釆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了研究,方法如下:用放射性同位素处P和放射性同位素四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一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一组装一释放。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L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的组分中均含有C元素,用"C无法检测DNA和蛋白质放射性的不同,故不能用“C代替拓S标记蛋白质外壳,A错误;B、 虽然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是实验的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即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B正确:C、 E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无法直接在培养基中增殖,C错误;D、 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搅拌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L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D错误:故选B。D【分析】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若不考虑终止密码,则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ni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故选A。D【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瞟吟)一定与T(胸腺唯呢)配对;G(鸟喋吟)一定与C(胞囈嚏)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知,在环状DNA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该mtDNA的基本骨架,A正确;B、 该mtDNA分子为环状,因此,其中每个脱氣核糖都和两个磷酸分子相连,B正确;C、 mt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所占的比例为40%,则G+C=60%,又因为双链DNA分子中A二T、G=C,则G=O30%,因此,该mtDNA分子中胞嗜嚏的数量为1000X30%=300个,该连续复制2次后形成2—4个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合成4个DNA分子,则会消耗300X4=1200个胞唆嚏脱氧核昔酸,C正确;D、 某ml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500个碱基对,如果每种碱基都是无限多,该mtDNA分子可能的排列方式共有4次种,但该mtDNA分子中A+T所占的比例为40%,C+G占60%,因此该mtDNA分子可能的排列方式少于4颇种,D错误。故选D。D【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呈线性排列,A正确;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X染色体上具有多个基因,B正确;C、 据图可知,截翅基因和短硬毛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是非等位基因,C正确;D、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棒状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因此它们控制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D。D【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C。C【分析】1、据表格分析:丙组的亲本为淡黑编X淡黑编,杂交后代出现黑编:淡黑编:白=1:2:1,则为3:1的变式,说明淡黑編为杂合子。假设用A、a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A对a为不完全显性,则淡黑编家蚕的基因型为Aa,黑縞家蚕的基因型分别为AA或aa,白色家蚕的基因型分别为AA或aa。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1) 内容:研究对象:位于非同源染色提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 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即核基因)。两对或两对以上控制不同对相同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3、 融合遗传:子代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融合遗传方式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会再发生分离;若测交再次介于两者的状态之间。【详解】A、由表格和分析可知,只能确定淡黑編蚕是杂合子,其基因型为Aa,无法判断哪种性状为显性性状,哪种性状为隐性性状,A错误;B、 融合遗传方式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会再发生分离;丙组中子代淡黑編蚕与淡黑缩蚕交配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C、 由分析可知,黑编蚕为纯合子,同一基因型的纯合子之间相互交配,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D、 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控制不同对相同性状的基因,所以家蚕皮肤斑纹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C。D【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该病在家系中代代有患者,且患者男女都有,女患者的后代既有正常儿子,也有患病儿子,故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正常后代的既有患病的女儿,也有正常的女儿,故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病。【详解】A、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I—2、II—1均有表现正常的后代(隐性纯合),因此1—2、II—1均为杂合子,III—4的父亲表现正常,因此III—4必定为杂合子,A正确;B、 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系谱图中每代都有患者,故该家系图中的正常个体必定为杂合子,B正确:C、 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系谱图中每代都有正常个体,故该家系图中的患者必定为杂合子,C正确;D、 由分析可知,1—1患病,但她的儿子II—5正常可知,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仅将II—5、III—3改为患者,仍不能符合要求,因为II—1、III—4是女患者,其父亲1—1、II—2理论上应该也是患者,但家系图中的I一1、II—2正常,D错误。故选D。22.C【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 无限增殖:(2)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 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2、细胞癌变的原因:(1) 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会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A错误;B、 癌变后的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而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会减少,B错误;C、 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促进细胞凋亡,从而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C正确;D、 一般情况下,人体细胞的DNA上有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D错误。故选C。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雌性个体中,XX为20%X20%=4%,在雄性个体中,XHY为20%,而雌雄数量相等,所以该种群中XX、Xa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0%,D正确。故选D。B【分析】一、常染色体基因频率的计算(1) 已知基因型个体数量:每个个体看作含有2个基因,A基因频率=(AA个数X2+Aa个数)/(个体总数X2)。a的基因频率二1-A基因频率。(2) 已知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二A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X1/2。(3) 遗传平衡时:a基因频率二aa基因型频率开方。二、X染色体基因频率的计算已知基因型个体数量:A基因频率二(辛X%"数目X2+早X*X"数目+&XW数目)/(早总数X2+占总数)。【详解】根据图片可知XX有96,XX有1,XX有3,X”Y有96,X”Y有4,W、w这对等位基因总共有300个,其中w有1X2+3+4=9,所以w的基因频率等于9:300X100%=3%,B正确。故选B。B【分析】1、在遗传学和生物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2、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作生殖隔离;3、 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作地理隔离。【详解】A、斑姬鹤与白领姬鹤的分布区域存在差异,而环境可通过表型对基因进行选择,故二者所含的基因可能存在差异,A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