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育课件_第1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育课件_第2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育课件_第3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育课件_第4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二三四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宋朝的农业①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②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③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2)辽夏金元的农业: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一二三四知识拓展棉花种植范围的推广我国云南大理一带的少数民族和海南岛的黎族,很早就会种棉织布。北宋时,棉花已在两广、福建南部和四川等地普遍种植。南宋时,已扩展至江南广大地区。随着棉花种植的推广,棉纺织业逐渐普遍起来。南宋时棉纺织业有了新的发展。一二三四2.手工业的发展(1)制瓷业①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②元朝烧出了青花瓷和釉里红。③宋元时期的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矿冶业①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一二三四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宋朝商业的繁荣(1)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易错提醒宋辽榷场贸易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澶渊之盟后,双方达成协议,恢复了和平关系。北宋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等四处榷场,进行贸易。辽宋贸易主要通过榷场完成。一二三四2.货币量的增加(1)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2)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3.海外贸易的繁荣(1)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3)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4.城市的兴盛(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元朝恢复临安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一二三四三、经济重心南移1.南移的进程(1)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4)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5)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一二三四2.南方文化的进步(1)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2)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归纳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这说明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一二三四四、社会的变化1.社会门第观念的淡化(1)隋唐时期,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2)宋朝门第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科举制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2.人身依附关系的放松(1)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贱民阶层。(2)宋朝贱民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多来自雇佣。(3)宋朝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一二三四3.国家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1)宋朝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易错提醒宋代“不抑兼并”政策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小农经济的正常存在以确保国家的赋税收入,一般会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但北宋统治者则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所谓“不抑兼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授田制基本被废弃,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甚至国家也参与其中。这一土地政策对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一二三四4.金元时期的社会变化金元时期,女真、蒙古族因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社会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两宋农业与商业的发展

史料实证史料一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此外,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北宋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两宋时期,还培育出豆芽和韭黄。——摘编自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史料二(东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读史技巧史料一介绍的主要是两宋时期南北方的物种交流。史料二介绍的是北宋东京的商业活动。要注意抓住关键词“余皆居民或茶坊”“五更点灯”“鬼市子”“夜游”,从中得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的“市”与唐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1)南北物种交融;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复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外来物种的引进;新物种的培育。(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历史解释1.两宋商业空前发展(1)两宋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促进了商业的繁荣。(2)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宋朝开始允许商人参加科举考试,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转变。(3)货币形式与种类丰富发展。北宋在四川地区民间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钱币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质量上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4)两宋时期在边境设立榷场发展与少数民族的贸易。(5)对外贸易相当发达,两宋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两宋城市商业的发展特征(1)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2)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3)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例题11987年,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南宋时期的古沉船,后命名为“南海1号”。在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喇叭口”大瓷碗,还有一些首饰盒等物品,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相异,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A.瓷器国内市场狭小B.海外贸易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C.海外商运业的发展D.处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转型时期题目立意本题以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为依托,从贸易发展的表现上考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题指导

答案C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影响

史料实证史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史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集》读史技巧史料一表明汉代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也表明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史料二表明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也说明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互动探究(1)从史料一到史料二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转移?(2)结合史料与所学知识,概括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原因。提示(1)从西汉到南宋,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2)北方战乱较多,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南方地理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历史解释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与影响(1)过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影响①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②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③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开发过度,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例题2以下是唐宋时期我国南北主要地区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它主要反映了(

)北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南方

A.唐朝时期北方经济更为发达B.政府忽视北方水利兴修C.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D.南方水利技术领先北方题目立意本题以唐宋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统计表为依托,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上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题指导

答案C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前篇自主学习课堂篇

合作学习课后篇巩固练习素养篇合作学习

课时作业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1)宋朝农业①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

,提高了粮食产量。②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

,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2)辽夏金元农业: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一年三熟宋朝2.制瓷业(1)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众多特色瓷器。(2)元朝烧出了

和釉里红。(3)宋元时期,

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3.冶炼: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

作燃料,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4.印刷业: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青花瓷瓷器煤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繁荣(1)

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2)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3)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

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4)北宋开始出现

币,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推动了商业的发展。(5)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6)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7)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宋朝榷场纸外贸税收2.城市的繁荣(1)北宋

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

,它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东京杭州三、经济重心南移1.过程(1)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

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

,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太湖海运航线2.影响(1)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2)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3)自南宋起,

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江浙四、社会的变化1.门第观: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2.科举观: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3.婚姻观: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4.人身束缚(1)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到宋朝,他们的数量显著减少。(2)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由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5.社会控制(1)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2)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3)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拓]水稻推广两宋时水稻的推广:两宋时,由于政府提倡,水稻种植推广到淮河和黄河流域,并从越南引进优良稻种占城稻。►[拓]棉花推广►[史]冶铁燃料——煤和焦炭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做燃料用来冶铁,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经相当普遍。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补]货币►[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拓]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方式:精耕细作。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历史地位:主导地位。探究主题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探究点:史料体现了我国农业生产工具演变怎样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提示:特点: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小农户个体经营,技术不断进步。影响: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几千年农业技术没有质的突破,决定了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长期存在。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的特点(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材料中国的粮食生产结构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以粟稻为主,所谓“北粟南稻”,隋唐以前,粟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之后,稻逐渐取代粟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到南宋,水稻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同样,喝茶是南方人的习俗,常被北方人嘲笑,但到了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根据以上材料能得出哪些历史结论?答案:(1)经济重心由北方不断南移,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到南宋完成南移。(2)随着江南农业地位上升,与之有关的饮食等习俗影响力上升,被北方逐渐接受,说明南方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地位不断提高。1.丝绸之路积淀了“丝路”精神[史]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在隋唐时,海上通道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又被称作“海上丝绸之路”。到宋元时,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香料之路”。

[识]新教材未细讲丝绸之路内容,其命题价值在于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新篇章,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鉴互学、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2.元代海运与漕运凸显经济重心南移[史]元朝时经济重心在南方,首都大都和北方部分地区的粮食供应主要取自南方,因此,开辟了海运和漕运两条水上通道,其中又以海运为主。[识]海运和漕运的开通和发展,加强了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造船技术的提高和外贸事业的发展,沿海和沿漕的城镇也由此而繁荣,对元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过重要的作用。3.货币发行需遵循市场规律——“交子”的兴衰[史]交子: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富商开设“交子铺户”,专为他人保管巨款,收3%的保管费,并开具保管单——存款凭证,此凭证名为“交子”。后来,商人又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于是,交子具备了交换媒介——货币功能。接着,交子铺户又向市场发行印刷有统一格式和不同面额的交子,交子成为真正的纸币。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出现了交子铺户滥发交子谋利害民的事件。益州知州进行整顿,专由16户富商经营交子。至此,交子的发行正式取得了政府认可。1023年,北宋政府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交子成为官方法定货币。[识]货币发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大大促进了市场交流繁荣,但发行量、运营规则需遵循经济规律。

[随堂训练]题组1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②西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