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离式肝移植技术的动物模型建立_第1页
劈离式肝移植技术的动物模型建立_第2页
劈离式肝移植技术的动物模型建立_第3页
劈离式肝移植技术的动物模型建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劈离式肝移植技术的动物模型建立

0腹肝神经技术的应用由于肝脏来源不足,临床发展呈现出缩短肝脏移植的趋势。劈离肝移植就是将一个尸体或活体供肝分割成两半,分别移植给两个受体或切取半肝移植给另一受者,既“一肝二受”。这种技术在不损害成人供肝库的前提下,对供肝的紧缺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具有显著的优点,但也存在着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高、左内侧叶缺血坏死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开展劈离式肝脏移植的研究,需要找到一种适宜的动物,建立稳定的实验及麻醉模型。本院建立了劈离式猪肝脏移植及麻醉模型,沿Taira线劈离(膈面位置从肝中静脉右缘至胆囊床中点,脏面位置从胆囊床中点出发与门静脉旁正中支近乎平行的直线构成的平面),本文对移植技术及麻醉处理进行探讨。1肝移植组织转流设计:以猪为对象的实验研究。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7-06/2009-10在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40只健康良种幼猪,雌雄不拘,体质量25~30kg,受体组20只,供体组10只(供体劈离后一肝二用),剩余10只为供血组。随机配成20对,每对以体质量重者为供体,轻者为受体,建立猪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方法:术前准备:术前实验猪禁食12h,禁饮6h。麻醉:肌注氯胺酮15~20mg/kg,阿托品0.02mg/kg,基础麻醉成功后,开放耳缘静脉,以2.5%硫贲妥钠10~15mg/kg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控呼吸,术中以2%普鲁卡因+0.4mL(40mg)琥珀胆碱复合液静脉滴注,氯胺酮、芬太尼分次静脉注射维持麻醉。右颈内静脉切开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右颈内动脉切开置管监测动脉压。于切肝前10min、阻断后10min、供肝插入开放门静脉后30min取门静脉血,测电解质、全血缓冲碱及标准碳酸氢根,并应用碳酸氢钠等维持血液pH值在正常上限及K+在正常下限,并提前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温控温度计监测鼻咽部温度。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模型及体外转流建立:(1)供体全身肝素化(3mg/kg)后,行腹主动脉插管,门静脉插管。腹腔动脉上方阻断腹主动脉,以4℃UW液经腹主动脉(1500mL)及门静脉(2000mL)向肝脏行重力灌注,速度为连续滴注但不成线,开始灌注后即剪开膈肌剪断胸腔内肝上下腔静脉,并剪断肝下下腔静脉,肝周冰屑降温,灌洗完毕后见肝脏呈黄白色。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向腹腔动脉方向游离肝固有动脉,结扎各动脉分支,直至腹主动脉,于腹腔动脉根部的腹主动脉两侧离断。完全离断肝周韧带,移出供肝,立即置于4℃UW液中。在水浴中沿Taita线行劈离手术,结扎并离断相应的血管蒂和胆道。仔细检查肝断面,发现渗漏处及时缝闭。供肝准备完成前在肝脏的断面涂以纤维蛋白胶。(2)受体先行脾切除术,全身肝素化(3mg/kg)后,预置并连接脾静脉、股静脉和颈外静脉转流管,接离心泵,转流方式为将门静脉(脾静脉)和股静脉血流转至颈外静脉。转流开始,流量20~30mL/kg,同时阻断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及肝十二指肠韧带,保留足够长度肝上、肝下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胆总管切断取出肝脏,将供肝半肝(左或右)植入,肝周冰屑降温,右半肝供肝肝上下腔与受体肝上下腔静脉行端端吻合,吻合时间15~20min,供肝肝下下腔静脉与受体肝下下腔静脉行端端吻合,供肝门静脉与受肝门静脉行端端吻合,吻合时间10~15min;左半肝肝左与肝中静脉汇合成一支后,与受体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门静脉左支与受体门静脉行端端吻合术,成功后,停止转流,开放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开放门静脉循环,热缺血时间为0min,冷缺血时间为(30.0±4.0)min。游离受体脾动脉,于结肠后与供体肝动脉端端吻合,重建动脉血供,胆总管行端端吻合。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不同时期受体心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监测酸碱平衡、电解质和体温。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_x±s表示,采用单因素多个样本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结果2.1单次给药后高钾血症,未明显血流引起肝脏心肌梗死猪劈离式原位肝移植后4~48h死亡10只(其中左半肝移植7只,右半肝移植3只),因术中开放门静脉血流时肝脏再灌注损伤,致高钾血症及严重酸中毒、出血、胆漏等死亡。其余10只均无明显胃肠道淤血,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和生化指标均较平稳,且存活时间长,均超过48h(分别于术后3,5,7d人为处死)。手术成功率50%。2.2手术时间和出血受体手术时间3~5h,出血量600~3000mL。2.3表1显示了血流动力学的变化2.4血管并发症及其预防从理论上讲,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有不少优点,既可保证足够的空间、提供充足的门静脉血供,又可充分利用日益有限的肝脏资源。因此,课题组希望建立一种较理想的大动物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模型,以探索手术及麻醉处理方式。猪门静脉系统发达,其下腔静脉循环总量约占总循环量的60%,阻断后势必影响循环功能,因此本实验中采取脾静脉、股静脉至颈外静脉的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以维持必需的血液回流,防止门静脉系统淤血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此外术中适当的输血、补液以维持必要的回心血量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组10只受体在死亡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后均行受体解剖分析,发现受体死亡与手术技术及麻醉处理密切相关:(1)6只腹腔内出血及血管性并发症:以术后48h内最多见,表现为持续性的引流管血性液体,腹胀,进行性血压下降及红细胞比容降低,主要是由于手术操作失误及麻醉过程中凝血机制的调整有关,肝上下腔静脉于左半肝与下腔静脉的吻合是肝移植手术操作中的难点,要力争吻合一次完成,此外,术中使用止血环酸、应用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改善凝血机制也非常重要。血管并发症的出现与缝合时缝线收得过紧、扭曲有关,扭曲的惟一办法是切除吻合口,重新缝合,这将显著延长无肝期时间及麻醉时间,造成内环境及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受体死亡。(2)胆道并发症:最常见的为胆漏,经解剖发现2只为吻合口漏,1只为劈离式肝脏断面漏胆。2只吻合口漏为供、受体胆总管粗细大小不等,胆总管外缝合不够紧密所致。(3)肝动脉栓塞:本组受体中有2只出现肝动脉吻合口扭曲、成角并局部栓塞形成,麻醉过程中及时调整凝血机制及术后应用抗凝治疗等对减少肝动脉血栓发生率非常重要。(4)少尿:有6只受体术后出现少尿,可能与术中出血、补液不足等影响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紊乱有关,因此,麻醉过程中监测及时调整凝血机制及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至关重要。受体肝脏切除后,肝脏代谢功能消失,形成无肝期,虽然体外血液转流可使下腔静脉、门静脉血流转流入上腔静脉系统,但植入肝血流开放后,供肝内大量高钾保存液的释放使受体出现明显的内环境系统紊乱,表现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7,8,9,10,11,12,13,14],本实验表明植入肝开放后标准碳酸氢根、全血缓冲碱明显下降(P<0.05),血K+升高(P<0.05),其中1只甚至因明显的高钾血症而出现突发的心动过缓即测血K+为7.38mmol/L,经积极处理后虽有好转,但仍于术后不久死亡。因此积极预防纠正再灌注后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失衡也是提高受体成活率的关键之一,实验在后续的麻醉中在移植物血流开放前纠正血液pH值至正常上限,而纠正K+至正常下限,并应用较大量的葡萄糖酸钙,可以使开放后大量酸性产物及高K+得到缓冲及对抗,从而减少酸性产物及高K+对心脏的直接影响,降低麻醉风险。低体温也是肝移植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可导致明显的生理功能异常,如凝血功能紊乱、严重心律失常、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苏醒困难等[7,8,9,10,11,12,13,14]。本实验中因创面大,散热量较大;供肝需在低温(4℃)中保存;输血、输液量较大,所以受体体温下降十分明显。在静脉-静脉转流期间,可利用变温器控制保持体温,故体温下降不明显。在转流停止、供肝血流开放后,失去了体外循环保温,且大量冷灌注血液回流入体循环,故体温下降明显。此时,采取各种措施保持体温尤为重要,如变温毯,温水灌洗腹腔、输入加温的液体等。本实验采用温控温度计监测鼻咽温度,但未测肛温,亦未进一步研究低体温对肝移植术中全身生理状况的影响。综上,作者认为劈离式原位肝移植的麻醉处理中,维持全肝阻断与开放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纠正与维持酸碱平衡与电解质紊乱,是手术麻醉成功的两大关键,另外,术中维持适当的体温亦是提高受体成活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方面。文章亮点:猪同种异体原位劈离式肝脏移植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