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23)必修1 第二单元 第二节 课时5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课时练(含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23)必修1 第二单元 第二节 课时5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课时练(含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23)必修1 第二单元 第二节 课时5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课时练(含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23)必修1 第二单元 第二节 课时5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课时练(含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23)必修1 第二单元 第二节 课时5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课时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23)必修1第二单元第二节课时5水循环过程及意义课时练(含答案)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

课时5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2023·浙江温州期末)塔里木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读“塔里木盆地水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缺乏的水循环环节最可能是()

A.降水B.地下径流

C.蒸发D.水汽输送

2.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A.海陆间大循环B.海上内循环

C.陆上内循环D.以上都参加

(2023·江苏扬州期中)2023年7月27日,受台风“烟花”外围影响,连云港市普降暴雨,市区路面多处积水,内涝严重。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Ⅰ、Ⅱ、Ⅲ表示水循环类型)。读图,完成3~4题。

3.台风“烟花”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A.Ⅰ、ⅡB.Ⅱ、ⅢC.Ⅰ、ⅢD.Ⅰ、Ⅱ、Ⅲ

4.造成这次连云港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导致蒸发环节增强

B.排水设施不足导致地表径流环节受阻

C.地面硬化导致下渗环节增强

D.绿地面积减少导致植物蒸腾环节减弱

(2023·湖北咸宁期末)我国的气候干旱地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下图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5~6题。

5.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①增加B.②增加C.③增加D.⑤增加

6.水循环()

A.只能使外流区的一部分水体不断更新

B.促使物质不断从陆地向海洋单向迁移

C.可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

D.使水资源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取之不尽

(2023·湖南长沙期中)下图是已建成的雄安新区雨水街坊示范区,它成为雄安新区打造海绵城市的标志工程。作为海绵城市的核心器官,“雨水街坊”示范区集生态景观、建筑艺术、创新技术、雨洪管理、悦享休憩于一体,于数十万平街区之上,使园区极具张力地发挥自然“弹性”,轻松实现在城市遇见自然的美好愿望。据此完成7~8题。

7.雨水街坊示范区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减少大气降水B.减少地下径流

C.增加地表径流D.增加植物蒸腾

8.雄安新区某校学生为建设雨水街坊示范区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公园建设下凹式草坪

B.城市湖泊铺设不透水地膜

C.城市增加路面硬化面积

D.城市建设增加地下水管道

(2023·吉林松原质检)泾惠渠是从陕西省泾阳县泾河仲山口引水的自流灌溉工程(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完成9~10题。

9.渠首引水主要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A.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D.下渗

10.泾惠渠灌区引河水灌溉()

A.改变了降水的季节变化

B.增大了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幅度

C.增大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

D.改变了灌区的水循环类型

下图为“不同情境下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a中水循环环节名称标注正确的是()

A.①河流蒸发B.②地表径流

C.③地下径流D.④水汽输送

12.与图a相比,图b中城市的硬化地面对水循环的直接影响是()

A.⑤增加B.②减少C.③不变D.⑥减少

13.图c中人工湿地的生态效应有()

①调节河流径流②减少下渗③增加局地蒸发量④减少土壤含水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4.(2023·四川成都期末)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共同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通过该循环运动,陆地上的________得以再生。(2分)

(2)我国塔里木盆地主要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人们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图示________环节。(填图中数字序号)(2分)

(3)简述城市增大绿地面积对水循环④⑤⑥环节水量的影响。(3分)

(4)说明降水强度与地形坡度对下渗量的影响。(4分)

15.(2023·河北保定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2023年7月21日,河南省郑州市遭遇强降雨天气,多个区域出现城市内涝。有专家建议修建城市集雨管网系统,采取铺设渗水路面、扩大绿化带面积、楼顶雨水收集再利用等措施,缓解城市内涝。下图示意城市集雨管网系统。

(1)指出城市集雨管网系统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3分)

(2)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郑州市出现城市内涝的原因。(4分)

(3)除了材料中的措施外,请你为缓解城市内涝提出两条可行的建议。(4分)

课时5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1.D2.C[第1题,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下渗。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山、高原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受夏季风影响弱,所以最可能缺乏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第2题,塔里木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并以蒸发和下渗的方式输出,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陆上内循环。]

3.B4.B[第3题,水循环的类型有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台风在未登陆时参与了海上内循环,登陆后还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B正确。第4题,全球变暖导致蒸发环节增强,地表径流会减弱,不易发生内涝,A错误;地面硬化导致下渗环节减少,C错误;绿地面积减少导致植物蒸腾环节减弱,对内涝影响不大,且材料中不能看出绿地面积减少,D错误;排水设施不足导致地表径流环节受阻,使得市区路面积水,发生内涝,B正确。]

5.C6.C[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①表示降水,②表示蒸发,③表示下渗,④表示地下径流,⑤表示地表径流。砂石覆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地表径流流速,从而增加下渗(③),C正确。第6题,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不止外流区部分,A错误;陆地与海洋物质迁移是双向的,B错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C正确;如果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使用量超过了其补给量,也会导致水资源枯竭,D错误。]

7.D8.A[第7题,由图可知,雨水街坊示范区减少了硬化路面,增加了地表植被,因此对水循环的影响是增加植物蒸腾,促进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D正确,B、C错误;由于蒸腾作用增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因此可能会增加大气降水,A错误。第8题,雨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公园建设下凹式草坪有利于提高草坪的蓄水能力,增加下渗,该措施可行,A正确;城市湖泊铺设不透水地膜,会减少湖水下渗,不利于雨洪管理,B错误;城市增加路面硬化面积,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利于提高城市自然排水能力,C错误;增加地下水管道,属于人工排水,根据材料可知,雨水街坊优先考虑的是利用自然排水,增加地下水管道与题意不符,D错误。]

9.B10.C[第9题,由图分析可知,渠首引水主要利用的是河流水,而河流属于地表径流环节,B正确。第10题,引河水灌溉不会改变降水的季节变化,A错误。引河水灌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地下水,使旱季时地下水位不至于下降太多,减小了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幅度,B错误。引河水灌溉后,增加了灌区水资源,会使得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增强,C正确。灌区的水循环类型未被人类活动影响,D错误。]

11.D12.B13.C[第11题,图a中,①是降水,②是地下径流,③是蒸发,④是水汽输送。故选D。第12题,图b中,城市硬化地面,使⑥地表径流增多,⑤下渗和②地下径流减少,③蒸发增强。故选B。第13题,图c中,人工湿地可以蓄水,增加局地蒸发量,并能调节河流径流,①③正确;湿地的下渗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多,②④错误。]

14.(1)海陆间大循环水资源

(2)②④

(3)④(地表径流)总量减少,季节变化减小;⑤(地下径流)总量增加;⑥(下渗)总量增加。

(4)降水强度与地形坡度越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