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沉降观测方案_第1页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_第2页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_第3页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_第4页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一月目录一、 总则 3二、 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3三、 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3四、一般规定 4五、沉降观测的内容 4六、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4七、观测精度 5八、沉降观测频度 5九、分析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6十、组织与管理 7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适当加密布设。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盖板0.3m处。沉降变形观测点设计图和埋设要求,严格执行设计文件要求。七、观测精度按国家二等水准施测,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八、沉降观测频度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绘制沉降时态曲线。变形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沉降观测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仰拱施工结束到沉降稳定。第二阶段为无碴轨道铺设期间。第三阶段为无碴轨道铺设后3个月。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可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具体见表3: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仰拱施工完成至无碴轨道铺设前3个月1次/周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3个月0~1个月1次/周1~3个月1次/2周九、分析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1、观测资料整理采用统一的沉降观测记录表(见附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根据观测资料,及时绘制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时间——沉降曲线;2、分析评估前应收集下列资料: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资料。隧道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隧道开挖地质描述及开挖围岩分级记录、Ⅳ~Ⅵ级围岩地段基底承载力检测情况、施工监控量测资料、仰拱施工分项工程验收记录等施工资料。3、评估分析方法与评估标准隧道内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应根据有关设计、施工和监理的资料及交接检验和复检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隧道基础的沉降预测评估方法参照路基执行。地质条件较好、沉降趋于稳定且设计及实测沉降总量差不大于5mm时,可判定沉降满足无碴轨道铺设条件。预测的隧道基础工后沉降值不应大于15mm。十、组织与管理一、我工区成立隧道沉降观测小组,由吴保利主管。组长:吴保利组员:简易岳、朱永昌二、主要工作内容沉降监测基准网的布设、测量及成果处理,形成稳固可靠的沉降观测基准网;布设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埋设观测元器件;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的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审核、汇总;沉降变形图表的绘制、分析及沉降趋势预测;无碴轨道铺设时机评估和相应工程措施建议。三、工作职责基础工程沉降观测的实施主体。主要负责以下内容: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设置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并及时提交观测数据;按规定时间提交满足要求的沉降观测资料给设计单位;施工过程中的观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等观测设施的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或破坏。四、工作程序沉降观测的组织准备建立沟通联系工作制度,保证沉降观测工作协调、有序开展。沉降观测工作启动前,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或交底。按《基础工程沉降观测设计方案》要求布设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埋设观测元器件,配备适应测量要求的有关仪器设备。观测工作启动前,报请监理单位对测点布置、元器件埋设、测量仪器等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以确保观测测量工作具备合格的工作基础。施工期内的沉降变形观测及分析评估按《基础工程沉降观测设计方案》进行沉降观测工作,每月按要求格式汇总观测资料,适时将汇总的观测资料(含电子文档)提交设计单位。观测资料应得到监理单位的审核签字确认。原始记录资料,由施工单位保存备查。设计单位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工程稳定分析和趋势预测,根据分析和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建议,适时整理形成沉降观测分析报告提交给沉降观测评估组。五、工作要求沉降观测起测基准点及观测线路应相对固定,严格按观测周期和观测精度要求进行观测。沉降观测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坚持复核签认制度。沉降观测各项资料按要求形成,必须齐全完整。为确保沉降观测工作顺利进行和测量成果的连续性,必须对沉降观测标志和标桩妥善保护,发现破坏应及时恢复。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误差和错误报告制度。发现沉降观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及时报设计和监理单位协调解决。各工区应按本规定界定工作职责加强沟通联系、相互配合,整体推进观测工作的开展。沉降观测资料及分析评估报告要作为竣工文件存档,各有关单位应规范管理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测量资料和成果资料应装订成册、妥善归档保管。六、附表表13:沉降观测记录表——隧道沉降量记录表隧道名称:观测日期:第页共页断面里程观测桩编号位置类型原始标高(m)上次标高(m)本次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总沉降(mm)单位:测量:记录:年月日表14:沉降观测记录表——隧道沉降量记录汇总表隧道名称:断面里程:第页共页观测日期累计天数(天)两次观测时间间隔(天)左侧观测桩(编号:)右侧观测桩(编号:)备注位置本次沉降(mm)总沉降(mm)沉降速率(mm/d)位置本次沉降(mm)总沉降(mm)沉降速率(mm/d)单位:整理:复核:年月日电子水准测量记录表2工程名称:测自至仪器型号:编号:观测时间:年月日气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