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检测- 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检测- 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检测- 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检测- 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检测- 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山西太原高一期末]1838年,黄爵滋上奏:“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这一现象()A.引发了鸦片战争B.激化了社会矛盾C.打破了闭关锁国D.促进了中外贸易2.[2023·陕西西安高一期末]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几乎放弃商品倾销C.促使倾销重心转向广州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3.[2023·湖南张家界高一期末]在中俄天津、北京条约缔结以前,中俄之间已经依据两国的条约关系和往来惯例,发展出一套对等的公文书往来机制;而在中俄天津、北京条约缔结之后,俄国与中国的往来模式,大多与在中国的列强集团一同。俄国与中国往来模式的变化缘于()A.开放通商口岸B.协定关税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4.[2023·湖北当阳一中高一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尽管中英军队在广东对峙,驻扎在香港的英国军官和记者居然坐船绕过清军防线,进入广东山区度假、狩猎,山区里的居民向他们兜售农产品,提供食宿,并未向两广当局举报敌人潜入。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A.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B.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C.战争没有触及到普通民众D.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5.[2023·浙江湖州高一期末]一位历史学家写到:“《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的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对于该说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五口通商诱发政府担忧情绪B.列强实现对国人的心理征服C.清政府缺乏国家平等的观念D.传播中体西用的新思潮受阻6.[2023·四川成都高一期末]徐继畬著《瀛寰志略》时收集地图42幅,除日本和琉球的地图外,其余都按西方地图原图描绘,这在当时是“大胆的非法之举”。这体现了徐继畬()A.自强求富的理念B.盲从西方的不足C.通晓时势的学识D.正视世界的勇气7.[2023·山东泰安高一期末]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在战略上是否正确,史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下表中所列观点()“肯定南京建都”说南京为六朝古都,龙盘虎踞,易守难攻,是建都的理想之地;南方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建都南京便于筹粮筹款,在经济上打击清廷;借助于有利地形,可长驱东下,迅速占领江南,立稳脚跟,建立革命的根据地“否定南京建都”说推翻清朝是革命的终极目的,定都天京给清廷以喘息机会;在军事上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就匆忙建都,同时进行北伐和西征,分散了兵力;太平军易被“固守天京”所羁绊,影响了作战进程;较早定都,易滋生保守、享乐思想A.因学者阶级立场差异而不同B.因学者研究角度不同而呈现差异C.都指出定都天京在战略上的失误D.都肯定了南京的地理和经济优势8.[2023·辽宁辽阳高一期末]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曾国藩的话表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A.维护清朝统治B.培养新式人才C.改革君主专制制度D.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9.[2023·内蒙古乌兰察布高一期末]甲午战前,由中国人执笔的《申报》对日本进行全面报道,对于中日实力对比非常乐观,“日人乌足以螳臂相当哉”。战后,《申报》感慨道:“夺我藩属,荡我边疆……振动我人民”,不少文章主张中国效法日本变革。由此可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A.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B.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C.激起国民盲目崇外心理D.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10.[2023·河南郑州高一期末]19世纪70年代,《英国泰晤士报》《英国日报》、美国纽约新闻等曾对晚清某事件进行了时事跟踪报道,议题涉及西征贷银、处置阿古柏残部、伊犁问题等。这表明()A.反割台斗争获得外媒的同情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局部获胜C.晚清边疆危机引起世界关注D.外国报刊成为了列强侵华的工具11.[2023·江苏苏州高一统考]1895年4月23日,三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发出以下通知:“今日本国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这体现了()A.是瓜分中国的开始,中国民族危机更严重了B.《马关条约》对中国危害太大,引起三国不满C.三国反对日本侵华,维护国际正义的行为D.中国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深渊12.[2023·山东泰安高一期末]下图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四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第四卷:……(1895~1901)第五卷:新政,预备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A.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B.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C.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运动D.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13.[2023·陕西西安铁一中高一期末]1900年6月21日,清室向列强十一国宣战后,南方各省督抚不仅没有响应中央积极备战,反而与英美各国缔结“东南互保协议”,寻求“自保”以稳定地方局势。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地方督抚成为列强的代理人B.清政府的中央权威呈现式微C.地方督抚奉行卖国求荣政策D.地方督抚竭力避免战乱扩大14.[2023·山东泰安高一期末]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签订后,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对此,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认为这种政策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辛丑条约》;扶植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15.[2023·四川成都高一期末]1909年许指严在其创作的科幻小说《电世界》中写道:“西历二千零九年,中国盛强。‘电器大王’黄震球发明各种高科技武器,带领人们打败前来侵略的西威国……建立大同世界。”该作品()A.意在为清末新政营造舆论B.有利于白话文的使用和推广C.折射出危机下的民族自信D.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的普及16.[2023·广东深圳高一期末]从1840年开始,中国政府先是被迫开放东南等沿海城市,继而被迫开放沿长江两岸的重要城市和内陆铁路沿线城市,但到19世纪末,清政府却开始在东北自开商埠。这一变化可以看出()A.西方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北地区C.西学东渐逐渐影响政府决策D.清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3·海南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后,粤海关一口通商,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关税总额达8454.3379万两,年均1000多万两,较乾隆二十二年前关税增加了10倍以上,对外贸易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广东城西南的十三行街“为西洋诸国贸易之所”。广州城“人民富庶,埒于苏杭”,珠江“绕城东南入于大海”。鸦片战争后,广州港海关自主权逐渐丧失,逐步沦为半殖民化的港口。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州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鸦片走私逐渐“合法化”,“猪仔”(华工)贸易逐渐猖獗,加上香港、上海等港口崛起,广州港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衰落。——据《清代海陆丝路进一步延伸——陆海交接与广州十三行兴盛》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广州对外贸易的影响。(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广州外贸中心地位衰落的原因。(5分)18.[2023·陕西渭南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从国际环境来讲,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迫使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人要求“自强”。从国内环境来说,农民起义的冲击,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允许洋务派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于是洋务运动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摘编自《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材料二洋务派“借法”30多年,共兴办了60个使用机器的近代企业,总计投入经费约5300万两。其中军事工业21个,创办及历年增添设备经费约1500万两,其他近代企业39个,投资3700万两。以30年计算,平均每年2个,投资170余万两。如果再加上在洋务派影响和特别批准下,以官督商办名义兴办的民族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也不过共有120余个,合计投资约5800万两,平均每年4个,投资不及200万两,这样的数字不仅根本无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即使起步差不多同时的日本,截止1892年的25年中,最后共建成了5600多个公司,总计资本2.89亿余日元,平均每年设立225个公司,资本1100余万日元,约合中国银两700多万两。——摘编自樊百川《清季的洋务新政》材料三维新派变法思想的哲学基础主要是资产阶级的进化论,他们在大力弘扬西学、新学的同时,也对孔子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锻造出了为维新服务的一套系统的“托古改制”理论,这主要体现于《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述,它们为维新运动的兴起做了理论上的准备,并且在运动过程中,也一直为康有为辈所坚持……对顽固守旧思想形成很大冲击。——摘编自《中国近代思潮与文化》(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变法思想的特点,并指出戊戌维新运动产生的积极作用。(8分)19.(改编题)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8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6分)20.[2023·湖南永州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孙中山《袁太平天国》材料二“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并表明态度,结合史实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可以赞成、反对,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38年是鸦片战争之前,此时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而向中国走私鸦片,由此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与黄爵滋所说的“实漏银于外夷也”相符。白银的大量外流导致国内银贵钱贱,激化了社会矛盾,B项正确;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排除A项;鸦片战争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局面,排除C项;这一现象激化了国内矛盾,并不是促进了中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进口货值呈现下降趋势,虽有回升但不稳定。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主要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也受到自然经济的抵制。因此,上海进口货值下降,使列强认为未充分打开中国市场,成为列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D项正确;进口货值下降受到了自然经济的抵制,排除A项;刺激了西方对华经济侵略,排除B项;上海进口货值下降不能直接推出重心转向广州,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D解析:据材料“在中俄天津、北京条约缔结以前,中俄之间已经依据两国的条约关系和往来惯例,发展出一套对等的公文书往来机制;而在中俄天津、北京条约缔结之后,俄国与中国的往来模式,大多与在中国的列强集团一同。”并结合所学可知,1843年签订的《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片面最惠国待遇使得中俄交往模式由依据两国条约关系和惯例,变为与英、法、美等国相同,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俄天津、北京条约缔结之后,俄国与中国的往来模式,大多与在中国的列强集团一同”,而不是开放通商口岸,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俄两国往来模式的变化的原因,不是因为“协定关税”,排除B项;领事裁判权也是《南京条约》附件中的具体规定,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山区的居民向英国军官和记者兜售农产品,提供食宿,并未向地方政局举报敌人潜入,在本质上反映了民众缺乏民族意识,不能深刻认识到英国对中国的侵略,A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因为民族意识缺失导致的结果,并非对清政府政权的不认同,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很多战役使普通民众遭受战火摧残,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并非对世界形势的茫然无知,而是不能清醒认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与自身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C解析:根据“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的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可知,清朝官员没有国家平等的外交意识,缺乏国家平等的观念,C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清朝官员的心理,不能说明列强实现对国人的心理征服,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除日本和琉球的地图外,其余都按西方地图原图描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大量使用西方原图,体现了正确认识世界,不再将自己置于“天朝上国”的位置,勇于正视世界,D项正确;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盲从西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时势,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肯定南京建都说……否定南京建都说”,可以看出史学界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对于太平天国建都天京这一战略存在争议,B项正确;仅从材料不能看出阶级立场的影响,排除A项;“肯定南京建都”说,并未指出定都天京的失误,排除C项;“否定南京建都”说,并未指出南京的地理和经济优势,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其中剿发逆指的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勤远略指的是抵御列强的侵略,而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A项正确;培养新式人才是洋务运动达到自强求富的措施之一,而不是目的,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受时代局限性,此时还不可能提出改革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曾国藩代表的是地主阶级,不可能利用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日人乌足以螳臂相当哉”“‘夺我藩属,荡我边疆……振动我人民’,不少文章主张中国效法日本变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前,国人认为日本不可能战胜中国,而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要求效法日本进行变革,这主要是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B项是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的失败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不是盲目崇外心理的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西征贷银、处置阿古柏残部、伊犁问题”可知此社会问题是晚清边疆问题,“《英国泰晤士报》《英国日报》、美国纽约新闻等曾对晚清某事件进行了时事跟踪报道”是世界媒体对晚清社会问题的关注,C项正确;题干与台湾问题无关,排除A项;当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结束,排除B项;题干不涉及外国列强侵华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三国干涉还辽,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是瓜分中国的开始,中国民族危机更加严重,A正确;三国更关心自己在中国的权益,而非中国的国家主权,排除B;三国的行为是出于维护自己在华权益,不是正义行为,排除C;《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12.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结合图示信息可知1895~1901年属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时期,C项正确;自强是洋务运动,时间不符,排除A项;洋务运动属于早期现代化尝试,排除B项;《北京条约》的时间是1860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南方各省督抚不仅没有响应中央积极备战,反而与英美各国缔结‘东南互保协议’,寻求‘自保’以稳定地方局势”等信息可知,东南互保是防止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抑制人民反抗斗争的产物,是东南督抚同帝国主义既妥协又矛盾的产物,也是东南督抚与清廷向心和离心两个合力的产物,反映了清政府中央权力式微,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地方督抚依然属于封建地主官僚,没有成为列强代理人,排除A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清政府中央统治的式微,并且“东南互保协议”并不是为卖国求荣,排除C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清政府中央统治的式微,而“地方督抚竭力避免战乱扩大”是直接目的,不是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使得列强扶植代理人,D项正确;《南京条约》并未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而是《南京条约》附件取得的,排除A项;《天津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排除B项;《马关条约》与材料“保全政策”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西历二千零九年,中国盛强”,可以看出小说作者对中国未来的自信,恰恰反映出当时有着严重的民族危机,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中国未来的自信,排除A项;白话文的推广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的普及”,属于夸大表述,排除D项。故选C项。16.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晚清时期中国的开放城市,由被迫开放逐渐转为主动开放,这一变化主要是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西学东渐逐渐影响到了政府决策,C项正确;这一时期西方并没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A项;晚清时期的经济重心也没有转移到东北地区,排除B项;这一变化并不是清政府加强对边疆管控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1)影响: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使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促进沿海传统手工业发展;促进广州城市经济繁荣;使广州人民生活富庶。(2)原因:《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和海关自主权;列强在广州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贸易合法化;走私华工贸易猖獗。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关税总额达8454.3379万两,年均1000多万两,较乾隆二十二年前关税增加了10倍以上,对外贸易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可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根据材料“广东城西南的十三行街‘为西洋诸国贸易之所’。广州城‘人民富庶,埒于苏杭’”可知,促进广州城市经济繁荣;使广州人民生活富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使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促进沿海传统手工业发展。(2)原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广州港海关自主权逐渐丧失,逐步沦为半殖民化的港口”可知,《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和海关自主权;根据材料“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州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可知,列强在广州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根据材料“鸦片走私逐渐‘合法化’”可知,鸦片贸易合法化;根据材料“‘猪仔’(华工)贸易逐渐猖獗”可知,走私华工贸易猖獗。18.答案:(1)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者暂时支持洋务派。(2)原因:资金投入不足;依赖洋务派支持;民族危机加深;儒学为主导,传统教育的局限制约新型人才。(3)特点:以资产阶级进化论为理论武器;借孔子权威进行托古改制;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学说相结合。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解析:(1)背景:根据“从国际环境来讲,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可知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根据“从国内环境来说,农民起义的冲击,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允许洋务派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慈禧太后把控清政府政权,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者暂时支持洋务派也是洋务运动能够兴起的原因。(2)原因:根据“平均每年4个,投资不及200万两,这样的数字不仅根本无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可知资金投入不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顽固派抵制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只能依赖洋务派少数代表人物的支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时期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在对人才的教育上以儒学为主导,传统教育的局限制约新型人才。(3)特点:根据“维新派变法思想的哲学基础主要是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可知,以资产阶级进化论为理论武器;根据“也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