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建筑在小康农居中的应用_第1页
浅析绿色建筑在小康农居中的应用_第2页
浅析绿色建筑在小康农居中的应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浅析绿色建筑在小康农居中的应用课程:绿色建筑学指导教师:董靓教授学生:钟有君学号:06083002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建筑的发展来说,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能绿色发展模式,而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绿色建筑不但是中国城市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农村小康农居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现有8亿人口在农村,在农村中广泛推广绿色建筑使之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实现农村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以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小康农居为例浅析绿色建筑在小康农居中的应用。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内涵何谓绿色建设?绿色建筑指的是,在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工作、活动空间的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充分“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平衡的的一条重要途径。(1)建筑物的自然环境:要有洁净的空气、水源与土壤,不致受到不良自然环境的危害,也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2)建筑物的资源利用:要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也就是说,要使能源和资源的利用达到最高程度、消耗降低至最低程度。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外墙、窗户、门与屋顶,应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充分利用太阳能;良好的自然采光系统;气密性良好,又有良好的通风系统,特点是保证夏季有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3)建筑物的施工建设:在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噪音,注意粉尘的排放、运输的遗撒,建筑垃圾要合理处理等。(4)建筑物的材料选择:尽可能选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并积极利用工农业废弃物料;室内装修,应选择无环境污染的油漆、地毯、胶合板、涂料及胶粘剂等。(5)建筑物的废物排放:减少建筑物的污染排放;生活用水可实行分类多次重复使用;粪便可实行脱水灭菌处理,生产农家肥料,或发酵综合利用。(6)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以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并取得防风、遮阳等效果。(7)建筑物的人文景观:积极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8)建筑物的费用选择:建筑造价与运行管理费用经济合理。使用合适的先进技术,使建筑运行费用较低,使建筑造价得到节约。(9)建筑物的拆除回收: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从旧有建筑中拆除的建筑材料,如砖石、钢材、木料、板材和玻璃等,尽可能保护好,根据不同情况,力求回收利用现就绿色建筑在小康农居中的应用作以下浅析。二、大冲村基本概况向义镇大冲村地处威远与荣县交界,辖14个村民小组,538户,1725人,耕地面积1830亩。去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312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808万元);粮食总产量1314吨,人均76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686元。全村近年来新建村级公路14.01公里,改造社道10.98公里,修建便民路5公里,新检山平塘11口、囤水田33口、蓄水池4口、水渠4900米,植树造林11070株、新建农房32户3840平方米,改厨287户4305平方米,改灶287户2296平方米,改厕287户3070平方米,该圈287户2607平方米,建沼气池265口,打卫生井186口,硬化院坝28624平方米,庭院美化24600平方米。三、逐步在小康农居中推行绿色建筑的意义及现实问题在农村推行绿色建筑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长远之计。绿色建筑所体现的是高效率的利用资源的理念。农居采用绿色建设,虽然会提高建筑成本,但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节约能源消耗,最初的成本不久可以省回来。不仅如此,由于采用绿色建筑,改善了居住环境,使疾病发生率降低,减少越来越昂贵的医疗费用开支,这对广大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节约。但是,就向义镇大冲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绿色建筑面临很大的困难,主要的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有很多人还不能够正确和充分的理解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其宗旨,不仅仅是农村老百姓不能够正确和充分的理解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其宗旨,包括我们行政管理人员以及设计人员也不能够正确和充分的理解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其宗旨。很多人理解在有限的空间布置几块小草坪和几丛灌木,再找些盆景点缀而已,就是所谓的绿色建筑了。这样做不但没有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反而混淆了人们的思想,简化了绿色,而真正的绿色却被忽略了。其次是经济条件所限,还不能够去真正地考虑绿色。对于向义镇大冲村绝大多数普通农民来说,“绿色”离他们的距离似乎还很远,向义镇大冲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仅4686元,并不富裕的他们只能把钱放在解决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况且,在小康农居推行绿色建筑一次性的投资相对较大,向义镇大冲村农村老百姓还不能接受。四、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快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第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推行绿色建筑的基础。目前,在向义镇大冲村推行绿色建筑的困难之一是人们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许多人尚不能把节能生态与“绿色”联系起来,并把它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宣传,让人们逐渐认识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因此,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方面,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在向义镇大冲村广泛宣传绿色建筑在小康农居中的重要意义。第二、切实提高农民经济水平,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保证。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标中,农民收入占有20%的权重,是头等重要指标,而我们离这一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实现农民增收,只有农民增收了,经济上去了,绿色建筑的推行才有保障。因此,为切实提高向义镇大冲村农民经济水平,我县农口部门积极调动老百姓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去年以来,大冲村发展特色支柱产业2810亩(其中大头菜2500亩,彩色玉米200母,柑橘110母),还加强了村内大头菜加工企业的扶持,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大冲村乃至大冲村周边农民的经济收入。第三、整体设计,是推行绿色建筑的重要措施。建筑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结合当地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而不能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材料用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体设计将直接影响到绿色建筑的性能和成本。为推行绿色建筑,我县由县规划和建设局组织设计人员进行大冲村村庄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在设计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1、绿色化。即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2、以人为本。追求高效节约,但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3、因地制宜。我们充分根据威远的气候、地域条件等特点,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集热和制冷,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4、几个具体问题的探讨(1)、可持续的场地设计。目的是通过场地和建筑来使设计和施工策略统一起来,从而获得更多的舒适和更大的使用效率。在设计中我们尽量利用现状地形,由于威远为丘陵地区,用地条件不是很好,因此,在高差比较明显的坡地,我们采用适合坡地建设的建筑,利用坡度建筑尽量考虑户之间的日照,朝南布置,间距控制在1:1以上。选址时还应调查场地的土壤构造及其承载力,对于土质较差的场地,需要换土解决;土质较好的则可以夯实建设;在地下水源水质比较好的地块建设,可以地下打井以解决部分生活用水。(2)、建筑材料的选择。仔细选择建筑材料可以减少能耗和浪费,增加人体舒适而又不用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有效地场地选择可以减少材料的需求量,并在可能的地方使用旧材料。选用新材料建设时要考虑最少消耗,避免浪费,并考虑可再生性(材料是否可以“生长”或自然地添满)、可持续生产(资源是否会过快的用光)以及材料的可回收性。(3)、太阳能源的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增加对太阳能的利用,其目的是为了使能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并且增加人们的舒适感。平衡建筑中用能的所有方面,基本思想是使日光、热、空气的益处进入建筑。正确的建筑设计可以在夏天利用阴影和空气流动来纳凉,在冬天利用它来取暖和防汛。目前,在农村利用太阳能最多的是热水器的应用,它具有安全、经济等特点,我们应该把它加入到建筑设计中,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而且可以使建筑立面看上去更加美观。对太阳能的利用还表现在对窗户的设计,合适的窗户设计可以在内部空间与室外环境之间传递热、光和空气。例如在建筑方案中采用适当数量和类别的朝南玻璃窗和设计合理的遮阳装置,冬季允许热量进入建筑物,在夏天则拒绝热量的进入。合理的设计还可以起装饰的作用。(4)、水的利用。生活用水来源丰富,可以来自河流、湖泊、地下水、雨水等。通过在向义镇大冲村打卫生井186口解决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5)、节能的考虑。利用节能灯代替原始灯,并通过改厨287户4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