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市花溪彝族苗族乡卫生院扩建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黔西市花溪彝族苗族乡卫生院扩建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黔西市花溪彝族苗族乡卫生院扩建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黔西市花溪彝族苗族乡卫生院扩建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黔西市花溪彝族苗族乡卫生院扩建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环境影响报告表(污染影响类)(公示版)项目名称:黔西市花溪彝族苗族乡卫生院扩建项目建设单位(盖章):黔西市花溪彝族苗族乡卫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黔西市花溪彝族苗族乡卫生院扩建项目项目代码无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黔西市花溪彝族苗族乡街上地理坐标国民经济行业类别Q8423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行业类别四十九、卫生84108基层医疗卫生服务842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改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报情形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无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无总投资(万元)1环保投资(万元)环保投资占比(%)施工工期是否开工建设是:300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2—其他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经查阅,本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的第一类鼓励类中的第三十七条卫生健康中的“5、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根据黔环通(2018)303号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本项目属于绿色通道类(绿线)。故本项目符合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政策。2、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符合性分析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长江流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监管力度,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①禁止在长江流域河湖管理范围内倾倒、填埋、堆放、弃置、处理固体废物。长江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的联防联控。②禁止在长江流域水上运输剧毒化学品和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长江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长江流域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管控。③禁止在长江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布局对生态系统有严重影响的产业。禁止重污染企业和项目向长江中上游转移。④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禁止在长江干流岸线三公里范围内和重要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但是以提升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为目的的改建除外。⑤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和长江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禁止采砂区和禁止采砂期,严格控制采砂区域、采砂总量和采砂区域内的采砂船舶数量。—3—禁止在长江流域禁止采砂区和禁止采砂期从事采砂活动。⑥禁止在长江流域开放水域养殖、投放外来物种或者其他非本地物种种质资源。⑦国家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严格捕捞管理。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长江河口规定区域等重点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⑧禁止违法利用、占用长江流域河湖岸线。⑨禁止在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区域开展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本项目不外排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委托专业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回收处理。不涉及破坏生态系统的作业,不涉及水产养殖、捕捞等,不在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区域,不涉及不违反以上任何条例,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规定的所有政策。3、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分析贯彻“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统筹水陆,统筹上中下游,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系统开展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水生生物及特有鱼类的保护,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整体性和上中下游生态服务功能定位差异性,开展科学评估,识别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涵盖所有国家级、省级禁止开发区域,以及有必要严格保护的其他各类保护地等。2017年底前,11省市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4—划定,加快勘界定标。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相关规划要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要求,不符合的要及时进行调整。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对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勘查,在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前提下,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后予以安排。对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进行考核,结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及责任追究、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加强监测数据集成分析与综合应用,强化生态状况监测,实时监控人类干扰活动、生态系统状况与服务功能变化,预警生态风险。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推动若尔盖湿地、南岭山地、大别山、三峡库区、川滇森林、秦巴山地、武陵山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共建,优先布局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充分发挥卫星遥感监测能力,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监管,提高区内生态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及时、准确地掌握区内主导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编制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因地制宜发展负面清单外的特色优势产业,科学实施生态移民。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退田还湖还湿、湿地保护、沙化土地修复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提升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到2020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稳步提升。以长江防护林建设为主体,开展沿江、沿路、绕湖、绕城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绿色通道和农田林网建设,建设长江干流、江淮等支流生态廊道。在重点区域完善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在浙江、—5—湖北、湖南和云南4省推进国家公园试点。整体推进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在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5省市开展公益林建设。加强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级公益林管护,全面实行国有天然林管护补助政策,对自愿停止商业性采伐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停伐奖励补助资金。加强新造林地管理和中幼龄林抚育,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质量。加大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河湖、湿地保护,严禁围垦湖泊,强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高自然湿地面积、保护率。组织开展长江经济带河湖生态调查、健康评估,加强洞庭湖、鄱阳湖、三峡水库等重点湖库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继续实施退田还湖还湿,采取水量调度、湖滨带生态修复、生态补水、河湖水系连通、重要生境修复等措施,修复湖泊、湿地生态系统。通过退耕(牧)还湿、河岸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湿地植被恢复、有害生物防控等措施,实施湿地综合治理,提高湿地生态功能。以南水北调东线清水廊道及周边湖泊、湿地为重点,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强川西北草原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实现草畜平衡,促进草原休养生息。继续实施围栏封育、补播改良等退牧还草措施,加强“三化”草原治理,强化草原火灾、生物灾害和寒潮冰雪灾害防控。巩固已有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到2020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6.4%。项目处于长江生态脆弱区域中的生态脆弱度“较低”区,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设备的安装和床位的增设,项目将严格按照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条款实施,不会造成水土流失也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符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6—护规划》。4、“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①环境质量底线本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地表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项目废水、废气、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置,噪声对周边影响较小,不会突破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底线。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环境质量底线标准。②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用水来自当地自来水管网,不会达到水资源利用上线;项目用电由附近现有变压配电设备接入,不会达到电力资源利用上线。③生态红线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黔府发(2018)16号):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45900.76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的26.06%。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区分为5大类,共14个片区:a、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为14822.51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42%,主要分布在武陵山、大娄山、赤水河、沅江流域,柳江流域以东区域、南盘江流域、红水河流域等地,包含3个生态保护红线片区:武陵山水源酒养与生物多样性维护片区、月亮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维护片区和大娄山一赤水河水源涵养片区。b、水土保持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为10199.13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79%,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市等地,包含3个生态保护红线片区:—7—南、北盘江一红水河流域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控制片区、乌江中下游水土保持片区和沅江一柳江流域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控制片区。c、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6080.50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5%,主要分布在武陵山、大娄山及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地,包含3个生态保护红线片区:苗岭东南部生物多样性维护片区、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与石漠化控制片区和赤水河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源涵养片区。d、水土流失控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3462.86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97%,主要分布在赤水河中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乌江赤水河上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都柳江中上游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黔中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等地,包含2个生态保护红线片区:沅江上游一黔南水土流失控制片区和芙蓉江小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控制片区。e、石漠化控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11335.78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43%,主要分布在威宁一赫章高原分水岭石漠化防治区、关岭-镇宁高原峡谷石漠化防治亚区、北盘江下游河谷石漠化防治与水土保持亚区、罗甸一平塘高原槽谷石漠化防治亚区等地,包含3个生态保护红线片区:乌蒙山一北盘江流域石漠化控制片区、红水河流域石漠化控制与水土保持片区和乌江中上游石漠化控制片区。项目位于贵州省黔西市花溪彝族苗族乡,经实地勘察,项目占地及评价范围内不属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特殊和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根据《贵州省生态保16号可知,项目建设不涉及划定的生态红线区域,项目建设—8—符合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5、与毕节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符合性分析①分区管控全市共划定141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88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48%,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域;重点管控单元40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19%,主要包括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中心城区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一般管控单元13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9.33%,主要包括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和相关生态功能区域评估调整进行优化。②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根据划分的环境管控单元特征,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对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分类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1.优先保护单元。包括生态保护红线、一般生态空间、水环境及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等,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建设。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或依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有条件开发区域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占用和改变用地性质。2.重点管控单元。包括城镇和工业园区(集聚区),人口密集、资源开发强度大、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的区域,根据单元内的水、大气、土壤和生态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目标要求,坚持以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为主,应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9—率。严格落实区域及重点行业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对于环境质量不达标的管控单元,落实现有各类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削减计划和环境容量增容方案。3.一般管控单元。包括除优先保护类和重点管控类之外的其他区域,执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以生态环境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为主,开发建设中应落实生态环境管控相关要求。经查阅《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毕节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毕府发〔2020〕12号)后叠图对比如下: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一般管控单元。本项目场地为规划医疗用地,项目污染物排放强度不高,非管控重点行业,符合当地用地规划,因此符合《毕节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要求重点管控单元区域内的管控及要求。根据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黔环通〔2018〕303号),本项目属于“三十九、卫生——111、医院、专科防治院(所、站)、社区医院、卫生院(所、站)、血站、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疗养院等其他卫生机构,其他”,为“绿色通道类(绿线)”类项目。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的相关要求。—10—6、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经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本项目不在其禁止准入类和限制准入类中。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在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内,用地合理,与黔西市规划不相悖。—11—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建设一、项目由来项目原设床位15张,为满足当地医疗需求,项目拟增加床位15张,即扩建后床位达到30张。原有综合楼设有预留空间,能够满足要求,项目不再新建建筑仅作床位和设备的增设。该项目已于2015年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并于2018年9月17日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目前正常运行当中。本次评价不包括X线诊断专业及放射性、辐射医疗设备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对于项目的CT室安置的放射性、辐射性医疗设备,需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放射性、辐射性环境影响进行专项评价。项目不设置中药煎药设备,医院内不进行煎药。本院不得接收治患有传染病及传染病历史的病人,根据相关部门规定,如发现疑似传染病的病人,立即送上级医院及相关部门进行处置(转院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二、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黔西市花溪彝族苗族乡卫生院扩建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改扩建3.项目总投资额:81万元23人新增职工3人,扩建后共有职工26人。项目利用预留空间,仅作床位新增及相关环保改造,不增加用地,不新增建筑。项目主要设置了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放射科、检验科等。项目组成见表1-1。表2-1项目组成一览表序号规划功能备注主体工综合楼一层病房、输液室注射室、药品库房、原有—12—程医疗废物暂存间、医生办公室等综合楼二层病房、X光照室、放射科、医生办公室等拟新增病床综合楼三层资料室、财务室、职工宿舍、医生办公室等原有辅助工程污水处理站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处理d污水处理站改造升级,新增蓄水池保卫室负责治安保卫、综合管理原有公用工程给水由花溪乡自来水管网统一供水/供电由当地供电系统供应/供氧中心供氧/环保工程废气污水处理站加盖密闭,盖板上留进出气口;医疗废物暂存间废气定期消毒、及时清运的方法减少恶臭对外环境的影响新增废水经“预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工艺”进行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城市绿化)标准后,进入蓄水池(150m污水处理站改造升级,新增蓄水池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生产间/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水池泥沙定期清掏作为原料回用;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于医疗废物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依托原有三、主要原辅材及生产设备主要设备见表2-3.主要医疗耗材及年消耗量清单类别名称年耗量来源备注1疗药品/外购视经营情况而定2器具(纱布、手术器具)/外购3能耗电5700度/a花溪乡供电局4水耗水1332m3/a花溪乡供水管网5物耗盐酸51kg/a外购库房贮存6次氯酸钠68kg/a外购库房贮存—13—表2-3主要设备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单位数量1急诊设备套12高温消毒器台33二氧化碳分析仪台14恒温水箱套15X光机套16B超机套17手推急救车台28电动吸痰器台19血常规台1台1凝血四项分析仪台1多功能抢救床套2高压灭菌设备套2洗胃机台1四、公用工程(1)供电状况:本项目供电来自当地供电管网。供水管网供给。(3)排水状况:生活污水及医疗废水经院区自建的污水处理系统深度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城市绿化标准后用于绿化。(4)通讯:厂区通讯采用无线方式,无线通讯已经覆盖本区域。五、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共计26人,卫生院不设食堂,职工部分在卫生院内住宿。卫生院年工作365天。六、选址合理性分析项目选址于黔西市花溪乡街上,项目周围皆是商家与居民。本项目的开展是为该街道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场地均较规整平坦,场址周围无不良地质现象,通风良好,交通方便,基础设施较完善,符合城市规划建设,—14—有比较完善的市政公用系统,附近没有易燃、易爆及有害气体生产、贮存场所。项目选址符合规范要求。目不属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生态红线控制范围内。七、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项目在保证满足消防间距卫生间距的条件下,严格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项目总图布置中,污水处理站远离综合楼及业务楼、院内职工及病人。项目污水处理站处于项目区域下风向,对院内影响较小,且项目下风向为旱地,项目污水处理站臭气造成的环境影响较小。项目严格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项目大门紧邻公路,交通便利,项目建设做到了充分利用场地、合理布局,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工艺流程和产排污环节一、施工期建设施工时间为1个月,施工高峰期人数为3人,本项目施工期主要进行的是环保设施的安装、修建和床位、设备的安装等,施工期主要影响因子是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噪声、废气和固体废物。二、营运期本项目营运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图见下图所示:图2-2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15—污染环节简述:(1)患者再诊疗和简单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医疗垃圾,将运送到暂存间存放,并请有资质的单位接纳处理。(2)项目区域设有污水处理站。职工产生的生活污水进入原项目的污水处理站处理。(3)在使用机器及人群聚集诊疗时可能产生噪音。(4)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运送走处理。(5)诊疗、化验等过程产生的废水将由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标准后,用于城市绿化。(6)污水处理站在运行时会产生的污泥,产生的污泥收存于危废暂存间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与项关的原有环境污染3层楼的综合楼,占地面项目原设床位15张,为满足当地医疗需求,项目拟增加床位15张,即扩建后床位达到30张。原有综合楼设有预留空间,能够满足要求,项目不再新建建筑仅作床位和设备的增设。原项目有关的污染情况如下:1、废水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目前本院建设有污水处理站一座,处理规模为10m3/d,医疗污水经自建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使出水水质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表2预处理标准后,通过槽车拉走处理。目前医院污水处理常运行中,医院排放水质能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预处理标准。废水产生量为约3m3/d。2、废气项目废气主要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在处理污水过程中产生的无组织排放废—16—气、垃圾收集点及厕所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原项目废气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3、固废医院产生的医疗垃圾按照规定分类,存放于医疗垃圾收集间内,每年约产生医疗垃圾2.5t,定期运至贵州环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处理。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20kg/d,由医院环卫工人用黑色塑料袋单独收集后,由当地环卫工人送黔西市生活垃圾收集点收集填埋。医院每年产生的污泥为1t/a,污水处理站污泥为危险废弃物,预先经过消毒池的消毒,然后采用离心机脱水,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站,污泥脱水后密封,与旧药品一同送至贵州环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4、噪声医院主要噪声为抽风机和水泵噪声,污水处理站风机及水泵设置在房间内,周围修有围墙,且周边种有高大植物吸收噪声,产生噪声较小。5、项目现有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原项目污水处理站运行正常,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预处理标准后,槽车拉走。现由于扩建,污水量增加,槽车拉走可行性较低。环评要求项目生活污水及医疗废水经院区自建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工艺提升为“预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工艺”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标准后,用于城市绿化。目前花溪彝族苗族乡污水处理站正在规划建设中,待该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后,该卫生院应将污水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预处理标准后排入该污水处理厂处理。3、项目主要环境问题及“以新代老”措施(1)主要环境问题①项目未对污水处理站恶臭进行处理。(2)“以新代老”措施①污水处理站采用加盖密闭,盖板上留进出气口,定期喷洒除臭剂等措—17—施降低恶臭的影响。—18—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如下:(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NO2浓度值为11ug/m3,PM2.5浓度值为25ug/m3,PM10浓度值为47ug/m3,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本项目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中建乡街上,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城市,因此,本项目空气质量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公司对本项目厂界区域大气环境进行的现状监测,具体监测结果见下表。表3-1环境空气监测结果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区空气质量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2018年修改要求,本项目所在地大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功能区要求,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水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该区主要地表水为黑箐河,此河为马路河支流,根据《毕节市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可知,马路河项目区段水功能为《地表水环—19—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体,该区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马路河为乌江上源,根据《毕节市环境质量季报》(2021年第一季度),马路河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要求。项目西北侧有青山水库,该水库属于小(二)型水库,根据《毕节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青山水库无饮用水功III体进行控制。地下水:项目区域无地下水出露泉点。(3)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花溪乡街上,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的划分要求,项目评价区域声环境属2类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根据2021年12月5日至2021年12月6日监测结果,现状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建设区域长期以来受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区内原生植被已不存在,动植物种类稀少,整体上生物多样性较为缺乏。项目附近没有环境或文物保护区域。—20—环境保护项目主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列于表3-1。表3-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坐标保护对象名称相对方位距场界最近距离(m)人口数量(人)保护级别NE27.2148787106.3170683黑箐河南侧300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27.2229884106.3265311青山水库27.2177697106.3162556居民点侧紧邻户《环境空气质量-2012)二级标准27.2178889106.3165935仓库北侧紧邻人27.2180034106.3168805派出所侧35m人27.2173189106.3166472政府办东南紧邻人境27.2177697106.3162556居民点紧邻户《声环境质量标(GB3096-2008)27.2178889106.3165935仓库北侧紧邻人27.2180034106.3168805派出所35m人27.2173189106.3166472政府办东南紧邻人评价范围占地、植被保持生态良性循环—21—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施工期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排放限值;运营期恶臭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臭气浓度20;运营期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3标准。表3-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颗粒物(粉尘)周界外浓度最高点表3-5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GB18466-2005)标准名称及代号项目标准值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氨(mg/m3)硫化氢(mg/m3)0.03臭气浓度(无量刚)氯气(mg/m3)0.12、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废水优先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排放标准(COD、粪大肠菌群数、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其余指标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中较《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标准执行(其中BOD需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中城市绿化的标准)。标准值如下:—22—(GB/T18920-2020)标准值。标准值见表3-8所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序号项目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1pH6.0~9.02色度≤303浊度/NTU≤4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2000*)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6氨氮/(mg/L)≤87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0.58铁/(mg/L)≤9锰/(mg/L)≤溶解氧/(mg/L)≥2.0嗅无不快感总余氯1.0(出厂),0.2(管网末端)4、固废危险固废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修改单;(GB18599-2020)。—23—医疗机构污泥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4“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医疗机构类别粪大肠菌群数(MPN/L)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结核杆菌蛔虫卵死亡率(%)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疗机构总量控制指标根据《贵州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办法》规定,需要专门实施总量减排控制的四种污染物,即SO2、NO2、COD、NH3-N。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废气污水处理站恶臭;本项目产生的污水均在处理后作为绿化用水,不进行外排。因此,本项目不设总量控制指标。—24—四、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1)废气本项目不新增建筑,仅作床位的增设和配套设施的安装测试。施工期废气主要为运输设备时产生的扬尘、机械尾气等。①施工扬尘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是扬尘,主要产生于车辆运输设备。据有关资料显示,施工工场扬尘的主要来源是运输车辆碾压路面而形成,约占扬尘总量的60%。根据类比调查分析,在距施工场地50m处,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TSP)≤1.00mg/m3。②施工机械尾气各类运输车辆会产生尾气,主要特征污染物为CO、NOx、SO2、THC。施工产生的废气将对附近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但这种污染源较分散,且为流动性、周期性,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建设单位加强对施工机械检修,使用清洁燃料,可以进一步减轻施工机械尾气影响。(2)施工期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期不设食宿,施工期废水按30L/人·d,项目施工期为20天,施工人员5人,则生活废水产生量为3t。(3)施工期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为运输车时产生的噪声,据类比调查,运输车噪声级为75dB(A),当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产生噪声叠加,根据类比调查,叠加后的噪声增加3-8dB(A)。运输设备是一个不连续、非长期的作业过程,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4)施工期固废固体废物主要为:工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包装废物。—25—施工期生活垃圾按0.5kg/人·d,项目施工期为20天,施工人员按5人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0kg;施工期包装废物产生量约为5kg。本项目生活垃圾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堆放场,包装废物统一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丢弃。二、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项目主要工作为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施工期间不提供食宿等,根据之前的分析,整个施工期产生量约为3t(150L/d),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院内原有设施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道路清扫标准作为场地施工清扫、除尘用水。原项目产生污水3m³/d,院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10m³/d,施工期每日进产生150L废水,院内处理站可满足处理需求,施工期产生的废水排入原设施处理可行。综上,施工期所产生的废水能得到有效处理,不外排,对周边环境影响较2.施工期废气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施工期废弃主要为车辆产生的扬尘及尾气。为了避免和减轻施工期扬尘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应及时对地面进行洒水,并保持地面平整;应当避免在大风、干燥的天气进行运输作业;应加强对车辆的检修和维护,对入场区的车流量进行合理规划,防止施工现场车流量过大,可有效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经过以上措施后,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3.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施工运输车辆交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部分设备需要通过车辆运输进出工地,在这些车辆集中经过的路段,交通噪声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据类比调查,运输车噪声级为75dB(A)当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产生噪声叠加,根据类比调查,叠加后的噪声增加3-8dB(A)。运输设备是一个不连续、非长期的作业过程,对周围环境影响较—26—小。小针对施工期噪声特点,环评提出以下治理措施和建议:①降低车辆设备噪声: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使其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减轻因设备运行状态不佳而造成的噪声污染。②运输车辆在进入施工院内时限制车速,尽量减少鸣笛。③合理安排设备安装测试计划和时间,禁止在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8:00)进行作业。采取以上措施后,厂界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4.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有设备包装垃圾和生活垃圾。妥善收集存放后应统一送至城管、环卫、环保等部门规定的地点合理处置。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对沿线敏感点的保护措施,需进行密闭运输,严禁沿途抛洒。综上所述,本项目各类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去向合理,不会对周边产生造成二次污染。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本项目在现有场地内增设设备,不产生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影响不大。—27—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一、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1、废气项目废气主要为污水处理站恶臭和医疗暂存间废气。 1污水处理站恶臭污水处理站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氧化处理过程中的腐化污水和污泥散发的恶臭。恶臭污染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硫醇类、硫醚类、硫化物、醛类、脂肪类、胺类、酚类等,其中最主要的恶臭污染物为NH3和H2S。本项目恶臭排放源主要为格栅、调节池。污水站恶臭排放源在各处理单元的排污系数一般可通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散发量表征。类比同类型污水处理站分析结果如下:表5-2污水处理站污染源核算表污染源位置面积(m2)污染源产生速率(kg/h)H2SNH3H2SNH3格栅0.00120.0180.0000430.00065调节池0.00100.0140.0000360.000504合计///0.0000790.001154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气体采用污水处理站加盖密闭,盖板上留进出气口,污水处理站处理废水较少产生废气较少,在进行密封后只产生少量恶臭气体,应定期进行消毒除臭,废气排放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表3标准。②医疗废物暂存间废气本项目医疗废物依托现有设施。医疗废物暂存间为密闭空间,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恶臭气体。如管理不善,则容易产生恶臭气体。其恶臭来源于医疗废物中含有各类易发酵的有机物。此类恶臭气体的排放方式为无组织排放。根据人的嗅觉感官,一般当距离10m左右时,对臭气感觉极弱。医疗废物在转运过程中需设置专人专车进行运输管理。医疗废物暂存间采取专用防渗密封袋,定期消毒、及时清运的方法减少恶臭对外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废气经采取以上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28—③柴油机废气项目配备柴油发电机一台,由于为双回路供电,备用发电机几乎不使用,只在应急情况短时间使用,所产生的废气极其微小,产生的环境影响极小,不再做定量分析。2、废水本项目污水类型主要包括生活废水、医疗废水。根据《贵州:用水定额(DB52/T725-2019)》表8计算,二级以下医院用水通用值为350L/(床位·d),项目新增床位15张,新增员工3人,本项目总用水量为4.705m3/d,排放系数按0.85计算,项目共计排放废水量为3.993m3/d。生活污水及医疗废水经院区自建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其余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执行。处理后,储存于蓄水池作为城市绿化用水。项目用水量估算表详见表2-4,项目水平衡图如下。表2-4用水量估算表序号用水部门数量标准用水量m3/d产污系数污水量m/1病房用水15床70L/床.天50.850.892陪护用水15人70L/d.人50.893门诊病人用水15人15L/人.次0.2250.194医务及办公人员3人60L/人.班0.180.1535洗衣房用水//10.856化验用水//1.227总计--4.7053.993—29—水平衡图综上,项目扩建完成后,废水总排放量约为6.993m3/d。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NH3-N、SS、粪大肠菌群等。3、噪声项目噪声源强详见下表:表4-3营运期各机械设备噪声级序号声源设备声级(dB)数量(台)1人群活动60/2污水处理站、空调外机75/3汽车运行噪声70/4医疗设备运行75/本项目噪声评价采用点声源的衰减公式及噪声叠加公式和进行计算。1)点源噪声衰减公式如下:—30—LLLAb△L=20lg(r2/r1)式中:r1、r2——分别为距声源的距离;L、L2—分别为r1与r2处的等效声级。Ab:屏蔽衰减,其隔声量由房的墙、门、窗等综合而成,隔声量一般2)噪声叠加公式为:式中:L—总等效声级;通过计算,项目噪声叠加值为72.12dB。表4-8不同距离噪声贡献值单位dB(A)距离(m)305090200预测值49.5740.0337.5335.5934.0033.09项目噪声主要来自空调机组、医疗设备运行时的噪声及人员活动噪声,噪声源强55~85dB(A)。4、固体废弃物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①生活垃圾项目新增员工3人,新增床位15张,日门诊量约增加15人次。医院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以0.5kg/人·d计,病人人均生活垃圾以1.0kg/d计,门诊人均生活垃圾以0.1kg/d计,则每日职工产生生活垃圾1.5kg,病人产生生活垃圾15kg,门诊产生生活垃圾1.5kg,则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约为18kg/d。②医疗废物项目新增床位15张,医疗废物产生量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进行核算。Gw=Gj×N×365÷1000式中:—31—N—医院床位数;Gw—医院年医疗废物产生量,t/a;Gj废物产生量校核或核算系数,取0.53kg/床·日。经计算,本项目医疗废物产生量约为2.9t/a。医疗垃圾主要为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类比同类项目项目医疗废物产生量估算表详见下表:序号类别产生量1病理性废物0.5kg/d2损伤性废物4kg/d3药物性废物2kg/d4化学性废物1kg/d③污水处理站污泥根据《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污水处理过程污泥产生量约为每处理1500m³污水产生0.6t污泥,本项目年处理污水量约2,552.445m³,则处理过程中产生污泥约1.02t/a。项目固体废物产生汇总表详见见表4-2。表4-2本项目产生固体废弃物汇总表名称重量t/a来源处理方式1生活垃圾6.5门诊、医护人员、住院病人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处置2医疗废物2.9院交由有资质的危废处理单位处置3污水处理站污泥2污水处理设施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项目主要产生的废气为污水处理站恶臭及医疗暂存间废气。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废气不宜直接排放,应进行除臭味处理,项目拟采用污水处理站加盖密闭,盖板上留进出气口。污水处理站处理废水较少产生废气较—32—少,在进行密封后只产生少量恶臭气体,产生的少量臭气收集后经活性炭吸附后由专用管道引至屋顶排放,废气排放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表3标准。医疗废物在转运过程中需设置专人专车进行运输管理。医疗废物暂存间采取专用防渗密封袋,定期消毒、及时清运的方法减少恶臭对外环境的影响。2、地表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本项目废水产生量3.993m3/d,包括医疗废水、生活污水等,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NH3-N及粪大肠菌群数。根据本项目特点,项目污水处理工艺采用“预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工艺”(检验科废水预先经过化学沉淀重金属,类比同类项目处理后的水中基本不含重金属),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排放标准(COD、粪大肠菌群数、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BOD),其余指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后用于绿化。原项目污水产生量约3m³/d,项目扩建后新增污水3.993m³/d,项目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10m³/d,原项目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能够满足扩建后污水处理需求。项目应修建一不小于150m³的蓄水池储存处理后的绿化用水。(2)项目处理工艺可行性分析本项目污水处理站采用“预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工艺”,处理能力为10m3/d,消毒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根据相关工程的运行经验,采用预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工艺处理后的污水,可稳定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绿化)。威宁县某医院实施了“预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工艺”的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检验表明污水处理效果良好,处理后CODcr去除率达90%,SS去除率达95%,BOD5去除率达95.2%,总大肠菌群去除率99%以上。根据本项目特点,深度处理工艺建议采取膜分离技术或催化氧化法,二级处理采—33—用A/O工艺或活性污泥法,均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因此,本项目污水站采用预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工艺,确保了经处理后的污水能稳定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绿化)标准后进入蓄水池全部回用于乡镇绿化,不外排,污水处理站的处理工艺是可行的。(3)中水回用可行性分析节水措施对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意义特别重要,既可以节约水资源,又能减少污水排放量。本项目的节水措施推荐为中水(再生水)回用措施,技术经济论证如下:中水回用措施是指医院所产生的医务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化学污水等经污水处理措施处理后回用,可作为绿化用水。①再生水利用措施的可行性和意义中水回用,可以降低项目区新鲜水的取用量,经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项目区绿化用水,减轻了水环境的污染,也减少了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所以污水回用既节约了水资源,也消除了环境污染,具有多重效益,是目前解决节水治污的有效途径。(3)土地消纳可行性根据《贵州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2/T725-2019)城乡绿化用水为项目西北有大面积的绿化林地,且项目距离地表水较远,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城镇绿化可行。为了达到以上目标要求,本评价要求在项目设计中将再生水利用措施纳入建设内容计划。因本项目下游无城镇污水处理厂,因此经综合考虑后,要求业主提升改造污水处理站,修建容积不小于150m3蓄水池。废水经过“预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工艺”进行处理,控制其废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绿化)标准后进入蓄水池全部回用于乡镇绿化,不外排。—34—项目周边绿地用水较大,绿地率高,经过“预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工艺”处理后的废水可循环利用于乡镇绿化,根据调查,区域内绿化量大,完全可以消纳本项目的污水。因此项目区建设的中水回用系统,可以起到节能减排的同时,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切实可行。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该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及传染区进行防渗处理,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地下水防护措施:项目应在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间、医疗废物暂存间,设置重点防渗。对重点防渗区域应满足防渗应满足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0×10-7cm/s或参照GB18598执行,进行严格的生产组织管理,项目建设对区域地下水影响较小。项目采取防渗措施后,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4、声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项目噪声主要来自空调机组、医疗设备运行时的噪声及人员活动噪声,噪声源强55~85dB(A)。建议防治措施如下:空调通风机的噪音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空气动力噪音,二是机械噪音。空气动力噪音是由于湍流噪音以及旋转噪音的速度的脉动变化,向周围的空气辐射噪音;机械噪音是应为轴承的噪声以及旋转的不平衡才引起的,其中空气动力噪音为主。本项目空调机组选用低噪声的模块设备,空调外机远离项目正上方居民,空调采取隔声降噪措施,确保空调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最小,避免环保投诉事件的发生,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噪声影响:(1)选用噪音低、振动小的横置式涡旋压缩机,采用隔音罩;(2)做好减振降噪工作。中央空调噪音首先是由主机振动产生,降低其噪音需从减振环节做起;(3)压缩机、内置水泵采用减振基座:面板内贴13mm厚的玻璃棉吸音复—35—合材料。(4)风扇采用高效低噪声机翼形叶片,风机转速控制在720r/min以下,采用变速调节,机组内所有连管及支架均采取减振措施;(5)在空调室内机机组下面应放置25m厚的减振吸音板,用减振支托架,该板应大于机组底座面积,对机组进行减振;(6)如果噪音过大,可以设置送风和回风消声静压箱,控制好连接风管内部风速,以不大于3m/s为宜;在风管的三通、弯头、阀门等零部件之间的长度应有3~5倍风管直径的直线距离;(7)空调室内机及送风口,不宜安装在人员经常停留的位置正上方,有所偏离,安装在走道及吊顶处。本项目为医院项目,是声环境敏感点,本项目临近乡村道路,道路交通噪声对本项目有一定的影响,项目采取的措施为墙体隔声、距离衰减及绿化带阻隔,住院楼有墙体进行隔声,且每个病房装有隔声玻璃,医院内临近道路一侧种植有常绿阔叶乔木等绿植,对道路交通噪声具有一定的吸收效果,道路交通噪声经绿植吸收、距离衰减及病房墙体隔声后,对病房内噪声贡献值较小,病房内噪声基本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对病人影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①生活垃圾本项目设置的垃圾桶由清洁工每天清运至项目内设置的垃圾集中收集箱,做到院内的垃圾桶的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收集箱的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统一清运。场区内应执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制度。②医疗废物项目医疗废物收集于医疗废物暂存间,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原项目设有10㎡医疗废物暂存间,建设符合《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已建成的医疗废物暂存间可以满足扩建之后的使用需求。—36—③污水处理站污泥根据《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污水处理过程污泥产生量约为每处理1500m³污水产生0.6t污泥,本项目年产生污泥约1t/a。产生的污泥经过预先消毒,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4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后采用离心机脱水,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污泥交由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进行处置。综上,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都得到有效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6、土壤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A.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项目属于其他行业项目类别IV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IV类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因此,本环评对该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简要分析。(1)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排放及处理系统防渗措施管道设计不合理或防渗措施不完善都会造成污水渗漏,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渗漏的污水少量经挥发散失到大气中,少量经土壤过滤、吸附、离子交换、沉淀、水解以及生物积累等作用后,污水中的一些物质得到去除,而其它污染物则渗入地下。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CO2,使水中CO2的分压升高,进而溶解土层中的钙、镁碳酸盐,增加Ca2+、Mg2+、HCO3-的迁移能力,从而造成地下水总硬度增高。为避免因管路发生跑冒滴漏等现象,造成污水渗漏、污染地下水体。本项目针对污水排放及处理系统采取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包括:1)污水输送管道、水处理系统设备池体等均使用合格管材、器件,管路接口采取严格的密封措施;2)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分区防渗的要求,污水处理系统按照重点防渗区的要求进行防渗、防腐蚀处理,等效黏土防渗层Mb≥6m,K≤10-7cm/s;或参照GB18598执行;存放次氯酸钠等消毒剂的区域按一般防渗区的要求进行防渗、防腐蚀处理,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0-7cm/s;或—37—参照(GB16889)执行。综上,在防腐防渗措施到位、定期检查维护的情况下,预计本项目不会因排水系统污水渗漏下渗对本区地下水环境产生污染。(2)固体废物暂存区域①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中含25%的水分,堆存过量、时间过长可导致渗滤液溶出,渗滤液中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渗滤液在土层的渗漏过程中会发生硝化作用,大部分氨氮转化成硝酸盐氮,使地下水的硝酸盐氮升高。为避免生活垃圾产生渗滤液并下渗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建设单位将采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密封存放的暂存方式,设置专用生活垃圾堆放场所,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分区防渗的要求,垃圾堆放场所按照简单防渗区的要求进行防渗处理,地面为防水混凝土硬化地面。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每日由环卫部门专人清运至生活垃圾消纳场所,不会在医院内留存过夜,在垃圾堆放场所防渗措施到位的情况下,生活垃圾存放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②医疗垃圾医疗垃圾作为危险废物,根据废物特性进行分类收集、使用合格容器密闭封装后,置于专用的医疗废物暂存间内。为避免医疗废物暂存间内有医疗废液和暂存间清洗废水外溢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分区防渗的要求,医疗废物暂存间按照重点防渗区的要求进行防渗、防腐蚀处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建设单位针对医疗废物暂存间做如下防护措施: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地面和墙裙采用2mm厚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作为主防渗层,膜上、膜下采取混凝土做保护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抗渗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150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渗涂层(厚度不小于0.8mm)结构形式,渗透系数不大于1.0x10-10cm/s。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防渗要求。同时,项目运营中将做到使用合格密闭容器、包装物等对医疗废物、危险废物进行封装,避免有废液遗洒产生;医疗—38—废物在暂存间内存储时间不超过48小时,再由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统一清运并合理安全处置。以及医疗废物暂存间防腐防渗措施后,预计本项目医疗废物暂存间内不会有医疗废液及冲洗废水外溢至室外,也不会对所在区域地下水造成污染。分区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止项目废水和危险废物跑、冒、滴、漏对地下水造成不利影响,项目采取以下防渗措施;本项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和医疗废物暂存间为重点防渗区,其他楼层均为简单防渗区。综上,采取了有效的防渗漏措施后,本项目发生污染地下水的事故概率很小,正常的运营不会对所在区域地下水质量造成污染7、环境风险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环境风险源调查①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风险项目外购成品次氯酸钠作为污水处理站消毒剂,次氯酸钠溶于水,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应储存于低温、防凉的库棚内,不可在阳光下暴晒,远离热源、火种,与自然物、易燃物隔离储存。次氯酸钠容易变质,不可久储,含碱度2-3%的溶液可储存10-15天。当项目次氯酸钠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管理不当而发生泄漏,会对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人员身体造成危害。②污水处理站发生故障正常情况下,项目废水经过项目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标准后,用于城市绿化,对区域地表水影响甚微。事故排放时项目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可能导致病菌扩散;或者污水处理站池体发生泄露,医疗废水发生漫流或渗入地下。③固体废物事故风险医疗废物中可能存在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由于医疗废物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39—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且基本没有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在国外,医疗垃圾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据检测,医疗垃圾中存在着大量的病菌、病毒等,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在未经浓缩的样品中为7.42%,医疗垃圾的阳性率则高达8.9%。有关资料证实,医疗废物引起的交叉感染占社会交叉感染率的20%。在我国,也早已将其列为头号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残留及衍生的大量病菌是十分有害有毒的物质,如果不经分类收集等有效处理的话,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的传播和蔓延。例如,如果项目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合一起,则可能会将还有血肉、病毒细菌的医疗垃圾经非法收集回收加工后成为人们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纱布、绷带、带血棉球制成棉被等。将极大地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2)风险事故减缓防范措施①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次氯酸钠发生泄漏事故应急措施: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尽可能切断泄露源。小量泄露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露:构筑堤坝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到废物处理场所处置。②污水处理站发生故障事故防范措施对于项目污水处理站的密闭系统,应配置监测、报警装置,并制定事故时的应急措施。必须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管理,定期检查管网,杜绝各类污染事故的发生。制定风险事故应急预案,要做到权责明确,责任到人,减轻风险事故带来的影响。③固体废物事故减缓防范应急措施a.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措施:若发生危险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尽快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危险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处理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医疗卫—40—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b.人员安全防护: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熟悉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c.运输过程中风险防范措施:医疗废物运送线路避开人口密集区域和交通拥堵道路;检查好车况;不得搭乘无关人员,不得装载或混装其它货物;车辆行驶时应锁闭车厢门确保安全,不得丢失、遗撒和打开包装取出医疗废物等。8、运营期环境管理与监测1)管理机构由卫生院设置专人负责项目运行期的环境管理工作,与当地环保部门及其授权监测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直接监管卫生院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并对其逐步实施总量控制;对超标排放及污染事故、纠纷进行处理。环境管理是卫生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项目的环境管理可以提高卫生院管理水平,节约能源及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排污,达到保护环境、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为了做好该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设专职人员1人具体负责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等。2)运行期环境职责A、宣传并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有关环保法规和政策,监督卫生院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由分管环境的专人负责环保指标的落实,将环保指标逐级分解到班组和个人,负责环保设备的运转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达标排放,充分发挥其作用。B、制定医院内部的环境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及治理设施操作规程。配合地方环保监测部门进行日常环境监测,记录并及时上报污染源及环保措施运行动态。C、负责环保设施运行和维护的监督及管理,确保各项污染物处理达标排—41—放,建立与有关环保主管部门的密切联系,接受监督与指导。D、组织和实施环境监测计划,做好监测数据的统计、上报和存档。E、做好卫生院的绿化、美化等环境建设工作,不断改善卫生院的环境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