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教材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教学参考_第1页
人教新教材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教学参考_第2页
人教新教材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教学参考_第3页
人教新教材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教学参考_第4页
人教新教材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教学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新教材“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教学参考几个细节1.删去了汽油作为层析液现行教材该实验的层析液有两种选择:92号汽油,或者是石油醚、丙酮和苯按比例混合。这些年国家对危化品的管控很严格。购买危化品需要报公安机关审批;加油站也不允许非车辆加油。但相对来说,你找人从加油站偷偷弄点汽油不合规矩;报公安机关审批走程序虽然麻烦一些,但是合法合规。新教材此处不再建议用92号汽油做层析液,可能有这方面的考量。2.滤纸条上色素的顺序和宽窄为了应试,我会要求学生记住层析结果,也就是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顺序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甚至还有人根据色素带的宽窄去判断色素的含量。却很少有人思考这样做有没有道理。先来说色素带的顺序。教材在分离(层析)原理中提到: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原理应该从分配系数的角度考虑,为了一致性,下述都用溶解度)。上述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顺序是在特定层析液中获得的,如果我们更换层析液,使得光合色素在另一种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出现差异,那么色素带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再来看色素带宽窄能不能代表色素的含量。首先,这个实验并没有对光合色素都进行完全提取。胡萝卜素微溶于乙醇,因此,无水乙醇不能充分提取胡萝卜素;与之相反,叶绿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较高,提取也比较充分。这种情况下,色素带上的叶绿素基本反映了其在绿叶内的含量情况;而色素带上的胡萝卜素只是绿叶中胡萝卜素一部分的反映,色素带上的色素含量不能反映色素在绿叶中的实际含量。最后引用BiologicalScience6th(byScottFreeman)一书中的层析结果。从中能看到使用的固定相和层析液(展开剂)不同,最终色素带的顺序和宽窄都和教材实验的结果不同。.胡萝卜素类?叶黄素类?胡萝卜素有多种类型(如a型、B型、丫型),此处提取的胡萝卜素是混合物,由于性质相似在本实验中不能分开。新教材此处将叶黄素也说成一种色素,由于新教材没有提供术语对应的英语,我无法判断教材的意思是Lutein(单纯的叶黄素)还是Xanthophylls(叶黄素类物质)。教材实验结果显示一条黄色的色素带(叶黄素类均显黄色或棕色),由于叶黄素类物质的性质相近,本实验也难以将叶黄素类物质分开,理论上色素带上呈现的应该是Xanthophylls(叶黄素类物质)而不仅仅是Lutein(单纯的叶黄素)。.光谱与吸收光谱卓、充卓、充W血名器求与国波长/tim新教材此处加入了光谱和吸收光谱的知识介绍, 这样的小变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也体现了学科间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小标题这句话源自新教材旁栏中的学科交叉。与现行教材相比,这一部分的叙述有小改动,即不再讲“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而是在前面加了一个限定“一般情况下”,这是因为科学家发现一些植物在光合作用时能利用紫外光,新教材此处改动是为了更严谨。二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生命活动的能量是靠细胞呼吸消耗生物体内贮存的养料产生ATP供应的,那么生物体内贮存的养料又是怎么来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追溯科学家们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一系列研究。前文已经介绍了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R.Boyle,1627—1691),用一种生长得更快的植物Vegetab1©02400做了类似的实验,程到了相同的结果。但是波义耳认为植物增重大部分来自“空气中的粒子”。约在1670年,马尔皮格赫就指出植物体的主要成分是在树叶中合成的。他还认为植物体存在着一个向上的液体运动,即水分不断从根部输送到叶部;另外还有一个向下的运动,即将叶部合成的物质输送到适当的位置。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进行了一项著名实验。他将一只鼠放在一个密封的大玻璃罩中,鼠很快耗尽了其中的氧气,气绝身亡。他将另一只鼠放在另一个密封的大玻营罩中,同时还放入了一盆植物,这一次,鼠在大玻璃罩中活得自由自在。用一支蜡烛代替鼠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没有植物的密封大玻璃罩中蜡烛很快熄灭了;相反,放入了植物的密封大玻璃罩中的蜡烛一直没有熄灭。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当时,普利斯特利的进一步实验有时能成功,有时却不能重复上述结果,他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Ingen-housz,1730—1799)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结果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然而,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人们尚不了解植物吸入和呼出的是什么气体。进一步的研究使英格豪斯知道植物的生活过程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呼吸”循环:一个和动物的呼吸一样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另一个则把二氧化碳当作气体食物吸入,放出氧气。植物以后一种“呼吸”为主,而与动物相互依存。18世纪上半叶,黑尔斯对植物营养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茎输送到叶,绝大部分从叶片蒸发。他指出,植物体内不存在严格的液体循环。水只不过是植物的营养物质之一,空气中确实存在植物所需的养分。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R-Mayer)根据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什么物质中呢?也就是说,植物在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中,还产生了什么物质呢?这一问题直到1864年才被解决。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然后,他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他用碘蒸气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萨克斯通过水培实验发现,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现称糖类)不是来自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他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萨克斯创新的碘染色测定淀粉、数气泡法测定光合速率等实验技术,至今还在实验室应用。1904年,植物学家布拉克曼什・Blackman,1866—1947),把化学动力学的方法引入了光合作用研究。通过反复实验,他发现光合作用总过程中存在两种反应:一个是与温度相关的、以CO9为限制因子的暗反应;一个是与温度无关的、2以光为限制因子的光反应。二者相互依赖,光反应时吸收的能量,供给暗反应时合成含高能量的糖类的需要。大约20年后,德国生理学家瓦尔堡用同化作用特别强的小球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实验,终于阐明了布拉克曼的发现。瓦尔堡进一步提出在光反应中不是温度而是光的强度起作用。光合作用从叶绿素吸收光开始,经过一系列的中间反应,以合成葡萄糖而告终。20世纪初,光合作用方程被解释为光将CO裂解为氧和碳,氧被释放到空气2中,然后碳和水结合形成了糖类(葡萄糖)这一错误的假说。那么,这一错误的假说是如何被纠正的呢?193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尼尔(C・BVanNiel)在研究细菌光合作用时发现,细菌光合作用时吸收H2s和CO2同时放出S。通过对比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菌光合作用,尼尔认为H2s和H2O是对应的,应具有相同的作用。既然S可以来源于HS,植物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一定来源于HO。221941年,美国生物化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制备了含有少量同位素18O的水和碳酸氢盐,其中碳酸氢盐能为水生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在适宜光照下,给3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不同比率18O的水和碳酸氢盐,一段时间后检测光合产物氧气中含18O的比率,结果见表。水中18O比率(%)碳酸氢盐中18O比率(%)氧气中18O比率(%)第1组0.850.610.86第2组0.200.400.20第3组0.200.570.20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物化学家卡尔文(M-Calvin,生于1911年)开始用小球藻悬液研究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卡尔文给小球藻提供持续的光照和CO2,一段时间后,加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14CO,在不同时段(间隔3s、5s、10s2等)内将细胞悬液迅速倾入煮沸的乙醇中以杀死细胞,使酶失活。最后,使用双相纸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分离等方法分析产物,终于阐明了co2的固定、还原及受体再产生的循环机制(即碳的同化途径)。他们证明,在叶绿体内一种五碳糖起了二氧化碳接收器的作用,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不断地循环同化二氧化碳,形成一个一个的六碳糖,再聚合成蔗糖或淀粉。卡尔文的工作促进了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他因此荣获了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1954年,阿尔农(D.Amon)在用菠菜叶绿体研究二氧化碳的同化时,发现叶绿素受光的激发产生电子,电子传递过程与磷酸化偶联,产生ATP,电子仍回到叶绿素分子上,继续上述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循环光合磷酸化。几乎与此同时,有人证明细菌中也存在类似的过程。1957年,阿尔农等又发现另一类型的光合磷酸化。在这个过程中,光使叶绿素从水中得到电子,电子传递过程中与希尔反应偶联,形成还原辅酶H,放氧,同时产生ATP,这一过程称为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中两个光反应系统的发现推动了光合磷酸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这项工作主要是美国植物生理学家R-埃默森及其合作者,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的十几年内进行的。1943年,他们发现红光波段中,短波区光比长波区光的光合效率高。1957年,他们又发现远红光和红光两者同时照射比单一照射所产生的光合效率高。根据他们的工作以及其他人的工作,英国的希尔等提出可能存在着两个光反应系统:系统I由远红光激发,系统II则依赖于较高能的红光。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对此就是一个有力的支持事例。根据这一设想及大量实验结果,他们设计出一个图解,表达两个光反应系统的协同作用。这一结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由此掀起了研究两个光反应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热潮,推动了光合作用的核心问题一一原初反应和水的光解问题的研究。进入20世纪80年代,光合反应中心的结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1982年,前西德生化学家H.米舍尔成功地分离出生物膜上的色素复合体,即光合反应中心。之后,德国西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专家R・休伯和J・戴维森,经过4年的努力,用X射线衍射分析的方法,测定出这个复合体的蛋白质结构。这一成果在光合作用研究上是一个飞跃,有力地促进了太阳光能转变为植物化学能的瞬间变化原理的研究。小球藻——未来的宇宙植物随着宇航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行星际旅行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可是,要进行遥远的太空旅行,最理想的是由宇宙飞船自己制造食物和氧气,这就需要在飞船中栽种植物。能在飞船中栽种的植物必须是身体小而轻,繁殖迅速,既能提供食物又能提供氧气的。科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小球藻是充当这于角色最理想的植物。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浑身发绿,属于绿藻。它生活在水中,分布极为广泛。从热带到温带,凡是有水的地方都可以找到它。有时,在郊外的池塘中或者在庭院的水缸里,二以看到一汪绿水,绿水中除了少数其他绿藻外,多数是小球藻。但是我们不能用肉眼看到它们,因为小球藻的身体直径只有3〜5um,用显微镜放大到600多倍,看到的小球藻也只有一个小米粒那么大。小球藻是单细胞生物,结构极为简单。细胞呈圆球形,内有1个很大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小球藻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能制造大量营养价值极高的营养物质。经过分析,在小球藻的干粉中,含有40%〜50%的蛋白质、10%〜30%的脂肪,还含有糖类、矿物质和11种维生素。小球藻的蛋白质中,有40%左右的氨基酸是人体需要、而人体本身又不能合成的。它含有的脂肪是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它含有的糖类中,有葡萄糖和果糖,很适合作人类的食品。因此,它获得了“植物肉”的美称,营养价值大大超过鸡蛋、牛肉和大豆等高蛋白食物。这种食物对宇航员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教材答案和提示问题探讨你参观或听说过植物工厂吗?植物工厂在人工精密控制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营养液成分等条件下,生产蔬菜和其他植物。有的植物工厂完全依靠LED灯等人工光源,其中常见的是红色、蓝色和白色的光源。讨论.靠人工光源生产蔬菜有什么好处?【答案】用人工光源生产蔬菜,可以避免由于自然环境中光照强度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低而造成的减产。同时,人工光源的强度和不同色光是可以调控的,可以根据植物生长的情况进行调节,以使蔬菜产量达到最大。.为什么要控制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成分和温度等条件?【答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既有植物自身条件,也有外界环境条件。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和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外部条件,因此要进行控制,以便让植物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探究•实践.滤纸条上有几条色素带?它们是按照什么次序分布的?【答案】滤纸条上有4条不同颜色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分布情况说明了什么?【答案】滤纸条上的色素带说明了绿叶中的色素有4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慢也不同;同时由于4种色素的颜色不同,也说明不同色素吸收了不同波长的光。旁栏问题植物工厂里为什么不用发绿光的光源?【答案】绿色光源发出绿色的光,这种波长的光线不能被光合色素吸收,因此无法运用到光合作用中制造有机物。思考•讨论.恩格尔曼第一个实验的结论是什么【答案】恩格尔曼第一个实验的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恩格尔曼在选材、实验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提示】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有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实验再一次验证了实验结果,等等。.在第二个实验中,大量的需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为什么?【答案】这是因为水绵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此波长光的照射下,叶绿体会释放氧气,适于好氧细菌在此区域分布。.综合上述资料,你认为叶绿体具有什么功能?【答案】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且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基于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⑴叶绿体中只有叶绿素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X)⑵叶绿体的类囊体上有巨大的膜面积,有利于充分吸收光能。( M⑶植物叶片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片中的叶绿体吸收了绿光。 (X2,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A,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含有4种色素B.有些植物细胞的液泡中也含有色素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可以吸收光能D,植物细胞内的光合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二、拓展应用.海洋中的藻类,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它们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大致依次是浅、中、深。这种现象与光能的捕获有关吗?【答案】有关,不同颜色的藻类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藻类本身的颜色是反射出来的光,即红藻反射出了红光,绿藻反射出绿光,褐藻反射出黄色的光。水对红、橙光的吸收比对蓝、绿光的吸收要多,即到达深水层的光线是短波长的光,因此,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浅层,吸收蓝紫光和绿光较多的红藻分布于海水深的地方。.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植物工厂生产蔬菜等食物有哪些优势?又面临哪些困难?你对植物工厂的发展前景持什么观点?请搜集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综述性短文。【提示】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植物工厂生产蔬菜可以精确控制植物的生长周期、生长环境、上市时间等,但同时面临技术难度大、操控要求高、需要掌握各种不同蔬菜的生理特性等问题。综述性短文只要证据确凿、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就可以的。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思考■讨论.希尔的实验说明水的光解产生氧气,是否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都来自水?【答案】 不能说明。希尔反应仅说明了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该实验没有排除叶绿体中其他物质的干扰,也并没有直接观察到氧元素的转移。.希尔的实验是否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答案】希尔反应是将离体叶绿体置于悬浮液中完成的,悬浮液中有HO,没有合成糖的另一种必需原料CO,因此,该实验说明水的光解并非必须与糖的合成相关联,暗示着希尔反应是相对独立的反应阶段。.分析鲁宾和卡门做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源于水, 而并不来源于CO。.尝试用示意图来表示ATP的合成与希尔反应的关系。 2合理即可.例如:HiO-盔普LQ/NAIJPH:能更ADP+Pi+」-MTP旁栏问题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我们观测到的光合作用指标,如O的产生量,是植物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总O量吗?【答案】用这种方法观察到的O的产生量,实际是光合作用的O释放量,与植物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O量不同,没有考虑到植物自身呼吸作用对O的消耗。 2 2思考•讨论.光反应和暗反应在所需条件、进行场所、发生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等方面有什么区别?.光反应和暗反应在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方面存在什么联系?【答案】物质联系: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供暗反应"的还原,而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了ADP、Pi和NADP+;能量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依据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⑴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M,⑵光反应只能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暗反应只能在黑暗条件下进行。(⑶影响光反应的因素不会影响暗反应。(xD).如果用含有1£的CO2D)AC(X•叶绿索>ADP11.CO.♦叶绿体>在中C.8二♦乙醉•神美IX*:谶化尸物f改3.根据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填充下图。【提示】按照教材第103页图5-14【提示】按照教材第103页图5-14解答。(1)7-10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的原因是。(2)10-12时左右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的原因是。(3)14-17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的原因是。⑷从图中可以看出,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有。⑸依据本题提供的信息,提出提高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一些措施。二、拓展应用1.下图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分析曲线图并回答问题。【答案】(1)光照强度逐渐增大⑵此时温度很高,导致气孔大量关闭,CO2无法进入叶片组织,致使光合作用暗反应受到限制⑶光照强度不断减弱⑷光照强度、温度⑸根据本题信息,可以利用温室大棚控制光照强度、温度的方式,如补光、遮阴、生炉子、喷淋降温等,提高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2.在玻璃瓶底部铺一层潮湿的土壤,播下一粒种子,将玻璃瓶密封,放在靠近窗户能照到阳光的地方,室内温度保持在 30°C左右。不久,这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你能预测这株植物幼苗能够生存多长时间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请说明你还需要哪些关于植物及其环境因素的信息。【提示】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无机盐、阳光、适宜的温度、空气(含有二氧化碳),从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都是满足的,因此,只要没有病虫害等不利因素,这株植物(幼苗)就能够生存一段时间但究竟能够生存多长时间,涉及的问题很多。潮湿的土壤含有水分,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后,大部分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由于瓶是密闭的,散失到空气中的水分能够凝结,回归土壤供植物体循环利用。但是,随着植株的生长,越来越多的水分通过光合作用成为有机物的组成部分,尽管有机物能够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这些水既可以散失到空气中回归土壤,也可以在叶片细胞中直接用于光合作用),毕竟有机物是不断积累的,这意味着回归到土壤的水分会越来越少,有可能成为影响植物生存的限制因素,因此,要预测植物生存的时间,需要知道土壤含水量和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速率等信息。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植物根系吸收以后,绝大部分成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少量可能随落叶归还土壤),因此难以循环利用,但植物对无机盐的需要量是很少的,土壤中无机盐到底能满足植物体生长多长时间的需要与土壤的多少土壤中各种无机盐的含量,植株的大小等有关,这些信息是任务提示中没有给出的,因此不能从这方面做出准确预测,从给出信息可知,在阳光和温度方面不存在制约瓶中植物生存的问题。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之一瓶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植物体利用,转化为有机物。有机物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见二氧化碳在植物体和瓶中空气之间是可以循环的。但是随着植株的生长,有机物会不断积累,这意味着中空气所含的二氧化碳会逐渐减少要预测瓶中二氧化碳能维持植物体生存多长时间,还需要知道瓶中二氧化碳总量、植物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或有机物积累速率等信息。上述推理大多是建立在植物体不断生长基础上的,这是因为玻璃瓶容积小,植物幼苗正在处于生长期。此外,瓶中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还与植物的种类有关。如果是寿命很短的某种草本植物,即使瓶中各种条件长久适宜,植物生存的时间也不会长。复习与提高一、选择题.下列关于水稻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BA.能与ADP相互转化B,只能由细胞呼吸产生C.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D.释放的磷酸基团能与某些蛋白质结合.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可用于去除细胞壁的物质是(B)A.蛋白酶B,纤维素酶C.盐酸D,淀粉酶.下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人.当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活化能最高B.当反应物浓度提高时,t对应的数值可能会增加C温度在t时比在t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酶的空间结构在t1时比t时破坏更严重.叶绿体不同于线粒体的特点3有 (CA,具有双层选择透过性膜B,利用水进行化学反应C.能分解水产生氧气和H+D.合成ATP为生命活动供能.叶肉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DA.线粒体内膜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C.细胞质基质 D.叶绿体基质.在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 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往往特别甜。这是因为(DA.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B.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C.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D.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二非选择题1.请设计并填写一个表格,简明而清晰地体现出你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主要区别和内在联系的理解。2.CO浓度增加会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产生影响。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