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中有考纲,学习不迷茫《高考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1、理解(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含义(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重点实词文言翻译年份类别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规律2022甲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1.对词语的考查力度加大;2.实词重点在古今异义、多义词上。乙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2021乙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2020卷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解读考纲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解释)“常见”是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是120个实词实词考查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五种通假字秦王还柱而走,卒惶急不知所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共其乏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失其所与,不知莫春者,春服既成回顾课本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明确概念一字有两种写法。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符借用之意,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替代本字。原文: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1)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5分)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烧湖中的射大雁的箭头,放袋子里包起来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原文:陈登云,……(《明史·陈登云传》)(1)副使崔应麟见民啖
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5分)【参考答案】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评分细则】啖,吃,1分;矢,通“屎”,指雁粪,1分;囊,名词作动词,用袋装,1分。译出大意给2分。辨别通假字:巧识通假一二三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是否通假。①五万兵难卒合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仓促积累常用通假字二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②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辨别通假字:巧识通假一二三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是否通假。积累常用通假字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颁”,通“斑”
1、完全相同依据字音推断三①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要”通“邀”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2、声母相同①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项羽本纪》)“亡”通“无”“内”通“纳”②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3、韵母相同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景”通“影”②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江公皋传》)“趣”通“促”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是“海”的意思。②举酒属客1、增加偏旁依据字形推断三“属”通“嘱”“材”代替“才”②拜送于庭“庭”代替“廷”2、去掉偏旁①食之不能尽其材①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②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绌”通“黜”,罢免,革除“振”通“赈”,赈济3、更换偏旁辨别通假字:巧识通假一二三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是否通假。积累常用通假字。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依据通假规则和句意来确定本字。随学随练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龚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千石不能禽制禽:通“擒”,捉拿B.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召:通“诏”,皇帝的命令C.不副所闻 副:相称D.上闻遂对,甚说
说:通“悦”,高兴随学随练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③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邪?”主人乃寤而请之。(曲突徙薪《汉书·霍光传》)【注释】①直突:笔直的烟囱。②上行:上座。③功次:功劳的等级。④录:记住,指邀请。文中的通假字有:傍——旁不——否嘿——默息——熄乡——向亡——无寤——悟
古今异义适百里者,宿舂粮。【古】外出时随身携带的干粮。禽者何?鸟兽之总名。【古】飞禽走兽的总称。之二虫又何知?【古】动物的总称。发现问题古今词义相同:词义继承(基本词汇)不同:词义变化少数多数1、词义的扩大探究: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分析其意义到今天是怎么变化的?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所指称的对象范围扩大了,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扩大。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2、词义的缩小文言文中,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这种变化主要包括:词义范围的缩小;词义义项的减少等。金就砺则利。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探究: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分析其意义到今天是怎么变化的?思考:词义在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扩大或缩小呢?旧的义项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消失。新事物产生后,可以通过制造新词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在旧的义项中增加新义项的方式来表示。《诗经》中的马3、词义的转移古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一种对象,这就叫做词义的转移。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臧叔入,哭甚哀,多涕。探究: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分析其意义到今天是怎么变化的?4、词义的弱化在词义的转移过程中,有一些词所表示的意思的程度等减弱了。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童区寄传》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史记·秦本纪》探究: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分析其意义到今天是怎么变化的?5、词义的强化在词义的转移过程中,还有些词的所表示意思的程度等加强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探究: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分析其意义到今天是怎么变化的?6、词义情感色彩的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要么由“褒”变“贬”,要么由“中性词”变“褒义词”或“贬义词”。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国语·越语》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汉书·李广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耳者,受下赏。——《战国策》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探究: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分析其意义到今天是怎么变化的?古今词义相同:词义继承(基本词汇)不同:古今异义词义感情色彩变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而误用随学随练1.下列各项加线词语中,句中意和今义最接近的()A.花里见鱼不见水,一网可以盈一船。B.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D.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宁可死以流亡兮5.蹑履相逢迎6.古之学者必有师7.凌万顷之茫然8.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9.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随学随练10.暮去朝来颜色故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2.蚓无爪牙之利1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1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随学随练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翻译: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当以容甫为老师。随学随练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解释划线的词偏义复词(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4)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渊明《桃花源记》)
(5)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同义复词,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字的意义相同。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作陪衬。类型:两个字意义相反;相关。
“逼迫兼弟兄”“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偏义复词中的两个语素结合得不够稳定,具有临时性。偏义复词的陪衬语素,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露出来,一旦脱离了那个特定的语言环境,其临时性便随即消失。判断偏义复词的方法根据词语照应来判定紧扣语境推敲一二“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下列句子中标红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C.行李之往来D.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随学随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羞恶之心,人皆有之B.风吹草低见牛羊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D.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随学随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去来江口守空船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D.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随学随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随学随练词类活用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寿毕,请以剑舞。范增数目项王。沛公欲王关中。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使之临时具有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何谓词类活用三是“以今律古”,即以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却未必。判断词类活用的方法紧扣语境推敲,先判别词性,再翻译左右欲刃相如。又刃杀之。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猝遇贼数千,花云翼太祖。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进学解》)(动词“号”“啼”用作为动,因为寒冷饥饿哭叫)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动词“御”用作为动,替/给齐侯御车)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这种用法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
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意灵活地译为“为/替/给+宾语+怎么样”“因为+宾语+怎么样”等格式。例:动词的为动用法随学随练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找出上述文段的活用词,并解释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的一种语言现象。何谓一词多义思考:多义词是怎么形成的?鄙形容词,浅薄的,恶劣的形容词,鄙陋的动词,轻视名词,边邑谦辞形容词,小爪牙名词,爪子和牙齿名词,勇士名词,帮凶,党羽郊野的粮仓一词多义分类本义比喻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词义。它和本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引申义
2词的本来意义(即这个词最初的那个意义)。该词在比喻的基础上产生的意义。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识记多义词:寻求众多义项的联系紧扣语境,善用联想,推敲一二重点实词推断方法
《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字上带宾语,则要活用作动词,可推断为“抬高”。
根据词在句子中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注意复词、词类活用)第一招、词性分析法1、左右欲刃相如2、将军披坚执锐
3、履至尊而制六合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8、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0、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11、妻子怨尤之12、百姓怨望而河内叛矣(刃,做动词用,指“杀”)(披和执,做动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做动词,登上)(状语,乘车)(名词,恩惠,好处)(动词,责备)(名词,过错)(动词,看)(名词,景色)(名词,宫殿)(动词,责备)(动词,怨恨)13、消息盈虚,终则有始。14、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华夏震慄,雄才奋用之秋也。15、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16、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17、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18、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黄)盖为守长。19、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动词,增长)(形容词,年幼)(动词,检举,告发)(动词,攻掠)(动词,保护)(动词,服从,归顺)(副词,只是)(动词,使长寿)
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不审于何(哪里)得此绢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人名)信:使者。答案:C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柴草。随学随练
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带有宾语“其言”,应该是个动词。结合语境,把“他的话”一条一条的分好,写在壁上。可以理解为“整理”。随学随练解释下列句中“籴dí”
字的含义:1、彼籴者,皆豪也。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解答:籴——买进粮食(翻译: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连接,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粜(tiào)——卖出粮食汉字的原始状态图画文字汉字有哪些造字方法呢?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注6.假借目水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在汉字这个大家庭中是数量较少的成员,那谁最多呢?形声字拓展链接:《说文解字》中所收的9353字中,形声字已达80%以上。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有关2、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隹”者与?有关
禾--
皿--
宀--
贝--
纟--
求--
歹--
月--
目---
兵器动物五谷金钱死亡器具丝麻肉房舍毛皮眼山、高地阝(左)--
阝(右)--
地名、邦郡祭祀礻(示)--
刑具辛--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通假字:除了依据字形,还可依据字音。第二招、字音字形分析法1.张良出,要项伯。2.河曲智叟亡以应。3.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4.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随学随练夜缒而出,见秦伯何故怀瑾握瑜
《屈原列传》眄庭柯以怡颜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顾盼生姿刀刃若新发于硎对曰:“顷常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庭除甚芜,衰草满地。遂与资以归。访复以舟师造湘城。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随学随练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诸有讼曲直者,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家人属我贫则见优孟。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昌期少年,不闲吏事。(更加,越来越)1.追亡逐北(败逃者,逃亡的人)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逸享受)4.通五经,贯六艺(贯通)想一想5.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险固的地势)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第三招、句式结构推断法示例: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与“小”对应,意义相近,从而推断为小步,半步)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破”与“下”对应,意义相近,攻下)含义相反相对党同伐异——伐:攻击夙兴夜寐——夜:晚避重就轻——避:避开欲盖弥彰——盖:掩盖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夙:早兴:起来;早起晚睡。形容勤奋就:不躲避——接近、趋向彰:不掩盖——彰显
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分并列)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列)3、比较推断词义。句式结构推断法:
1.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2.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4.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来难,臣以为不难。5.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6、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7.陟罚臧否,不宜异同8.祠祝毕,刍狗捐;淳精流,糟粕弃随学随练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冯梦龙《古今谭概》)你能推断出“弄璋”和“弄瓦”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我夫人有娠”(娠:怀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弄璋:生男弄瓦:生女古人把璋给男孩子玩。璋:一种玉器;古人把瓦给女孩子玩。瓦:原始的纺锤。
语境
结合上下文(考虑情理、事理的因素)来判定实词的含义第四招、语境分析法(上下文)
这种方法是无论采用什么推断方法都必须结合起来使用的方法,因为要求解释的实词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上下文中的实词。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内部语境
外部语境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词义。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释为“和着”“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答案:C。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实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应选取的义项的判断能力,四个选项实词均为单音节词语。“视”应为“对待、看待”之意前四句的翻译为“何远与萧恢的关系一向很好何远本来风流倜傥,喜好行侠仗义对待贫民百姓如同子弟士大夫们更以此赞赏他”随学随练
齐武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故选B)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词义。绐(dài):欺骗
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随学随练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深”有“深厚”之意,但联系下文“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是“秦之遇将军”的具体表现,可见“深”为贬义,应释为“刻毒”。随学随练D许君讳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1.对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值母病笃
笃:严重B.向者,通判监修
向:先前
C.君奉委巡察
委:委派
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度:打算随学随练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B.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称赞
C.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
和睦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póu]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是以世称其忠平。……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A随学随练第五招、联想推断法联想教材
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系课文推断:
1、老知识: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新知识:引次江北《赤》2、老知识:邹忌修八尺有余《邹》
(长)新知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3、老知识:曾不若孀妻弱子《愚》
(连……都,竟)新知识:曾不知老之将至《兰》4、老知识: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过》
(以前)新知识: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兰》第五招、联想推断法联想教材联想成语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举类迩而见义远势拔五岳掩赤城日薄西山不速之客疾风知劲草求全责备敝帚自珍望而却步前倨后恭闻名遐迩
出类拔萃接近招致,招引强寻求,寻找
(破旧)(后退)(傲慢)
(近)(超出)
岁凶,汝(地点)旁诸县多盗
联想: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凶:谷物收成不好。
)《寡人之于国也》——年成不好,汝旁边众县盗贼很多。随学随练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隆中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简化流程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
- 湛江科技学院《化工原理实验(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开中学初2025年初三练习题一(全国卷I)生物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5年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解析
-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单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实验小学2025届四下数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安庆市2025届四下数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影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UI及用户体验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荆州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两汉文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医科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光的反射及折射(含答案)
-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全套教学课件
- 夫妻离婚协议书电子版
- 2024无障碍设施行业趋势分析
- 2023年茶艺师(中级)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分析余华《活着》中的人性与生存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法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参考答案
- 小米汽车发布会
- 2024年大学试题(宗教学)-道教文化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冀少版下册期末测试卷(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