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学案学习目标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解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变化主要取决于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客观评价西方文官制度。时空观念:了解英国不同历史时期所才去的不同的官员任用办法,熟悉其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史料实证:使学生在运用图片史料、文字史料进行实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提升史学素养。历史解释:通过分析文官制度出现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认识文官制度首先出现在英国的必然性,培养历史解释素养。家国情怀:西方文官制度和中国的科举制的渊源,增强民族自信心。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和历程,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影响。难点:正确认识西方各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分析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探学新知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1.历史原因: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随着国王权力的扩大,需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国王往往挑选身边的人来处理这些事务。国王和权贵常常凭个人喜好随意恩赐官职给身边的人,官员只是为国王和显贵服务,类似于仆从。2.政治原因:17-18世纪,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但官员的选拔体制仍存在许多问题。(1)“个人徇私制”: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他们将官职作为礼品或商品,私相授受,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2)“政党分肥制”: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政党分肥制”下执政党和政府官员瓜分国家权力的做法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3.经济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政府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和税收等传统事务以外,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管理,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亟须建立有能力、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4.思想原因:随着“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5.直接原因:1854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暴露出英国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惨重,人们对政府管理能力强烈不满。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文官: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他们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2.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1)18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2)两官分途,文官群体出现:19世纪初,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这样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①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②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3)奠定基础:1854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奠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4)初步形成: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5)最终确立: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了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的基本条件,对录用文官的制度进行完善,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英国是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3.其他国家的文官制度(1)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改革法案(即《彭德尔顿法》),建立了美国文官制度。(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1.西方文官制度的共同特点(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民,只要年龄合适、品格优良、身体健康,无论家庭出身、性别、种族、政治信仰如何,都能参加考试,公平竞争,成绩优异者优先得到录用。(2)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对任何政党承担政治义务,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也不能公开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必须忠实执行政府的各项政策。(3)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一旦获得聘用,若无严重过错或其他意外,便可终身任职。同时,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2.西方文官制度的评价(1)进步性:①文官制度的建立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②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2)局限性:①这种制度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②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③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工作项目层层报批,推诿扯皮,出现争权夺利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深化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的文官制度萌芽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此之间和之后的一段时间,政府官员的录用方法以封建色彩浓厚的“恩赐官职制”为主。进入19世纪,政党政治的兴起带来了文官任免的“政党分肥制”……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其次,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并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制度变迁初探》材料二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建立于100年前的传统文官制度显得力不从心。1968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新的改革。首先,规定除常务次官外,各部增设一名政策顾问,负责研究部内的长期政策和计划,并保证现有政策的执行。其次,凡新录用的行政级文官须经两年的见习期,在文官学院学习两期为时20周的课程。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政策制定、财政管理等。30—40岁左右的文官都要学习决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电脑使用等课程。再次,变“封闭结构”为“开放结构”,取消“六等级制”,代之以职类为基础的“三类制”,即行政类、专家类、秘书类。最后,完善退休制度,严格掌握养老金的发放,奖励功绩优异者,惩处功绩不佳者。——摘编自施炜、朱诗华《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新编》(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其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随堂训练1.18世纪,欧美内阁制、政党制形成以后,执政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一旦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换,就需更换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僚。由于政党更迭频繁,这就导致政府官僚频繁更换,政府腐败泛滥。这说明,欧美国家()A.资本主义民主遇到瓶颈 B.实行多党制不合实际C.急需进行官员制度改革 D.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2.1829年上台的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在任职的八年期间更换了五分之一的政府官员,当时的纽约州参议员声称:“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上一样公平,肥缺属于胜利者所有。”上述现象()A.体现了文官政治的弊端 B.说明三权分立受到挑战C.顺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 D.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3.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多党选举制度下,由于不同政党的存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政党切割成几个部分,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能力,也需统统大换血。这揭示出西方政党政治()A.导致了政治人才的匮乏 B.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C.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 D.扩大了政治人才的空间4.张树平说:中国古代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在权力控制和社会组织的意义上,“若以西洋史的眼光看,都是非常‘现代’的创设”。这里的“现代”是指()A.中央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管理 B.运用法律来实现权力的监督C.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体系化 D.官员选用采取公平公开方式5.近代西方国家赋予公民一定程度的直接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等,同时要求接受政治训练、增加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理性。这些做法重在()A.完善国家的政权组织结构 B.培养公民参与政治事务的意识C.使公民自由行使民主权利 D.鼓励公民应直接参与国家决策6.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调整与改革美国文官制度法》规定: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不得参加党派间的政治活动。这些规定()A.弱化了政党的政治影响力 B.有利于国家行政秩序稳定C.强化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D.旨在限制总统的行政权力7.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官员考核制度为满足专业管理和专业化分工,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种く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A.国家干预逐步加强 B.工厂制度有力推动C.行政效能逐步提高 D.科学技术迅猛发展8.有美国学者谈及科举制时说:“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但有英国学者认为英国文官制度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受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考试录用学生的影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史学争论让历史没有定论 B.史学争论推动学术发展C.史学争论让历史偏离真相 D.立场不同引发史学争论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因为政党更迭,需要大量更换官僚,政府腐败,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急需要对官员制度进行改革,故选C项;材料与资本主义民主无关,排除A项;多党制符合实际,但在官员选任上有不足,排除B项;材料与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政党分肥制,这种瓜分国家权力的做法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故选D项;文官制度属于对政党分肥制的改良措施,故排除A项;政党分肥属于行政权的瓜分,并没有挑战三权分立的体制,故排除B项;这一体制不适应工业革命对于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要求,故排除C项。3.答案:C解析:A.材料体现的是多党制度下政党对政治人才的争夺和政治人才的闲置,而不是政治人才缺乏。B.多党制下,不同党派秉承不同的政治理念,体现出政治理念的多元性,材料主旨不符。C.材料显示西方多党制,选举造成政治人才政党化和闲置,这不利于政治人才的整合和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国家治理的质量。D.不同政党的政治人才随政党共进退,非政党政治人才无法参与国家管理,缩小了政治人才的空间。故选:C。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列国陆续出现了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秦统一六国后,又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中国古代的政治从贵族政治演变到官僚政治,国家管理趋于制度化和体系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5.答案:B解析:近代西方国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材料中近代西方国家在一定程度赋予公民罢免权、复决权等权利,同时突出对公民进行政治训练、增加政治知识和提高政治理性观念,可见以上做法重在培养公民参与政治事务的意识,故选B。A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近代西方代议制实质上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同时是间接民主制,故C、D错误。6.答案:B解析:按照《调整与改革美国文官制度法》的相关规定,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在政治上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不得参加党派间的政治活动,这就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故选B。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官员考核制度为满足专业管理和专业化分工,考核标准变化的原因在于科技革命对文官素质提升的需求有关,D项正确;文官考核制度的变化主要和社会的需求有关,并不是由于国家干预、工厂制度的推动和行政效能的逐步提高,排除A、B、C项。8.答案:B解析:材料“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很大程度上是受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考试录用学生的影响”体现的是史学家对科举制的讨论助推了学术的发展,B项正确;史学争论并不影响历史定论,排除A项;历史真相具有客观性,并不会偏离,排除C项;史学争论受到多方面影响,不光是立场影响,排除D项。9.答案:(1)背景:19世纪:历史因素: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传统文官制度滋生贪腐且效率低下;现实因素: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政府职能扩大;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0世纪:历史因素:原有文官制度忽视专业人才、内部流动性差、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实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使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新技术手段,科技成果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政府干预涉社会各个方面,战后英国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