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共50页集聚。企业的集聚还能产生现有产业的扩散效应,不断有新企业产生,带动更多的竞争,释放更多的创造力,激发更多的创新。另外,劳动力市场共享使人才在集聚的企业之间流动,带给企业模仿对方长处的机会。这样,集聚的企业有比孤立的企业更好的知识溢出渠道,不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这使得它们有更高的生产率。企业与大学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科研合作而相互受益,并且他们的R&D产学结合模式往往具有地域性,地理位置靠近对合作项目也有好处,因为往往面对面的交流是很重要的。注④南京化学工业园目前已建设成集化工产品交易、仓储、运输及服务于一体的化工交易所,配合园区铁路、码头、罐区、仓储等配套设施,提供专业周到的物流服务,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化工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使得园区内的企业能享受便捷的服务,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而且园区内有几家国有特大型企业,从事石化行业的员工多达近十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形成共享的劳动力市场。另外,南京科技实力雄厚,化工科技优势尤为突出。拥有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48所高校,有扬子研究院、南化研究院、江苏省化工研究所等各类化工科研院所500余家。紧邻化工园区主要有扬子设计院、南化设计院、金陵石化设计院、十四化建等12家大型化工设计、建设单位,在大型石化装置的设计和施工、化工机械制造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南京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2万多人。设置化学化工专业的高等院校有11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技校5所。化工园区内有扬子研究院、扬子设计院、南化研究院、南化设计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化学工业园培训中心等,培养了大批从事石化行业的技术骨干和企业管理人才,为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R&D人力资源和技术保证。园区企业与院校及研究所的R&D合作相当密切并有大量的R&D成果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从而不断有新企业进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使得企业集聚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南京化工厂及金陵石化向园区搬迁就是很好的例证。第二节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形成的市场因素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还有地方市场需求、产品差别化、市场关联和贸易成本。这几个因素都与市场密切相关,统称为影响产业集聚的市场因素,这里所指的市场既包括要素市场、也包括最终消费品市场,还包括中间投入品市场。注⑤一、地方市场需求产品的需求市场可分为消费者市场、产业市场、政府和组织市场等,消费者市场由个人注④梁琦:《产业集聚论》第1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81-83页。注⑤梁琦:《产业集聚论》第1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93页。和家庭组成;企业的集中也是消费者市场的集中。由于企业的集中增加了需求,而在需求大的市场中企业可期望分得更大的“蛋糕”,并为了运输成本最小化,企业都会选择消费者市场大的地方。反过来,由于消费者市场的扩大,企业销售量增加或利润增加使得劳动者收入增加,从而刺激购买使得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产业市场由所有购买商品或劳务并将其进一步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劳务以供销售、出租或供给他人的机构组成;产业市场的购买者虽然较少,但购买量大,流动的资金量大,因而规模更大;客户集中,地域性更强;在生产链上,每个中间环节既是上游生产的市场,也是下游生产的中间投入品的供给地;有时消费品需求10%的增长就会导致下个时期衍生的产业需求200%的上涨。产业购买的特征有直接购买、重复购买、互惠购买、租赁等,产业市场是巨大的,所有这些产业需求和产业购买的特征,都能吸引经济活动更多地集聚。反进来进一步扩大当地的产业市场需求。而政府和事业组织也是商品和服务的重要购买者。政府市场也是巨大的,也会吸引企业向当地集中。企业都愿意坐落在对其产品有很大需求的地方。若一个国家对该某产品的需求特别高更会导致产业的集聚与地方专业化。注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产业的石化产业,国内外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据统计,我国“十五”期间,汽油、煤油、柴油消费量以年均4.3~4.6%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汽油、煤油、柴油三大油品总年需求量达到1.36~1.38亿吨,乙烯年需求量以8.5%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的乙烯的年需求量在1600万吨以上,2005年度,五大合成树脂年需求量为2500~2700万吨,而合成纤维原料的年均增长速度为5.4~8.3%,到2005年的年需求量为1080~1260万吨。石化产业与农业、建筑业、汽车制造业、纺织业、机械电子业等相关产业都紧密相关,目前从工业化进程看,我国现阶段仍处于重化工阶段,国民经济持续20多年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源消耗国和能源进口国,尤其是石化产品需求将以GDP增长率的1.5-2倍的速度增长。据2005年统计,我国石化原料及成品的进口量已占全国需求量的50%以上,严重依赖进口,这已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在石化产业的投资(主要是全国五大石化产业基地的重点建设,也包括南京),以期望满足持续增长的对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从国内来看,南京处于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处于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长三角地带,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对基础产业-石化产业的产品和衍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江苏、浙江和上海市是石化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地区。根据预测,2005-2010年间,该地区聚烯烃需求量占全国的1/4,聚酯原料乙二醇的需求量占全国80%以上,其它如苯乙烯、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等石化产品的需求量也注⑥梁琦:《产业集聚论》第1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93-95页。都在50%以上,石化产品是目前全国和华东地区市场紧缺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强。石化工业在南京发展的市场空间极大。持续的市场需求客观上促成了石化产业的集聚,这为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创造了条件。二、产品差异性如果产品差异性不大,而所有企业对同类产品都按同样的价格销售,每个消费者将只去离他最近的地点购买。因为所有的产品都是无差异的,不同的只是它们的空间位置,则生产无差异产品的企业则会考虑实行差别定价,从而吸引更远地方的消费者来买本企业的产品,这样便导致竞争更有效和价格更低。但价格下降就得从降低成本上想办法,在成本方面,企业可以想到集聚能共用设施和服务,集聚能降低运输成本等,于是便有了集聚的动机。其次,企业的产品质量会做出反应,企业会努力寻求使自己与其他企业的产品区别开来,而集聚能产生特别是非正式的信息流动,从而最有效率的得到消费者信息以及同行产品的差别竞争力信息,也有了集聚的动机。这就与在农村人们喜欢赶集购物,在城市人们喜欢在商业集聚区选购是一个道理。注⑦石化上游产品本身的差异性不大,而且属于国家计划控制物资,使得价格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别,生产下游产品的企业要想降低生产成本,则主要从中间环节如减少配套设施投入成本、降低运输成本方面加以控制,使得这些企业选择向生产石化上游产品的企业所在地集中。南京化学工业园就是很好的例证,园区内有诸如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等生产石化半成品,能提供他们生产所必需的原料,且园区污水处理、发电等配套设施齐全,交通运输便捷,从而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生产成本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三、市场关联如果一个工业过程的产品进入另一个工业过程作为原材料或半成品使用时,两个原本独立的工业过程就发生了联系,这称之为技术联系或经济联系;而一种生产过程为另一种生产过程造就消费地或说是创建了一个共同的市场,这种联系称为市场联系。如果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供给与需求也是通过市场纽带,则技术联系和经济联系也归为市场关联。企业选择区位时,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市场通道,这不仅包括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市场通道,也包括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市场联系通道。所以企业的定位决定既要考虑到生产与贸易成本,也要考虑到市场的易进入性。而一个原本就有了产业集中的地方能为该企业的产品提供更大的消费者和产业市场(当然竞争也更激烈),并且那些先前已集中在这个地方的企业能为该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投入品与消费品(包括产业消费和工人消费)。这也正是赫尔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注⑦梁琦:《产业集聚论》第1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98-99页。中所谓的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由于这些关联效应,使得原来羽翼已有的生产在空间上的集中得以巩固和扩大,集聚优势得以增强。市场关联包括需求-成本联系和后向-前向联系两种说法,在差异产业集聚中起作用的市场关联效应是后向-前向联系,而在同类产业集聚中起作用的市场关联效应是需求一成本联系。注⑧南京化学工业园内有扬子石化等大型的石化公司,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目前这几家石化企业的产业链在国内石化企业中是比较短的,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而且石化产品上下游的垂直关联性极强,即上游产业的产品是下游产业的中间投入品,下游产业形成上游产业的市场。研究还发现目前石化行业发展具有上游产品利润高、下游产品利润低的特点。下游产业为争取利润最大化势必向上游产业处集聚,这样上游产业对下游产业的吸引力相当大而形成产业集聚区,形成合理的产业链,使产品结构进一步合理化,整合开发生产出多种关联产品,从而形成一家有规模、上档次、专业化的石化产品交易市场。产品在内部进行交易,这样既减少了上游产业的运输、销售等方面的成本,增强了上游产业的赢利能力;又降低了下游产业在采购原材料、公用设施投资等方面的开支,提高了下游产业的赢利水平。从而实现了产业链内部的效益扩大化,提高石化产业对南京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另外,石油化学工业是产品关联性广、门类多、领域宽、市场大、带动性强的基础产业,其突出特点是资金技术密集度高,几乎和所有的产业部门有着极强的技术经济联系,是高新技术的吸收器和技术进步的强大推动杠杆。机械、电子、冶金、化学等高科技在石化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石化工业的发展又直接促进了这些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相应前沿科学的发展,带动整个南京地区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四、贸易成本如果贸易成本非常高时,为了满足最终需求,生产必然在两地分布;当贸易是完全自由无成本时,企业的定位是不确定的,因为企业在哪里生产无关紧要;在贸易成本为中等时,历史的惯性起作用,如果生产本来是分散的,企业也没有集聚的动机;当贸易成本足够低时,公司对生产成本的差异很敏感,有很多上游企业存在的地方为下游企业提供较低的成本,因而此地吸引下游企业;下游产业反过来又为上游产业创造了更大的市场,增强了此地对上游产业的集聚力。也就是说低的贸易成本引发集聚。注⑨随着我国加入WTO,从而逐步实现了贸易自由化,而贸易自由化的直接效果就是贸易成本的不断降低。石化产业有相对更强的产业内关联,贸易成本降低,石化产品链的垂直关注⑧梁琦:《产业集聚论》第1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00-102页。注⑨梁琦:《产业集聚论》第1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07页。
联性使得下游石化产业对中间投入品市场的考虑更为突出,从而导致上下游产业的高度集聚。而且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在产品链相互关联,具有极强的市场关联性,可以使得园区内的企业贸易成本降到足够低的水平,这都使得南京地区的石化产业集聚成为必然。有关学者通过对世界各国的实践研究证明,依据生产关联度,实施炼油-化工一体化战略,是优化石油资源利用、提高石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之一,实现炼油-化工一体化,除了优化资源配置以外,还可以减少库存和贮运费用,减少公用工程费用,减少营销费用,减少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可以使25%的石油产品变为高附加值的石化产品,企业的资金回报率提高2~5%。第三节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形成的其它因素第三节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形成的其它因素本文认为影响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的因素除了以上基本因素和市场因素外,还有国家产业政策、跨国公司投资以及环境等。一、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产业政策若一个国家的产业政策把某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且该产业的进入壁垒相当高,则为该产业的集聚提供了政策保证,而石化产业正具有这样的特点,它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往往投资少则近亿元,多则几十亿甚至几百亿元,造成进入该行业的壁垒相当高。目前,石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2004年我国石化工业完成总产值为2.425万亿元,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5.8%,我国的炼油能力超过3亿吨/年,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乙烯生产能力达到630万吨,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排在第三位。但总体来看,我国的石化工业的生产能力还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乙烯等主要产品及原油大量依赖进口。国内石化产品自给率很低,总自给率仅为46.8%,其中合成树脂进口比例超过50%,进口成品油、润滑油、液化气所占比例分别为20%、25%、50%,合成橡胶进口比例为44%,合成化纤的原料和化纤进口比例达到53%,除通用合成材料外,工程塑料品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且从全国分析,石化企业布局不合理,地理位置分散,规模偏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制约了产业竞争力,目前,全国共有原油加工企业近150家,除西藏、贵州、云南以外的省、市、自治区均建有炼油厂,18套乙烯装置分布在15个城市,而美、日、韩等石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石化工业布局相对比较集中,如美国休斯敦附近集中了2.5亿吨/年的炼油能力和500万吨/年的乙烯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美产量的30%和20%;日本千叶有5家乙烯厂,生产能力达240万吨/年,占日本乙烯生产总能力的31%;韩国有32%的炼油能力和46%的乙烯生产能力集中在蔚山。1999年全世界炼油厂平均规模约540万吨/年,其中最大炼油厂规模4085万吨/年,最大单套蒸馏能力1250万吨/年,而我国炼油厂平均规模仅160万吨/年,最大炼油厂规模只有1350万吨/年,最大单套蒸馏能力只有800万吨/年;2002年我国16个乙烯生产企业的18套乙烯装置的平均规模不足30万吨/年,最大单系列规模仅65万吨/年,而世界平均规模在1996年就达到了45万吨/年,最大单系列规模为116万吨/年,并且由于上游装置规模偏小导致下游三大合成材料生产装置也存在规模偏小问题,配套设施的重复建设也浪费国家资金,使得能耗水平居高不下。因此出于我国经济安全问题和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等方面的考虑,国家产业政策把发展以石化产业为主的重化工产业和调整石化产业布局,关停一些装置规模太小,能耗太高的企业,建设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的石化产业基地作为未来我国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据统计,国家“十五”计划期间,中石化在南京地区的投资额已超过500亿元,约占中石化全部投资额的一半。“十一五”期间,中石化还将在南京地区继续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投资,无疑会加快南京石化产业群的发展。而且江苏省已确定了建成国际制造业基地的总体目标,石化行业是发展重点之一。我省鼓励石化业推进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提高产业和企业集中度;推进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化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高能耗向节能转变,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这些鼓励发展的项目对经济增长有重大推动作用,有利于培养具有江苏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这些都为作为我国五大石化基地之一的南京地区加快石化企业的集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二、跨国公司投资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石化工业经历了三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进行了以实现煤化工向石化转化为主要目标的世界第一次石化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以两次石油危机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为背景,实现了石化工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彻底解决有效配置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效益最大化三大战略问题,石化工业进入以资产重组、突出核心业务、从资本集约走向技术集约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掀起了企业兼并联合热潮,造就了新一代巨型跨国石化公司。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国际竞争的日趋强烈和经济利益的驱动,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经济最活跃的国家,其中相当比例的外资就是投资在石化工业上。我们前面也已提到过,石化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投入量非常大,还有加入WTO对于我国石化产业的冲击相当大,表现在关税的递减和配额的取消,在现行17%的平均关税下,国外化工产品已占据国内市场的一半左右,进入WTO后石化产品的进口关税率将下调到6~8%,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这要求国内的石化企业在产品成本的降低、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提高、营销体制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以应对严峻的挑战。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快途径就是利用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以期在短时间内提高国内石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另外,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也是出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考虑,而中国相对劳动成本的优势是世界其它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在国内,东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交通方面的优势又是其它任何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从而吸引从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跨国公司在国内的投资也向东部地区集中,也就使得石化企业的集聚成为必然。南京江北地区就具有以上所说的优势,扬子石化具有相当规模,而巴斯夫公司是国际知名的跨国石化公司之一,有着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两家合资实现强强联合,使双方资金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结合进来,成为具有世界水平和极强竞争力的石化基地,还有BP(英国石油公司)、美国伊斯曼公司等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在该地区的投资,使得该地区的合资石化企业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也吸引更多以市场为导向的各种体制的石化企业的加入,逐步形成石化企业的集聚。三、环境石化企业面临的环保问题主要有以下6点废水,尤其是含油和含硫含氨废水的排放量大幅度上升(原油含废量上升);以二氧化硫、石化行业特征污染物和恶臭物质为代表的废气污染日益突出;污染物组成更加复杂,处理难度加大;现有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和深度严重不足;由于新建改建环保设施,使企业的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增加;国家的环保法规将越来越严格,执法力度逐渐加强。针对以上问题,除了在污染防治基本战略上从侧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大力完善和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在污染排放控制上由侧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还有就需要在污染治理方式上,由侧重分散的点源治理转变为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环境治理与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相结合。也就是说走污染治理专业化道路,即由拥有先进环保技术的专门的企业来做,还有就是“三废”的集中处理,避免污染源的分散控制。有污染的石化企业集聚后可以统一建立或利用污水处理设施等,统一处理“三废”,提高有用物质的回收率,降低环境费用。南京化学工业园内能源及环保等公用设施齐全,园区内拥有发电厂、污水处理企业,实现了资源、能源的综合有效利用,避免了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如电厂发电产生的蒸汽可以用于驱动石化生产装置的压缩机以及物料保温等)。南京江南地区的石化企业迁入到化学工业园,大大减轻了对南京市区的污染,并实现了污染的集中处理和专业化有效控制,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还有我们前面也提及到这使得入园企业相对减少了在能源和环保等公用设施方面的投资,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然还有地方专业化等其它因素也能引起集聚经济,正是这些因素与基本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南京化学工业园成为南京地区的石化企业集聚所在地。第三章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发展条件分析下面本文主要从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的必然性、集聚所带来的优势与机遇及集聚所面临的挑战来逐一对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的发展条件加以分析:第一节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的必然性与作用目前,中石化在江苏共有11家企业,扬子石化、金陵石化、仪征化纤、大小南化以及中石化参与投资的扬巴石化这几家骨干石化企业主要集中在南京地区,2005年这几家企业总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均超过了1000亿元。南京已成为中石化所属企业最多、资产最大、效益最好的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战略基地。同时又有了建立依托于南京高新区和扬子石化、扬巴等大型化工企业的南京化学工业园,加快了南京地区的石化产业集聚趋势,其必然性及作用如下:一、加强区域竞争力的需要南京地区的石化产业集聚可以整合现有分散的产业资源,实现强强联合,形成区域整体合力。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有了极大的增长,从数量上说,石化行业的生产能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与此极不相称的是,我国石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即使是国家级特大型石化企业,也难以与国际上跨国石化公司相匹敌。如继续按传统方式逐步发育成熟,即使不考虑地区间过度竞争因素,短期内也不能形成与著名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实力,很可能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受制于人。以单个石化企业实力而论,在国际竞争中显然也处于不利境地,在这样的形势下才有了中石化、中石油等足以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特大型骨干石化企业集团。而对于某个地区来说,这就要求空间上相对集中的与石化产业相关的企业重组,突破传统企业发展模式,加速企业发育过程,组成大的石化产业集聚,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与国内竞争。二、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南京市总体规划鼓励同类和空间上相关联的第二产业相对集中布置,明确提出了重化工业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主要安排在沿江城市水源地的下游,规划重点建设江北化工带,现状位于主城内的化工产业逐步向江北化工产业带集中。集中建设石化产业集聚区还可以服务于南京市的大都市空间扩展战略,带动江北开发和新市区的形成。三、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集中建设石化产业集聚区也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全国分析,石油化工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制约了产业竞争力。只有建设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的产业基地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效延伸产业链,发展依托现有产业的精深加工行业。可以为南京的城市主导产业-石化产业的扩张与调整创造新的产业空间。可以实现产业开发的体制创新,提高产业与区域活力。2005年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快速发展的一年。受国内经济较快增长的影响,电子通信、建筑建材、汽车、轻工、农业等相关行业发展迅速,拉动石油和化工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同时,世界经济发展加快,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稳定增加,良好的国际形势为国内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进出口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伴随着整个石油和化学工业走向复苏,国内产品积极的市场走势、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纷纷新建装置或扩大装置产能,而世界众多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也普遍看好中国市场,纷纷加大了其在中国大陆的投资,随着中外资本的踊跃加入,国内掀起新一轮石油和化工投资热潮,新建装置以规模庞大、奖金密集、技术先进为主要特点,推动了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升级换代。在内需、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下,2005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营状况整体好转,产品获利能力显著增强,资本运营水平大幅度提高,全行业现价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17856家,累计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4666.1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24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实现利润总额2793.0亿元,比上年增长58.7%;实现年税金总额14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4.4%。目前,我国已经有20余种主要石化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化肥、合成氨、纯碱、硫酸、染料、合成纤维、胶鞋等产量居第一位;农药、烧碱、轮胎等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加工、乙烯、涂料等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原油、合纤单体、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第二节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的发展优势与机遇第二节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的发展优势与机遇南京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强大的现状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的建设条件等发展化工业的诸多优势,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日益增长的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产业的石化产业,国内外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截至2004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15亿吨/年(居世界第二位);乙烯生产能力达到630万吨/年(居世界第三位);合成树脂生产能力达到1950万吨/年(居世界第二位);合成纤维生产能力达到1310万吨/年(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达到1390万吨/年(居世界第四)。2004年,我国共加工原油2.7亿吨,生产汽煤柴三大类油品1.6亿吨,油品质量和产量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有关研究表明,今后几年汽煤柴三大类油品的消费量仍将以年均近5%的速度增长,合成纤维原料的年均增长速度也在6%以上,而乙烯原料需求则将以年均8%以上的速度增长,如2004年乙烯产量达到627万吨,而乙烯当年需求满足仅约为38.5%,需要大量进口。而从国内来看,南京处于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和上海市是石化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地区,根据预测,2005-2010年间,该地区聚烯烃需求量占全国的1/4,聚酯原料乙二醇的需求量占全国80%以上,其它如苯乙烯、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等石化产品的需求量也都在50%以上,石化产品是目前全国和华东地区市场紧缺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强。石化工业在南京发展的市场空间极大。因此发展石化产业,扩大国内自给率和国际市场份额,将为石化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二、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在全球而言,南京位于全球21世纪经济发展最为活跃与快速的亚太环太平洋地区的核心区;在全国而言处于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区;这为其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良好的区域依托。在全省,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地处长江火炬带上,也位于省会城市和国家级高新区,可以享受各种优惠的产业政策。它位于全省规划的三大都市圈之一-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地带,也位于南京城市规划确定的都市发展区以内,便于就近享受城市的各种配套服务,利用城市的智力、信息与资源,降低开发门槛。前面我们也提及到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地具有通江达海、连接南北,沟通沿海与内陆的良好交通条件。这为原料和产成品的大进大出提供了他处无法比拟的条件。30分钟车程到达南京长江新生圩外贸港口,40分钟车程到达铁路南京站,50分钟车程到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3小时车程到达上海。在生产所需原料方面,鲁宁石油管道保证了原油的来源,未来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石油气资源就更有保障了。三、强大的现状产业开发基础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带内有新建的国家级的化学工业园区,园区内有扬子石化公司和我国目前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扬巴一体化工程。仪征化纤公司、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南京化工厂、金陵石化公司等国家特大型石化企业均在集聚带范围附近。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带已形成2100万吨炼油、125万吨乙烯、150万吨聚酯的生产能力,园区内总量过百万吨级的乙烯生产基地,为发展相关产业提供得天独厚的原料条件。依托扬子又建设有长芦精细化工开发区。扬子石化、扬巴一体化工程、长芦精细化工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化工原材料和可供依托的区域基础设施。四、良好的建设条件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带地处长江下游平原区,位于长江北岸漫滩与阶地上,土地平整,是大都市边缘地带,后备土地资源丰富。靠近长江、滁河,区内河渠成网,供水与排水条件优越,水体环境容量大,自净能力高,利于高耗水量的化工产业的生产用水供给和污水处理。五、体制与政策优势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带内有国家级南京化学工业园,它以国家级南京高新区为依托,产业可以享受相关的国家、地方与行业优惠政策;化学工业园实行股份制公司运行模式,对于前期的基础与服务设施进行了综合开发,对于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体制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市政府与化学工业园所在的各级地方政府都为石化产业集聚带的建设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减少了开发的门槛与阻力。该集聚带的主导产业是石化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集中型产业开发区的模式也是国家政策鼓励与支持的。这些优势决定了建设石化产业集聚带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有较强的现实可能性,也是必然的。另外,我国加入到WTO,为石化产业集聚提供了重要的多元融资、国际化运作的机遇;国家产业所有制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为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扩张,实现对龙头企业的产业进行延伸、深化和细化提供了机遇。第三节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面临的挑战与制约未来的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区将面临来自国内、国外、生态环境、资金的诸多挑战与制约,具体分析如下:一、WTO带来的外来竞争与挑战加入WTO对于石化产业的影响主要是关税的递减和配额的取消。在现行17%的平均关税下,国外石化产品已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一半左右,进入WTO后石化产品的进口关税率下调到6-8%,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另外世界知名的石化跨国公司出于成本、环境等因素的考虑纷纷在国内直接投资建设石化装置,这些都对国内的石化企业尤其是小型的石化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二、激烈的区域竞争南京在中国石化行业的翘首地位也正受到其他省市的挑战。继茂名石化启动年产100万吨乙烯扩建项目后,中石化旗下的镇海炼化和天津石化同等规模的乙烯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之中。中石油麾下抚顺石化的类似项目也准备启动。目前,镇海炼化和抚顺石化的两大项目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评估,天津石化百万吨级乙烯工程则获得了中石化股东大会通过,正待国家发改委审批。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石化基地有:上海漕泾的上海化学工业园、浙江宁波镇海经济开发区、福建泉州湄州湾的泉港区、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规模宏大、技术先进,均有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介入。此外,在沿海、沿江地区还有许多的精细化工区,如天津大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学工业区、镇江沿江精细化工区等。以上海漕泾的化学工业园为例,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园也是中央批准的国家级石化基地,上海的漕泾石化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3.4平方公里,被列为上海市未来四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世界各大公司如BASF、BAYER、BP等纷纷落户园区。上海化工区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4月,他们引进项目的资金额已达88.9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63.4亿元人民币。其中,BP公司的90万吨/年的乙烯项目已建成投产,由德国拜耳公司独资的化工一体化工程计划投资额高达31亿美元,已经中国政府批准的项目投资额为20亿美元。上海化工区还在产业链建设上下足了功夫,乙烯的下游产品异氰酸酯市场需求旺盛,年投资回报率高达25%,巴斯夫投资12亿美元的异氰酸酯项目在上海化工区建成投产将每年至少可为上海贡献5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园区的管理委员会组织机构由上海市领导直接管理,按区级行政设置,区内规划有序,产业链关联性强,加上国家政策的优势,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三、生态环境压力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石化产业属于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对于水体、大气、土壤等均有较大影响,在有限的空间内石化生产高度集中,必然造成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这要求一方面提供清洁生产方式,加入污染治理设施的投入,同时发展补充性的生态产业,削减污染力度,提高环境自净能力。四、资金制约石化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入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带的相关企业与政府都缺乏必要的资金,特别在开发前期,除了产业开发需要资金外,各项基础设施的投入也需要大量资金。因此资金制约是石化产业集聚的重要瓶颈。这要求相关企业与政府以更为灵活的策略,进行多元融资,积聚一切可能的力量参与开发。第四章对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的进一步思考第一节不能对石化产业集聚的前景盲目乐观目前国内石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引发了新一轮的在石化产业上的投资热,但各地不顾当地实际情况的盲目投资着实让人不禁担心这样发展下去是否会重蹈以前出现的汽车产业投资热、彩电行业投资热和空调行业投资热的老路:浪费了大量的国家资金,不但没能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却因为没能适应市场而早早步入衰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化工园区建设蓬勃兴起,从沿海地区到内陆省份,相继规划设立了大批化工园区。我国在建或已建的涉及化工产业的各类园区320多个,化工园区过多过滥,绝大部分没有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目前,我国化工园区的突出问题就是过多过滥,经过国家2003年的清理整顿,现仍有50多个省级化工园区,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化工园区过于密集,有的一个城市就有多个化工园区,目前我国近50%的化工园区都集中在江苏、浙江一带;仅以江苏和上海为例,从南京顺长江而下,沿岸有国家级化学工业园4家,省级化学工业园6家,另还有市级化学工业园20多家。多数的化工园区生产规模小,品种门类分散,产品关联度不高,基础设施与建设项目不配套,没有形成“一体化”生产,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和规模效益,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有的地区既缺乏原材料又远离产品消费市场,或者不具备基本的基础设施条件,没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也都在争上石化项目,酝酿建设化工园区。目前,我国相当多的化工园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科学布局,占地过大,使园区建设成为变相圈地,造成大量土地闲置;有的化工园区定位不明确,特色不突出,盲目引进资金和项目,导致许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有的园区越权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造成招商引资混乱、过度竞争,分散了有限的投资资源。分析我国的石化产业,在跨国经营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基本趋势的情况下,预计21世纪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市场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供需平衡关系正在得到逐步改善,但各地发展不平衡,高附加值产品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东北与西北地区仍以资源型产品为主;二是市场的占有率由主要取决于市场的容量和缺口转向主要取决于产品品种、质量和成本的竞争;三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进一步激化,国内主要炼油制品、化工产品将形成买方市场,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四是国内高新技术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技术来源除了积极引进外,还要靠努力创新来发展。同时,我国也是石油消费大国。截至2004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就达到3.15亿吨/年,由于国内原油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产量难以有大的增长,未来几年国产原油产量估计难以突破1.8亿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原油需求则以4%〜5%的速度增长,供需矛盾越来越大。我国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将近一步加大。2004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长和一些不确定因素及投机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持续上涨,目前的价格已突破70美元/桶,创多年来的最高。原油价格直接影响到乙烯、丙烯和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生产成本,但并非价格走势完全一致。以2003年实际价格为例,2003年原油价格波动30%,乙烯、聚乙烯、聚丙烯、ABS(一种合成橡胶的名称)、聚苯乙烯的价格波动仅分别为18%、9%、8%、7%和10%。原油成本的提高进一步摊薄了中间品及下游产品的利润,而石化产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利润的减少将延长资金的回收期,高投入、高风险得不到预期的高回报,这势必降低石化产业投资的热情。另外,石化行业的供应和需求受经济以及新增能力、装置开工率和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而表现出周期性波动。从以往的经验看,石化行业每隔7〜9年就经历一次从顶峰到低谷再到顶峰的循环周期。同时,高峰期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价格波动幅度趋于平缓。1995年是上一个石化工业鼎盛时期,至2002年的7年中,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美国经济衰退以及“9.11”事件等影响,全球石化工业经历了一个很长的低利润率时期。在1995年见顶回落至2002年这一下滑阶段,全球石化行业进行了较大范围和较大力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停止或缓建了一批重大的生产装置,近几年全球经济经受住了几次重大事件(如亚洲金融危机等)引发的经济震荡,原来过剩的石化产能因需求增长得到部分消化。2004年新增需求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使全球石化业的装置利用率明显提高,效益明显好转。随着欧美经济的复苏,世界经济开始回升,日本以及东南亚经济也开始摆脱长期的阴霾,步入增长的轨道,世界石化行业迎来一个新的高峰。2004年全球GDP增长率为5%,达到近10年的最高点。受石油需求上升,油价上涨,新增产能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石化产品价格上涨,毛利率上升,全球石化行业景气度大幅度提高,逐渐步入了新一轮景气高峰。世界经济增长达到高峰时,石化产品价格和需求也达到顶峰,装置开工率不断提高,收益快速回升,导致投资活跃,许多企业都积极计划新建和扩建装置,新增产能较多,能力逐渐出现过剩。当经济增长趋缓,需求下降,产品价格降低,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资本紧缩,新增能力减少,逐渐消化前期过剩能力,产品价格又开始上涨。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直接导致石化产业呈现周期性波动。目前石化产业处于景气周期高位,其基本供求特征是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快速增长而供给偏紧,全球对重要化工产品乙烯的需求增长达到4%〜5%,而供应量增长只有1%。国内权威机构根据全球石化行业的发展规律,结合国内经济增长状况,同时参考国内大量的石化项目扩产时间表,以及相当多的石化产品进口依赖度大而受中东地区局势仍然动荡不安和国际投资基金借机炒作等因素影响导致的原油价格又持续居高的现实,预期本轮石化周期的景气高点将于2006年结束,随后整个行业又将进入较长的调整期,2008年前后将是一个低谷期,下一个周期高点将在2012年前后到来。这些都足以引起我们进行石化产业投资的谨慎。第二节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变暖,温室效应的不断恶化,环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实践已经证明以牺牲环境代价来换取繁荣发展是表面的、虚弱的,是推迟执行的灾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吸引全球的目光。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承受着资源缺乏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把其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刚刚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政府明确要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提出两个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要降低10%。在集约、低能耗的前提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番,也就是实现所谓的“绿色GDP”,这涵盖了对各个产业多方面的严格要求,尤其对于石化这个污染较高、能耗较高的产业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数字,全国石化企业共有21000多家,其中50%以上分布在长江、黄河两岸,这些企业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我国在建或已建的涉及石化产业的各类园区虽然很多,但大多质量不高。许多化工园区内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有悖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园区内多数为小化工厂、小化工装置,能耗物耗高,缺乏“三废”治理措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有的园区盲目上项目,不注意筛选建设项目,一些境外公司借机将高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难度;就是在已有规划建设和管理较好、可与世界著名化工园区相竞争的大型石化园的地区,石化工业仍未改变布局散乱无序的状态,如上海市已在杭州湾北岸建立了国家级化工区,但在全市范围内小规模、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安全隐患多的石化企业还是大量存在,南京也同样如此,虽然已建设了国家级的化学工业园,但城北污染十分严重的化工企业,至今仍未关停或搬迁;另外尽管一些大型石化项目能够达到相关的排放要求,但由于地区的区域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并不相同,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上达标排放的大炼油、大乙烯等化工项目,如总投资97亿元的中石化广西炼油项目和总投资116亿元的中石油广西炼化项目均在沿海城市北海和钦州选点建设,影响区域内分布有红树林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水产养殖区等,属于环境敏感区。而大连市目前正在规划的大连双岛湾石化项目,位于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内规划面积近20平方公里的玉带片区也在我国的国家湿地保护区内等等,这都有可能严重影响环境。下面本文就具体分析一下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带对环境的影响。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带主要位于南京市主城区东北方向的大厂区一带,该区工业高度集中,目前已形成以石化、电力、化肥、冶金为主的重要工业区,该区的人口也相当密集,现常住人口18余万人,扬子石化、南化、南钢等不少大企业都建有自己的生活区,但各企业设施自成系统,没有真正形成资源社会共享。大厂区内现有大小河道共18条,总长64公里,马汊河为区内主要河道,该河是滁河的分河道,全长13.9公里,河宽70米,长江南京段历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表明,中泓以南半江,由于工业废水排入较少,水质状况良好,而中泓以北半江,由于沿岸分布了30多个排污口,其中在长江大厂区段就有19个排污口,故在排放口附近形成大小不一的污染带,造成对江水的局部污染,还因为各大企业各有自己的生活取水口,生活取水口未能统一布局,存在排污口在生活取水口上游的现象,曾一度造成对部分生活取水口有较大污染,后经生活取水口改造后取水口水质有所改善。而且由于工业总体布局不甚合理,厂区位于居住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另外还有历史原因、地区规划考虑欠周全等造成的生活区与生产区交错混杂在一起,等等;这都为环境治理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区内已有扬子石化公司(包括扬巴一体化等中外合资公司在内)、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钢铁厂、南京热电厂及南京华能电厂等五家大型企业,以这几家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工业总产值已占到该地区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而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同样占到了该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绝大多数,同样也在95%以上。虽然区内各大企业近年来加大了环保设施的投入和污染治理的力度,使该地区的受污染程度基本保持在1995年度的水平,但目前该地区的环境污染以及环境承载容量本身还是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下面是1995年该地区污染源具体调查结果。一、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该地区以煤为主要工业燃料,各种锅炉均设有除尘设施,除尘效率为80%到99.5%不等,但没有脱硫装置,外排烟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SO2为8万吨/年左右,NOX(NO、NO2等)为55000吨/年左右,烟尘为32000吨/年左右,CO为54000吨/年,其中主要控制污染物SO2、NOX和烟尘,五大企业排放量分别占98.9%、98.2%和96.8%,而石化行业对大气
污染的分担率最高,在40%以上。二、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废水总排放量为3,1000万吨/年左右,分别由19个排放口排入长江,主要来自南京钢铁厂、南化公司和扬子石化公司五家企业,分别占CODcr(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酚、氰化物、悬浮物排放量的97.68%、98.89%、99.56%、100%和98.36%,区域废水主要污染物分担率分别为石油类占59.2%,挥发酚占25.24%,悬浮物占9.18%,由数据可看出也是石化行业对水的污染程度最高。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区域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4万吨/年左右,综合利用量为17万吨/年右,占总量的70%以上,处理量为1万吨/年,贮存量6万吨/年,无固体废物外排。综上所述,废气和废水是本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废气中的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而大气中含量SO2过多会引起酸雨,改变土壤质量,破坏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尤其对农作物、植物有着极大的危害;另外由于大厂区工业布局不合理造成的生产区位于居住区主导风向上风向的原因,废气中的NOX和烟尘对生活区的污染严重,使得该地区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比率明显高于南京市的其它地区。且废水中的石油类、酚、氰化物等均为有毒物质,对水中生物尤其是鱼类的危害最大,该地区的鱼类大部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经对该地区六种鱼类(分别是刀鱼、江蟹、鳗鱼、长吻鱼、鲶鱼和鳜鱼)的取样检测,体内对石油总烃毒物的残留量、铜的残留量均超过了允许的范围,不适合人食用,鱼类因污染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该地区鱼产量变动的基本趋势是逐渐的减产,不但总产量继续下降,鱼群结构也发生变化,如主产鱼类刀鱼产量明显减少,很大程度已失去了渔业意义。有数据表示近年来该地区的长江水域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在不断减少,表明污染程度在加重,而且工业废水对生活水也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事故排放时污染程度很大,对人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根据近年来对该地区人群健康统计资料,虽然该地区的人群期望寿命在增加,但还是稍低于南京市平均水平;婴儿、新生儿、孕产妇死亡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在偏高的范围内;而该地区恶性肿瘤、癌症、呼吸系统、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这都与该地区的环境恶化有着直接必然的联系。第三节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的前景和对策第三节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的前景和对策目前南京工业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预计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市工业经济仍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因而整个社会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潜力巨大;与此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必将引导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全面升级,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质量、品种等提出更高要求。南京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将为南京石化工业由大走强和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外合资合作,提供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石化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基础产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从现代石化发展趋势来看,有了石化源头项目的带动,就能形成石化产业的聚集和发展。南京本身已具有良好的石化产业基础,在交通、区位还有发展依托以及投资环境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又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有着美好的前景,关键是如何才能保证南京地区石化产业集聚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及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认为,在促进产业集聚这个问题上,政府扮演什么角色是首先要搞清楚的。政府和企业在追求竞争力提升和繁荣时应该扮演新的、具有建设性和行动性的角色。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支撑生产力提升的良好环境,这意味着政府在有些方面(比如贸易壁垒,定价等)应该是尽量不干预,而在另外一些方面(诸如创造一个开放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好的外部环境,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以确保强有力的竞争,以及做一些提升生产要素质量的工作,如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提供信息等)则要扮演积极的角色。政府可以用许多方式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但切不可限制竞争,或者人为地降低安全和环境标准。因为政府在这些方面的“帮助”实际上只能阻碍公司创新,延缓生产率的改进,从而也影响到竞争力的提升。从一个更广泛的层面来讲,政府和企业在地区生产率提升上应该相互依赖,积极对话,消除障碍,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共同创造合适的投入要素、信息和基础设施。在许多地区都存在着公司与政府间的紧张、不信任现象,以及政府的家长式作风等等,这些现象都不利于生产率的增长,是公司经营的一个隐含成本。政府应积极引导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间的交流与互动合作,以提高产业的外部经济和集体效率。由于产业集聚的优势是一种整体优势,所以,可由政府部门和有关企业共同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产业集聚发展前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论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战略产业的重点依托企业,鼓励他们建立研发中心,并通过建立“同业联合会”等形式,使各个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进出口业务等多方面实现高效的网络互动与合作,产业集聚可以逐步形成信任与合作基础,增强在原材料市场和产品市场中的议价能力,降低商务谈判和合同执行成本,以及企业间的技术服务成本。企业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也可以提高企业成员的管理和决策水平。另外,企业间在正式或非正式接触时,信息和知识,尤其是隐含经验类知识会很快扩散,这样,就节约了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使产品更具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体创新收益。最为重要的是,产业集聚内部可以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这是产业集聚的根本竞争优势所在。政府还可以通过合理调整产业规划布局、提供有效的基础设施、制定方向性扶持政策等手段,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健康发展。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化工产品市场,建设若干个化工物流配送中心,为石化企业降低生产采购成本和产品流通需求信息提供便利服务。需要注意的是,政府的引导和组织要有助于维护和提高产业集聚的整体利益,并把这些利益改善尽可能留在产业集聚内部,并延伸石化产业链,发展关联产业,加强产业配套,以形成产业集聚。石化产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运输、工程施工、设备制造与检修等产业贯穿石化产业全过程。此外,大规模投资还离不开金融与教育培训等服务业的支持。这些产业与石化产业共同形成了一个大产业链。在成本占优的形势下,大多数从事连续生产的石化企业经营活动相对平稳,因此,以石化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可以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连续运转。本文认为,要建立南京地区的石化产业集聚,依托大型石化基地建立大型一体化化工园区是很有必要的。目前,世界石化和化学工业生产已趋向于园区化、大型化和一体化。美国、西欧和日本等都已在沿海沿江地区依托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建立了具有世界级规模、产业集聚程度更高的化工园区。如美国墨西哥湾的阿瑟港、德国的路德维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新加坡的裕廊、韩国的蔚山等,都是发展较好的世界著名化工园区,现已成为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化工园区要做到规划和建设起点高、产业定位清晰、产品特色和优势突出、综合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具备良好发展条件。而进入园区的项目,必须是技术含量高,生态环境相容性好的产品,尽可能把“三废”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对企业处理过的“三废”再集中进行处理,使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促使其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发展。目前,我国在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功能化学品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这也是南京石化产业集聚所欠缺的,今后要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专用化学品、功能化学品和新型材料等深加工产业,提高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同时,要明确南京化工园区内的产业定位和市场定位,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但园区间应有一定的产业分工,避免园区内产品、项目与产业链的雷同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以利于形成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这方面,我觉得道化学的价值园“一体化”模式值得借鉴,它的“一体化”模式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产品项目一体化:石化园区内落户的主体项目以石化产品为纽带连成一体,实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公用工程一体化:根据石化园区内主体项目对水、电、气等的需求量,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水、电、气、热为一体的公用工程岛,实行园区内能源的统一供给,梯级使用。物流传输一体化:通过基地内与各生产装置连成一体的输送管网以及仓库、码头、铁路和道路等一体化的物料运输系统,将区域内的原料、能源和中间产品安全、快捷地送达目的地;物流传输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隔墙供应”。环境保护一体化:通过运用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来保护环境,并通过对废水和废弃物的统一处理,形成一体化的清洁生产环境。管理服务一体化:政府提供“一门式”办公服务,同时,结合市场经济手段向厂商提供后勤的“一条龙”服务,使各生产单位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其核心生产活动。南京化工园区的产业链是按照基础石化原料-化学中间体-精细化工原则预先规划好的,要借鉴价值园、联合体以及一体化生产的理念,招商项目需严格按照产业链的要求,不属于产业链一环的企业无论规模多大都不能进入化工区,这要求要搞好南京化工园区的详细规划,以规划引导石化集聚带的发展。而化工园区本身是一个特别强调供应链管理的特别的工业区,同时因为其产品一般是液态的,毒性强、挥发性强、易燃易爆,危险程度很高,因此,南京化工园区的规划应请专业的化工领域的咨询机构协助制定。南京化工园区的详细规划,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总体布局规划、产业规划(产品链规划)、交通规划(含港口)、公用工程总体配套规划、物流配送规划、电子化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系统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安全防灾规划、投资与效益的预测等。国内的上海、宁波和常州等许多化工区都先后聘请了专业的咨询公司为他们量身订做了很好的园区发展规划,并且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和招商宣传效果。要加快石化后加工业的招商引资政策支持力度,依托优势大型企业延长产业链,形成大中小项目相配套。南京地区炼化一体化的产业基础为南京地区精细化工和高新材料等石化后加工产业链提供了发展空间,南京化工园区所在地政府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加快石化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参与石化后加工产业链的建设,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另外,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相应的环保投入比重要继续加大。要选用先进的工艺和环保设施,使得各企业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排放减少到最低程度。原来南京地区的石化企业是“散养”的,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现在把这些企业集中起来进行“家养”,这样治理污染成本降低,环境保护更有保障。还要对目前南京城北地区分布较散的技术落后的小型石化企业进行整治,做出必要的拆迁整合,把它们集中到化工园区中来生产,在产业更加集约的同时,使污染治理更加集中,在提高治污水平的同时,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黑龙江c1客运资格证模拟考试题下载什么软件
- 2024年徐州办理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和答案
- 吉首大学《律师法学》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机加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考试卷及答案
- 吉林艺术学院《影视特效合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视觉艺术机构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酒吧装修保密协议书范本模板
- 2024年供暖系统承揽合同范本
- 吉林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船舶电气安装理论图纸相结合PPT课件
- 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PPT课件
- 幕墙打胶工艺
- 违约损失率(LGD)研究
- 新冀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第26课课件
- 编写标准必备文件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格式模板大全
- 《钻木取火》PPT
- 2021-2025乡村5年规划三篇
- 无线电遥控帆船讲解
- 压力与情绪管理(完整版)
- 福建省标准化考点巡视监控系统操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