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地产定价策略分析2007-12-0509:59一、房地产定价方法
价格是房地产经营过程的核心与实务,一切的经营活动均以此为中心。高价位能够提高单位利润,但可能影响房地产销售,低价位虽然能够扩大销售,但可能丧失获取更多利润的机会。如何确定最适合的价格,求取最大的利润,是所有投资人最关心的事情。
(一)成本加成定价法
将产品的成本(含税金)加上预期利润即为房地产价格的定价方法,是一种最基本的定价法,是根据测算或核算的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率确定的。例如:某一项目的总成本为1500万元,预期利润10%,则总售价为1650万元,再将此1650万元分配至每一单位的房地产商品,即得到单位面积平均售价,再根据每一单元房地产的楼层、朝向、室内装饰情况确定房地产售价。
成本是开发项目的全部成本,包括开发成本以及经营过程中的支出和税收,基本上可分为可直接计入的成本和分配计入的成本。
利润率应当考虑房地产投资的风险情况和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综合测算确定。
成本加成订价虽较简单、理论依据充分,但这种方法本身考虑市场对价格的接受能力不够,实际定价时,在此基础上仍必须考虑市场行情及竞争激烈与否,才能定出合理的价格,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种定价方法所做的定价可能缺乏竞争力。
(二)竞争价格定价法
竞争价格定价法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定价,市场竞争是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但其中价格的竞争始终是市场竞争的重要要素,特别是房地产商品这样高价格的产品,即使你的定价比竞争者的价格高出不多,但作为顾客是特别关心的,由于房地产商品的不可移动性,竞争主要考虑相近产品或附近区域的竞争情况,因此,所谓竞争价格定价法主要依据相近产品或附近区域竞争状况而确定经营房地产的价格。在竞争激烈时,若条件相当的两宗房地产,定价较高的,一般难以为顾客所接受。要比竞争者推出价格较高的房地产,通常应具有公司信誉良好、用材较高级、具有独特的设计等优势。
竞争价格定价法通常是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时应当考虑的一种方法,在此种方法下,开发经营者获取较高利润的途径就是必须着眼于降低开发经营成本。
(三)顾客感受定价法
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是效用理论。对购房者而言,他实际上并不清楚也不十分关心市场上房地产商品的成本、造价等问题。他在选购房地产时,影响其作出决定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其他同类房地产商品的价格如何;二是以一定的价位购买该项房地产是不是值得。当购房者对某开发公司的品牌有信心时,纵然定价较高,购房者基于享受良好的售后服务和今后物业管理的考虑或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实力、身份等,仍会欣然前往,而当购房者对推出房地产商品的开发公司不具信心时,一旦定价太低,购房者反而会怀疑其品质而不予信任。为什么在同一个城市里,物质条件(如交通、绿化、生活服务设施等硬条件)相当的一些小区,有的定价较高却仍然卖得火爆,有的价位虽然较低,销售却冷冷清清,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顾客的感受。顾客的感受与推出该项房地产商品的开发商的社会信誉有关,也与该项房地产从策划阶段到营销过程中的宣传定位有很大的关系。
依顾客感受而定价是大胆作风,难以确定定量的理论依据并进行定量计算,所以,尽管房地产和其他商品一样,品牌信誉确实能影响甚至主导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但房地产的定价亦不能太离谱,若超过顾客所能忍受的价位,销售反而不利了。
(四)加权点数定价法
预售房屋的定价,通常采用市价比较法,即前述的竞争价格定价法,分析拟推出经营房地产每平方米单价的合理行情,再根据面积、朝向、视野、楼层差别等而确定不同的定价增减比例,并据以对不同房屋进行定价,称为加权点数定价法。
楼层、朝向及面积等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受消费习惯、心理经济条件、社会风俗等多种因素制约,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运用该方法时,应当根据调查研究的情况而确定。不
过一般遵循下列规律:
朝向差价:一般南北向较贵,东西向较便宜。
楼层差价:楼层价位高低,受建筑物高度的影响。一般而言,高层建筑中,一、二、三楼及越高越贵,中间较便宜;多层建筑则中间楼层较贵,越往上下价位越低。
选间差价:选间因三面采光,因而较其他单位为贵。
视野差价:临公园、湖边、海滩或视野较佳、景观较佳为贵,面临巷弄或采光较暗者,即使同一栋楼,同一楼层,也较便宜。
面积差价:一般情况下,办公经营面积集中且达到一定规模或是住宅单元面积较大时价格可适当提高。
设计差价:屋内布局、大小公共设施的配置都会影响房屋价格,布局合理的单元住宅价格可适当提高,一宗房地产项目内某些特别差的单元,可能需要降价销售。
(五)旧房定价方法
旧房因受到损耗的影响或是设计、布局等方面已经过时,在定价时,应考虑房屋的具体情况,可以根据附近新建房屋的交易价格,再根据拟交易房屋的房龄或是成新程度定出价格。旧房如果因为修建年代的影响或其他因素的制约,存在设计及布局过时的情况,则应调低价格,旧房交易前,通常需要经过粉刷、整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适当提高价格。
二、房地产定价策略
(一)价格折扣与折让策略
1.现金折扣。购买者如能及时付现或提早付现,公司则给予现金折扣。房地产销售中,一次性付款可以给予优惠就是这种策略的具体表现。这种策略可增加买方在付款方式上选择的灵活性,同时卖方可降低发生呆账的风险。2.数量折扣。顾客大量购买时,则予以价格上的优待。这是公司薄利多销原则的体现,可以缩短销售周期,降低投资利息和经营成本,及早收回投资。但房屋价格高,金额巨大,而且每人所需有限,公司不可能以鼓励大量购买然后给予折扣的形式来销售,因此,这里的“数量”则需要慎重确定。更多数量甚至整幢大楼的购买虽然不多见(有时会出现机构购买的情况),但一旦如此,通常可以通过谈判获得更高的折扣。
(二)单一价格与变动价格策略
单一价格即不二价,无论谁来购买都是同样价格。若有折扣、优惠、赠品,则对每一顾客皆一视同仁。
变动价格则对每一顾客的成交价皆有所差异。这主要来自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或者买方与卖方的特殊关系造成。房屋价格能达到不二价的公司很少,一般几乎都是“变动价格”,尽管有时这种变动从单位价格来看可能并不高,但从总价来看,情况就不一样了。
(三)“特价品”定价策略
使少数产品以非常廉价的姿态出现,来吸引消费者购买。所谓“特价品”在房屋营销中往往只有一户或少数几户,即所谓“广告户”,如广告中常见的所谓“起价”××元。
(四)心理定价策略
传统的心理定价策略亦称奇数定价。根据心理学家对消费者购买心理之研究调查,同一件产品当标价49元时,不但销量远大于标价50元的产品,甚至还比标价48元的销路还要好。这种策略也可能用于房地产定价。现代心理定价还有其他一些新的表现,如吉祥数字、吉祥门牌号定价策略,像每平方米1998元这类定价。
(五)非价格竞争策略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基本策略,但在房地产营销中,也有在竞争中突破价格竞争而自主定价的策略,如在相邻同档次的项目中,一方不通过价格调整,而通过提供比竞争者更优惠的其他条件来竞争的情况,如提供良好的后期物业管理、较低的物业管理费等来吸引顾客。
三、房地产价格调整
(一)房地产价格调整类型
在房地产营销过程中,基于市场情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目标的调整,需要对房地产价格进行调整,其类型无非是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
1.降低价格。当卖方面I临销售停滞不前、同业竞争极为激烈时,经常需要做降价的考虑。降价终将引起同业间的摩擦与价格战,但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降低价格的另一个原因是生产能力过剩,产量过多,资金占用严重,而增加销售力量、改进产品或其他营销手段都无法达到销售目标,从而造成资金周转不灵,企业无法进一步扩大业务。于是一些房地产企业放弃“追随领导者的定价”的做法,而采用“攻击性定价”的方法,以便提高销售量。
有时企业为了获取市场占有率,会主动降价,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生产成本又会因销售量的增长而下降。
2.提高价格。提价会引起消费者及中间商的不满,但有时在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时,房地产企业为了生存也不得不提价。例如由于通货膨胀,成本高涨,但生产率无法提高,许多企业不得不以提高价格的方式来确保利润。提价虽然会招来顾客的抱怨,引起公司销售人员的困扰,但如果运用得当,成功的提价会给公司增加利润。
(二)房地产价格调整的方法
1.直接的价格调整。直接的价格调整就是房屋价格的直接上升或下降。它给客户的信息是最直观明了的,一般来说,价格上调,是说明物有所值,买气旺盛。对于这样的正面消息,发展商是最希望客户尽快了解的,所以往往是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并由此暗示今后价格上升的趋势,以吸引更多的买家尽快入场。与此相反,价格下调,则说明产品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不为买家所看好,或者是经济低迷,整个市场不景气。应该说,除非万不得已,房地产发展商通常是不会直接宣布其楼盘价格下调的,而是通过其他方式间接让客户感受价格下挫的优惠,以维护其正面形象。
直接的价格调整有以下两种方式。
(1)调整基价。基价的调整就是对一栋楼宇的计算价格进行上调或下降,因为基价是制定所有单元价格的计算基础,所以,基价的调整便意味着所有单元的价格都一起参与调整。这样的调整,每套单元的调整方向和调整幅度都是一致的,是产品对市场总体趋势的统一应对。
(2)差价系数的调整。房地产实务中,通常是在基价的基础上通过制定不同的差价系数来确定不同套、单元的价格,各套、单元价格则是由房屋基价加权所制定的差价系数而计算的。但每套、单元因为产品的差异性而为市场所接纳的程度并不会和我们原先的预估相一致。在实际销售中,有的原先预估不错的实际上并不好卖,有的单元原先预估不好卖实际上却好卖。
差价系数的调整就是根据实际销售的具体情况,对原先所设定的差价体系进行修正,将好卖单元的差价系数再调高一点,不好卖单元的差价系数再调低一点,以均匀各种类型单元的销售比例,适应市场对不同产品需求的强弱反应。
2.调整付款方式。付款方式本来就是房价在时间上的一种折让,它对价格的调整是较为隐蔽的。分析付款方式的构成要件,可以发现,付款方式的付款时段的确定和划分、每个付款时段的款项比例的分配、各种期限的贷款利息高低的影响是付款方式的三大要件,而付款方式对价格的调整也就是通过这三大要件的涮整来实现的。
(1)付款时间的调整:是指总的付款期限的减少或拉长,各个阶段付款时间设定向前移或向后靠。
(2)付款比例的调整:是指各个阶段的付款比例是前期高、后期低,还是付款比例的各个阶段均衡分布,或者是各个阶段付款比例的前期低、后期高。
(3)付款利息的调整:如“免息供楼”、“首期零付款”等策略实际上是利息调整的例子一、成本+竞争?消费者+竞争?无论是以攫取高额利润还是以快速回笼资金为主要目标,我们在为楼盘确定价格时通常需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成本——地价、建安成本、税收及其他费用的总和。二是竞争——市场供求总量、直接与间接竞争对手们的价格情况。三是消费者——目标消费者能够接受何种价格。三种因素在楼盘最终定价中所起的作用显然不一样,一般说来市场供求总量与竞争对手的价格只是参考,而成本与消费者则是决定价格策略的根本因素。深入分析后即可发现:成本+竞争和消费者+竞争是房地产定价的两种基本策略。成本+竞争定价策略的决策流程大致是:计算出项目总成本→侦察竞争对手的价格情况→加上预期利润(视目标不同而比例不同)→得出本楼盘价格。消费者+竞争定价策略的决策流程是:竞争对手提供的物业与价格如何→调查在该地段开发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物业,调整各项价格变数后消费者将愿意以何种价格接受何种物业→开发何种物业类型、如何开发能实现战略目标→本楼盘最终具体价格。很显然,目前多数发展商选择的是成本+竞争定价策略,因为它最简便易行,因为这样能“最清楚地知道自己能赚多少利润”,更因为多数发展商是在房子盖好了快要卖时才考虑价格的。但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是典型的“产品主导型”策略,是不太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因为它蕴含着两方面的风险:首先是定价过高产品滞销的风险。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是市场主体,但这一定价模式却将消费者排斥于价格体系之外,而现实是只有当消费者认为付出该价格能得到相对甚至超额的价值时,才能使交易成为现实,一旦出现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需要与欲求的设计、建筑,依成本+利润方法定出的价格只能是一种“虚拟价格”,得不到消费者的回应,于是产品滞销,于是制定价格时预期的利润也就成了“虚拟利润”。其次是定价过低较难赢取超高额利润的风险。当前地产市场是个起步不久发展极为迅速的市场,也是个消费层级差距越来越大的市场,因此经常可以依靠新规划理念、新建筑设计、新户型设计、创新的小区环境营造、新建筑材料、新科技运用等为楼盘树立起与市场流行产品截然不同的形象,并带给消费者特殊的附加价值,而企业也就能轻松赢取超高额的利润,但以产品为中心,以成本为出发点的这一定价模式显然难以做到这一点。消费者+竞争定价策略最大的好处由于以消费者的潜在心理接受价格为出发点,以竞争对手为参照,因而无论规划、设计、建筑、户型、配套、营销均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原则,并时刻注意区别或跟随竞争对手,因而实现开发目标(高额利润或快速回笼资金)的各种措施、手段、过程始终都处于可控制状态,能使开发效率达到最高。但这一定价策略需要发展商有以市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开放心态,需要认识到价格是一种是与产品、市场、销售、形象、宣传推广一起构成一个互有关联的系统策略,需要在前期做大量的专业研究,需要大量同时具备专业与市场知识的管理人才,因而在目前国内的发展商中,只有万科、深圳的金田、招商、华侨城、北京中鸿天、广州金业、上海华辰等大市场中的大发展商才能做到,但反过来,从市场出发、从消费者出发也正是他们屡屡成功的主要原因。二、金子?银子?价格策略是房地产营销中事关项目成败的关键一环。即使大家都以成本+竞争或消费者+竞争模式定价,不同的开发目标、也会因不同的人、不同风格的发展商而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分为三类:银子要卖金子价、金子只卖银子价、金是金银是银一定要卖个“实价”。“银子卖出金子价”当然是多数发展商的梦想,因为这样可使利润的最大化,而追逐利润正是商人的天性。在当前发育尚不成熟但发展极为迅速同时消费层级需求差距日益拉大且真正的“金子”并不多的市场环境下,要实现这一点虽然难度不小,也并非完全不可能。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使“银子具备某些金子的品质”,也就是需要为楼盘赋予一些高层次、高品质元素如创新的规划设计、创新户型、创新的材料运用、创新的科技成果运用等,这些投入虽然并不需要“金子”的代价,但却使楼盘具备了领先竞争者的内在优势,因而也就具备了“金子般的品质”。其次还必须使“银子看起来象是金子”。而这就需要高超的楼盘形象和卖场包装技巧,必须使楼盘从外在形象、传播形象、卖场形象都显得比竞争对手高贵、典雅。最后,还必须让消费者相信楼盘确实具有等同于“金子”的价值,这就需要大规模、高规格、高层次的新闻炒作、整合推广去说服消费者。银子卖出金子价的好处不言而喻——只需完成销售50—60%即可获得不错的利润,一旦销售到90%,那真是赚得盆盈钵满。但在今天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这一策略的难度越来越大风险系数越来越高,它只适合内部管理、控制能力特别强且富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企业。近年也有少数发展商,发现了“利润最快化”而带来的资金融通成本的降低和资金效率的提高,有时将“金子”从轻看待,所获所得反而常常出人意表。于是也有人主动选择“将金子当银子卖”。由于“物超所值”,只要有着正确的传播策略,让目标消费者都认识到这是一块金子,就是实现100%销售也不是难事,这样的实例不在少数。这一策略特别适合资金压力较大而需要迅速回笼或出于特别的战略目标而对市场份额有着强烈需求的企业,毕竟要作出“有钱不挣”的决策是件困难的事。尽管绝大多数发展商希望能赚取最高额的利润,但市场实际中多数发展商选择的却是比较平实的策略:“金是金银是银”,物有所值。毕竟这是风险不大、利润不小的稳健策略。但这一“夹在中间”的策略也有其不利的方面:销售周期较长因而销售过程中控制性失效风险不小;价格不高不仅获得平淡而且不利于树立公司形象、价格不低较难聚集人气迅速完成销售,一旦销售遇到阻力更将因提价则市场无法接受,降价又有损公司品牌而陷入尴尬。最有力的策略当然是通过包装让楼盘“看起来像是金子”,但又只售银子的价,“尽量挤掉价格中的水分”,使价格尽量回归价值,从而使发展商有利可赚,消费者乐于接受。这就需要充分、专业且强有力的策划。三、开盘:高开低走?低开高走?好的开端往往也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楼盘价格策略中,开盘定价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此我们拟对价格走势进行定性分析,讨论楼盘的价格走势与地产营销的整体效果的关系,以确定明确的价格战略。我们前两篇已经分析到,在房地产营销中,价格是与产品、市场、销售、形象、宣传推广互动的策略,需要依阶段性营销目标不同而调整,价格高了要降低,低了可调高。问题的关键是,对新推楼盘来说,是低价开盘,以后逐渐走高好呢?还是高价开盘待完成初步销售目标后再低价清货好?低开高走有如下好处:(1)价廉物美是每一个购房者的愿望。一旦价格比消费者的心理价格低,给消费者以实惠感,就容易聚集人气。消费者知道了发展商“先低后高”的战略后,因其中包含着升值空间,也容易成交。而开盘不久的迅速成交,又能促进士气,提高销售人员乃至全体员工的自信心,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开展日后工作。(2)低价开盘,价格的主动权在发展商手里,何时调高,幅度多少,可根据市场反映灵活操控。(3)资金回笼迅速,有利于其他营销措施的执行。(4)先低后高实现了前期购楼者的升值承诺,发展商容易形成口碑。低开高走也有不利之处:(1)低价低利润是必然的结果。(2)低价很容易给人一种“便宜没好货”的感觉,伤害楼盘形象。高开低走的好处是:(1)便于获取最大的利润。(2)高价未必高品质,但高品质必然需要高价支撑,因此容易形成先声夺人的气势,给人以楼盘高品质的展示。(3)由于高开低走,价格是先高后低,或者定价高折头大,消费者也会感到一定的实惠。高开低走的不利之处是:(1)价格高,难以聚集人气,难以形成“抢购风”,楼盘营销有一定的风险。(2)先高后低虽然迎合了后期的消费者,但无论如何,对前期消费者是非常不公平的,对发展商的品牌有一定影响。实际上无论是高开低走,还是低开高走,都不是绝对的,销售过程中的价格变化是较为微妙的。作为发展商,关键的问题是要在楼盘定价的前期,综合权衡物业形态、品质、市场态势、消费者心理,寻找合适的机会点,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否则不考虑楼盘销售的成交量以及时间成本,将会受到严峻的市场考验。风险亦在其中。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低开高走策略适合以下三类楼盘:(1)项目总体素质一般,无特别卖点;(2)郊区大盘或超大盘,这类楼盘首要的是聚集人气。入住人多则容易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大社区概念,而销售也将直线上升,如人气不旺则极易因位置等缺陷而无法启动。(3)同类产品供应量大,竞争激烈。而高开低走策略则适合以下楼盘:(1)具有创新性独特卖点。(2)产品综合性能上佳,功能折旧速率缓慢。价格之于营销的重要性无需赘述,因此不管决定选择哪种策略,重要的是对市场有清醒的认识、对楼盘有客观的分析,对策略执行有细密周详的计划,对价格与其他营销措施的配合有充足的准备,而且在市场营销中应不断对进行价格曲线的维护,这样才能达到整合营销的效果。尾盘:降价清货?精细营销?“尾盘”即主要战略任务完成后尚未售出的单位。不同的公司、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开发目标导致何时才算进入尾盘阶段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对于“银子卖了个金子价”的项目来说,可能销售超过75%以后的都属尾盘,而对于“将金子当银子卖”的项目来说,尾盘量可能不超过10%。不管其数量如何,既然不能在预定时间内被主流消费者所接受购买,尾盘自然也都是具有某方面缺陷的产品:如朝向不好,主卧或客厅朝北或有西晒;如在项目中的位置不好,采光、通风均有不便或项目临近绝妙风景却无法欣赏;如楼层不好,“顶天立地”型;如户型结构不好,卧室、客厅面积比例不适或有多边型或厨房卫生间位置不当;如单位面积过大或过小消费层面非常之窄;甚至有的只是很冤屈地被某些人指为“风水不好”……既然是尾盘,总量自然较小,大规模投入营销费用不甚经济;既然都是些“问题房”,营销难度必定更大,加之发展商已经完成开发战略目标实现主体利润,资金等各方面的压力都不大,因此尾盘期的营销任务只是继续回笼资金,或尽快了断以腾出身手投入下一个项目或其他工作。因此多年来发展商们对付尾盘的办法似乎都只有一招:降价。有的是明降,公开一点的是在广告上大声吆喝“大降价、大让利”,含蓄一点的就搞什么“一口价、统价销售”或只在实际销售中提供更大的折扣。也有暗降的,如“送豪华装修”、“送全屋电器”、“送一年管理费”、“送家具”……在除了发展商之外全国人民都认为房价过高的今天,降价当然有着不可小视的威力,在降了几次价后不少尾盘还真清仓了。但降价也有点小问题,首先当然是损失利润;其次是损害前期购买者利益,让他们觉得不平衡从而伤害发展商品牌形象,因此准备在地产行业打持久战的企业还是应慎重对待。此外还有些问题是降价所无法解决的,比如户型结构存在严重功能缺陷——房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太密切了,加之再怎么降其总价也不是笔小数,很少人会花巨资买一套使用极不方便的房子——这其实也是全国空置房面积年年创新高的重要原因。其实,处理尾盘远不止降价这一简单程式化的模式,逐一分析每个单位成为积压品的问题所在,在对市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营销”才是更高效、更全面解决尾盘问题的方式。我们就曾成功地为两个不肯降价的发展商解决尾盘问题。一个是高档小区,二十套原本看好的四房却成了库存,我们调查后发现原来不少客户认为该户型房间太多而卧室面积又普遍偏小,于是我们动员发展商将其改成三房,果然很快售罄。还有一个是中档偏低的小区,一批“大三房”由于总价较高而无人问津。调查中我们发现附近出租房市场需求旺盛且价格相当高,于是我们又将其改为四房,然后“诚征房东”——寻找有意向的投资客,“房东”上门后甚至很快就为其找来了租户!结果自然是四方同喜:发展商消化了库存、投资客找到了收益好安全系数高的投资项目、租户住进了崭新的花园小区…而我们的喜悦自然更难以言表。不同竞争阶段下的价格策略通览欧美主要发达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的经济发展史,我们即可发现,他们的市场共经历了竞争程度明显不同的四个阶段:初级竞争阶段、完全竞争阶段、垄断性竞争阶段、寡头垄断阶段(完全垄断只存在于由政府以行政手段控制的领域)。不同的发展阶段,代表着不同的市场类型、不同的竞争程度和价格状况。阶段企业消费者竞争状况价格状况初级竞争企业数量很少被动、对产品认识少,需求层次低、购买力弱卖方市场、简单竞争,竞争主要体现在生产能力高价格、低质量完全竞争达到最多重视产品质量,需求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逐步形成品牌意识十分激烈,品质、营销手段成为竞争的主要武器价格迅速降低但波动大、价格差距明显垄断性竞争逐步减少专家型消费者、品牌意识强烈、对自己有明确的身份界定竞争激烈。竞争内容转向企业独特核心竞争力价格充分体现价值寡头垄断仅存少数几家专家型消费者,形成高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规模、资金实力成为主要竞争手段价格平稳在初级竞争阶段,市场多处于“短缺”状态,消费者不甚成熟因而没有过多的要求,发展商也不成熟因而没有太多的策略考虑。因而此时的价格几乎全是成本+利润的结果,而且是很高的利润。在完全竞争阶段,由于涌现了众多的地产公司,市场已由“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演变为“你死我活”的激烈拚争,消费者在长了见识多了心思之后也越来越挑剔,于是有人就开始琢磨起消费者的需求、琢磨起产品的差异化,于是价格也不再是简单的实现利润的工具而成了一种锐利的竞争策略,“成本+微利”、“低于市场价入市”、“消费者心理价位决定法”、“竞争定价”、“差异化定价”等纷纷出笼,竞争对手动态和顾客心理对最终价格的影响日渐明显,而部分顽固抱定成本+高利润的企业则多半被消费者遗忘。而在垄断性竞争阶段,消费者的知识、经验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专家型消费者大量涌现,价格在购房决策中的影响大幅降低,由区位条件、产品性能、产品形态、服务、管理、品牌等一系列因素构成的“价值组合”才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所在。同时,尽管竞争对手少了,但个个都是实力强大的劲敌,因此价格策略的制定更需精耕细作。但总的来说,“消费者+竞争”成为制定价格策略的主要模式,而且位置、交通、环境、规模、配套、建筑形态、建筑质量、楼层、朝向、品牌等房地产价格主要参数的权重明显变化,品牌在楼盘价格系数中所占比重显著增大。回顾我国房地产市场,尽管只有短短十来年时间,但象深圳、广州这样起步较早的城市,却已走过了初级竞争、完全竞争阶段并正非常清晰地走向垄断性竞争阶段,而其他多数大中城市则处于完全竞争阶段,甚至还有部分中小城市仍处于初级竞争阶段。在不同的城市,我们可十分清楚地看到由于所属竞争类型,发展商制定房地产价格策略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别。“低开高走”的实际操作问题“低开高走、步步高升”恐怕是楼盘最理想的价格走势。但在价格仍是绝大多数人购房第一考虑因素时,价格的任何变动都将给销售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真要操控得既能为发展商赚来预期的利润,又不影响销售甚至能推动销售,可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儿:促成价格调整的动因是什么,是早在计划之中还是销售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果?销售热到何种程度能调价?销售不畅时能涨价吗?每次调多少?一共准备调几次?调价之后该跟进何种促销手段?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考量。目前市场有两种控制“低开高走”的基本模式:工程进度模式和销售推动模式。所谓工程进度模式,即项目价格走高主要依据工程进展。开工未久,项目形象尚无法充分展示,因此以试探市场、检验项目定位为主要目的的内部认购,其价格也最低;公开发售开始,项目形象包装、卖场包装准备就绪,主力客户即将到来,为确保利润,价格自然要比内部认购期高出一筹;至实景样板间开放(或其他工程进展中标志性时间),工程形象日臻完善,销售高潮已经形成,略略调整价格,客户抗拒心理一般不大;项目封顶标志着项目主体完工,购买风险大大降低,项目的大部分优势、卖点大多都能充分展示,至项目完全竣工,项目好坏优劣一览无遗,客户资金垫付时间短,适当调高价格消费者也能理解。对于分多期开发的大盘或超大盘来说,随着工程不断展开,生活气氛、居家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而一期比一期价高更是常见策略。销售推动模式即主要依据销售进展机动灵活地调整价格,一般来说是在项目聚集了十足的人气后,为进一步制造销售热潮,以调高价格的方式来对犹豫中的客户形成压迫性氛围:项目极为畅销,如不尽快行动,将不得不以高价购买甚至错失良机!但前面的文章我们已经谈到,在真正的房地产营销活动中,价格不应仅仅是反映利润的工具而应是推动销售、谋取对竞争对手优势的重要策略,因此不应将价格走高单纯地看作是楼盘热销的惯性结果,有时巧妙地调高价格反这来也能推动楼盘的销售。1998年我们在操作深圳好景豪园时即成功地运用了此一策略。当时正是在97深圳房地产大热过后的深幅调整期,市场价量齐跌,一片悲观,多数发展商都在寻思如何体面地降点价或多送几份大礼以吸引人气。我们在充足的市场调查后,确认好景豪园聘请国外著名怡景师精心营造的小区环境和其永无遮挡的海景对目标客户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于是决定逆市而动,调高价格3%并调动所有媒体强势传播“逆市飘红”这一惊人的“好景豪园现象”,结果一举创出了屡高屡旺、价格愈高销售愈旺的奇迹!幅以3%至5%为宜。由于每次调价后楼盘总有一种市场的瞬间断层,因而如并没有特别的概念支撑,则必须准备适当促销补救措施,作为价格局部过渡。低价竞争不是唯一出路,以科学的价格调幅和调频,来调节楼盘在市场的动态适应性,是发展商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成本+竞争?消费者+竞争?无论是以攫取高额利润还是以快速回笼资金为主要目标,我们在为楼盘确定价格时通常需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成本——地价、建安成本、税收及其他费用的总和。二是竞争——市场供求总量、直接与间接竞争对手们的价格情况。三是消费者——目标消费者能够接受何种价格。三种因素在楼盘最终定价中所起的作用显然不一样,一般说来市场供求总量与竞争对手的价格只是参考,而成本与消费者则是决定价格策略的根本因素。深入分析后即可发现:成本+竞争和消费者+竞争是房地产定价的两种基本策略。成本+竞争定价策略的决策流程大致是:计算出项目总成本→侦察竞争对手的价格情况→加上预期利润(视目标不同而比例不同)→得出本楼盘价格。消费者+竞争定价策略的决策流程是:竞争对手提供的物业与价格如何→调查在该地段开发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物业,调整各项价格变数后消费者将愿意以何种价格接受何种物业→开发何种物业类型、如何开发能实现战略目标→本楼盘最终具体价格。很显然,目前多数发展商选择的是成本+竞争定价策略,因为它最简便易行,因为这样能“最清楚地知道自己能赚多少利润”,更因为多数发展商是在房子盖好了快要卖时才考虑价格的。但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是典型的“产品主导型”策略,是不太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因为它蕴含着两方面的风险:首先是定价过高产品滞销的风险。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是市场主体,但这一定价模式却将消费者排斥于价格体系之外,而现实是只有当消费者认为付出该价格能得到相对甚至超额的价值时,才能使交易成为现实,一旦出现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需要与欲求的设计、建筑,依成本+利润方法定出的价格只能是一种“虚拟价格”,得不到消费者的回应,于是产品滞销,于是制定价格时预期的利润也就成了“虚拟利润”。其次是定价过低较难赢取超高额利润的风险。当前地产市场是个起步不久发展极为迅速的市场,也是个消费层级差距越来越大的市场,因此经常可以依靠新规划理念、新建筑设计、新户型设计、创新的小区环境营造、新建筑材料、新科技运用等为楼盘树立起与市场流行产品截然不同的形象,并带给消费者特殊的附加价值,而企业也就能轻松赢取超高额的利润,但以产品为中心,以成本为出发点的这一定价模式显然难以做到这一点。消费者+竞争定价策略最大的好处由于以消费者的潜在心理接受价格为出发点,以竞争对手为参照,因而无论规划、设计、建筑、户型、配套、营销均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原则,并时刻注意区别或跟随竞争对手,因而实现开发目标(高额利润或快速回笼资金)的各种措施、手段、过程始终都处于可控制状态,能使开发效率达到最高。但这一定价策略需要发展商有以市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开放心态,需要认识到价格是一种是与产品、市场、销售、形象、宣传推广一起构成一个互有关联的系统策略,需要在前期做大量的专业研究,需要大量同时具备专业与市场知识的管理人才,因而在目前国内的发展商中,只有万科、深圳的金田、招商、华侨城、北京中鸿天、广州金业、上海华辰等大市场中的大发展商才能做到,但反过来,从市场出发、从消费者出发也正是他们屡屡成功的主要原因。二、金子?银子?价格策略是房地产营销中事关项目成败的关键一环。即使大家都以成本+竞争或消费者+竞争模式定价,不同的开发目标、也会因不同的人、不同风格的发展商而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分为三类:银子要卖金子价、金子只卖银子价、金是金银是银一定要卖个“实价”。“银子卖出金子价”当然是多数发展商的梦想,因为这样可使利润的最大化,而追逐利润正是商人的天性。在当前发育尚不成熟但发展极为迅速同时消费层级需求差距日益拉大且真正的“金子”并不多的市场环境下,要实现这一点虽然难度不小,也并非完全不可能。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使“银子具备某些金子的品质”,也就是需要为楼盘赋予一些高层次、高品质元素如创新的规划设计、创新户型、创新的材料运用、创新的科技成果运用等,这些投入虽然并不需要“金子”的代价,但却使楼盘具备了领先竞争者的内在优势,因而也就具备了“金子般的品质”。其次还必须使“银子看起来象是金子”。而这就需要高超的楼盘形象和卖场包装技巧,必须使楼盘从外在形象、传播形象、卖场形象都显得比竞争对手高贵、典雅。最后,还必须让消费者相信楼盘确实具有等同于“金子”的价值,这就需要大规模、高规格、高层次的新闻炒作、整合推广去说服消费者。银子卖出金子价的好处不言而喻——只需完成销售50—60%即可获得不错的利润,一旦销售到90%,那真是赚得盆盈钵满。但在今天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这一策略的难度越来越大风险系数越来越高,它只适合内部管理、控制能力特别强且富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企业。近年也有少数发展商,发现了“利润最快化”而带来的资金融通成本的降低和资金效率的提高,有时将“金子”从轻看待,所获所得反而常常出人意表。于是也有人主动选择“将金子当银子卖”。由于“物超所值”,只要有着正确的传播策略,让目标消费者都认识到这是一块金子,就是实现100%销售也不是难事,这样的实例不在少数。这一策略特别适合资金压力较大而需要迅速回笼或出于特别的战略目标而对市场份额有着强烈需求的企业,毕竟要作出“有钱不挣”的决策是件困难的事。尽管绝大多数发展商希望能赚取最高额的利润,但市场实际中多数发展商选择的却是比较平实的策略:“金是金银是银”,物有所值。毕竟这是风险不大、利润不小的稳健策略。但这一“夹在中间”的策略也有其不利的方面:销售周期较长因而销售过程中控制性失效风险不小;价格不高不仅获得平淡而且不利于树立公司形象、价格不低较难聚集人气迅速完成销售,一旦销售遇到阻力更将因提价则市场无法接受,降价又有损公司品牌而陷入尴尬。最有力的策略当然是通过包装让楼盘“看起来像是金子”,但又只售银子的价,“尽量挤掉价格中的水分”,使价格尽量回归价值,从而使发展商有利可赚,消费者乐于接受。这就需要充分、专业且强有力的策划。三、开盘:高开低走?低开高走?好的开端往往也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楼盘价格策略中,开盘定价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此我们拟对价格走势进行定性分析,讨论楼盘的价格走势与地产营销的整体效果的关系,以确定明确的价格战略。我们前两篇已经分析到,在房地产营销中,价格是与产品、市场、销售、形象、宣传推广互动的策略,需要依阶段性营销目标不同而调整,价格高了要降低,低了可调高。问题的关键是,对新推楼盘来说,是低价开盘,以后逐渐走高好呢?还是高价开盘待完成初步销售目标后再低价清货好?低开高走有如下好处:(1)价廉物美是每一个购房者的愿望。一旦价格比消费者的心理价格低,给消费者以实惠感,就容易聚集人气。消费者知道了发展商“先低后高”的战略后,因其中包含着升值空间,也容易成交。而开盘不久的迅速成交,又能促进士气,提高销售人员乃至全体员工的自信心,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开展日后工作。(2)低价开盘,价格的主动权在发展商手里,何时调高,幅度多少,可根据市场反映灵活操控。(3)资金回笼迅速,有利于其他营销措施的执行。(4)先低后高实现了前期购楼者的升值承诺,发展商容易形成口碑。低开高走也有不利之处:(1)低价低利润是必然的结果。(2)低价很容易给人一种“便宜没好货”的感觉,伤害楼盘形象。高开低走的好处是:(1)便于获取最大的利润。(2)高价未必高品质,但高品质必然需要高价支撑,因此容易形成先声夺人的气势,给人以楼盘高品质的展示。(3)由于高开低走,价格是先高后低,或者定价高折头大,消费者也会感到一定的实惠。高开低走的不利之处是:(1)价格高,难以聚集人气,难以形成“抢购风”,楼盘营销有一定的风险。(2)先高后低虽然迎合了后期的消费者,但无论如何,对前期消费者是非常不公平的,对发展商的品牌有一定影响。实际上无论是高开低走,还是低开高走,都不是绝对的,销售过程中的价格变化是较为微妙的。作为发展商,关键的问题是要在楼盘定价的前期,综合权衡物业形态、品质、市场态势、消费者心理,寻找合适的机会点,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否则不考虑楼盘销售的成交量以及时间成本,将会受到严峻的市场考验。风险亦在其中。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低开高走策略适合以下三类楼盘:(1)项目总体素质一般,无特别卖点;(2)郊区大盘或超大盘,这类楼盘首要的是聚集人气。入住人多则容易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大社区概念,而销售也将直线上升,如人气不旺则极易因位置等缺陷而无法启动。(3)同类产品供应量大,竞争激烈。而高开低走策略则适合以下楼盘:(1)具有创新性独特卖点。(2)产品综合性能上佳,功能折旧速率缓慢。价格之于营销的重要性无需赘述,因此不管决定选择哪种策略,重要的是对市场有清醒的认识、对楼盘有客观的分析,对策略执行有细密周详的计划,对价格与其他营销措施的配合有充足的准备,而且在市场营销中应不断对进行价格曲线的维护,这样才能达到整合营销的效果。尾盘:降价清货?精细营销?“尾盘”即主要战略任务完成后尚未售出的单位。不同的公司、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开发目标导致何时才算进入尾盘阶段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对于“银子卖了个金子价”的项目来说,可能销售超过75%以后的都属尾盘,而对于“将金子当银子卖”的项目来说,尾盘量可能不超过10%。不管其数量如何,既然不能在预定时间内被主流消费者所接受购买,尾盘自然也都是具有某方面缺陷的产品:如朝向不好,主卧或客厅朝北或有西晒;如在项目中的位置不好,采光、通风均有不便或项目临近绝妙风景却无法欣赏;如楼层不好,“顶天立地”型;如户型结构不好,卧室、客厅面积比例不适或有多边型或厨房卫生间位置不当;如单位面积过大或过小消费层面非常之窄;甚至有的只是很冤屈地被某些人指为“风水不好”……既然是尾盘,总量自然较小,大规模投入营销费用不甚经济;既然都是些“问题房”,营销难度必定更大,加之发展商已经完成开发战略目标实现主体利润,资金等各方面的压力都不大,因此尾盘期的营销任务只是继续回笼资金,或尽快了断以腾出身手投入下一个项目或其他工作。因此多年来发展商们对付尾盘的办法似乎都只有一招:降价。有的是明降,公开一点的是在广告上大声吆喝“大降价、大让利”,含蓄一点的就搞什么“一口价、统价销售”或只在实际销售中提供更大的折扣。也有暗降的,如“送豪华装修”、“送全屋电器”、“送一年管理费”、“送家具”……在除了发展商之外全国人民都认为房价过高的今天,降价当然有着不可小视的威力,在降了几次价后不少尾盘还真清仓了。但降价也有点小问题,首先当然是损失利润;其次是损害前期购买者利益,让他们觉得不平衡从而伤害发展商品牌形象,因此准备在地产行业打持久战的企业还是应慎重对待。此外还有些问题是降价所无法解决的,比如户型结构存在严重功能缺陷——房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太密切了,加之再怎么降其总价也不是笔小数,很少人会花巨资买一套使用极不方便的房子——这其实也是全国空置房面积年年创新高的重要原因。其实,处理尾盘远不止降价这一简单程式化的模式,逐一分析每个单位成为积压品的问题所在,在对市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营销”才是更高效、更全面解决尾盘问题的方式。我们就曾成功地为两个不肯降价的发展商解决尾盘问题。一个是高档小区,二十套原本看好的四房却成了库存,我们调查后发现原来不少客户认为该户型房间太多而卧室面积又普遍偏小,于是我们动员发展商将其改成三房,果然很快售罄。还有一个是中档偏低的小区,一批“大三房”由于总价较高而无人问津。调查中我们发现附近出租房市场需求旺盛且价格相当高,于是我们又将其改为四房,然后“诚征房东”——寻找有意向的投资客,“房东”上门后甚至很快就为其找来了租户!结果自然是四方同喜:发展商消化了库存、投资客找到了收益好安全系数高的投资项目、租户住进了崭新的花园小区…而我们的喜悦自然更难以言表。不同竞争阶段下的价格策略通览欧美主要发达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的经济发展史,我们即可发现,他们的市场共经历了竞争程度明显不同的四个阶段:初级竞争阶段、完全竞争阶段、垄断性竞争阶段、寡头垄断阶段(完全垄断只存在于由政府以行政手段控制的领域)。不同的发展阶段,代表着不同的市场类型、不同的竞争程度和价格状况。阶段企业消费者竞争状况价格状况初级竞争企业数量很少被动、对产品认识少,需求层次低、购买力弱卖方市场、简单竞争,竞争主要体现在生产能力高价格、低质量完全竞争达到最多重视产品质量,需求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逐步形成品牌意识十分激烈,品质、营销手段成为竞争的主要武器价格迅速降低但波动大、价格差距明显垄断性竞争逐步减少专家型消费者、品牌意识强烈、对自己有明确的身份界定竞争激烈。竞争内容转向企业独特核心竞争力价格充分体现价值寡头垄断仅存少数几家专家型消费者,形成高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规模、资金实力成为主要竞争手段价格平稳在初级竞争阶段,市场多处于“短缺”状态,消费者不甚成熟因而没有过多的要求,发展商也不成熟因而没有太多的策略考虑。因而此时的价格几乎全是成本+利润的结果,而且是很高的利润。在完全竞争阶段,由于涌现了众多的地产公司,市场已由“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演变为“你死我活”的激烈拚争,消费者在长了见识多了心思之后也越来越挑剔,于是有人就开始琢磨起消费者的需求、琢磨起产品的差异化,于是价格也不再是简单的实现利润的工具而成了一种锐利的竞争策略,“成本+微利”、“低于市场价入市”、“消费者心理价位决定法”、“竞争定价”、“差异化定价”等纷纷出笼,竞争对手动态和顾客心理对最终价格的影响日渐明显,而部分顽固抱定成本+高利润的企业则多半被消费者遗忘。而在垄断性竞争阶段,消费者的知识、经验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专家型消费者大量涌现,价格在购房决策中的影响大幅降低,由区位条件、产品性能、产品形态、服务、管理、品牌等一系列因素构成的“价值组合”才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所在。同时,尽管竞争对手少了,但个个都是实力强大的劲敌,因此价格策略的制定更需精耕细作。但总的来说,“消费者+竞争”成为制定价格策略的主要模式,而且位置、交通、环境、规模、配套、建筑形态、建筑质量、楼层、朝向、品牌等房地产价格主要参数的权重明显变化,品牌在楼盘价格系数中所占比重显著增大。回顾我国房地产市场,尽管只有短短十来年时间,但象深圳、广州这样起步较早的城市,却已走过了初级竞争、完全竞争阶段并正非常清晰地走向垄断性竞争阶段,而其他多数大中城市则处于完全竞争阶段,甚至还有部分中小城市仍处于初级竞争阶段。在不同的城市,我们可十分清楚地看到由于所属竞争类型,发展商制定房地产价格策略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别。“低开高走”的实际操作问题“低开高走、步步高升”恐怕是楼盘最理想的价格走势。但在价格仍是绝大多数人购房第一考虑因素时,价格的任何变动都将给销售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真要操控得既能为发展商赚来预期的利润,又不影响销售甚至能推动销售,可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儿:促成价格调整的动因是什么,是早在计划之中还是销售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果?销售热到何种程度能调价?销售不畅时能涨价吗?每次调多少?一共准备调几次?调价之后该跟进何种促销手段?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考量。目前市场有两种控制“低开高走”的基本模式:工程进度模式和销售推动模式。所谓工程进度模式,即项目价格走高主要依据工程进展。开工未久,项目形象尚无法充分展示,因此以试探市场、检验项目定位为主要目的的内部认购,其价格也最低;公开发售开始,项目形象包装、卖场包装准备就绪,主力客户即将到来,为确保利润,价格自然要比内部认购期高出一筹;至实景样板间开放(或其他工程进展中标志性时间),工程形象日臻完善,销售高潮已经形成,略略调整价格,客户抗拒心理一般不大;项目封顶标志着项目主体完工,购买风险大大降低,项目的大部分优势、卖点大多都能充分展示,至项目完全竣工,项目好坏优劣一览无遗,客户资金垫付时间短,适当调高价格消费者也能理解。对于分多期开发的大盘或超大盘来说,随着工程不断展开,生活气氛、居家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而一期比一期价高更是常见策略。销售推动模式即主要依据销售进展机动灵活地调整价格,一般来说是在项目聚集了十足的人气后,为进一步制造销售热潮,以调高价格的方式来对犹豫中的客户形成压迫性氛围:项目极为畅销,如不尽快行动,将不得不以高价购买甚至错失良机!但前面的文章我们已经谈到,在真正的房地产营销活动中,价格不应仅仅是反映利润的工具而应是推动销售、谋取对竞争对手优势的重要策略,因此不应将价格走高单纯地看作是楼盘热销的惯性结果,有时巧妙地调高价格反这来也能推动楼盘的销售。1998年我们在操作深圳好景豪园时即成功地运用了此一策略。当时正是在97深圳房地产大热过后的深幅调整期,市场价量齐跌,一片悲观,多数发展商都在寻思如何体面地降点价或多送几份大礼以吸引人气。我们在充足的市场调查后,确认好景豪园聘请国外著名怡景师精心营造的小区环境和其永无遮挡的海景对目标客户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于是决定逆市而动,调高价格3%并调动所有媒体强势传播“逆市飘红”这一惊人的“好景豪园现象”,结果一举创出了屡高屡旺、价格愈高销售愈旺的奇迹!幅以3%至5%为宜。由于每次调价后楼盘总有一种市场的瞬间断层,因而如并没有特别的概念支撑,则必须准备适当促销补救措施,作为价格局部过渡。低价竞争不是唯一出路,以科学的价格调幅和调频,来调节楼盘在市场的动态适应性,是发展商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再谈房地产价格策略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00年09月02日00:00
[提要]低开高走,这四个简单的楼市价格概念,其实是销售环节中最难控制市场要素。任何一个销售策划,都不能认真地对街楼盘价格。在以价格为轴心运作的上海楼市行情中,自一开盘便面对价格策略的难点。何为低开?期房销售价与其施工进度有关,由于发展商投入的资金不同所引起的成本不同,因此,一个楼盘的市场价其实在不动变动之中。这种价格的动态特征以市场价格的合理变换相一致,物业在市场销售中所处的状态会截然不同。低开的目的是吸引市场视线,其线路是为了提升价格。注意一下今年在楼市热销的物业就会发现,如绿洲城市花园,自5月份以每平方米4880亮相后低开高走,这四个简单的楼市价格概念,其实是销售环节中最难控制市场要素。任何一个销售策划,都不能认真地对街楼盘价格。在以价格为轴心运作的上海楼市行情中,自一开盘便面对价格策略的难点。何为低开?期房销售价与其施工进度有关,由于发展商投入的资金不同所引起的成本不同,因此,一个楼盘的市场价其实在不动变动之中。这种价格的动态特征以市场价格的合理变换相一致,物业在市场销售中所处的状态会截然不同。低开的目的是吸引市场视线,其线路是为了提升价格。注意一下今年在楼市热销的物业就会发现,如绿洲城市花园,自5月份以每平方米4880亮相后,在半年不到的时间中,已将市场价提升了近1000元左右,提升与热销能基本协调,表明楼盘处优良的市场状态。再如莲浦花园,也从半年前每平方米3300元的价格上升至目前的3800元左右价,上扬了每平方米500元。控制价格的两大难点为:一是调价频率;二是调价幅度。价格调节频率的关键是:虚实转换。每次调价后物业总有一种市场的瞬间断层,即难以圆整市场曲线,没有市场客户积累基础主观调价,不仅会影响购买人气,而且会直接影响成交。没有导入概念,价格调高后对前期购房客户有积极影响,但对洽谈客户往往有副作用。因此,只有市场相对热销的前提下,才能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